湖南永州九疑山上玉琯巖巖石上面刻九疑山的“疑”字為什麼少了一筆?

Mark鼕鼕


麓風軒認為,永州九疑山石刻上的“疑”字,少寫一撇,即去掉“矢”箭頭,可以有很好的解釋:

“矢”本義為羽箭,《說文》解釋:“矢,弓弩矢也。從入,象鏑栝羽之形。”弓箭是古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去掉箭頭,有“止戈為武”的意思,即希望天下太平,黎民安居樂業之意。


可以從九嶷山的背景說起。“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永州九疑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也是舜帝駕崩之地,《史記·五帝本紀》:

“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故老相傳,舜嘗登此。”

相傳古時舜南巡狩崩于山間,即葬于山前,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

此後,九嶷山就作為神山,人文景觀名播宇內,屈原、司馬遷、祭邕、李白、李商隱、何紹基等歷代名人騷客登臨九疑,為謳歌九疑山留下的大量詩文。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於九嶷山望祀虞舜。歷代帝王或遙祭舜帝,或遣官代祭,留下了大是的聖蹟仙蹤和文物古蹟,現留存大量古祭祀碑和古碑刻。

題主所問的“九嶷山”這三個字就題寫在玉琯巖巖石右壁,相傳為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書,筆力蒼勁遒拔,看了很震撼。

當然,筆者這麼說,其實也是為“九疑山”三個字找個理由,編點故事而已,其實在古代“疑”字少寫一撇是很常見的,我們一一來看:


  • 漢 · 鍾繇 · 白騎遂內帖:


  • 晉 · 王羲之 · 樂毅論


  • 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


  • 唐 · 顏真卿 · 多寶塔碑


“九疑山”三個字是宋朝時候所寫,再來看同時代的書法家的寫法,從《

宋 · 趙構 · 養生論卷》(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寫法,可見在當時“疑”字少一撇的寫法是很正常的啊!


一家之言,歡迎各位讀者朋友留言與麓風軒交流。


麓風軒


古代書法家寫“疑”字,大多沒有那一撇,王羲之寫時也沒有那一撇,顏真卿寫時有一撇,其他書家很少有寫撇的。


雅書藝苑


其實有時不必較真,如若嚴謹,少一筆即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