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孩子的未來,拼的往往是父母的能力”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父母的能力對於決定孩子的前途是有影響的。看看我身邊父母有能力的,孩子都有很好的教育,各方面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興趣能力。孩子的學習成績,素質教育都是比較好的。相反的,父母掙錢有限只能有限的培養孩子。當然了,並不是沒能力的父母孩子就沒出息,也有很多父母沒能力的孩子也很優秀的。但是父母的能力是真能決定孩子未來的。剛看見一個新聞,一個很優秀很有善心的女孩子過世了,為了給弟弟看病就吃辣椒拌飯。如果她的父母有能力,她一定會是個很有前途的女孩子的。有些老話還是說的很對的,寒門難出貴子。


影香法玉


過完年,老公的親戚來拜託為自己的孩子找工作。想起去年來的那個孩子,不禁一陣唏噓。

當時,工作很快就找到了,在約定到崗的日期前,老公每晚都會對其進行職業培訓,從相關的專業知識到職場的生存之道,苦口婆心地一一關照。

一天,老公上班前,給了他一張中英文國家的LIST, 請他用一天時間記熟,晚上回來,他繼續輔導。

就在同一天,這位男孩走了,連招呼都沒打。後來問到離開的原因,說因為不會英文。

我苦笑了下,對於他早早輟學的經歷,惋惜不已。

我一直沒搞明白,其實他們當地的生活水平一般,遠不到貧困。

出發點是為了孩子,於是夫妻雙雙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在他最需要父母引導和關懷的時候,他們不在身邊。

現在,孩子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幫他找到的一份大城市銷售的工作,實在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可是就這樣放棄了。

現在,這個孩子和父母在同一家工廠當工人,沒有什麼積蓄,生活得並不好。

曾經有一位前輩同事對我說過一句話:“孩子,真正能超過父母的,不多”。

乍一聽,我對這句話很不認同。

我們總會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一代人必定是強過上一代人的。

無論從智商,眼界,素質各個方面都會強過自己的父輩。

但是我們有沒有觀察到,代際之間的差距也在線性增長嗎?

父母成為孩子的肩膀是責無旁貸的,有哪一對父母是不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的。

而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發現越來越難了,為什麼?

1

第一個原因是不斷被提及的階層固化。

對這個話題,有兩級分化的聲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好的教育資源就那麼點兒,人家佔了,就沒有你娃的份。

你想要,那學區房買不買,培訓班上不上。孩子不瞭解,家長應該知道,他要競爭的不是他周圍的孩子,他要競爭的是他這一代的孩子。

北京的娃拼的是課外班,拼娃,不看你是哪個小學的。一箇中關村三小沒上過補習班的孩子,照樣拼不過普小,學好奧數英語的孩子。

海淀的重點小學,一個班裡,一大半都提前上岸了,只剩為數不多等待電腦派位。

現在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只有直面這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孩子未來的位置會在哪裡,才能在正確的方向給予支持。

2

第二,父母認知的差距,正在加劇分層。

一個在幼兒園就被父母帶去北極的孩子,和一個初中第一次去北京的孩子。我們不能不承認,那些潛移默化的環境會給孩子帶來怎樣不同的眼界。

如果暫時沒有能力帶孩子行萬里路,那麼請看到孩子的未來上升的通路在書本里。

父母的眼界需看到孩子未來5年,10年的變化,與這個時代共同進步,需要為孩子準備好的是什麼。

如果你還不錯,請看看精英教育的孩子正在學習的是領導世界的能力。

現在不是富二代可怕,而是他們那麼優秀了,竟然還比你努力,那才可怕。

我們知道差距在哪,那麼請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去努力。

我們需要承認每個孩子的特殊性,但是我們也給他更寬廣的天地。

3

第三個的原因,我們應該檢討,現在為人父母的我們,付出得不夠。

我們這一代沒有經歷過社會的動盪,或遭遇過人生無法平復的坎坷。

我們時不時會看到很多公號推送的雞湯,告訴父母們——要做自己,活得盡興。

千萬不要曲解了這個意思。

沒有什麼靜待花開,你真那麼做,你看你娃以後怪不怪你。

父母越注重自己的享受,這些自己沒吃到的苦都會轉嫁到孩子的身上。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集中有限的資源到孩子的教育上去,真的很有必要。

因為教育才是現在最昂貴的東西。如果你也只是勉強算中產,甚至還不到。那麼請一定告訴自己,犧牲自己的享受,起碼是部分享受,把這些金錢和時間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裡去吧。

回到前面的問題,代際之間的差距真的是線性增長的嗎?

我想大部分是。

那麼我們努力為下一代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

父母如果認知不到未來真正讓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麼,那對孩子就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現任媛創文化CEO。她在《寒門貴子》中說:“現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爸跟我媽那麼普通的一對農村夫婦,他們是怎麼把三個孩子我跟我兩個哥哥從農村供出來上大學、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我爸跟我媽都沒怎麼讀過書,我媽連小學一年級都沒上過,她居然覺得讀書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讓我們三個孩子上大學。”

龍應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做更好的父母,

不僅成就的是自己。

這是你孩子能看到的

世界的高度,

請永遠不要放棄

提高自己的認知。

為了孩子,

讓我們一起終身學習。


伙伕俗子


優秀的孩子確實因為父母得能力耽誤了,比如我侄兒,出自農村家庭,小小年紀情商非常的高,腦子屬於調皮搗蛋賊精的那種!周圍大人都喜歡主動帶她去抓魚,挖筍,捕獵等等!四歲開始主動幫家裡乾重活,砍柴,殺魚殺雞等等,幫我帶孩子!來到大城市見識後,居然會懂得思考未來人生!所有認識他的大人評價都非常高!我一回家,他整天屁顛屁顛的跟著我後面混吃混喝,有時候我都有種衝動想把自己孩子跟他對換一下!

他在學習方面非常自律,從幼兒園開始就懂得主動把作業寫完才出去玩,從來不用大人催促!到了小學一二年級自己能獲得全校奧數和作文一等獎,智商也不低!但是他父母小學都沒讀過那種,收入也屬於比較困難還喜歡打牌!

直到去年過年回家,我問讀六年級的侄兒,你學習怎麼樣了?他很無奈的說,老師有些說的我也聽不懂,成績沒有以前那麼好了。聽完以後我立馬找他父母溝通,他父母的態度就是我們也沒讀過書,字也不認識幾個,能力也就這樣,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吧!

我是真的心疼可惜這侄子,不僅情商高,智商高,小小年紀很自律也很好學,而且幹活比一般大人還利索,心想不能埋沒了他!於是我主動提出把孩子帶到走,花錢培養他讀書,可他父母不同意。後來我每個月支援1000塊給他請家教,居然被他父母拿去打牌還債了!

中國有很多這樣優秀的孩子,都被父母的能力和認知給耽誤了!


信息查詢中


孃家的兩個遠房侄女,大侄女的孃家是億萬富翁,大侄女的老公是個公務員,每月領幾千元的工資。小侄女的母親在她五歲那年就過世了,父親是個普通打工的,但小侄女就是學習好,英語超好,現在小侄女年薪七十多萬。依靠自己房子,車都買上了。只要孩子爭氣,完全可以超越她們的父母。


春風秋雨兩相依


錯誤。我認識的一個病人,她住在大山裡,和丈夫種地,他的兒子以小學到大學一直優秀,拿獎學金,研究生畢業,留在西寧某中學教書,很孝敬父母,每月工資一發,給父母先寄一千元零花錢,是學校的教學骨幹,娶的西寧媳婦對父母也好。


靜子的黑貓


個人不認同。雖然說官二代富二代仗著父母的福廕和庇護,可以比別人少奮鬥二十年,但是他們當中的敗家子也不少呀?要知道創業難守業更難。我們窮人家庭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功成名就的人也大有人在呀?我小叔叔和小嬸嬸聰明得像個人精一樣,只要是錢,他們都敢掙,因此他們家真的是“殷實戶”(儘管我小嬸嬸天天叫窮)……他們的小兒子結婚時,老兩口給他買了房、買了車、贈送了一個鋪面,讓小兩口開了一家餐廳,按理說我的這位弟弟應該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了吧!(與一般人比較,那真是擁有了太多太多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早上,我小叔叔小嬸嬸一覺醒來,小兒子拎著一個爛口袋正蹲在他家門口呢!問:“咋的了?”答“離婚了。”問:“財產呢?”答:“網絡賭球輸了一大半,剩下的都給我前妻和女兒了……”一剎那,我叔叔嬸嬸差點沒暈過去!那可是一百多萬的財產呀!你們聽聽,這可咋整啊!如今我的這位弟弟已經離婚幾年了,還是東混西混地不務正業,我的叔叔嬸嬸快要急死了。


鳳146983974


小時候撿到錢,會還給主人。現在也是。一般就前面人的。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能扔我東西,進我屋也是敲門,除了掀被子開窗,再無其他。現在我也是。到別人家也是。還學會為一個目的而周旋。還是喜歡床。

我可能是個團寵吧 。人緣好。家裡人會去走動。互相幫助。我也要幫助別人。很多人說我樂於幫助,非常棒,沒幫過倒忙。自己遇到事也是想辦法解決。不慌,找人。

也會利用工具。尤其愛手機。學以致用。

也會好好吃飯,泡腳什麼的。讓我這個賴幾身體還可以。

太多了 ,家教也好多。尊重別人啊。甚至於禮儀 ,儀表 。

家裡養了貓咪,第一次見發現交流不了。漸漸的會了解它了,跟它交流。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痛苦。好吧,我老打他。有植物也是,有了娃娃也是。不同於人類的寶貝。爸爸總說小動物都好動,都有饞心思,植物也有脾氣。等等。最多的就是喜歡就要了解它。得,又去了解了。

看電視爸爸會重複上一句,會分析。這個影響很大。看電視就很興奮。而且普法欄目劇,教育頻道,電影,中央綜藝來回看。會講奶奶甚至更老一輩的故事。會背詩,會認字等等。還有個堂哥陪我作。陪我玩。

然後就是爸爸賊愛看書,上衛生間都看書。我也湊過去。不懂,就躺著。現在,也好愛看書。只不過他喜歡紙質書我喜歡電子書。

最後就是陪睡。膽小嘛。老失眠。就會有人陪我睡。到最後我想上衛生間,都是儘量不去。哈哈哈。自己一屋好啊。

然後就是擔當。借錢要還。會為一件事想破腦袋。

孝順。爸爸做到極致。也很堅強,明明天已經塌下來,也不讓我看出來,因為他一哭,我也會哭。我也慌。

很多,太多了,我家不富裕。該有的都有了。但是現在 只能靠回憶了。


體面的窮者


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孩子的未來,往往拼的是父母的能力”說的是孩子未來很大程度上拼的時父母的能力,不是說100%拼的父母的能力,我是挺認同這個觀點。

原因如下:

1.父母能力強,孩子有更大可能去更好的學校學習,孩子可能學習更好。

其它條件相同,父母能力強,經濟條件更好,能夠通過交更多費用,贊助學校等方式讓孩子去到好學校。而父母能力差點,經濟能力沒那麼強,可能因為好學校費用過高而做出其它選擇。學校好,環境一般更好,師資力量更強,教學的設施更好,因此孩子有更大可能學習更好。

2.父母能力強,經濟能力強,孩子可以有更多時間學習,學業成績可能更好。

經濟能力強,孩子上學可以選擇做小車或者打車;而經濟能力差,孩子可能要選擇走路,做公交等方式去學校。經濟能力強的家裡可能不需要孩子做多少家務,經濟能力差的孩子可能需要做一些家務;所以父母能力強,孩子可能有更多自己的學習時間,成績也可能更好。

3.父母能力強,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條件。

父母能力強,房子安靜有利於學習;父母能力強,可以給孩子買更好的學習用品,輔助設備;父母能力強,可以給孩子上更好的興趣班,補習班;所以父母能力強,孩子能有更好的學習條件。

4.父母能力強,孩子也可能能力強。

父母能力強,一般有很多優點,比如學歷高,交際能力強,愛看書上進,自律上進等等。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優點可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從而讓孩子學到父母優點。

5.父母能力強,孩子可能更自信。

父母能力強,經濟條件好,而經濟條件好,做事也有底氣。經濟條件好,孩子吃的好,穿的好,用的東西好,不用為錢發愁,孩子可能會更自信。

5.父母能力強,孩子找工作時可能更容易。

父母能力強,人脈一般來說也更廣,這對孩子就業有更大可能給於幫助。

6.父母能力強,孩子創業成功可能性更高。

父母能力強,能給孩子創業提供資金和人脈等支持,即使孩子創業失敗,也能在經濟上給於支持,讓孩子多嘗試幾次。而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創業失敗一兩次可能就沒資金繼續嘗試創業了。經濟條件好,孩子能有更多資金和人脈支持,失敗以後還可以再嘗試,創業成功率更好。

7.父母能力強,孩子工作後更少可能擔心經濟上的事,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專注自己的事,更容易成功。

8.父母經濟強,可以給孩子提供房子,車子等,孩子能更早結婚。而經濟條件差的家長的孩子可能得為了房子,車子奮鬥多年,結婚年齡更大可能延後。

以上幾點就是父母能力強能帶好孩子的好處,這這好處能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當然父母能力差,孩子通過努力也能有好的未來,只是更難一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大衛愛英語


孩子的未來,拼的是父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經濟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上。


第一、經濟能力。 現代社會講究拼爹拼媽。這是事實,儘管我們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相信靠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地,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了父母的助力,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記得有一期的《奇葩說》裡辯論的論題是要不要啃老。當時冉高鳴用自身的例子告訴我們,必須啃老。如果他啃老了,可以不用噴火,把這部分精力和時間拿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同樣的,我們可以拿父母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屬於自己的資源。這就需要父母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否則,父母拿什麼讓我們拼?別人拿著父母的資源學習,擴展人脈的時候而你卻還在為如何攢錢買車買房結婚而犯愁時,你已經輸了。

因此,父母的經濟能力除了為子女提供物質基礎,也能夠幫助子女在未來的路上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第二、認知能力。 經濟能力子女未來的物質基礎,那麼認知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思想基礎。 我們知道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眼界、格局以及思維能力都很高。雖然這部分在孩子的後天成長中可以得到鍛鍊,但是這種鍛鍊需要的時間週期相當長,也有可能失敗。

這時候,如果父母著不一樣的認知能力,那麼可以從小開始鍛鍊,從身邊的小事引導,那孩子就能早於同齡孩子擁有更高的認知能力。

曾在聽書時聽到這樣一個例子:講書人的孩子喜歡玩遊戲,不像其他小孩一樣整天抱著手機玩。他的孩子很自律,他與家人約定每天玩一把遊戲。他的孩子每天玩一把後就會主動把手機還給父母。孩子的自律完全來自父母日常的引導以及教育。

因此,父母的認知能力對孩子的教育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三、學習能力。 之所以要說學習能力,是因為父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從孩子出生開始,如何做好胎教,如何應對孩子的哭鬧,如何做好早教,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等等。

可以說,孩子出生就意味著父母需要多學習一份新知識。

曾在《父母的語言》中看到過一句話:父母的語言對孩子大腦塑造有著很明顯的作用。書中介紹到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作用。

這就需要父母有一定學習能力。如果父母不喜歡學習,不喜歡看書,我相信會與這本書失之交臂,也會與很多育兒知識失之交臂。無法這孩子的童年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父母的經濟能力、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孩子的未來雖然沒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卻能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很大的助力。


王亦兮


父母的能力確實對孩子未來有很大的影響,哈佛大學普特南教授寫的《我們的孩子》講到的一個故事。普特南到了很多地方做調研,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找兩個家庭,一個富人家庭,一個窮人家庭,來做對比研究。他在俄亥俄州的本德鎮看到這樣的兩個家庭。

一個是富裕家庭。這家的父親上學的時候成績—般,算不得聰明,但運氣好,他比較早地回鄉幹起了房地產開發。有錢的父母更看重子女的教育。這家父母讓自己的孩子上最好機 私立學校,從幼兒園直到高中,雖然學費高昂,那也要花這個錢。有錢的父母對子女更關心呵護。這家有兄妹兩個孩子。哥哥比較所話,成績也不錯,妹妹學習有些吃力,壓力很大,心情鬱悶。父母為了讓她散散心,給她買了一匹馬,這下子,孩子的性格就變得開朗多了,於是,父母專門把她送到—家以農藝著名的中學,妹妹在那裡如魚得水。哥哥的學習成績很好,上了好的大學,父親本來希望他繼承自己的生意,可是哥哥最想當消防隊員。跟父母一說,父母居然非常支持,託人幫他找到了消防隊的工作。

同樣是在本德鎮,另一個窮人家庭就很慘了,這家的父母和孩子都很慘。媽媽叫達琳,在學校裡也是成績平平,高中畢業就去打工,20歲結婚,但生完兩個孩子就離婚了。後來,她嫁給了個叫喬的男人。喬的生活也是一出悲劇。他的父親基本上待在監獄裡,喬的母親酗酒。喬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養家。達琳和喬是兩個在畸形家庭中長大的可憐孩子,他們組建的這個家庭仍然是畸形的。達琳和喬組建的家庭是個“拼盤家庭”:有達琳和前夫生的兩個孩子,有喬和前妻生的兩個孩子,還有喬和達琳生的孩子,叫凱拉。凱拉還沒有長大,她媽媽達琳就和她爸爸喬又離婚了。凱拉跟著喬一起生活。父母離婚,讓凱拉深受刺激,她覺的自己被遺棄了,甚至想退學。好不容易上完高中,凱拉交了個男朋友,但這個男孩也是非常不靠譜,沒有工作,天天瞎混,喬又被診斷得了腦瘤。設想—下凱拉的生活吧:父親得病、男朋友失業、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也不知道,所以她說,我的人生一直在走下坡路,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瓦解、崩潰。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經濟困難是造成家庭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貧賤夫妻同時也是貧賤父母。貧賤父母同樣是百事哀。有學者指出,如果長期生活在資源貧困的條件下,大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受到損害。資源匱乏的人生,通常也是低效的人生。如果父母生活捉襟見肘,那就很難成為稱職的父母。

最後一句話,凡事都不是絕對,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寒門出貴子”的案例,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吉尼亞大學教育學副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臨床心理學和性別研究博士寫的《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就有具體的研究。

不論什麼環境或條件,父母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