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是糧食酒嗎?喝過的人口感啥感覺?這價格合理嗎?

映水之瞳


江小白是糧食酒。確鑿無疑。

江小白不怎麼好喝,也確鑿無疑。

江小白比較貴,一樣的確鑿無疑。

這些看著有毛病,其實不一定是問題。原因在於三點:

第一點,市場定位破了常規。

正常的白酒定位,不會鎖定還沒有跨入白酒行列的年輕群體,都是針對30歲以後的人群。這些人有了比較多的人生經歷,已經習慣於把白酒當做生活夥伴,幫助自己思考、解悶和發洩,而不傷及無辜。

可是,當下白酒市場超級飽和,白酒主體消費群體,被無數商家瓜分殆盡。再想從中分一杯羹,就是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就有商家要劍走偏鋒,另闢蹊徑。於是有了江小白。

用白酒的概念來劃分人群,無非老、中、青,再就是男、女。所謂劍走偏鋒,就是定位青年人。這個群體剛踏入社會,對人生和未來充滿著幻想,熱情高漲。性格特性是不點火就冒煙,一點火就沖天爆燃。可是青年人還沒嚐到多少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道也沒有和白酒發生關係,根本不知道白酒與生活之間的奧秘。怎麼辦呢?

江小白有辦法。他就抓住年輕人的性格特點:

點燃他

點燃年輕人不難,你對未來充滿美麗幻想,我就給你更美麗的願景,而且把這願景化成簡短文字,以雞湯形式印在酒瓶上,每一句都會讓你激情澎湃。於是,想不喝都難,關鍵這時候只講情懷,不講口感。話說他們也沒有品評白酒口感和風味的經驗,只要能激起豪情的,就是好酒。

所以,江小白成功燃起年輕人的熱度,於是有了大賣。

第二點,喝它的只有年輕人。

不可否認的現實裡,稍有點喝白酒經驗的人,包括所有的中老年人,部分年輕人,重複一遍:所有有一些喝白酒經驗的人,幾乎沒一個人說江小白好喝。

我見過的所有酒友,到目前為止就沒一個人說它好喝,哪怕“可以下嚥”的評語都沒有,可見這個酒難喝到什麼程度,可是抵不住人家大賣。

這裡到底有什麼魔法?沒人叫好、甚至一致性的喝倒彩聲中,能如此的生意興旺,除了前面說到的抓住年輕人的心,還有更隱秘的營運密碼。

這個密碼就是:

探索與國際口味的接軌。實質是換了個喝酒態度的觀念。

幸虧如今還不是幾十年前的崇洋思潮,否則江小白會更火。可就這招已經夠損的了:你們白酒主體消費群體說我的不好喝,並不是我的酒不好,是你們的口味落伍了,我這才是國際領先口味。至於有沒有與世界接軌,完成了國際口味的創造,先放到一邊。這個觀念確實捷足先登,已經讓年輕群體接受,就形成了白酒口感的兩大對立陣營。

江小白成功的讓年輕人接受了自己的概念:江小白是國際先進口味,那些說不好喝的人,老了,思想觀念落伍了,並不是江小白不好喝。於是,全體白酒擁踅們傻了眼:格老子這多年的酒白喝了麼?怎麼成了不懂白酒不會喝白酒!

第三點,江小白是糧食酒,不是酒精勾兌酒。

江小白的身世,與曾經名氣很大的江津酒廠有著扯不清的關係。先是做品牌代理,後又發生品牌糾葛,一飛沖天,江津眼睜睜看著自己窩裡出殼、自己窩裡長大的鳥兒居然要自立門戶,關鍵還不六親不認。無論道德觀念還是血親感情,實在受不了,卻無可奈何。再細查江小白,還有著金六福的市場基因,杜鵑鳥兒般的長袖善舞。

江小白再怎麼說,也是江津白酒血脈,工藝沒什麼區別,小曲高粱酒。這個釀造工藝,極為適合量產。大白話說,在釀酒設施既定情況下,能夠很快地、儘可能地擴大產能。主要是這種釀酒工藝出酒快,出酒率高,可以達到一斤糧食一斤酒,甚至更多,不像茅臺鎮醬酒,五斤糧食出一斤酒,而且還要五年才能賣。江小白只要幾天。

所以,江小白成本很低,在白酒裡算是最低的了。可是利潤空間卻非常大。還和醬酒比:一是五斤糧食比一斤糧食,材料就降低五倍;二是五年比七天,時間成本減少260倍。這個賬都會算。可是,賣價就不一樣了,這麼懸殊的成本差,江小白卻和茅臺王子一個價格水平,你說貴不貴?合理不合理?


普濟


白酒,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飲品。《本草綱目》曾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見,白酒在我國的悠久歷史。

現如今白酒行業日益突起,做白酒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白酒的質量卻良莠不齊。日前,按白酒的生產工藝分可以分為三大類:純糧食酒,新工藝白酒、半梁酒,其中最上乘的當屬純梁酒。糧食酒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用釀酒工具(發酵池、加熱系統、反應筒等)把糧食發酵後,把糧食內酒精提取出來,剛出來酒大約70度左右少量加入淨化水將其調至出廠所需度數。

糧食在酒的製作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糧食越純正,釀出的酒越香甜,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

而江小白正是典型的糧食酒。所用釀酒原料,就地取材江津富硒土壤中有機種植的紅皮糯高粱,顆粒飽滿厚實,在工藝和原料上保證了香味清淡、口感單純,出酒率較高,酒香芬芳。配合當地清洌軟水,單一的紅皮糯高粱與特製曲藥,在青石板窖池中純淨髮酵,保持青石板窖的純淨。江記酒莊採用了“單純釀造發”,既傳承白沙古鎮精益釀造蒸餾工藝提香去雜,又有改進和創新,顯著增進了酒體綿甜、圓潤、淨爽,奠定了酒體“天然、純粹、甜淨”的風格。

為了確保酒的品質,江記酒莊大幅延長小曲白酒的發酵週期,增加酒體微量成分,提升產品口感,為了保證質量犧牲了產量,江記酒莊將出酒率控制在40%左右;而在傳統的工藝中,出酒率一般是53%-55%左右。由於延長了發酵週期,出酒率降低到40%左右,綜合測算下來,江小白的生產成本是傳統小曲清香型白酒的2倍。且江小白的每一個酒廠都是自營的,每一瓶酒都是自己生產,“梁心”造好酒,簡單純粹是江小白一直秉承的原理。滴幾滴酒放在手中心搓幾秒,你就會聞到高粱的清香柔和甜潤。

除了從原料可以看出江小白是純正的糧食酒外,從品質的專注於投入也可以看出,江小白除了在中國得到了專家和相關機構的認可之外,在國際上也過得了不小的成就。

其實中國從不缺乏白酒企業,而是缺乏秉承匠人精神用心做酒的企業。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適量的喝糧食白酒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美國《時代》雜誌一項經過20年的大樣本數據跟蹤調查發現:完全不飲酒的人比酗酒者死亡率還高,不飲酒者壽命最短,適量飲酒者壽命最長!泰國衛生部向全國推薦的《長壽簡要秘訣》寫道:“少量飲酒是長壽秘訣之一”。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喝酒雖好,但不可貪杯。有空記得常與好友碰碰杯。

希望我的建議對大家有幫助。


冷楓吹雪


江小白酒肯定是純糧酒,但是為什麼感覺難喝?

中國白酒目前經過官方認可的有12種香型,江小白酒屬於清香型中的小曲清香。這種香型工藝簡單,發酵7天就能出窖,出酒率高,一般一斤糧食就能出一斤酒,所以成本很低。江小白用當地產的高粱釀酒,一斤高粱大概兩塊多,所以可以想當然算出,江小白酒一斤的成本,算上糧食、人工、廠房折舊、灌裝、瓶子等等,不會超過5塊錢,小瓶二兩裝成本大概也就兩三塊吧,這個價格不含稅。

釀造週期短,出酒率高,註定了酒的品質很一般。即使按照官方宣傳的,酒要再儲存一年再出廠,也沒好到哪裡去,所以對於不會喝白酒的年輕人來說,只要是酒就行,還能接受,但凡對白酒有一定適應的消費者,是不會再喝江小白了。

同樣是清香型,山西汾酒是大麴清香工藝,存放越久品質越好,所以市場上號稱20年、30年的汾酒依然吸引大量忠實客戶購買。這一點小曲清香有著先天不足,再怎麼存放,品質難有改變。

酒當然是越放越好,但是工藝不同,酒的儲存價值也不同,最佳的當屬醬香(坤沙酒為好),其次是濃香型(推薦五糧工藝),再次是大麴清香(例如汾酒、杏花村之類),最後是小曲清香。由於受眾面太窄,米香型以及其它小眾香型白酒在這裡不做論述。

十二種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濃香型:單糧工藝瀘州老窖,多糧工藝五糧液。

醬香型:貴州茅臺

清香型:山西汾酒

米香型:廣西桂林三花酒

兼香型:湖北白雲邊

馥郁香型:湖南酒鬼酒

特香型:江西四特酒

鳳香型:陝西西鳳

老白乾香型:衡水老白乾

芝麻香型:山東景芝酒

豉香型:廣東玉冰燒

藥香型:遵義董酒


歐陽求醉



現在要想喝到糧食酒,恐怕要自己買糧食請人燒了,別人怎麼說我都不信。



反正聽到酒廠工人說,沒有看到一車車糧食進廠,天天看到一車車酒出廠。喝過幾次江小白,不怎麼樣,感覺不是糧食酒,只是營銷策劃比較成功而已……



18562391181


江小白也就騙一篇文藝青年,我沒有酒癮,但會喝酒,江小白這酒稍微多喝一點就口乾舌燥,絕對的勾兌酒,口感還極差,喝過兩次,兩次不是虛指,還死貴,合上百把塊一斤了,這價位老百姓酒多的去了,屬江小白最爛,最不要臉


用戶4620692227087


偶然喝了一次,合我的口味,現在天天都喝幾小杯。因為不喜歡醬香味,也不喜歡太香的酒,一般的白酒40多度的都有股水味,50多度的度數又有點高,江小白40多度卻沒有那種水味,沒什麼香氣,喝過沒有別的酒那種醉醺醺的感覺,我喜歡。


石148474511


江小白自稱為糧食酒,可是江小白真的不是糧食酒。

我是做純糧小燒的,所以我在這裡要跟大家科普幾件關於什麼是純糧食酒的事情。我做的事,純糧固態發酵的高粱原漿酒,這種酒被稱為純糧酒。

那麼還有一種酒是勾兌酒,勾兌酒並不是說這個酒是跟糧食沒有關係的,勾兌酒也是用食用酒精進行勾兌的,食用酒精也是由薯類等作物進行蒸餾發酵蒸餾出來的高度乙醇。然後再用純淨水與香精進行勾兌,這種酒被稱為勾兌酒,但是這種酒有幾大缺點,第一口感不好喝,沒有純糧食酒口感醇香,第二,容易上頭,喝了之後更容易頭疼第三,喝了之後口渴,因為很多酒廠勾兌的時候,並沒有做到100%採用純糧食的酒精進行勾兌。江小白寫著固態發酵,其實就是一種文字遊戲,它沒有寫另外一種含量,因為喝過江小白的人都知道這種酒實在是太難喝了,而且還會頭疼,純糧食酒喝了之後是不會頭疼的。

我做純糧燒酒已經20年了。可以說市場上的白酒,基本上都品嚐過,常見的白酒,比如牛欄山也是勾兌的,但他就是明確標明自己是液態法白酒,而江小白卻說自己是固態法白酒。這種酒,價格首先他就不便宜。而且他的品質與口感都是特別不好,喝過一口,不想再喝第2口了。

真正的純糧食酒,主要是由高粱玉米小麥,大米這幾種糧食的酒類。把糧食進行發酵,然後蒸餾,所得的原漿酒是我們群名小燒酒廠生產的白酒,而大型酒廠會吧,各個年份各個度數的白酒,放在一起勾調。

首先勾條與勾對是兩種概念,勾調是把純糧食酒只不過是種類不同的溝調在一起,而勾兌是指用酒精加香精,加水勾兌的東西。

所以有錢和貴的純糧食酒比如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等,沒錢的話寧可喝純糧小燒,也不要喝瓶裝的勾兌酒。











良心哥的糧芯酒


我多年喝酒經驗感覺:江小白確是高質量純糧小曲酒,度數低兌水太厲害,口味偏淡,這種酒原酒生產成本不超過每斤20元,兌水降度數後,賣價太高,應該是廠家投入了相比生產成本高几倍的運營成本,這跟它生產商銷售理念有關,主要針對年輕人,年輕人社會經驗生活經驗差,又基本都不會喝酒,掏錢很容易。所以江小白以現在這個產品質量這售賣價格來看,應該說性價比很低。但市面上真純糧酒太少太少。如果有廠商也賣真純糧(相比較江小白的這種酒工藝並不獨特複雜),面向廣大人群,並針對江小白來制定低成本運營模式,那麼江小白就得發愁了。


淼如煙lhg


江小白最近這幾年真是在風口浪尖上,與一眾追尋“古法”、“傳統”等宣傳噱頭的白酒不太一樣,江小白走上了一條几乎是相反的道路。這次我們就題目的幾個問題,再來聊聊江小白吧。

【江小白是糧食酒嗎?】

江小白執行的是國家標準GB/T 26761,按照相關規定它是以小曲做為糖化發酵劑的固態法工藝白酒,也就是說執行這種工藝的就是糧食酒,並非是人們常說的“酒精勾兌酒”。江小白一直備受關注、飽受爭議,我覺得但凡一個企業沒瘋,就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搞鬼,這是自取滅亡啊,很容易就被對手擊倒了。所以從國家標準來說,江小白確實是糧食酒,這與它好不好喝沒有什麼關係。

【喝過的人口感啥感覺?】

江小白我也喝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不太喜歡白酒的原因,我是覺得不太好喝的,除了有點“辣嚎嚎”的口感,好像沒啥別的意思了。不過各種花式喝法還是挺好玩的,很適合年輕人聚會的娛樂,“喝酒”這件事情雖然是文化,但是說破天了去也是個娛樂消遣的文化。所以這可能也是江小白的主要消費人群相對年輕一些的原因吧,酒文化從來都不只關於酒本身而已,忘了是哪裡聽到的說法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這價格合理嗎?】

價格算是江小白在不少“資深”飲酒者中最被詬病的了,2兩一瓶的江小白差不多15塊錢左右,確實在一些消費群體看來很不值。但是“價格合理”與否這個事情沒這麼簡單,嚴格點說只要物價部門認可,那麼價格就是合理的。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只要消費群體認可,那麼價格就是合理的。而江小白最聰明的點就在這裡,它的目標客戶就是年輕人,可能不常喝白酒偶爾嚐鮮的年輕人,對於這個群體來說十幾塊錢的東西真的不算貴。所以雖然一些傳統意義上的長年喝酒的人表示江小白“又難喝又貴”,但是事實上江小白的銷售額還是在穩步增長的,可見從市場反應來說是合理的。

那麼你喝過江小白嗎?你覺得這種酒如何呢?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江小白近幾年的突然崛起,在白酒界可謂是吸足了眼球,但與此同時也充滿了爭議性,有人覺得江小白口感醇厚,清爽利口,也有人認為江小白沒味,不是網上所說的糧食酒,而是工業酒精加水勾兌的,那麼江小白到底是不是糧食酒呢?

這一點,從江小白這個企業身上可窺之一二,江小白從創立初期,在釀酒方面下了大功夫,從始至今一直保持著專業的精神和態度在釀酒,在釀造的每個環節都嚴加把控,所以才有了江小白持續多年的高效增長。

在原材料方面,江小白的釀酒高粱是產自於長壽之鄉江津的紅皮糯高粱,其地處重慶西南,提地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曬的含量高達0.3187mg/kg,高於世界平均含量的15倍以上,而紅皮糯高粱就是從這土地中通過有機種植而來,平均需要67200顆飽滿的高粱才能釀造出一斤江小白單純高粱酒。

水乃酒之魂,在對水的要求上,江小白也是沒有鬆懈半分,根據現行的生活用水國家標準,其PH值要求在6.5—9.5之間,總硬度不超過550mg/L,細菌總數限值為500;而江小白對水質的要求則更為嚴格,PH值在6.8—7.2之間,總硬度在140—350mg/L。泉水清而洌,幾乎保留著工業化之前的高水質。

發酵,在白酒釀造過程中算是中重要的一環,糧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為乙醇和一些特殊的酯,傳統的白酒採用的多為泥窖,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能迅速發酵釀出高度酒,但同時也會產生種類繁多的酯類,使得白酒香氣複雜。而江小白採用青石板窖藏,既保留了自然的發酵環境,同時避免了多菌造成香味繁雜,才使得酒體口感純淨,香味純正。

在釀出的原酒基礎上,江小白採用特殊的“精益蒸餾,精去去雜”工藝,蒸餾不難,難得的是“精益”,白沙古鎮的釀酒師們在無數次的探索中總結出一套“高粱燒酒精準蒸餾工藝”:必須使用傳統甄桶,手工上甄才能保證醅料的準、輕、松、平,緩慢蒸餾,看酒摘花,掐頭去尾,只取“小青花”消失前的中間一小段精華酒,可以說江小白的每一瓶酒都是從精華中取出的精華部分。

在技術團隊方面,江小白現已擁有一支包括4名國家級白酒評委、5名國家註冊高級釀酒師、7名重慶市白酒評委為代表的專家團隊,在擁有如此強大的團隊陣容、優質原材料以及頂尖技術的基礎上,江小白釀造出的白酒不僅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甚至在國際的高標準之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先後在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香港國際烈酒大賽、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上獲得了銀獎、金獎以及特等獎,每一個獎盃都是對江小白酒質最大的肯定。

江小白短短几年能發展成如今的規模,與它對產品品質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用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好的口感體驗,同時也體現出企業對白酒的一種較真的態度,甚至為了更好的從源頭開始把控材料的質量,江小白投資數億元,將高粱的種植到成品運輸整個產業鏈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僅從這一份態度,就已經實屬不易了!自此,再論江小白是否為糧食酒這一問題,則已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