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5G可不可以完全採用華為的標準建設?

超133694270


地球上不存在什麼5G“華為標準”、“高通標準”,都只有3GPP唯一的5G NR標準,只不過全球各家廠商都在拼命的把自家專利往這標準裡面塞,能否通過認證審批就看廠商自己的造化了。


老卡2020


首先得明確華為是很厲害的,但完全採取一家的標準自然是不行的。

深入淺出地聊一下5G,作為第 5 代移動網絡,5G 的性能不論從速度還是穩定性,都大大超越了前四代的移動網絡,不僅讓人與人之間互聯,更讓機器、物體和終端之間互聯互控。

從某種程度上說,5G作為4G的一個延續和發展,更像是一種全面的變革和創新。

這樣一來,5G更新的不僅僅是網絡,小到手機元件,大到基站的全面更新。同時我們要明白,華為產品和華為標準可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手機內的通訊基帶是有很多公司生產研發的,如果單單採用華為標準,那其他公司要麼沒權進入5G,要麼付出高額專利費用,這樣自然不可行。在基站方面使用華為的產品自然可行,但手機元件的標準就不能了。

同時,通信標準的制定就更是一個上升到國際的話題。

最終通信標準的確定不會單以某個國家為主體,也更不會以某個集團的技術為標準。對應上述的手機內部元件,最終的標準化規則將會是以多數國家認同的標準制定,如果華為最終能達到所有國家滿意的程度,那沒有問題,如果沒有,也會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參加標準的制定。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完全只用一家標準,豈不是弄得它家丟了飯碗嗎?所以完全採用華為的技術是不行的。


環球科技視界


不可取,不可以,也沒必要~原因如下:

(1)與世界脫節

5G已經是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和4G時代區分TDD-LTE和FDD-LTE不一樣,若執意完全運用華為的標準,國內通信網絡的核心網、基站和手機的設計和國外不一致,會造成我國通信網絡和國外脫節。簡單點說,我們國內買的手機到了國外直接打不通,因為國外的通信網絡並不能正常破譯我們手機的信號,也無法發信息到我們的手機。


這個體驗我們不是沒試過——在3G時代中國移動運用的是國內企業大唐通訊提出的TDS-CDMA標準,而國外採用的是WCDMA標準,導致國內外3G手機不能通用。

(2)脫離全球生產鏈

若中國採用自身標準,會導致國外廠家需要重新研製中國的新設備,佈設專門的生產線,成本非常高。出於成本-收入比考慮,全面跟進的國外廠家不多,讓中國的5G建設脫離全球生產鏈,致通信基站內多種設備製造困難,甚至製造不出來,5G通信會在3-5年內難以佈網。


當年,國家頒發了TDS-CDMA的牌照給中國移動。雖然創造和使用中國自有通信標準的初心是好的,但讓中國移動陷入孤立後處境非常艱難,也讓中國通信網在3G時代落後了一整代。

(3)性能下降

我們的技術不能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還是得采用國外較好的技術才能促進我們5G的發展。本次聯想投票高通的風波里,若純粹從技術角度分析,在數據信道長碼部分,華為主推的Polar編碼方案與高通主推的LDPC編碼方案相比確實沒有技術優勢。



其實,我們在5G標準的制定中有較大勝率,已經走在國際第一梯隊,而且在將來的5G建設中財大氣粗的中國企業絕對是先拔頭籌,首先開啟物聯網時代,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進步,各位大可稍安勿躁,靜觀事態的發展。


數說社會


最近關於聯想在5G標準上的投票一事,成了坊間轟轟烈烈的話題。

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的發展,如今有望成為5G時代的領跑者之一。

有句話講得好:“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技術,三流企業賣產品。” 誰掌握標準,誰就能掌控通信領域世界範圍內的話語權。為此各國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競爭日益激烈。

通過當時的會議記錄可以看出,在數據信道技術方案的投票中,聯想將票投給了LDPC,是基於LDPC在長碼上更突出的性能優勢。LDPC卻由高通主導,但3GPP投票技術優勢才是核心標準,因此LDPC的勝出是必然的;根據採訪到的相關業內人士的說法,從技術層面來講,長碼採用LDPC方案基本已成定局。在本次投票中包括中興、OPPO、小米、Nubia等中國廠商都選擇支持LDPC作為長碼方案,也證明了LDPC在長碼上的優勢地位。因此在長碼方案投票中攻訐聯想不投票給華為主導的Polar方案沒有意義,事實上也並不成立。

同時,作為本次輿論中的“受害者”華為留意到相關不實言論之後,也在第一時間發表官方說明,並對聯想及旗下摩托羅拉在華為Polar碼投票表決時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謠言不攻自破。由此,不難看出,聯想正遭遇黑公關。


歡迎大家關注我!


共商韜略


不可以,因為到時候對國內通訊廠商只能夠是弊大於利。

第一,對手機廠商不利。

5G通訊的標準是要用在5G手機上的,不同的標準就意味著不同的通訊基帶,而手機的通訊基帶是集成在手機芯片裡面的,比如說華為海思的麒麟970芯片裡面就集成了自家的通訊基帶,再比如說高通的驍龍845芯片裡面就集成了他自己的通訊基帶。

那麼也就是說,如果國內5G手機都要求採用與世界不同的標準,那麼華為手機倒是好辦了,那些用高通的芯片的手機,比如說小米吧,這些手機要在國內賣怎麼辦呢?要知道高通可不會好心到自己在手機芯片裡面加進去華為的通訊基帶這種費時費力費錢的事情(因為用了華為的通訊基帶就要給華為錢);再比如說蘋果手機,他們就需要在銷往中國的手機芯片裡面集成兩種不同的通訊基帶(或者外掛華為的通訊基帶)——相當於同時交給高通和華為兩份錢,蘋果會幹嗎?


↑蘋果手機曾經外掛了高通的通訊基帶↑

而且用兩種不一樣的通訊標準就意味著要生產兩種不一樣的手機、或者同一種手機裡面同時加上兩種不同的通訊基帶,這無論對於手機的體積控制、耗電控制都是有影響的,同時還會阻礙這些手機的全球化——要知道,中國手機廠商都是註定要走向世界的。

第二,對通訊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不利。

確實,比如說像華為、中興這種通訊設備提供廠商,在國內銷售的時候到還是好說,會有一些好處,但是如果5G通訊設備銷往國外呢?要知道那裡的5G手機可都是用著高通的5G標準。所以對於這些通訊設備廠商的國際化有著巨大的損害——即便你願意給高通專利費、生產可以兼容他們標準的通訊設備,你維持兩條不一樣的生產線也在生產和管理上是巨大的浪費。

↑國內通訊設備製造商會備受打擊↑

同樣的,電信運營商也會遇到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每個國家移動、聯通、電信這些電信運營商都會有一個接洽的國外運營商,而能夠接洽的前提就是兩家的信號標準是一樣的,現在搞的國內外不一樣只會讓這些合作化為泡影,最後的結果苦的還是消費者。

第三,前車之鑑的WAPI。

曾經中國為了針對WIFI強推自己的無線局域網標準WAPI就明令在國內銷售的手機不允許只支持WIFI,但是相應的產業鏈又跟不上,所以出現了很多國內發佈的手機壓根就沒有辦法連接WIFI的尷尬場面。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致認為,WAPI這個東西就是折騰人的,罵聲一片(相信不少人應該還是有印象的,當時很多的國行手機都需要刷系統打開手機的WIFI功能)

↑WAPI事件搞得沸沸揚揚↑

所以說,在相關的產業鏈徹底成熟到讓世界都得跟自己走之前,還是老老實實地跟著世界走——而為什麼大家要在會議上共同協商一個大家都統一執行的標準,也是方便大家先掰手腕決定誰的產業鏈可以支撐整個標準,然後認賭服輸,大家都一樣——省的出更WAPI一樣的么蛾子事情。

世界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逞一時之勇搞自己的標準已經是不可能了。

不過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現在華為等一系列廠商已經在5G時代憑藉著之前的努力成功撬動了一點兒電信標準的一點兒牆角,以後只會是越來越強,所以根本不需要著急一時的得失。

總之,逞一時之勇拒世界於門外最終坑的還是自己,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後面的通訊標準才會真正地落到我們的口袋中——而這才是唯一正確、可行的道路。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搞懂“手機(2/3/4/5G)信號是如何傳輸的”、“華為的5G信號標準如何”以及“國內5G全用華為的標準建設會有什麼影響”。

一、手機(2/3/4/5G)信號是如何傳輸的

我們手機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高層處理部分,相當於電腦;另一部分就是基帶,這部分相當於寬帶上網用到的Modem(貓),你的手機支持什麼樣的網絡制式(GSM、CDMA、WCDMA、TD-SCDMA、TD-LTE等)都是由它來決定的。有了基帶後,當我們用手機“發出”打電話、上網、發短信的“指令”時,基帶便會處理執行,基帶完成處理後就會在手機和無線網絡間建立起一條通道,於是我們的話音、上網數據、短信都會通過這個邏輯通道傳送出去。

通俗地說就是,我們能不能打電話、上網、發短全靠2/3/4/5G網了,而這些網的專業標準就是GSM、CDMA、WCDMA、TD-SCDMA、TD-LTE等!不恰當的例子,溫度的衡量需要各種規格溫度計——體溫計、室內溫度計等(類比網絡),具體統計的標準有攝氏度和華氏度。

二、華為的5G信號標準如何

對於5g技術的研發,華為早就開始著手準備了,投入的研發經費也是數以億計的,而華為確實也成績斐然,基本上全世界都是非常認可華為的5g技術的。2016年3GPP(標準化機構組織)會議上世界決定用華為的技術進行控制信道編碼的制定,但數據信道編碼的制定卻歸了高通。所以,在5G技術建設上,華為和高通是處於金字塔尖端的。

三、國內5G全用華為的標準建設會有什麼影響

所謂的5G標準,主要規定的是組網模式,不同國家運營商會選擇不同模式,設備製造商就需要根據甲方要求予以實現,因此統一標準很有必要。日本5GMF主席SATOH就說過,全球統一頻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推進5G發展最高效的一種方式。我們假設如果國內所有的標準都是由華為來設立的話,那麼我們的終端設備到國外就可能用不了。當然如果全世界用華為的話,那當然是美滋滋的事情了,不僅意味著華為可以賺得更多,而且標準的統一也方便了不少,但是美國、韓國、歐洲會同意嗎?


鎂客網


不可以。任正非說過中國不能獨立搞一個標準,獨立於世界之外,那樣太浪費資源了。我們出國也不方便。

我們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就放棄融入世界。中國是全球化受益者,我們不止加入世界大家庭,還要積極推動全球化,全球標準統一。要相信,中國是個要求進步的民族。

今天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專利授予量全球弟二,中國是專利申請增速最快的國家。



越是全球化中國越受益,吃虧是暫時的。其實也沒吃虧,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除了中美,其它國家都群眾演員。沒有登臺的份。



華為十八萬員工,一半是研發人員。 每年百分之十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是銷售收入不是利潤。這樣的投入規模別說在中國,放眼世界也是非常高的比例。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


百舌說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不行,這行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通訊行業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眾多行業。

目前來說,大部分的行業都跟通訊扯上關係,所以通訊行業是基礎建設,尤為重要。

所以,在通訊行業上,一點都不能馬虎。

目前華為在5G上是什麼地位?

華為和中興佔據了5G專利池大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左右,可以說世界上5G建設不能沒有華為和中興。如果想要全部繞過這兩家公司的專利起立要多花幾年才行,讓5G拖延幾年才來到,根本不可能。


同時,5G建設根本不可能只用華為的專利。因為很多技術還是其他廠商、其他國家廠商的技術一起來參與才行的。

華為5G標準

在2016年的3GPP會議上,中國的華為、美國的高通和法國的愛立信,都在爭奪5G標準的。

最後在5G信道編碼方案中,Polar碼作為5G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用LDPC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是在eMBB是採用其他廠商的標準來建設的。

所以,在標準上,華為只是佔據其中一部分,不能夠成為全部標準。所以,也不可能全部採用華為的標準來建設。

要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

任正非在採訪中說到:把產品做好了,不會沒有人來買的。

雖然,標準不是全部都是華為定下來的。但是參與到5G實體建設的廠商中,華為的設備是最好的。

保持開放,通過技術去折服別人,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太平洋電腦網


  • 華為標準(加上中興,大唐等中國企業)也不足以形成一套可以部署的通信系統。

  • 5G標準是一整套標準,是由一群業界領先的公司共同設計和投票決定的標準。然後就是不同的企業貢獻了不同的設計標準。然後其它的廠商都可以生產。但是要求付出專利費。
  • 從2g時代中國沒有任何標準開局(後面egprs有一些了),然後3g的tdd-wcdma,到4g的tdd-lte的積累,中國積累了一批擁有設計和開發通訊技術的企業和研究院校。
  • 那麼4g時代的tdd-lte已經部署了全球最大的移動網絡(中國移動),其他兩家也部署了部分網絡。那麼5g時代華為的出彩表現已經能夠預測到6g中國將會三分天下(美國,歐洲,中國)。
  • 所以目前純按華為技術是架構不起一套5g網絡的,但是用純華為設備的話成本太高了,不符合商業運營環境。比較目前中國走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基本的商業規則還是要走的。要有所競爭才能保證低成本和正常的生態圈。

  • 當然哪一天中國能像美國一樣以國家安全,規定只能用國企設備,那不是又搞笑了啊!

heipi雪人


肯定是不可以的。

首先,在 5G 標準的制定中我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時我非常認可華為公司的技術實力,也承認在國家的加持下華為完全有能力做好這個事情,但是現在是 21 世紀,是全球互聯時代,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眼光放到全球這一個更高的層面去慎思。

第一,如果國內完全採取華為的標準來建設 5G 網絡,意味著國內的基站,網絡建設,手機芯片以及通訊基帶等都要符合這一套標準才行。華為自己生產的手機好說,要知道其他廠家使用的可不是華為的芯片呀,高通的芯片肯定是不支持華為的 5G 標準的。這就造成了在國內除了華為手機之外,其他手機全部都處於報廢的一個狀態。

第二,一旦國內完全採取華為的標準,國內的通訊市場就完全處於一個被華為壟斷的狀態,而壟斷是不利於技術的快速發展的。另外,要知道國外採取的肯定不是華為的標準,華為的基礎通訊設備銷往國外與國外的配套設施不兼容,怎麼辦,華為要同時維護兩套標準的設備嗎,不利於華為更好的國際化。

事實上,5G 是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是由全球技術領先的通訊公司和設備製造商共同定製的。而不是一家之言,需要考慮的細節太多。標準一旦確定,每家廠商都可以獨立生產 ,在相對公平的平臺上大家公平競爭,才更有利於技術的進步,公司才能有更廣闊的的市場。而不是關起門了自己搞建設,最後受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