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硬核”博士:我與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日夜

武漢“硬核”博士:我與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日夜

劉為勇在實驗室。

武漢“硬核”博士:我與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日夜

檢驗科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團隊部分成員

晚上9點,是記者和劉為勇約定的採訪時間。

然而,直到深夜12點以後,他還沒有回覆微信。

劉為勇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做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工作。

直到第二天下午,記者才等到他。

現在標本量特別大 連續工作21小時

媒體:你昨天工作了多長時間?

劉為勇:接近21個小時。現在標本量特別大,沒辦法。昨天一天檢測了大概100多例樣本。

媒體:一下子激增的嗎?

劉為勇:按安全角度,病原體檢測必須在P3實驗室做,而醫院一般只有P2實驗室。但疫控中心難以滿足這麼大量的檢測需求,所以中國疾控中心(CDC)在1月26日就把檢測權限下放到我們這種大型醫院。武漢大概有九家醫院獲得了檢測資質。樣本陽性的上報CDC,他們複核。

這樣做相當於為患者就診開闢一個快速通道。因為醫院很快就能出結果給醫生。

從1月26日起我們開始用商用試劑盒。陽性樣本的數量快速上升。

媒體:檢驗科的人手夠嗎?

劉為勇:現在感覺是不夠的。技師要有一定資質和從業經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

我們還是以前那些人,大概十幾個。除了檢測以外,現在還要手動整理、上報大量患者信息,這個工作也非常花時間。

標本在我這裡就很安靜了,它又不會打噴嚏

媒體:這個工作會經常接觸到病原體,為什麼選擇這個工作?這一次疫情讓您心慌了嗎?

劉為勇:我畢業於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都在做病原體研究。樣本是在生物安全櫃裡面,而且在P2實驗室裡打開和處理的,只要小心處理,相對而言是比較安全的。

這一次我感覺也還好。因為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自己都怕了,退縮了,怎麼幫病人診斷、幫病人看病?

其次我們都有一定的科學素養,會理性對待和處理風險。

這個病毒雖然傳染性很強,但它主要是通過氣溶膠傳播,例如病人打噴嚏、採樣環節暴露等容易被感染。

但我的工作主要是針對標本,標本在我這裡就很安靜了,它又不會打噴嚏。

真正危險的是在一線治療和救護的護士、醫生。請大家善待他們。

媒體:您現在的安全防護是什麼樣的?防護品夠用嗎?您覺得安心嗎?

劉為勇:我在P2實驗室,我們每個人是按P3等級進行個人防護。P3等級個人防護服穿上就不能上廁所,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一天要換至少三套。

防護品檢驗科裡暫時還夠用。

我對安全比較放心。不過畢竟按規定應該是P3實驗室做檢測,現在我們是在P2 實驗室做。有感染風險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因為現在CDC檢測容量有限,我們義不容辭。而且,通過前期的檢測發現,在加強通風、紫外消毒、勤洗手以及加強個人防護等前提下,做這個病毒檢測還是比較安全的。

我們會繼續做,絕不退縮。

熬3個通宵測出全基因組序列 我們的工作是一流的

媒體:您是哪一天接到第1個疑似樣本的?

劉為勇:我這邊有記錄。我們一直在監測,也向國家CDC反映過。我們第一例大概是在1月2號開始做的。我們在1月7日就獲得了這個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媒體:自己完成了測序?

劉為勇:我們是一個團隊,包括來自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南醫院的團隊、中山大學團隊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科研人員。

因為疫情發生,我們大概4天就測出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相關成果已經寫成文章,投給了國際期刊EMI(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媒體:論文內容您能大概介紹一下嗎?

劉為勇:論文講的是我們針對兩個病例,採了標本之後,第一時間做了檢測。那時候是1月2日左右。當時高度懷疑是SARS,用某公司試劑盒測過後顯示陽性。

於是我們根據SARS病毒設計了6個引物,並在我們醫院檢驗科裡,利用病毒樣本核酸模板做了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6對引物裡面有一對可以工作。經過測序,我們發現這個病毒跟SARS差異很大,當時就懷疑是一個新的病毒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展了二代測序,目的是為了拿到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這項工作主要是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合作完成。

1月7日,我們獲得了這個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我們的論文主要講了病毒的分類,構建了進化樹。我們發現這個病毒和已知6種冠狀病毒不一樣,是新病毒,而且它跟SARS病毒進化關係比較近。

媒體:得到這個結論時是什麼心情,有不好的預感嗎?

劉為勇:是有不好的預感,畢竟跟蝙蝠來源的SARS病毒親緣關係較近。考慮到SARS曾經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們第一時間就把結果向中國CDC進行了書面彙報。

媒體:你們的團隊是怎麼合作的?

劉為勇:我平時臨床檢測任務較多,做研究是在五點下班之後,我幾乎每天都會去武漢大學那邊,在我原來的合作導師那邊做課題。

疫情發生後,我們又和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其他老師一起攻關。

我們基本上熬了三個通宵,在第一時間把基因組序列搞出來,因為平時就是這種工作狀態,也沒有覺得特別辛苦。

媒體:為什麼能這麼快做出來基因組序列?

劉為勇: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提高了;其次是我們團隊前期打下的工作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再就是我們團結一致,不計個人得失,不考慮個人休息,放下一切個人想法,完全為了一個目標全力以赴,每個人都發揮極限、發揮個人實力。

我們這幾個人是普通工作者,但是我們做的事情,我覺得應該是在國內國際都屬於一流的成績。

另外,我們院領導、科主任,武大的領導,都很支持我們工作。

沒有商業試劑盒之前,7天之內自己研發出試劑盒

媒體:你們現在用的哪個廠家的試劑盒?

劉為勇:我現在用兩家企業贈送的商用試劑盒同時做對比檢測,由於法律法規要求,我自己提前研發的檢測方法暫不能用於此次疫情的檢測。不過這兩個商用試劑盒的檢出率有差別。

媒體:你自己研發了新病毒的測試方法?

劉為勇:拿到全基因組序列以後,我就開始著手研發試劑盒。科室領導在研發方面給了我更多時間。

這個檢測方法用的是分子診斷技術。我們把熒光定量PCR和普通PCR加測序這兩個方法結合起來,用於篩查病毒。這也是金標準之一。而這幾項技術和設備我們實驗室都有,所以可以實現。

具體過程是,先用熒光定量PCR進行廣譜性初篩,再對其中的陽性標本做普通PCR加測序。

這裡面用到的探針引物全部是我自己設計的,這個方法學我已經建立得很成熟了。

大概是6天左右,也就是1月13日,我就把這個檢測方法建立起來了。後來,19日我提交了專利申請。

媒體:您開始做這個試劑盒的時候,有沒有信心一定能做出來?

劉為勇:還是蠻有信心的,因為我已經累積了大概5年左右病毒病原體試劑盒研發經驗。

我們曾經研發了很多臨床用的檢測試劑盒,覆蓋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大概有30多種試劑盒。在投入臨床使用前,我們也會認真進行各種性能評估。這些試劑盒在我們醫院已提供臨床診斷服務近萬人次。

不過根據政策規定,這些試劑盒不能用來盈利和推廣,僅限醫院內部使用。

媒體:你的測試方法好用嗎?

劉為勇:我大概設計了五六對引物和探針,其中有一對性能最好。因為樣本比較珍貴,數量並不多,所以我們大概用了十幾份陽性樣本,包括大便、血、尿樣本來驗證。

結果準確率達到100%。靈敏度很高,特異性非常高,不會被別的病毒干擾。

大概從1月13日以後,我們開始用我的方法,對收到的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的篩查。

做這個篩查主要是為了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醫院心裡有個底。這個工作是我們醫院自己做的,是出於社會責任感,實際上患者沒有要求,CDC也沒有要求。

早期篩查非常有利於疾病的防控,我們也將早期篩查結果報告給了CDC。

一個醫生一天看1000多個就診者 這是“醫療擠兌”

媒體:外界覺得現在診斷的速度有點慢。你怎麼看?

劉為勇:這有點像謠言傳播出去後的恐慌階段。打個比方,謠言說銀行要破產了,那麼所有客戶全部湧去銀行取錢。

現在有謠言說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病很嚴重,得了就會死。這造成所有人,不管大病小病,感冒、發燒都會往大醫院擠。但不論哪個城市的醫療資源都是有限的。

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醫療擠兌”。

門診的高峰期,一個醫生一天要看1000多個就診者,基本上就是不眨眼地看病,其實看一天也看不完。

我聽說門診採血的護士一天至少工作12小時,累到趴在桌子上面就睡著了,那個桌子是很髒的,說明她確實累得受不了。

而且患者大量聚集在醫院還會造成更多的人際傳播。

地鐵、公交也是疾病傳播的重要場所。後來武漢市政府停止了公交和地鐵系統運行,這是很明智的。

現在已經把大量就診者疏散出去了。因為武漢市實行了分級診療。這樣是合理的。患者也不會那麼恐慌。

回到家孩子要抱抱,有時忍不住還是會抱一下

媒體:你這幾天回過家嗎?

劉為勇:自己每天回家都非常晚,一個是怕傳染給家人;二是本身工作也非常繁忙,臨床工作之餘,我還想去研究下這個病毒相關規律和臨床現象。

因為工作比較特殊,我們都會自我檢查,目前為止從事這個病毒檢測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因為這個工作而感染。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1歲半。我平時陪伴他們的時間很少,主要是我岳父岳母和我愛人在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

有時候小孩子過來要我抱一下,還是忍不住抱抱,心裡清楚還是應該隔離一下,但忍不住。

媒體:家人對你做這個工作擔心嗎?

劉為勇:肯定擔心,我母親要求我有空就給她打電話報個平安。

媒體:你的同事們情況怎麼樣?

劉為勇:都在加班加點,過年幾乎都沒怎麼休息,很多同事都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2點,大家沒有任何怨言,也為自己能參與到一線工作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們有一個群,每天也會在群裡溝通交流。

其實,中青年和兒童感染這個病毒大都不會太嚴重,大部分會自愈,少部分進行對症治療後也會痊癒。65歲以上老年人感染這種病之後,進展到重症肺炎的風險比較大。我覺得這些情況應該讓公眾詳細瞭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我也想請大家給予政府、疾病防控部門和醫療機構足夠的信任和耐心,也請配合他們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