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為何越來越多?醫生說:廚房5種食物是“幫凶”,具體指的是什麼?

三九養生課堂


大家知道肝癌的高危人群是誰麼?誰更容易發生肝癌?


2015年肝癌指南明確告訴我們,是他們:

具有乙肝/丙肝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風險更大。


看清楚了麼?乙肝病毒感染排第一,然後是長期酗酒,這兩個原因是導致肝癌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避免的。不要酗酒,不要喝酒,戒酒,總能做到吧?做不到不要怪別人,只能怪自己。有些人說為了生活,為了工作,不得不喝酒。這都是藉口,想想自己的妻兒,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另外,有乙肝的人,只要堅持抗病毒治療,就能最大程度減輕肝炎,避免肝癌的發生。


剩下的就是不要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有哪些食物呢?

黃麴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產生的,生活中主要存在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容易汙染花生、小麥、稻穀等食物,如果花生髮黴,絕對不要吃了,一定要丟掉,因為吃這樣的花生容易誘發肝癌,當然不是吃一次就會,但是風險肯定增加,為了安全,還是不吃為好。


此外,發黴的筷子,也要小心,很多人的廚房的筷子都可能會長期溼漉漉的,容易黴變,這就容易給黃麴黴毒素可乘之機,一定要曬乾筷子,或者不要了。平時的筷子儘量要乾燥處理,不要藏水。


大家記住這幾點,就能非常好的預防肝癌了。如果還是發生肝癌,只能說命不好。


李鴻政醫生


肝臟作為人體的排毒器官是負責將人體的有毒物質分解轉化。如果當毒素多到肝臟都無法分解的時候,那麼毒素就會留在肝臟中,肝臟中如果堆積太多的有毒物質那麼勢必就會傷害肝細胞,時間久了,肝細胞就會死亡。


如果我們聞到大米有了黴味,牛奶變酸了,或者覺得食用油被黴菌汙染了,就不要感覺扔掉了可惜,還想處理以下再食用。這時候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趕緊把它們扔掉!因為食物一旦發黴之後,微生物代謝就會產生一種毒性非常大的強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它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進入人體以後主要對人的肝臟組織進行破壞。


爛掉的蘋果也不能吃!

很多認為爛蘋果只要把爛掉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還是好的還是可以吃的,其實那是大錯特錯,一旦蘋果開始變爛,還沒有完全變質的那部分也已經進入到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和毒素。如果吃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發燒、腹痛、嘔吐、厭食等身體上的不適,嚴重的甚至會在幾個月後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黃疸、肝臟腫大、肝區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還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症狀。


綠葉蔬菜可有效降低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

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菜中的葉綠素等物質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的毒性,並減少人體對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員指出,菠菜、西蘭花、捲心菜等青菜中富含葉綠素和葉綠酸。


蘑菇這種真菌食物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這種物質可以有效的控制癌症擴散,要是患癌之後,可以多吃一點蘑菇,效果是很好的,大家也不用怕會對正常的肝臟造成影響,這是種有益無害的食物。


黑蒜頭含有微量元素硒,通過參與血液的有氧代謝,清除毒素,能減輕肝臟的解毒負擔,從而達到保護肝臟的目的。它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有效抑制脂肪肝和脂質過氧化酶對肝臟細胞結構的損傷,有很好的養肝護肝作用。


烏梅在所有酸味食物中,烏梅最具有養肝補肝的功效,它還可以解酒毒,如果喝醉了,可以用烏梅泡水,分幾次服下,可以有效減輕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能協助解酒,防止宿醉的不適。


蜂蜜能夠保護肝臟,促使肝細胞再生,在喝酒前喝大一杯蜂蜜水,保護胃與腸道粘膜,同時少受一些喝酒帶來的難受,平時喝讓你過年也不長胖,老少皆宜。


嘉澍談健康


根據2018年癌症數據統計,全球新發肝癌,約一半發生在我國。

我國肝癌高發,除了喝酒以外,還和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

“癌”字三張口,其中之一就是“瞎吃”。

肝癌的“幫兇”:

5種食物,儘早扔掉,少往嘴裡“塞”,切莫捨不得

第一種:

“變苦”的堅果

堅果,十分有營養,但卻不宜保存。

堅果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易遭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

當堅果“變苦”後,大部分會收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要比砒霜大68倍,主要就是誘發肝癌,與肝細胞癌變成正相關,長期食用,會破壞肝臟組織,嚴重可致肝癌。

所以,這類的堅果,勸你少吃為好。

第二種:

“有黴味”的大米

大米,是每天都會吃到,所以,很多人家裡,會存放很多的大米。

然而,大米一旦保存不當,或時間過久,易發黴”,有一黴味。

此時,一定要扔掉,切莫“水洗後”再食用。

這類大米,也是分容易會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長期食用,會增加肝癌風險。

第三種:

“腐爛”的水果

有些水果一旦腐爛,就會產生毒素,從而導致神經系統和肝臟中毒。

橘子、橙子等水果,一旦腐敗,變質就會產生青黴,就算把腐敗部位扔掉,細菌還是會殘留在水果內,只是肉眼看不到,食用後會導致肝中毒。

長期吃這類水果,嚴重損害肝臟健康,增加癌變幾率。

桃子、橙子、李子、荔枝等,屬於核果類水果,一旦出現腐敗跡象,就堅決不能食用了。

第四種:

“久泡”的木耳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木耳,確實很有營養,對身體健康有益。

但是,在泡發木耳的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長時間浸泡。

一旦木耳浸泡時間太長,就會大量滋生細菌,其中,就包括黃麴黴毒素。

第五種:

“長斑”的紅薯

長了黑斑的紅薯,味道會發苦,口味很差。

一般來說,這樣的紅薯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汙染,但其產生的毒素,對肝臟損傷是挺大的。

因此,一旦發現紅薯長了黑斑,最好還是不吃的好。

預防肝癌,還要做好這兩點:

第一點:

少喝酒

長期大量喝酒,容易導致酒精肝-肝硬化-肝癌。

因此,減少肝癌,一定要注意少喝酒,不可貪杯,更不可喝醉。

第二點:

防肝炎

乙肝,是導致肝癌的一個因素。

乙肝患者,有33.33%的幾率,會發展成肝部硬化。

患有肝部硬化疾病,又有33.33%的概率會患肝癌。

乙肝患者,日常要注意保護肝臟,定期檢查,預防病變。

保護肝臟,減少病變,做好這幾點:

1、綠色蔬果多一點,滋養肝臟

中醫講,五色入五臟,肝喜歡綠的食物。

多吃綠色的蔬菜,有助於肝氣的循環和代謝,滋養肝臟健康。

西蘭花,富含蘿蔔硫素,可以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

芥菜,是解毒清肝的最佳食物之一,有益肝臟健康。

茼蒿,清香氣息,沁人心脾,行肝氣,消食開胃,通便利腑。

2、補硒

硒,是人體必需元素,需要從食物中攝取。

我國衛生部2017年指出,成年人推薦硒每日攝取量60微克,最高可攝入400微克。

硒是肝病的“天敵”,有抵禦肝炎,預防肝臟疾病的作用。

研究發現,肝病患者普遍缺硒。

硒進入體內,可保護肝細胞健康完整、加速脂質過氧化物分解、提高肝臟自身抗病能力,被稱為“強效免疫調節劑”。

有效的調節脂質代謝,打擊肝炎病毒,降低肝癌、纖維化等發生率。

主要來源,元芙懷菊、秋麻籽等天然植物,其中,元芙懷菊為藥用菊,硒含量可達67%左右,常喝可養護肝臟,減少肝病。


用戶4463630603522587


肝癌非常

"狡猾",早期把自己隱藏的很好,甚至人們感覺不到一點蛛絲馬跡,導致患者一經確診,就到了中晚期。

因此,對肝臟的養護,對肝癌的預防至關重要。

為何肝癌越來越多?醫生:廚房這5種食物是"幫兇"

1、發黴的食物

真菌中的黃麴黴毒素為致癌物質,該毒素能誘發人、猴、鼠、禽類發生肝癌,致癌所需時間最短為24周。預防真菌汙染食物,注意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幹、稻米、小米等一定要曬乾曬透,存放在乾燥通風環境中;發黴的花生、薯幹、蘿蔔乾等應剔除丟棄,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花生油及棉籽油均不宜久貯;當懷疑大批糧油、奶類食品有真菌汙染時,應請防疫站檢查,允許後才能發放、銷售或食用。

2、變質的動、植物油

陳腐油類中均含有丙二醛這種化學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並與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使蛋白質的結構變異,導致變異蛋白質的細胞失去正常功能並向初期癌細胞轉化。此外,丙二醛聚合物能阻礙脫氧核糖核酸的複製並使人的老化過程加快。因此,動植物油切勿存放太久,已變質產生哈喇味的油不宜食用。用哈喇油炸炒製作的食品不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能導致癌症,使人縮短壽命。

3、醃製、煎炸、燻烤的食物

如醃肉、烤肉、烤腸、鹹魚、鹹菜等,這也是誘發肝癌的常見原因之一。醃製食品中都含有的亞硝胺,煎炸、燻烤食物中含有的3,4-苯並芘,都可誘發癌症,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應儘可能減少食用醃肉、鹹魚、烤肉、烤腸和鹹菜等醃製、煎炸、燻烤食物。

4、酒

長期、大量的喝酒就會嚴重損害肝臟健康,從而導致肝癌的發生。酒精性肝病的損害程度與每日飲酒量、飲酒時間和方式有密切關係。酒在人體內需經肝臟代謝,代謝產生的乙醛對人體的毒性極大,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細胞的損傷、肝細胞內脂肪沉積、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最終可導致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會轉變為肝癌。

5、汙染的水源

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加重,水源汙染也成為引起肝癌的因素之一。飲用水質的嚴重汙染,是肝癌產生的重要誘因,特別是汙染的溝水,其次為河水,井水最低。因此在沒有自來水設施的鄉村,應倡導飲用井水。據研究現已發現有百餘種有機物為致癌、促癌和致突變物:如六氯苯、苯並芘、多氯聯苯、氯仿、二溴乙烷、二氯乙烯、氯乙烯、苯並熒蒽、四氯甲烷、茚並芘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時有可能導致癌變的發生。

醫生提醒:生活中,養肝防癌,堅持4步走

第1步、補充微量元素——玲瓏菊、普洱茶、烏龍茶

硒是"抗癌之王",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解除"致癌物的毒性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並促其凋亡,並"切斷"腫瘤營養供給,使其逐漸消亡,從而減少腫瘤的發生。

而當人體缺硒時,可誘發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種疾病。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喝一些茶,如"玲瓏菊、普洱茶、烏龍茶或者紅茶",以此來補充硒。

其中,玲瓏菊——是四大懷藥之一的藥用菊。不僅硒元素含量更豐富,且富含抗氧化劑和三萜類化合物,泡茶、做粥時放些玲瓏菊,有利於保護肝臟健康,降低肝癌發病率。

第2步、堅持一項體育鍛煉

運動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抑制一定數量的癌細胞。

建議選擇慢跑、打太極拳、打羽毛球、跳舞、打羽毛球等,運動強度根據自身體質而定。

最好在不損傷身體的前提下,使身體微微出汗。

第3步、按揉養肝穴

按揉養肝穴,省時又省力。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向腳背上的4釐米處,它是肝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有助於降肝火,清肝明目。

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位於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縫旁邊,經常按揉,有助於清肝明目,保持頭腦清醒。

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方3寸,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具有補肝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等的功效。

第4步、定期做檢查

肝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建議定期檢查"乙肝五項",這是判斷人體是否感染乙肝的基礎檢查。

若監測結果為全陰,則要全程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傳染。

若檢測結果第2項為陽性,且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超過10個單位以上,說明體內有足夠的抗體,能夠預防乙肝。



我國被稱為“肝癌”大國,我國新增肝癌病例數就佔全球的一半以上。

肝癌也被稱為是“癌中之王”,一旦確診為晚期肝癌,5年內的生存率僅佔10%。

提到肝癌我們都會與喝酒聯繫上,確實大量的飲酒是肝癌的促進因素。

而除了菸酒,肝癌的禍根就是——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要比砒霜大68倍。

它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就是誘發肝癌。

研究顯示,黃麴黴毒素的食用,與肝細胞癌變成正相關。

長期食用,會破壞肝臟組織,嚴重可致肝癌。

醫生警示:廚房兩種食物是禍根,最好少碰!

1、黴變的大米

大米,每天都要食用。

很多人,會一下子買很多的大米,存放在家中。

然而,大米保存不當,也十分容易發黴。

對於一些有“黴味”的大米,最好直接扔掉,切莫“水洗”後繼續食用。

因此,這類大米,也容易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

2、變質的自榨油

很多老人節儉,東西即使變質了也不捨得扔掉。

變質的自榨油,出現哈喇味,其就已經初選黃麴黴素。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食用,同時,食用油不建議長期大量的存儲。

此外,以下三種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

1、腐爛的水果

有些水果一旦黴變,就會產生毒素,從而導致神經系統和肝臟中毒。

就算把腐敗部位扔掉,細菌還是會殘留在水果內,只是肉眼看不到,食用後會導致肝中毒。

長期吃這類水果,嚴重損害肝臟健康,增加癌變幾率。

2、發黴變苦的堅果

堅果中,含有大量的油脂,保存不當,十分容易變質。

一旦,堅果變苦,十分容易遭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尤其是核桃、杏仁、花生等。

如果,長期食用這類堅果,則十分容易導致體內堆積黃麴黴毒素,危害肝臟健康。

3、糟爛木耳

我們日常食用的大多是乾的木耳,泡發以後再進行食用。

但是其泡木耳的時間是很有講究的,掌握不好可中毒。

木耳泡的時間長了以後,一般超過四五個小時,就會出現大糟爛的情況,且還伴隨著不一樣的異味,這樣的木耳就馬上扔掉吧。

養肝三部曲,幫你擁有“長壽肝”

1、用好三種營養素

每天攝入90g優質蛋白,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幫助肝細胞再生。所謂優質蛋白就是蛋白含量高、熱量低,豆腐、牛奶、雞蛋、雞肉和魚肉都是不錯的優質蛋白。

維生素E可以延緩肝的纖維化過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葵花籽油、杏仁、核桃、花生等含有維生素E。

維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肝臟腫瘤細胞增生。胡蘿蔔、菠菜、動物肝臟、魚肝油及乳製品等含有大量維生素A。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類食物應適量攝取,例如對普通人來說,建議動物肝臟每週吃100克左右,堅果每天吃一小把。

2、疏肝降脂兩杯茶

肝臟的健康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所以,要少生氣,儘量避免肝氣鬱結;同時,肝臟怕過多的脂肪,肥胖的人更容易受脂肪肝的傷害,疏肝的同時,降脂也是很重要的。

婆婆丁山刺玫茶

婆婆丁是藥食兩用的植物,能夠清肝火、排肝毒、消肝炎,修復肝損傷。同時,婆婆丁有很好的解鬱散結作用,可以幫助紓解肝鬱,讓肝氣順達,對肝病人的恢復十分有幫助。

山刺玫,芳香馥郁,不僅極具觀賞價值,也具有不錯的藥用價值。山刺玫能清除毒素及過度酒精造成的肝充血,改善黃疸。同時,山刺玫活血化瘀、疏肝理氣的作用明顯,和婆婆丁協同作用,效果更好,也能綜合婆婆丁的涼性。

奶汁草荷葉茶

荷葉中的黃酮和生物鹼類可以使血清的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有所下降,不僅對預防脂肪肝有幫助,而且荷葉和奶汁草可以降火,很適合夏天飲用。

而從小葉苦丁中提取的富含糖的組分可有效降低四氯化碳致轉氨酶的升高。減輕肝臟脂肪堆積極壞程度,具有穩定的保肝作用。

3、經常按摩,增強肝臟功能

人體的穴位很多,每個穴位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常常按摩,就可以達到相應的養生效果。

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四橫指寬,腓骨與脛骨之間,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補肝益氣、調理脾胃的功效。

按摩時可以用大拇指按揉3到5分鐘,力度以感覺有酸脹感為宜,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對脂肪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太沖穴

太沖穴的位置很好找,在腳背上,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結合前的凹陷處,按摩時也可以用大拇指按揉3到5分鐘。

太沖穴是人體足闕陰肝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肝經的原穴,所以經常刺激這個穴位能夠很好的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起到養肝補肝的作用。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養生的小蝦米


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是指原發灶發生在肝細胞與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型腫瘤。肝癌預後差、病死率高,由於通常患者在晚期才被診斷,已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故肝癌的一、二級預防是有效防治肝癌的關鍵。

哪些食物是肝癌危險因素?

1. 甜食

研究發現,甜食攝入多可能增加原發性肝癌的危險性。一項歐洲研究表明,血糖水平較高的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比較高,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有這種關係。這些引起高血糖反應的食物,主要就是精白米麵製成的食物和甜食。

2. 肉類

已有研究發現,總能量的攝入與某些腫瘤的發生呈正相關,尤其是當能量來自脂肪和動物性蛋白的比例增高時,腫瘤的發生率進一步增高。攝入動物脂肪可能通過影響體內激素水平,多種脂肪酸的作用以及食物在烹調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潛在致癌物等途徑促進原發性肝癌的發生。

3. 水產品

有關水產品與腫瘤關係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發現,黃鱔是原發性肝癌的可能保護性因素;貝殼類是原發性肝癌的可能危險性因素。有實驗表明,甲殼類、貝類水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淡水魚及多數常見海魚,故可能與環境汙染後化學誘變劑(包括重金屬)經富集作用在貝殼類海產品中積累較多有關。

這些食物對預防肝癌有益

1. 蔬菜、水果

研究發現,花菜、包心菜、大蒜、洋蔥、山藥、西紅柿、紅薯、胡蘿蔔、蘿蔔和水果都是原發性肝癌的可能保護性因素。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等。

2. 菌菇藻類

研究發現菌菇藻類均是原發性肝癌的可能保護性因素。海帶有化痰軟堅散結功用,常與海藻同用,用治甲狀腺、食管、胃、淋巴系統等多種良性、惡性腫瘤。

3. 豆類

研究發現豆漿攝入多是原發性肝癌的可能保護性因素。大豆中含有硒元素,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根據流行病學對20多個國家和地區調查發現,癌症發病率、死亡率高的國家和地區與其地域和食品中含硒較低有關。主要來自實驗研究的其他證據顯示,豆類的某些組分能夠預防實驗性誘導的動物腫瘤,以及這些組分可能具有預防癌症的生物學特性。


黃志豔大夫


肝臟是身體中最大的解毒器官,每天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一一過濾,把有毒的物質轉變為無毒的,再排出去。

所以,肝臟真的好辛苦。如果你整天還在吃各種傷肝的“毒物”,那就別怪肝“累趴”了。

這5種東西多吃一口,肝一步步毀掉

1.發黴的食物

很多人覺得只是食物表面發黴,捨不得扔,於是去掉髮黴的部分繼續吃,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食物是不是發黴了。怎麼看:如果表面輕微發黃、甚至發黑,皺皮變色,長了黃綠色的毛毛(黴菌),就說明黴變了。

喜歡拿花生米陪酒、下飯的人,可要睜大眼睛了!臨床上因為吃了黴變花生引起的黃麴黴毒素中毒,是最常見的。在自然界所有物質中,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排第一,最主要的損害肝臟,長期接觸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另外如瓜子、榛子、核桃、松仁等,如果保存不好也容易發黴。

2.未熟透的魚蝦蟹、淡水魚生

有些人很喜歡吃淡水魚生,醉蝦醉蟹之類的生食,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然而,這很容易被一種侵害肝臟的寄生蟲——肝吸蟲盯上。

《廣東省肝吸蟲病防治規劃實施方案(2006-2010年)》指出,一些愛吃魚生的地區,如廣州番禺區,珠海斗門區,佛山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等,此前都是肝吸蟲並高度流行區。目前現代醫學已經證實,肝吸蟲感染人體後,可導致膽管癌。

3.漂白的豆芽

不良商家為了豆芽看起來漂亮,就會使用漂白粉,當我們食用這種豆芽之後,肝臟和腎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在購買豆芽時,要注意鑑別,被漂白粉洗過的豆芽,輕輕的在手上繞一繞就會斷裂,不能買。

4.久泡的木耳

木耳本身是乾製的,微生物在沒有水的乾燥環境下沒法繁殖,但遇水後會讓微生物滋生,如果木耳泡發的環境足夠溫暖、溼潤,時間也足夠長,浸泡過程中就會使黑木耳中和環境中的微生物充分繁殖。

如在此過程中受到致病菌群的汙染,就會使致病菌群,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量繁殖,食用受到細菌汙染的木耳後,就會產生腹瀉、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引發臟器衰竭危及生命。

5.零散

很多老年人為了節儉或者是覺得土榨的方法健康,會選擇一些小商小販兜售的零散植物油,但是這些植物油的大多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檢測。

其實植物油最終的源頭健康,也就是說一些玉米,大豆等,都是合格的,但是其實這些穀物很容易出現發黴的情況。用這些植物做的油就會含有過量的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又是傷肝的元兇。

肝不好,身體有4個異常表現

大家應該都知道,肝癌有三部曲,即“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所以鄭重提醒,有肝病的人群,要特別警惕如下的異常症狀。

①肝區疼痛

肝臟包膜上覆蓋著神經,當腫瘤長大到壓迫包膜時,肝臟會出現疼痛,表現為間歇性、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刺痛。

②消化道出問題

食慾下降、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毛病,可能暗示你的肝出問題了。

③全身症狀

總感覺疲憊、乏力、頭暈、發低燒,短時間內莫名消瘦(比如一個月體重下降10公斤)。

④黃疸

當有尿黃、眼黃、皮膚黃的黃疸表現時,通常意味著已經到了肝癌晚期。

養肝預防肝癌,這4種習慣最好堅持

1.遠離油膩宵夜

一日三餐中,晚餐是最不重要的,所以晚上少吃可以讓五臟尤其是肝臟得到很好的休息,還能夠確保睡眠安定,實在是養肝良方。同時飯後最好來一杯茶,幫助肝臟排毒,修復肝臟細胞,還能有助於入眠。

2.要開心

人只要一生氣,肝就會堵,嚴重的還會“氣的肝疼”,就是兩側肋部脹痛,堵的厲害的還會影響雙側乳腺和頸部的甲狀腺,造成這兩個部位的腫塊。女性朋友更會造成月經不調和睡眠障礙。所以,要養肝,開心、舒心、不堵心是最最重要的。

3.遠離菸酒

有肝臟疾病者,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吸菸、不飲酒。即使是逼不得已必須應酬,也應該做好充分的保肝準備,進食大量的維生素來提高肝臟的應激能力。而且喝酒時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研究發現,即使限制飲酒次數,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對身體損傷同樣很大。

4、每天運動

每天快走30分鐘,或者慢跑15分鐘,是非常好的鍛鍊方式,尤其是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更是最快痊癒的不二選擇。當然,騎車、游泳、瑜伽、太極這樣的有氧運動同樣對肝臟大有裨益。


伊麗莎白日夢


肝癌的發生與我們日常飲食習慣有些直接的關係,不良的飲食習慣會明顯增加肝癌的患病風險,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預防肝癌的。


在我國,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具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說到飲食與肝癌的關係,主要與以下幾類食物有關:

首先,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黴變的食物,特別是花生、玉米、大米等糧食作物,黴變後易產生黃麴黴素,而黃麴黴則是明確的致癌物,可明顯增加肝癌的發生;

其次,則是含酒精的食物,特別是酒類,由於酒精主要在肝臟分解,長期過量飲酒會損害肝細胞,造成代謝異常,引起脂肪肝的發生,後期可誘發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發生;



另一方面,不潔飲水也是引起肝癌的原因之一,特別是飲用汙染嚴重的河溝水、塘水或淺溝水,這些水中重金屬常常超標,加之易被微囊藻毒素汙染;

同時,進食生食也可能引起肝癌發生,特別是在牧區等喜食生食的地方,人們常常會感染肝包蟲、血吸蟲等,進而增加肝癌發生;


最後,就是高熱量、燒烤及醃製食品,這些食物進食後會加重肝臟負擔,增加脂肪肝等肝病發生風險,後期可發生肝癌;而燒烤食品,主要是烤焦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而醃製食品中,也有一定的亞硝酸鹽,長期過量食用同樣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的。





全科掃地僧


肝癌,是危害我國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些年來,肝癌正在呈現出日益增長的趨勢。

數據顯示,全球新發肝癌,約一半發生在我國,堪稱肝癌大國。

那麼,為何,肝癌的人越來越多?

一方面,由於肝臟是個啞巴器官,70%的肝臟細胞損壞掉了還能夠健康的存活,只保留30%有效的肝細胞就能維持人正常工作,有時候即使體內有十釐米的癌,患者也不會有任何的不適。

而且,肝癌進展非常迅速,從發現到晚期也許就半年時間,這就導致了肝癌致死性非常強大,已成為危害我國最嚴重的惡性疾病。

這些只是導致肝癌的外在因素,而最內在的則是飲食,肝臟是消化系統中的重要器官,負責排毒和解毒,若是飲食不潔,攝入傷肝食物,則會加速肝臟病變。

4種食物是肝癌“禍根”,飯桌上常有,勸你少吃點食物

一、漂亮的無根豆芽

很多時候,商家為了迎合大家的習慣,會把蔬菜“處理”的乾乾淨淨,

比如洗好的土豆、無根的豆芽。但是漂亮的並不代表是健康的,就有黑心商販用工業用漂白粉來處理豆芽,漂白粉主要是用於染料化工和消毒等行業,若用在豆芽上會使豆芽顏色鮮亮!

可人如果攝入就會導致口咽、食道、胃黏膜及肝臟的損傷,嚴重的還會肝腎衰竭。

因此在買豆芽時一定要學會區分,鑑別“毒豆芽”,將豆芽在手指上繞一圈,毒豆芽一般會很輕易的斷掉,而自然生長的豆芽韌性好,可以繞手指兩三圈而不折斷。

食物二、酒精飲品

說到傷肝,就不得不提到酒精,酒精被譽為“一級致癌物”,其中最易導致肝癌的發生。

肝臟手下有2名大將,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這2名大將會將酒精分解為乙醛,再分解成乙酸,最後代謝出來。

但"雙拳難敵四手",當酒精長期大量抵達肝臟時,這2名大將就頂不住了!乃至於"乙醛"來不及轉化為乙酸。

可是乙醛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會使正常肝細胞變性、壞死,繼而發生炎症,甚至使其纖維化。

食物三、變質的自榨油、糧食等

很多老人節儉,東西即使變質了也不捨得扔掉,其實黴變食物中主要含有黃麴黴素,而這種物質是世界公認的致癌物,最易誘發肝癌。

而且高溫還不能殺死它,除了哈喇味的油脂以外,黃麴黴毒素最易藏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中,如花生、玉米、大米等,所以一旦變質,就要及時扔掉。

食物四、燒烤食物

研究發現,燒烤類食物會嚴重損傷肝臟健康。

因為這類食物,在高溫燒烤時,分解的脂肪會滴在炭上面,再和肉裡的蛋白結合,產生一種很強的有害物質——苯並芘。

這種物質可導致肝癌、胃癌的發生。

此外,這三件傷肝事,會“加速”肝臟病變,勸你少做為好

1、長期大量喝酒

喝進人體的酒精,只有10%是在胃裡消化,其他的90%,都是要通過肝臟代謝的。

酒精氧化的產物,促進脂肪的合成,同時,使脂肪酸的分解發生障礙,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引起的高乳酸血癥,使脯氨酸增加,加速肝硬化進展。

2、長期熬夜

熬夜就是熬肝血,長期熬夜,對於肝臟損害嚴重。長期缺少睡眠,或者睡眠過少,長此以往,肝臟就慢慢出現病症。

長期熬夜,導致體內激素代謝失調,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以及肝功能損害。

熬夜,失眠,睡不好,第二天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就會升高。

3、亂吃藥物

醫學研究表明,中國普通人群中,每年藥物性肝損的發生率,高於西方國家,不容忽視。

生活中,抗生素、解熱鎮痛藥、避孕藥等,都易引起急性肝損害。用藥需謹慎,最好遵醫囑,切莫濫用藥物。

養護肝臟,做好5件事

第一件:常飲茶,排肝毒

多喝茶水,可促進肝臟排毒,減少肝臟負擔,保護肝臟健康。

用一些護肝小植物,泡水代茶飲,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白古丁根茶,泡水喝,可護肝排毒,預防肝損傷,保護肝臟健康。

白古丁,俗稱婆婆丁,是有名的“排毒草”,入肝經,擅長排肝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經常用其泡水,可幫助肝臟排毒解毒,其含有的甾醇能夠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相關研究還發現,白古丁根,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損傷,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增強肝臟的再生能力。

此外,白古丁根泡水喝,還可以預防肝損傷,尤其對酒精性肝損傷,有很好的幫助,日常保護肝臟,經常用其泡水代茶飲,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件:常歡笑,疏肝鬱

肝,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鬱。

心情抑鬱、脾氣暴躁,給肝臟“添堵”,導致肝氣鬱結,或快或慢,會引起一些列身體不適。

一般人,往往經不起多次大怒激憤的情緒衝擊,會導致肝氣橫逆、肝陽暴漲,太傷肝傷人了。

而經常歡笑,有助於疏肝解鬱,促進肝氣抒發,保護肝臟健康。

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不給肝臟“添堵”,肝臟會慢慢變好。

多歡笑,保持心情的愉悅,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心情好,肝病自然少。

第三件:戒菸酒,減肝損

喝酒傷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所以,肝臟不好,一定要戒酒。

而吸菸,不僅會增加慢性肝病者,肝組織的炎症程度,加快肝纖維化進程,影響治療效果,並且,與肝細胞癌的發生也有關係。

所以,肝臟不好,不僅要戒菸,還要戒菸。

第四件:常運動,強肝臟

懶惰,久坐,不僅損害肝臟,對於全身機能,都十分不利。

關節、肌腱、韌帶,屬於肝系統,是肝臟賴以疏洩條達的結構基礎、重要通道。

如果,經常久坐,懶惰不動,玩電腦,看電視等,會令許多關節肌腱韌帶僵硬,失去柔韌靈活,使肝疏洩條達系統內的通道不暢通。

生活中,越是坐著,越是不運動,人就會越是鬱悶或脾氣暴躁。因此,要注意多動少做,適當的運動,對於肝臟及人體健康,都大有裨益。

運動,不但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肝臟排毒,減輕肝臟負擔,還有助於消脂,預防改善脂肪肝。

中強度運動,每週4-5次,每次20分鐘以上,為宜。

經常散散步,強健肝臟的同時,也能“散心”,疏解壓力,消除不良的情緒,減輕肝臟的負擔。

第五件:常按揉,通肝經

按揉太沖穴,可疏通肝經,消除肝火,化解鬱悶之氣。

太沖穴,在腳背第2、1趾骨間。

盤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順著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腳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日上三竿


肝癌一直被稱為“隱匿的殺手”,是威脅國民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因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分佈,早期沒有特殊症狀,很容易被人們忽視,所以,預防肝癌十分重要!

我們經常食用的一些食物確實是肝癌的高危因素,應該減少甚至避免攝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發黴的食物

早在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認為其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劇毒物質。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真菌毒素,最容易汙染玉米、花生、大豆和稻米,在溼熱地區汙染的概率最大,有研究已經證實: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的肝癌患者,p53抑癌基因會發生突變;同時黃麴黴毒素還能夠直接導致肝臟損傷,引起肝臟纖維化改變。

二、發黴的餐具

現在很多廚房很多用具都是木製的,比如筷子、菜板、篩子和蒸籠等等,平時洗消不到位,或者洗完之後沒有充分瀝乾,都會導致其發黴,產生黃麴黴毒素。

三、加工類肉製品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類肉製品列為1類致癌物,加工類肉製品“指經過醃製、風乾、發酵、熏製或其他為增加香味或改善保存而處理過的肉類

”,如燻肉、臘肉、香腸、培根和火腿等。

加工肉製品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亞硝胺等化學致癌物質,肝臟作為人體解毒器官,這些致癌物被人體消化吸收之後,會在肝臟進行代謝。

四、紅肉

同樣,紅肉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類致癌物質,長期大量進食紅肉會引起身體的慢性炎症,增加腫瘤形成的風險。


紅肉主要指牛肉、豬肉和羊肉等,有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進食紅肉和飽和脂肪酸的人肝癌的患病率比常人高

但是也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食用紅肉,根據中國膳食指南,每天的紅肉攝入量為50-70g,在吃肉類的時候也要增加蔬菜的攝入量。

五、酒精

酒精是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酗酒會導致肝臟脂肪性改變,逐漸發展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和肝癌之間的聯繫,可能是酒精的毒性效應直接作用於肝臟,也可能是因為酒精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是肝癌的易感因素。

當然,肝癌的發生肯定不單單和我們所吃的食物有關,還與病毒性肝炎、環境毒素、肝硬化、非脂肪性肝病和一些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普外三角針,健康知識常科普,歡迎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