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農村,當地人都忌諱吃驢肉,說是“吃驢肉犯陳病”,你們那地方有此說法嗎?

聚焦鄉村


我的老家是山區,過去人們種地耕田,一靠的是黃牛,二靠的驢。因為驢這種牲畜,非常適合山區農村耕田用,因為山區道理崎嶇,田塊狹小,用馬耕田和拉莊稼,是不實用的,一是因為飼養馬成本高,二是因為馬雖然善於奔跑,但這比較適合草原或平原地區。在山區用馬耕田是不實用的。

因而舊時由於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為主,在我的老家,過去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內或院內建有驢圈,一般的家庭都會飼養一頭或幾頭驢,但這些驢可不是用來殺了吃的,而是用來耕田種地的,所以那時的人們對驢非常珍惜,甚至驢耕田老了累死了,也捨不得殺了吃,有的甚至會將驢埋了葬了。

因而,在我的老家,舊時的大部分的人們是不吃驢肉的。這也是一種習俗,表達了善良的人們,對於為家裡農事做了貢獻的驢的一種關愛。不但不吃驢肉,還故意說驢肉不好吃。

我想豫西地區的農村,忌諱吃驢肉,說“吃驢肉會犯病”的原因,大概與我的家鄉過去也不吃驢肉的原因相似吧。

不過,我們這裡跟過去可不一樣了,由於離保定不遠,保定的“驢肉火燒”已風行城鄉,人們也經常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都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見這驢肉盛名之高。驢肉之所以有如此美譽:

一在於它的味道鮮美無比:驢肉所含的影響肉類鮮味的天門氡氨酸和穀氨酸兩種鮮味氨基酸的總量,要高於牛肉和豬肉,所以在味道上更鮮美。而且驢肉既不似豬肉肥膩,又沒有牛羊的腥羶味。驢肉肉質細膩,肥瘦搭配得宜。

二在於它的營養價值之高:驢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蛋白質含量遠高於豬、牛、羊肉。既能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又有補氣,養血,補虛的功效。是久病初愈、氣血虧虛者的食療佳品。

而且驢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高於豬肉、牛肉。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按理,這樣美味又有營養的驢肉,人們應當爭而食之,卻為何會有人避忌吃驢肉呢?

“吃驢肉犯陳病”,這個“陳病”就是指陳年舊病,這個陌上花也聽老人交代過,說是如果身上有舊傷舊疾的,即使已經好了很多年的,都最好不要吃驢肉,說是很容易會誘發舊疾。原因就在於老百姓們認為驢肉是“發物”。

發物,在中醫上來說,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食用後,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像大家所熟知的牛、羊、雞、狗等肉類以及海鮮都屬於發物。

而將驢肉歸為“發物”,這在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所著的食療養生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就有記載:“驢肉酸平有毒,動風。反荊芥,犯之殺人。”所以,凡身上患有慢性皮膚溼疹及瘙癢性皮膚病的人群,要忌食驢肉。而且,驢肉絕對不能和荊芥同食,否則會有性命之憂!


但並非所有患有舊疾的人群都不宜食用驢肉。驢肉具有補氣、補虛、養血的功效,可以補充豐富的營養,對氣血不足,體弱多病的人有很好的補益功效。這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如下記載:“驢肉補血,治遠年老損,煮之飲,固本培元。”

不過,也確實有那麼一些人是不宜食用驢肉的,如平素脾胃虛寒,有慢性腸炎、腸胃功能不好,有腹瀉或便秘症狀的都應忌食驢肉。還有孕婦也應忌食。

而且驢肉也不能和金針菇、豬肉,章魚、黃花菜、狗肉、栗子、姜、槐花等一起吃。因為同食時,這些食物很有可能會和驢肉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而使身體有異樣狀況,甚至會產生毒素危及生命。


陌上花開且緩歸


沒有,但是我們這裡是吃厚皮菜翻病的


富南村慢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