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買了一隻土雞,雞肚子裡有很大一塊黃油,這塊黃油是正常生長的嗎?

qcp714


買的雞肚子裡發現很大一塊黃油,那麼恭喜你買到的是一隻真正的土雞。現在真正的土雞已經不多見了,只有下蛋一年以上的土雞,肚子裡的黃油才會多,這是雞吃各種糧食和小蟲才能積攢下來的,一般飼料餵養的雞,因為出欄早,很難長出很大的黃油。而且油的顏色也發白,不可能黃的誘人。


記得學廚師的時候,師傅教如何分辨老雞和嫰雞,就有肚子裡有沒有黃油為標準。因為有黃油的雞,一般不易燉爛,所以大多用來燉湯。那時候還大多是散養雞,很少有肉雞在賣。先跟大家介紹一下,當時師傅傳授的如何挑選雞:

如何分辨散養雞及老雞和嫰雞

  1. 散養雞因為經常用雞爪子扒土,所以跟飼料雞比,會在雞爪的上部多一個隆起,類似雞爪子的樣子。當時我們叫“五爪雞”。而且雞爪底部會有老繭,這個會很好區分的。

  2. 如果是白條雞的話,會用手去按壓雞的胸部。嫰的雞雞胸部位能按動,而且軟軟的。老雞的雞胸部位特別硬,按不動還有“槓手”的感覺。
  3. 捏靠近雞屁股的部位,如果軟軟的是嫰雞,發硬的是老雞(也就是有雞油)也是散養雞。
這個方法是當時師傅傳授的,現在一樣也可以用在挑選土雞和飼料雞上。

土雞身上的黃油是正常生長的麼?有雞油的雞如何烹製

  1. 土雞身上的黃油肯定是正常生長的,因為只有長到一定年限,下了很長時間蛋的老母雞,才會長很大一塊的黃油。而且因為雞油的原因,這個雞開始不愛下蛋,農民才會捨得賣。
  2. 蛋雞場的雞因為淘汰率高,所以一般很難長到有黃油。而且飼料餵養的雞,油的顏色也發白,不會太黃。
  3. 這種肚子上長了黃油的雞,只適合燉湯來食用。而且特別的滋補,燉出來的雞湯顏色黃黃的特別漂亮。
  4. 如果嫌雞油膩人,可以把雞油取出。用它來煉製雞油。以前飯店裡不少菜都是用雞油來炒制的,或者臨出鍋的時候當明油使用。尤其是做湯的時候,出鍋淋點熟雞油,會給湯品增添不一樣的鮮味。大家看以前的老菜譜,都會有這種介紹。
關於土雞肚子裡有很大的一塊黃油,這個黃油是不是正常生長的這個問題,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有什麼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73神牛


土雞肚子下面一般都有一塊黃色的油,對於農村土雞來說這都是正常現象。具體大小與餵食的多少在很大的關係。

就像我們家裡養的土雞,品種只能生長到3斤左右。而每天喂的玉米粒是早晚各一次,撒在地上都是沒有吃完再撿起來,而白天雞還要去山裡覓食吃。雞吃了不能增加體重,多餘不能轉化為雞肉的營養物質就只能轉化為黃色的油塊。玉米粒餵雞越是給的多,肚子底下的黃色油塊就越是大。

因為從縣城地房子到我農村老家距離有50多公里,餵雞不太方便。我就一星期回農村老家一趟,用一個小木桶倒滿玉米粒,讓雞自由吃。就這樣餵了半年這樣的土雞,結果雞都是餓的瘦的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隻雞走路都走不穩了。想殺只雞吃都只有骨頭,這樣的雞肚子底下才沒有黃色的油塊。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土雞雖然夠土,但真的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除了湯好喝。

記得外婆家裡面養雞用的是剩下的飯菜,特別是菜都是非常油膩的。在年底殺雞吃時,外婆家裡面的老母雞肚子下面能掏出來半斤黃色的油塊來。這些油塊就是經達常年吃的油膩的菜轉化儲存在肚子裡面了。

土雞喂的食物不同,產生的油塊大小也不一樣。而食物的充足與否直接導致是否會產生黃色的油塊。而黃色油塊是土雞正常生長的一個標誌。


農村業儒


我是布衣之家,來自農村,今天我想說的是土雞特徵,土雞餵養時間比較長,所以肉比較結實,現在市場有許多雜交雞,人們用糧食喂出來,不仔細地看,你也難分辨,雜交母雞用糧食喂出來後跟土雞差不多,正宗土雞,你可以去看它的腳瓜,腳瓜比肉雞長,無肉,比較細小,而且土雞飛得比較兇,一般只能長4斤左右就不怎麼長了。殺了之後肚腹裡面有點油,不會太多,一小點,肉太少,骨頭倒是多,在我們這邊,土雞隻適合燉湯喝,肉不好吃,太老了,咬不動。


布衣之家331


會的,我養的土雞是粗糧放養的,六個月之後就開始肚子裡邊就有油了,不知道你們的是什麼品種。

我的是靈山土雞,我養了六個月之後,雞的體重開始漲到5斤。5斤以下的那個油就沒那麼多,5斤以上的就有很大的很厚的一塊油,連頸背和皮下也有。

皮下有油的雞,不管你是白切還是打火鍋或者是燉炒都很香,這種味道是你在市場上買的肉雞比不了的。


小盧學當家


在宰殺雞的時候打開雞的內臟裡面多多少少都會有肥油,有些雞甚至更多,這些黃油都是雞正常生長的,但是雞是不是正宗的土雞那不是以雞內的黃油來判定的。

當雞養殖的時間較長,吃的又充足,雞一般都會帶有肥油,因為雞養殖了到一定重量後就不會再長大, 養的久營養物質也多,裡面的肥油累積的越厚。

有數據表明中國一年就要吃掉大約60億隻雞,中國對雞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為應對如此大的需求量養雞的模式也是多樣化,什麼速成雞、偽土雞等,以應對不同的需求,一隻雞標準的重量在3~4斤左右,當然也有一些5~6斤重這樣的重量可以說是極限了,價格從7元到60元一斤不等,價格變化這麼大原因還是養殖的模式不一樣。

  • 【農村土雞】

在農村最常見的食材就是土雞了,農村土雞的養殖方式為半散養、半糧食餵養的方式,白天放出去讓雞跑動,到了飯點就會喂一些剩飯剩菜,糧食充足雞基本不會餓,所以農村養的土雞都會比較肥,一打開雞內臟裡面滿滿的都是肥油,這些土雞因為經常跑動而且又不是吃飼料激素長大,所以這些雞的味道比普通的飼料雞味道要好。

  • 【正宗散養土雞】

在我認為正宗的土雞應該是純散養的才能稱之為正宗的土雞,散養的土雞養殖在山林,全靠尋食山中的一些昆蟲或野生植物長大,雞好動,野性十足,甚至還會飛,曾經在電視上就看過有人這樣養殖,養出來的雞價錢較高,一般都要60元左右一斤,雞放入肉質緊實,雞可以說不帶有肥油,雞偏瘦,重量在一般在3~4斤,雞的營養物質、微量元素比任何的雞味道都要好,用來做菜或者煲湯都是味道非常濃的。

  • 【速成雞】

速成雞一般養殖40~50天就可以出欄,這些雞養殖的時候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來養殖,每個階段所吃的飼料都不一樣(這些飼料可以說是激素),前期吃的飼料主要是提升雞的體質,中期吃的飼料主要是長雞的骨骼,後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瘋狂的長肉,這些雞肥油較少,主要就是肉厚,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可怕?

還有更可怕的,這些雞在養殖的過程中都會食用較多的抗生素來維持存活率,這些雞在養殖場缺少走動,得病的風險是非常高的。這些雞養殖時間短,售價便宜,一般都是以凍雞的方式售賣,或者分解後售賣,一種雞可以分解為:雞翅、雞胸肉、雞腿、雞骨架、雞爪,然後再把每個部位歸類,統一包裝冷藏售賣,所以市場上的很多凍雞、凍雞翅、凍雞腿99%用的都是這些雞,一般飯堂、快餐店、燒烤店最為常用。

【如何辨別是不是土雞】

1. 【看雞腳】:散養的土雞跑動較多,而且雞在外尋食經常會用雞爪來刨土,所以雞腳上都會有厚厚的繭子,而且雞腳的紋路較深,看起來較為粗糙。而飼料養的雞,因為運動量較少,雞腳基本都是非常幹滑的,紋路較淺,這個很好辨別。

2. 【看雞活躍度】:散養的土雞因為經常在外跑動、尋食,所以雞的野性比普通圈養的雞都要高,甚至想抓它都難,抓起來雞又會亂蹦,野得很。而飼料雞因為很少跑動,雞可以說是非常呆的,抓起來就定定不動,就一個病態一樣。

3.【看肉質】:散養的土雞因為吃的都是以野生植物、昆蟲居多,不接觸飼料,營養物質、微量元素比飼料雞都要多,雞的肉質摸起來是非常緊實的,宰殺後的雞肉質非常深且雞皮都是金黃的。而吃飼料長大的雞因為吃的都是激素居多,目的是快速長肉,雞的肉質摸起來是很鬆弛的,而且宰殺後的雞肉色、雞皮都是偏白。

4. 【看湯色】:土雞煲出來的湯是非常金黃,而且味道濃郁的,喝的時候會感到濃濃的鮮香味。而普通的飼料雞煲出來的湯是非常渾濁的,而且喝起來味道很淡,甚至帶有腥味。

以上就是土雞與普通飼料雞的一些不同之處,正宗的土雞味道是非常濃的,營養物質也高,特別是用來煲湯最為滋補。


餐飲美食小魚


雞肚子裡面有一塊很大的黃油是屬於正常生長的,不影響食用,但是這不能作為判定土雞的條件。

殺過雞的人應該都知道,看上去比較肥的雞不管是不是土雞,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黃油。不過一般來說母雞和公雞身上的黃油會相對較少些,而閹雞是最多的,很多閹雞連皮膚下面和脖子裡面都有黃油,雖然不影響食用,但是過於肥膩會影響食慾。

就在上個月,筆者一個侄兒結婚辦酒席,因為在家裡的叔叔兄弟比較多,16桌客人都自己操辦的。我們這裡辦酒席都少不了雞鴨,但是土雞價格太高而且也買不到那麼多,散戶養的土雞都是留著自家吃的,所以就前去養雞場買了16只飼料閹雞回來,10塊錢一斤,還算便宜。



因為我以前賣過滷菜,刀功在我們家族裡面可不是吹的,所以用刀的事情自然少不了我。把閹雞剖開之後,16只土雞幾乎都有黃油,尤其是肚子裡面最多。辦酒席不像自家吃,那個黃油也需要搞乾淨來,16只閹雞,單拆下來的黃油就有3~4斤了,不過煎來以後家裡炒菜還是可以的。


所以說單看黃油不能判定其就是正宗的土雞,雞會長黃油是因為餵養的飼料營養太過充足造成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容易育肥的雞,比如飼料雞(散養的那種)或者土閹雞,都屬於正常現象,以前老一輩的人還捨不得拿煎油呢,直接煮了一起吃。


農村蔣小蘭


雞是我們餐桌上出現最多的家禽肉類之一,吃雞不需要分民族,更不需要區分漢餐和清真,所以它的出鏡率最高,雞是我國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就連英美國家的雞品種,都是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中國古代家雞品種對世界影響是非常大的,由於雞肉味道鮮美,烹飪方法多種多樣,所以,特別受到歡迎,中國人每年要吃掉60到70億隻雞,再論起吃雞的數量,烹飪方式,中國人可以說都是“冠絕全球”。

雞的品種有很多種,從養殖上來說,就是土雞和養殖雞,小夥伴們都知道,土雞就是我們自己家養的雞,完全是散養方法,不吃任何添加劑和激素,經過一年以上的養殖,味道絕對不一樣,而養殖雞就不一樣了,一般3個月就可以長大吃了,有的還餵養激素和添加劑,這樣的雞肉真是不太好吃了。

今買了一隻土雞,雞肚子裡有很大一塊黃油,這是為什麼?

的要恭喜這位買雞,你買的是正宗的土雞。一般我們買的雞肚子裡發現很大一塊黃油,那麼恭喜你買到的是一隻真正的土雞。只有下蛋一年以上的土雞,肚子裡才會有這樣的黃油,而且才會多,這是雞吃了各種糧食和小蟲才能積攢下來的,而且還是自然生長,屬於散養的那種,因為現在真正的土雞已經不多見了,要想吃到過去那一樣的土雞,太難了,除非自家去養。這個自己養雞,即使你想養,政府也不會讓你養的,因為現在養雞都需要一定的場地,還需要一定的各種手續等等,才能讓你養雞,所以說啊,想養雞都難啊。

小夥伴們也許都知道,我們小時候自己家養的雞,要是殺了以後,都會有一大塊黃雞油,而且金黃金黃的,顏色特別的重,這就是土雞的特點,肉質就不必說了,大家都懂。一般飼料餵養的雞,因為出欄早,3個月就出欄,很難長出很大的黃油。而且油的顏色也發白,不可能黃的誘人。

就像我們家裡養的土雞,品種一般只能生長到3斤左右。由於活動量大,而每天喂的玉米粒也是早晚各一次,也不會多給它吃,就是讓它白天去自己找吃的,最好去山裡草地上覓食吃。雞吃了不能增加體重,多餘的也不能轉化雞肉,那些營養物質就只能轉化為黃色的油塊。

玉米粒餵雞越是給的多,肚子底下的黃色油塊就越是大。這是自家養土雞的好方法。

一般自己家養的母雞就是為了多下蛋,它就會把多餘的營養排出去,當母雞不下雞蛋時,那些雞蛋的營養就會重新吸收轉化為脂肪,也就是雞油,以前我們餵養的母雞不下蛋殺了之後都有很大一塊雞油。所以自家散養的雞基本都有黃色的肥油!除非主人太摳不好好給吃雞的!

雞肚子裡有很大一塊黃油,這塊黃油是正常生長的嗎?

這種情況屬於正常,說明了,這是地地道道的正宗土雞,而且是散養的,喂的是玉米粒,而且是好久沒有下蛋的雞,至少是一年以上的散養土雞了,能買到這樣的土雞,太不容易了,這樣的土雞一般燉雞湯特別好喝,而且味道鮮美的不得了。

如何分辨土雞和飼料雞的區別

1、散養雞,因為經常用雞爪子扒土,所以跟飼料雞比,會在雞爪的上部多一個隆起,而且雞爪底部會有老繭,肉質比較少,我們一般不吃土雞雞爪,因為沒有肉。

2、家養土雞油比較黃,飼料雞油比較白

3、土雞一般都小,肉質特別的緊緻,雞爪也比較小,飼料雞就不一樣了,雞爪特別的大,而且肉質特別多,我們一般吃的雞爪就飼料雞爪


天山可可


以我這麼多年的吃雞經驗來看,一般養夠日子的土雞宰殺了之後都會有一大塊黃油,特別是生蛋的母雞,母雞肚子裡有幾塊黃油是很正常的事情,代表了雞的品質特別好,飼養的日子也足夠,一般都是養一年左右的雞才會有大塊的黃油,這種雞,丰韻。

至於養夠日子的雞為什麼會有大塊的黃油?

其實這就跟我們人類的生長髮育類似,在生長髮育階段骨骼和體型都在增長,身上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脂肪,但當人發育停止之後,骨骼不會再生長,過多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減弱了之後,脂肪堆積的速度會加快。

同樣對於雞也是這麼個生長髮育的過程,大塊的黃油其實就是雞本身脂肪的積累,當然脂肪的多少還會收到食量和運動量的影響,不過總的來說呢,身上有黃油的雞味道都很不錯,這種雞整體有點發黃,金黃金黃的,在我們當地這種雞一般叫三黃雞,煮出來顏色和味道都特別的不錯。

像那些宰了之後身上沒點黃油的雞,要麼是還沒養夠日子的雞,要麼就是一些小公雞,沒有閹過的公雞成年之後會趕生,這種雞沒什麼脂肪,也沒什麼肉,特別難吃。

大家到市場上面挑選宰好的雞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一般雞整體發黃,而且帶兩塊黃油的雞味道都不錯,相反那些沒什麼脂肪,肉發白發白的雞肉質很一般,這是俺多年來買雞的一個經驗。

下面奉上我家養的土雞,特別美味,嚯嚯,刀叉磨起來,口水流起來~

大家好我是大東,每天奉上不一樣的美食分享,歡迎關注。


大東zhu


今天買了一隻土雞,雞肚子裡有很大一塊黃油,這塊黃油是正常生長的嗎?


哈哈,恭喜你!買到一隻夠年齡食用的土雞,放心大膽的吃吧!在阿超家鄉秦巴山區,家家戶戶都養雞,數量不多,每家最多也就一二十隻,平時下蛋可以撿雞蛋,到逢年過節或者親友到訪就殺一隻來吃。每次殺的雞肚子裡都有一塊黃油,都是正宗的農家土雞。

雞的肚子裡有黃油,在農村人來說就是這隻雞養的好,能養這麼肥,至少也是一年以上的老雞了。相反速成雞餵養時間不夠,或者特別瘦的雞,是很難出黃油的。農村裡的土雞好吃,燉湯很香,大概也是因為散養而且生產時間比較長。

去年的時候,阿超家山裡的小院子剛剛修葺完成,很多朋友隔三差五來玩,我們就用土雞燉金耳湯作為主菜來招待,那一年吃過的土雞不下20只,自己家的殺完了,又買鄰居家的。每次都有一大塊黃油,沒有人指導第一次做的時候連那一大塊黃油一起燉了,出來的湯特別香,但是也特別油,後來加了好多水...... 在那以後就有經驗了,每次把黃油取出來一半留著,只放一小半在湯裡燉,出來的味道剛剛好,金耳燉雞湯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招牌菜,哈哈。

話說燉雞時多餘的黃油不要丟掉,留下來,炒菜的時候不要使用其他油,鍋燒熱了把黃油倒進去熬製化油,用來炒菜特別香,有機會可以試試看哦。雞油拌麵也超級好吃!


秦巴阿超


恭喜你,你買到一隻真正的土雞。

土雞因為生長期慢,餵食的時間長,還有農村經常喂玉米和南瓜等糧食,時間長了,真正的土雞在殺開以後,肚子裡面會有塊很大的黃油,這是土雞特有的標誌,是正常生長的,不用擔心。

今天買了一隻土雞,雞肚子裡有很大一塊黃油,這塊黃油是正常生長的嗎?

1、土雞肚子裡黃油形成的原因。

土雞肚子裡有黃油,雞的價格都要比其他的雞高一塊錢左右,所以買到的雞肚子裡有黃油,是買到了一隻真正的土雞,因為土雞生產生長時間長,農民在喂糧食中有玉米和南瓜,時間長了β-胡蘿蔔素在雞的皮膚以及脂肪的沉積而成,在農村說的就是雞胖了,肚子里長油,像人一樣形成了脂肪,有的雞多一些,有的雞少一些,但凡是土雞的肚子裡有黃油的,我認為是真正的土雞,味道鮮美,非常好吃。

2、土雞黃油加工中的處理辦法。

現在的人飲食都十分清淡,不喜歡大魚大肉,非常害怕油膩的食物,所以土雞的黃油在加工過程中,我經常是把鍋燒熱以後,先把這塊黃油放在鍋裡,進行煉油,把黃油練空以後,把油倒掉2/3在別的土方留著煮菜吃,留下1/3的油用來炒土雞,炒完土雞後,加水煮食,味道十分鮮美,是人生一個享受美食的過程。

總結

在殺雞過程中,遇到雞肚子裡有黃油,是好事,是買到了真正的土雞,只有飼養時間長,飼養過程中餵食了玉米和南瓜等食物,才能在雞肚子中形成黃油,所以這是真正的土雞,不用擔心,好好享用就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你說你什麼事,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可以交流討論,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