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大批傳統的手工藝逐漸被淘汰,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傳統的手工藝仍然散發著它的魅力。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五龍鎮小窯村就仍然保留著手工製作粉條的技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出於好奇,也出於對傳統文化的仰慕,決定去探訪一下。臨晨五點多,我們一行三人從秦州區出發前往五龍鎮小窯村,大約一個小時就到了小窯村。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鄉里的6點半鐘,天依然是黑黑的,幸好同行的朋友前一天探過路,不然,還真摸不到地方。下了車後,由於很早,村民們正在睡覺,我們不知道該往那走,我就給村主任張守全打了個電話,由於我與他已通過幾次電話,他說讓我們抬頭看山上,他把燈打開,讓我們朝燈的方向走。可等了一陣子,仍然不見燈亮。正在迷盲之際,一位婦人朝我們走來,我問他張守全家怎麼走,她說她就是去守全家作粉條的,讓我們跟她走就行。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順著山路向上爬去,大約十分鐘左右,就到了作粉條的地方。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據張守全介紹,他們平時作粉條一般都是後夜三四點開始,早上七點左右就結束了。由於昨天我給他打過電話,所以他們今早遲作了一個小時,等我們去拍哩。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看到院裡的男男女女,大家有說有笑的忙碌著,我們也就直接進入主題,開始拍攝了。原先以為作粉條就像掛掛麵一樣,三兩個人即可,現場發現,作粉條需要20個左右的熟練工才能完成,工序非常多。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一個環節:打芡。在陶製大盆裡放入少許明礬和洋芋澱粉混合物,然後把滾燙滾燙的開水迅速倒入混合物並迅速攪拌,速度越快越好,好的芡成透明膠狀。雖然現在是機器攪拌,但也需要三四個人忙活。之後,由一人用盆子將打好的芡端到門外,倒入鍋前缸裡。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二個環節:楱(cou)粉。鍋前的二至三人迅速對剛才倒入缸裡的芡添加粉面,在芡裡倒入粉面後,三個人用右手楱(cou),邊楱邊沿盆順時針旋轉,並逐漸加粉面,直到混合物能夠與手臂自然分離,待混合均勻後開始上勺。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三個環節:下粉。下粉時由一位力氣較大的同志用左手緊抓勺把,勺口向上,右手把缸裡的粉糊抓入粉勺,放滿為止,再用右手捶輕輕均勻的捶打左手腕,粉條就粗細均勻地落入開水鍋裡。這期間,鍋前還要有一位燒火的。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四個環節:撈粉。在下粉人的對面,有倆位女同志,手持長筷,不停在鍋裡攪動,待鍋裡粉條熟好後,再用罩撈到身後冷水池裡。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五個環節:盤粉。熟後撈出的粉條,在冷水池裡是亂成一團的,為了便於晾曬,由一人對池內的粉條進行整理,盤上竹杆,然後放入另外一個冰水盆冷卻。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六個環節:冷卻。從第一個冷水池撈出的粉條,要經過第二個冷水盆持續冷卻,由一人檢查水溫,待冷卻後從冷水盆裡撈出涳幹,並將粉條整理在粉杆上。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七個環節:涳水。粉條冷卻後從冷水盆裡撈出,將粉幹放入大缸上進行涳水,待水分掉完。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八個環節:晾粉。涳完水的粉條再換到別處進行通分涳水,直到粉條發硬。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第九個環節:曬粉。對當天作的所有粉條都全部挑到院外,掛在崖邊通分透光的地方進行晾曬,當天曬乾即可。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下粉用的勺是木製品,分兩種,勺底九個圓孔均勻分佈在三排的,是用來下圓粉條的;勺底四個長方形孔的是用來下寬粉條的。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大約七點多鐘,當天的粉條就作完了,我問了一下,當天能作200多斤粉面。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據張守全講,小窯粉條是純手工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口感非常滑爽,絕對的綠色食品,不僅方圓幾十裡有名,還遠銷外地。為了形成當地優勢產業,他們村已整合人力、物力,建起了粉條加工廠。明年所有農戶將全部在加工廠加工製作,不得在家獨幹。這樣,數量質量都有了保證,銷售起來也比較方便。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作寬粉的勺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讓人感受了一種兒時生產隊幹活的場景。大夥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初探五龍鎮小窯村手工製作粉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