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第一次聽到河南方言是什麼感受?

a398181531


我的家鄉話是西南官話區域的(湖北荊州),而河南的主體方言是中原官話(俗稱的“河南話”),我開始聽到”河南話”時,還是有不適。

對於“河南話”,我第一反應是:“河南話”聲母韻母系統、聲韻搭配與基本詞彙不難懂,但是,“河南話”的四聲與普通話的四聲是完全錯開的,每一個聲調的發音都與普通話相去甚遠。例如,陰平調的“她”字,普通話讀的是很平穩的高平調,而“河南話”讀的是先低、後驟然抬高。陽平調的“來”字,普通話是“先中音,再平穩地抬高”,而“河南話”是先高音、再驟然轉為低音。這樣一來,貌似“很好懂”的河南方言,因聲調發音與普通話差異鮮明,聽起來並不見得那麼容易懂。

再舉一例:“飛來武漢”,這四個字,按普通話順序正好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可是,如果按中原官話的腔調讀,“飛來武漢”讀出來的效果居然很像是普通話的“肥賴烏喊”,四聲面目全非了。

所以,對於非中原官話區域的人來說,聽河南人說話,如果語速快,對於聲調恐怕有點跟不上來。

西南官話主體的四聲中的陰平與陽平與普通話相差不大,基本上也是“陰平處在高平,陽平發音偏低”,所以,我從我家鄉話角度看,對於普通話的聲調(尤其是陰平、陽平)很容易接受,相比起來,我對於河南話的聲調,聽起來並不是特別順暢。


曉帆輕舟


剛開學時我們宿舍8個人,三個南陽的,一個信陽的,一個駐馬店的,一個三門峽的,一個商丘的,一個周口的。別看都是河南人,除了我們三個南陽的互相交流沒問題,信陽那哥們說普通話也沒問題,其他人居然都無法正常交流!商丘那廝說的簡直就是火星語,我們南陽的說話一說快他們居然都跟不上節奏聽不明白。


天睞67050157


我個人的感覺,河南方言吐字發音是不是有些硬、直,加上過去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給外地人“土”的錯覺。本人河南南陽人,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在山西大同市空軍部隊當兵,是營部書記。因為經常在營首長身邊,又常到上級領導機關領、送材料,普通話講的很標準,曾經還被人誤以為北京人。有一年回家探親歸來,去教導員家玩兒,他們家是江西九江的。因為回家十幾天又說慣了家鄉話,脫口就說。教導員家屬發話了:回家幾天一開口說話變土了,變得給不認識似的,很不舒服,你還是改過來吧。沒辦法又說起了普通話。那一刻感覺著河南方言是不是很“土”呀。


兩棵樹57


我們不管是出去旅遊還是自己到外地,語言很難一下子轉變,那麼當外地人聽到河南方言都會有什麼反應呢。如果是去到周邊的一些城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然而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語言都不一樣,特別是河南方言更是獨具特色,甚至讓人有種喜感。


我就談一下我自己的經歷,我的家鄉是河南商丘,大學來到了上海,有時候和同學說話說的很著急,就拽出來我的河南話了,把他們逗得捧腹大笑。雖然現在推行普通話,但是大多數地方還是保存著自己的方言,而且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很難懂的,我對河南這幾座城市的方言接觸的比較多。


第一個就是焦作的方言了,這裡的方言就像在聽文言文根本就聽不懂。經常都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還沒有清楚在說什麼。

第二個就是商丘,方言就相對好一點,這裡的地理位置處於省份的交界處,其實還是挺接近普通話的,不過有其特色,喜歡在什麼東西后邊加個嘚,比如說,洋車嘚,麵條嘚,褲衩嘚 讓人聽著非常有喜感。

第三個是信陽的方言就顯得有些萌萌噠了,很喜歡疊詞,而且帶著一些搞笑的詞彙,叔叔竟然能叫成手手,聽著非常的有趣,比如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地方去旅遊,都是為了聽聽當地的方言,看來方言也是一種文化。

第四 安陽林州話 這是真正的讓你一臉懵的方言,給你說事說半天,估計你一句都聽不懂。河南方言裡的一枝獨秀。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的意見,感謝評論,關注!


會飛的小豬遇上達爾文


河南話最正的是開封,鄭州不算啊,那是鄭州話,河南也有地方方言不太好懂,安陽那邊說話就有點聽不懂,還有焦作話也不太好懂,狹義的河南話是河南境內的方言,廣義的河南話不光河南,與河南交接的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湖北北部一些地區也是河南話,又稱作中原官話。

覺著讀作jiode

幹啥 抓嘞

包子 zuode

膝蓋 胳老半兒

拍 pie

饅頭 饃饃

笨蛋 玄種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大學宿舍8個人,一個林州,一個周口,兩個信陽,一個洛陽一個南陽一個商丘,一個三門峽,只要說的慢點都能聽懂。唯獨有一個信陽的每次跟父母打電話說的都是方言,哎呦我去,一個宿舍就靜靜聽著,完全就跟外語似得,另一個信陽的竟然都聽不懂,平時交流就跟我們說普通話,如果都講方言的話,呵呵噠呵呵噠。。。。無法溝通


無戒行者


普通話離不開北京,河南話離不開鄭州!狹義河南話就是河南中部的鄭開片方言!廣義河南話東到徐州西到新疆,北方邯鄲難道襄陽!至於每個市縣方言有一絲絲區別就可以忽略了!豫東說“頭”和“手套”,豫西說“地鬧”和“手帽”,個別詞不同說法,但語音基本是一樣的!


洪浪湯姆


我豫南的,同為豫南的南陽人說話也聽不懂,適應好久才聽懂,到了豫北安陽,那邊人說實話我從來沒聽懂過



臨冬城


第一次聽河南方言會感覺到濃重的感情色彩,或許你聽不多什麼意思,但憑藉語氣和聲調就能判斷是好話還是不好的話語。

河南方言語氣會有點重,第一次聽可能會覺得對方再吵架,其實只是說話的方式和語氣造成的。

河南方言也有很多的趣味性,讓人一聽就覺得很搞笑,讓人一聽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頭條情感心理學院#


願不負時光不負卿


那題主一定聽到的是安陽林州話,我們同事有兩個是林州的,跟我們說話也沒感覺到什麼,說的是普通話,可一旦他們兩個說話,或者是他們給家裡面打電話,就只能聽到屋裡哇啦的,就跟掌握了一門外語一樣,神奇的很。

外地人第一次聽河南方言的感受,我也曾思索過這個問題,是會覺得河南話很土?還是會覺得很有意思。以前總認為外地人聽河南話一定會覺得很土,但這些年這種感覺變了。在電視上或者出差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外地人會感到河南話有意思,而想學學河南話。

有一個外地的同行就跟我說過,感到河南話很親戚,她說自己第一次到河南是去新鄉旅遊,在大山裡見到一個農家老太太叫她“妮兒”,她感到溫暖的不行,她是蘇州人,第一次被別人用河南的調調叫“妮兒”,她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我覺得河南話應該和任何一種方言類似,有一種自己獨有的調調,聽上去憨厚而淳樸,讓人通過語言都能感到這方水土的鄉音鄉情,有一種舒服就得勁,有一種肯定叫中,其實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最能代表這個地方的靈魂。

方言是每個地方最珍貴的東西,我們對這個地方方言的感受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即使聽不懂,也會從它的調調和感情裡聽出那份濃郁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