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為何襲人死都不願回自己家?

___葛某某


這是《紅樓夢》第十九回,襲人對家人說的話。那時過年,襲人回家時,家人提起要給她贖身,襲人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這樣的:

“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兩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也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若果然還艱難,把我贖出來,再多掏澄幾個錢,也還罷了,其實又不難了。這會子又贖我作什麼?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

仔細聯繫上下文分析,就會知道襲人這句話不能從表面理解。這句話帶有賭氣的成分,半真半假,真的是“不必起贖我的念頭”,假的是“權當我死了”。

襲人確實不願意贖身回家,願意永遠留在賈府。但是她和自己家人的關係並沒那麼糟,並沒達到題主所說的“死也不願回自己家”的程度。

從襲人的話裡不難明白她進入賈府的前因後果。當初是因為家裡窮,沒辦法只好把襲人賣給賈府為奴。現在家境好了,就想著把她贖回來。只是襲人另有想法,已經不肯回來了。為什麼不肯回來等下再分析,單從襲人當初願意被賣、家人如今願意贖她這兩件事看來,就知道襲人和家人感情不錯。所謂死也不回家的話,當然只能是氣話,不可能是真正的帶著恨意的表達。

1.襲人和家人感情不錯,書中好幾處可以證明。襲人願意留在賈府而不願贖身回家,是因為襲人另有打算,與襲人自己和家人的關係無關。

襲人被家人賣身進賈府做丫環,自己並非不知情。相反,自己是同意的。從她的原話“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就可以看出,襲人願意為家人犧牲,願意賣身救濟家人。這種心理支配下的行為,和那種被狠心家人強行賣走的性質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更有甚者,襲人還說,如果現在家裡還是困難,把她贖出來再賣一次,“也還罷了”。顯然如果家裡真的因為經濟困難再賣她一次,她也還是同意的,可見襲人很願意為家人犧牲。如果沒有深厚的感情,怎麼可能這樣?

襲人願意為家人犧牲,同樣,家人也沒有覺得犧牲她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家裡經濟情況好轉了,家人就想著把襲人贖回來了。而且,襲人和賈府原本籤的是死契,理論上是不可以贖回的,但他們還是想試一試,這就說明

襲人的家人對襲人還是有情有義的。

後來襲人被王夫人暗中提拔,有了“準姨娘”的身份,這就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所以當襲人母親病重,襲人請假回家照看時,王熙鳳還特地包裝了她的行頭,交代了她的待遇,客觀上也起到了向襲人家人暗示襲人身份的作用。能夠這樣“衣錦還家”,就說明襲人和家人關係還是不錯,不但沒有要和家人斷絕關係的意思,而且心理上還是願意讓家人感受一下自己的成功和榮耀。

2.襲人寧願終身為奴也要留在賈府,是因為在賈府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感情寄託。

既然襲人和家人關係不錯,為什麼要對家人說出“權當我死了”的狠話,為什麼不肯贖身回家呢?

那是因為襲人在賈府找到了人生新目標,在心理上已經把賈府當成自己真正的家。

正因為對賈府這個“家”的留戀更重,襲人才會對自己的家人說出當自己死了這樣的氣話,畢竟當初自己家人確實把自己賣了,自己確實為家人做出了巨大犧牲,現在埋怨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但這種抱怨只是家人間不加防範的情緒發洩而已,襲人並不是真的對家人有意見。畢竟家人把她賣給了賈府,而賈府成了她現在最認同的“家”,從這個角度來說她還應該感謝當初家人把她送進了賈府呢,怎麼可能真的抱怨?

襲人之所以希望選擇賈府為終身的“家”,有兩個原因。

一是賈府豪門大戶,家大業大,實力和口碑都不錯,在裡面當下人,比在其他地方待遇好得多,襲人當然不捨得離開。類似於今天一個實力雄厚又善待員工的大公司,薪水高、福利多、活兒少、在同行業內地位高,自然人人都擠破頭想進去。為了虛無縹緲的“自由身”而放棄這樣一份好工作?很多人還覺得腦子進水呢。所以襲人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在賈府比在家裡好多了,幹嗎要辭了工作回家?要知道辭工容易,再進去可就難了。

二是襲人恰好留在怡紅院,恰好成了寶玉身邊的大丫環,又好巧不巧地與寶玉發生了關係,這就使得她的心裡對未來的前途有了一份嚮往和期待。類似於今天某個薪水高口碑好的大公司裡,一個員工有幸進入一個好部門,不但活兒不多薪水不少地位還高,而且老闆對下屬極為友善,更運氣的是自己居然機緣巧合成了老闆的女人,而且確實喜歡上了這位條件好又對人和善的老闆。這種情況下,員工心裡就很難沒有一些小九九了,一般總要幻想將來是否可以進一步升級成單身老闆的合法伴侶,或者至少在職場上穩固優勢,達到一個高階崗位。

這個時候家人突然說別幹了回家吧,這個員工能願意嗎?當然不。

這就是襲人拒絕家人的原因。這種原因不方便對家人直言,但並不代表她對家人有什麼深仇大恨。

3.襲人最終未能如願長留賈府,另尋了人生歸宿。過程中可以看出襲人和家人始終保持正常聯繫,感情也始終融洽。

人算不如天算,最後襲人的如意算盤還是落了空。賈府落敗了,寶玉出家了,襲人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離開賈府,嫁給了蔣玉菡。

在這個過程中,襲人的家人並未缺席。其實從書中情節可以看出,襲人的家人對於襲人在賈府的情況不但瞭解,而且也能夠理解和接受,甚至給予幫助。

就在襲人拒絕家人贖身建議的那天,寶玉到襲人家裡去看她。雖然當著家人面倆人並沒有說什麼,但是襲人家人卻看出了倆人關係的不一般,並且馬上明白襲人不肯贖身的原因,也馬上接受了襲人的意願。

他母兄見他這般堅執,自然必不出來的了。況且原是賣倒的死契,明仗著賈宅是慈善寬厚之家,不過求一求,只怕身價銀一併賞了這是有的事呢。二則,賈府中從不曾作踐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親侍的女孩子們,更比待家下眾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樣尊重的。因此,他母子兩個也就死心不贖了。
次後忽然寶玉去了,他二人又是那般景況,他母子二人心下更明白了,越發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贖唸了。

這裡說得明白,襲人的母親和哥哥先是尊重襲人的“堅執”,接著看到襲人和寶玉的情形,“心下更明白了”“石頭落了地”“彼此放心”,再也不考慮贖身的事了。

這明明就是一個疼愛女兒的母親和一個疼愛妹妹的哥哥的形象。不疼愛怎麼會尊重襲人的意願?不疼愛怎麼會看到襲人和寶玉的情形後就秒懂,而且有了“放心”的感覺?既然對襲人是疼愛的,這樣的家人自然不是壞家人。

至於襲人後來嫁給蔣玉菡的過程,根據後四十回續書的描寫,襲人家人也是參與了操作的,而且是重要的一環。王夫人打發襲人離開,是讓襲人家人去替襲人找夫婿的。而襲人家人為襲人找到蔣玉菡,襲人也是從家裡出發嫁到蔣家的。

不管這個過程是否原著作者本意,但襲人嫁給蔣玉菡這個結局應該是正確的,在第五回的判詞裡有暗示。而蔣玉菡無疑是良配,襲人的結局可以說比書中很多人都好太多了。如果襲人家人真的對她不好,完全可以在賈府讓襲人離開後再次把襲人賣了換錢,而不是給她找一門好親事。

所以,綜合來看,襲人的家人對襲人還是挺好的,而襲人和家人的關係也一直算是融洽,不可能真的存在寧死不回家的心理。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紅樓夢第十九回,正月裡襲人回孃家探視母親和歌嫂,聽說他母兄要贖她回家,他表示自至死不回。表面上看她說了這樣一句話,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個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如今幸而來到了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若果然還難把我贖出來,再多掏澄幾個銀子也還罷了,其實也不難了,這會子又說我做什麼?權當我是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

那麼表面上看來似乎是襲人,現在的日子過的比較好了,她貪戀現在的好日子,母親和兄嫂也安頓好了,所以他不必要回來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根源還出在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我們不能拿現在的眼光來看待襲人,在襲人生活的那個年代,男女之間一旦發生了這樣的關係,那麼於襲人而言,便是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她沒有第二個選擇,她必須要跟寶玉一跟到底,否則的話就是死無葬身之處了,其實《紅樓夢》裡面的丫頭們,身上也可以看出來,金釧、司棋,都是很好的例子,他們一旦被曝光說在作風上有問題,或者跟男人行了苟且之事,如果那個男人又不娶她,那麼她們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可以說只有死路一條。襲人當然非常明白這樣的道理,所以襲人在賈府裡面努力,要為自己站穩腳跟,原因也在這裡。

其次,我們不可否認,襲人對寶玉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書中說襲人照顧誰眼裡面就只有誰,她先頭是跟著賈母,中間又照顧關史湘雲,後來有賈母把她賜給了寶玉,她不管在照顧誰的時候,眼裡面心裡面都是一心一意跟對方,而襲人跟寶玉有了這樣的一層關係,以後,她的一心一意就應該加一個更字了。

再者,寶玉對襲人來說確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知道那個年代的男人,不要說外面的,就說賈府裡的大老爺賈赦,還有東府裡的賈珍,誰不是在男女關係上不堪入目?寶玉雖然也是混在一堆女孩子當中,可是他打心底裡面疼戲這些姐姐妹妹們,生活中很難再找到一個像他這樣的人,所以在襲人的眼中,寶玉確實是不二的選擇。離開寶玉以後,他再選擇誰可能都沒有機會。雖然襲人回孃家時已經到了應該出嫁的年齡了,還是跟父母講明白死了這條心吧!這也是堵住了他們為她尋找婆家這條路,自己可以一心一意的跟著寶玉。

有人認為襲人是因為貪圖賈家的富貴,覺得在賈家日子過的好,沒有比這個地方更好的地方了,其實我覺得即便是有這方面的原因也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前面講的幾點,尤其是第一點。


蘇小妮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新年過後,襲人母親把襲人接回家吃年茶,晚上襲人回來對寶玉說,她聽見母親和哥哥商議,想贖回她家去,又補出一段文字:

原來襲人在家,聽見他母兄要贖他回去,他就說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說:“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兩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若果然還艱難,把我贖出來,再多掏澄幾個錢,也還罷了。其實又不難了。這會子又贖我作什麼?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因此哭鬧了一陣

此一段話說,襲人堅決拒絕母兄的好意,但是理由又不好明說,所以哭鬧一陣,以絕母兄贖她的念頭。



那麼,襲人為什麼至死都不願意離開榮國府呢?

一、彼時襲人和賈寶玉情投意合

襲人告訴寶玉,說母兄想贖她回去,說多則兩年,少則一年就要出去了,這時寶玉特別難過,說他想留她,又說讓賈母留她,但都被襲人堵了回來。

賈寶玉看留不住襲人,就哭了,滿面淚痕。這時襲人說,寶玉若真心留她,就要答應她三件事。寶玉看有希望,就馬上說,別說兩三件事,就是兩三百件,他也依……兩人夜裡喁喁私語到很晚,“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襲人照顧寶玉盡心盡力,寶玉待襲人也情深義重。

襲人回家一天,寶玉親自去探望,回家即命人把襲人接回,還把元春賞賜的酥酪特別安排留給襲人(後被李嬤嬤吃了)。

襲人病了,寶玉親自捧藥,侍侯她睡下。

賈寶玉去學堂,特意囑咐襲人,別隻在家悶著,可以找林姑娘談講談講。

……

世上王孫公子雖多,但如賈寶玉這般愛護女孩子的絕無僅有。

在賈寶玉跟前,襲人活得有尊嚴,有被需要的成就感,有被珍惜的情感。



二、彼時襲人已經得到了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她已經預見到自己將來在賈府的發展前景

在第六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後,想與襲人發生雲雨之歡,襲人欣然同意。她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說明當時襲人已經預見到自己在賈府將來的發展願景,得到寶二姨娘的身份是早晚的事情。

第二十三回,王夫人問寶玉吃藥情況,吩咐道“天天臨睡的時候,叫襲人伏侍你吃了再睡。”這淡淡一句話,說明王夫人最信任的是襲人。

寶玉捱打後,王夫人想叫個丫頭來問問情況,襲人親自走過去,王夫人說,不管讓誰來也罷了,你走來,誰侍侯他呢?這一句閒閒一筆,也說明,王夫人認為服侍寶玉的,只襲人一人可靠。

也是這一次,襲人和王夫人說了一通肺腑之言,王夫人決定給襲人名分:從自己分例銀子裡,每月拿出來二兩銀子一吊錢給襲人。自此,襲人成了寶玉的準姨娘。




三、襲人在賈府,雖是丫頭身份,實際上相當於是二層主子,活得金尊玉貴

這邊襲人剛哭鬧著不出去,緊跟著寶玉去襲人家探視,襲人母兄看二人的親密情景,心內明白了。

……賈府中從不曾作踐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親侍的女孩子們,更比待家下眾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樣尊重的。

襲人和晴雯這樣的貼身親侍大丫頭,特別是賈府“鳳凰”賈寶玉跟前的丫頭,有很高的地位。她們下邊有二等丫頭,還有做粗活的地位更低的丫頭。在賈府他們就是柳家的說的二層主子。小丫頭墜兒被攆出去,臨出門還得給她們磕頭。她們和主子一樣吃山珍海味,粳米白麵,婆子、媳婦們見她們都矮三分。

也就是說,襲人等親侍大丫頭,在賈府活得金尊玉貴,很體面。

等到襲人被王夫人升了一格——享受姨娘待遇後,回家時更體面:有兩個媳婦、兩個丫頭貼身拿手爐、包袱等,外頭還有四個有年紀跟車的,不算趕車的人,跟襲人出門的就有八人。給襲人坐的是一輛大車,兩個媳婦跟著坐,又一輛小車,給丫頭們坐。



大車顯示榮國府的體面。走到家裡,還要單獨要一兩間內室,要叫其他人迴避,鋪蓋、梳頭傢伙都必修用自家帶去的。

這排場,就像花自芳母子說的,尋常人家的小姐也沒有這麼尊貴的。

在榮國府這個環境下生活多年的襲人,自然看不上小門小戶的寒微之家。況且賈寶玉又是如此多情,所以襲人自然不想外嫁他人了。

但是,可悲可嘆的是,最不想出去的襲人,在賈府勢敗、賈寶玉出家後,卻被迫嫁給了蔣玉菡。是什麼原因,我們不清楚,續書說是賈家無力承擔這麼多人口,必須要疏散眾人,而且襲人的姨娘身份並沒有正式戶口,所以薛姨媽等讓襲人帶頭出去。

世事難料,封建社會的環境下,女孩子們都很難左右自己的命運。這也是襲人的悲哀。


我就是竹韻


襲人原來是賈母的丫頭,因為她生來就有一種痴性,無論伏侍誰都一心一意,眼裡心裡再無他人。就是因為她的這份忠誠和痴心,賈母把她賞賜給了寶玉,從此襲人就一心一意地伏侍寶玉。

原來這襲人並不是賈府的家生奴,只因為從小沒了父親,母子三人日子過的艱難,沒辦法把她賣給賈府為婢。後來她哥哥做生意賺了錢,也置辦了房產物業,日子好過了就想把襲人贖回來,不讓她再為奴為婢地伏侍人。可這個襲人卻是至死不願意回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襲人與寶玉有了夫妻之實,她認定自己就是寶玉將來的姨太太。兩個人自從有了這層關係後,寶玉對她又比別個不同,她對寶玉也是盡心盡力,兩人關係更加親密。

寶玉待又她好,賈府又是大戶人家,錦衣玉食,她自覺既然終身有了依靠,為什麼還要出去呢,以她的家庭和她的出身,出去了又能尋得到什麼好人家呢,雖然會嫁做正妻,但也只能是普通人家,或者是貧寒家庭,怎麼會比得上在賈府尊貴呢?!



二·

襲人是怡紅院的首席大丫頭,她手裡有權力。襲人管理著怡紅院的財務進出。你看,她回家幾天,寶玉要給晴雯看病的大夫賞錢,他和麝月都不認識稱銀子的戥子,麝月說這些都是花大奶奶(襲人)管理的。

可見襲人不但在怡紅院管理著寶玉的全部家當,還有怡紅院上上下下里裡外外的大小事務,院裡院外的丫頭媽子們都聽她的調遣。憑這些,就足見襲人在眾丫頭中的地位,這已經滿足了她爭強好勝的虛榮心。



三·

賈府不苛待下人,恩多威少,待遇高。特別是侍候公子小姐的貼身丫頭,都被稱為副小姐,生活的比小戶人家的小姐還要好,襲人更是說自己吃穿和主子一樣,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這樣尊貴的。

綜上所述,以襲人的高心氣,她怎可能輕易出賈府呢,這裡有她可以依靠終生的人,有她的小天地,有她想要過的生活,她已經心滿意足了,所以,她是寧死也不出去的。



我是劉玲子candy,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您的共鳴,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


劉玲子candy


原因有三:

1. 待遇很好。

襲人作為怡紅院的大丫頭,月供應該是丫鬟裡面比較高的,再加上王夫人的看中和有意提拔,早早就把她的月錢升為和趙姨娘一樣——每月二兩。在吃穿用度都不必自己花錢的府裡,這算是很好的薪酬待遇。若要“辭職”出來另謀生路,怕很難有比這個更高的了。


2. 工作環境好。

《紅樓夢》第19回中,襲人哥嫂想將其贖回時,她說到:“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兒,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她母兄也承認“賈府中從不曾作踐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親侍的女孩子們,更比待家下眾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女孩兒,也不能那樣尊重”。可知在賈府做事,一般來說是比較輕鬆的,地位也較別府的丫頭姑娘高些。況且襲人一向處事周到,伺候寶玉也是無微不至,跟所有人都有很好的交際關係。作為一份工作來說,幹得舒心是挺重要的一點。


3. 感情因素。

文中說到大過節裡,寶玉特地跑到襲人家裡去看她,讓一家人大驚惶恐,還跟襲人說了些“悄悄話”,她家裡人“次後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般光景兒,他母子二人心下更明白了,越發一塊石頭落了地”。這就是最重要的,賈府最受寵愛的少爺——寶玉對她有很深的感情,說是依戀也好,親情也好,總之寶玉離不了她。更難得的是還提早通過了“婆婆”王夫人的考核認可,闔府上下都已默認襲人的姨娘身份。


綜上,於公於私,襲人都沒有離開賈府的必要。再來她若一出去,多半也是婚配嫁人,能有幾家夠賈府這麼家大業大的鐘鳴鼎食之勢,又有幾人能有寶玉的柔情愛惜呢。所以,襲人才寧死也不願被贖出歸家的。



極致研習社


襲人為什死都不願意再回自己的家呢?

首先:襲人從小因家裡窮,才把她賣到賈府為奴。襲人對家人的拋棄,多了怨恨,少了親情。

其二:襲人在賈府感覺生活很優越,無論是侍奉賈母與寶玉,都深得主子信任。待遇地位明顯優於其它丫環。書中笫五十一回,襲人母親病危請假回家探親的情節,可見一斑。鳳姐派了兩個丫頭,四個歲數大的跟車。還要了一輛大車,一輛小車使用。同時又把襲人穿戴一新,但見;“半日,果見襲人穿戴了,兩個丫頭與周瑞家的,拿著手爐和衣包。鳳姐看襲人頭上帶著幾技金釵珠釧,倒也華麗;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花刻絲銀鼠襖,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袿。”這一段描寫,你能相信襲人還是丫環嗎?這些待遇使與自己在家相比,襲人自然會產生無法比擬的優越感。

其三:襲人對賈寶玉動了真感情,是要爭當姨娘許與終身的,書中第六回,與賈寶玉偷試雲雨情。“襲人自知是賈母將她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也不為越理。”襲人不會輕易中斷這份情感的。

總之,說襲人勢力眼也好,貪圖富貴享受也行,現實就是現實。襲人想要實現的目標,正在一步步的臨近,她會拋棄這些,而回到家裡,去重新開始嗎?也許這就是襲人寧死也不願回家的原因吧!





用戶李森


襲人這個名字是大有來歷的,不是她的本名。襲人本名花珍珠,後來因為家境困難,賣給了賈家,賈母看她乖巧懂事,後來就安排她去伺候寶玉。寶玉卻有幾分呆氣,覺得珍珠那名字太土氣,於是就借用陸游詩篇裡“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那句給花珍珠改名襲人。


說起來,襲人這個名字算得上是紅樓女子裡最有韻味的一個名字,就算那些千金小姐們,名字也不過是什麼寶啊、玉啊、雲啊啥的延伸,跟襲人比少了些含蓄。

襲人在賈府做丫環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早就把賈府當作自己家一樣。後來她哥哥想要贖回她去,給她一個自由身,襲人不但不高興,反而還哭鬧,說了狠話。襲人素來以成熟穩重有城府著稱,怎麼遇到這事反而哭鬧起來了呢。這隻能說明當年被賣身為奴的經歷在襲人心中是一個永遠的刺痛。

後期襲人親哥哥為何要贖回襲人呢,因為他現在營生幹得不錯,想到當年家裡賣妹妹心中有些愧疚,想要彌補一下。一般聽說可以恢復自由身都會很高興,但是襲人對此卻是堅決反對:

原來襲人在家,聽見他母兄要贖他回去,他就說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說:“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兩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若果然還艱難,把我贖出來,再多掏澄幾個錢,也還罷了。其實又不難了。這會子又贖我作什麼?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

這到底是為何呢,可以看看襲人說的話,他們花家在哥哥經營下,恢復了元氣。也就是說,花家以前其實也不算太差的,不屬於那種赤貧的階層。如果花家沒有落敗,襲人沒有被出賣,那襲人起碼也算是一個小家碧玉了。襲人後來表現的十分大方得體,也能看出來襲人從小被培養的不錯。

當年花家落敗賣襲人,襲人肯定是不願意的,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很多事情不是按照自己意願來的。而且有一點,紅樓世界裡的年輕人年歲特別小,襲人進賈府可能還不到十歲,如此小的一個孩子就承擔起家庭重擔,的確是很不容易了。

雖然說襲人在賈府混得風生水起,那也只能說明襲人運氣好,早早遇到了賈母,但是襲人為奴這麼多年,見得多了,深知當丫環的不容易:剛進門的時候不僅要受到主人的使喚,還要遭受大丫頭的欺壓;運氣不好遇到個不好的主人,一不留神就會被欺負甚至丟了性命。這樣的事情在紅樓世界裡可不少見,比如晴雯就懲罰過手底下的小丫頭,而金釧只不過是被寶玉調戲了一下子,就被逼得跳井身亡。這些是寫出來的事故,沒寫出來的不知道有多少呢,襲人作為一個從底層做起來的小丫頭,深知其中的不容易。她肯定會暗自慶幸運氣好,早早遇到了貴人賈母,後面的賈寶玉又最疼女孩子。這些事都不是襲人可以掌控的,萬一遇人不淑,襲人搞不好就會人死燈滅。



見過了這麼多,聽了這麼多,自己又是局中人,襲人要說對於自己這丫頭身份不介意是不可能的,對於家人有所怨恨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給她一次選擇,她肯定更願意做個小戶人家的小姐。

而後來呢,由於襲人運氣夠好,在賈家算是站穩了腳跟。賈家絕對是高門大戶,鐘鳴鼎食之家,祖上位列公爵,遠非普通的小戶人家可以比擬的。賈家有多厲害呢,比如說那個冷子興,只不過是賈家奴才家的一個女婿,連賈雨村那樣中過進士都讀書人都要巴結他。襲人受到賈家最有權勢的賈母讚賞,又傍上了賈家最受寵的賈寶玉,這時候的襲人雖然是丫環地位,但要論起見識權力,遠非一般人家的小姐可以比擬。

現在的花家要把她贖回去,她自然沒有回去的理由了,一個人在最需要被贖回去的時候家人沒有贖回她,現在她發達了,家人反而要贖回她了,顯然她是不樂意的。

這個道理在今天也是一樣的,假如一個人被家中趕出來,後來自己運氣夠好,混成了世界上頂級大公司的高管,年薪幾千萬,這時候家裡說讓他回去繼承只有年營業額只有幾百萬的生意,他會願意嗎。

不過,紅樓是個悲劇,襲人在賈府度過了人生最輝煌的日子,後來隨著賈家被抄家,這些輝煌也就煙消雲散了。


一覽眾河小


第十九回,正月裡襲人回家探視母兄,母兄動議贖她回家,他表示至死不回。她說,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兩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也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這會子又贖我作什麼?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

襲人不願被贖回家,有以下五個原因:

第一,賈府的待遇好。賈府的丫頭比普通人家的小姐還尊重。其實不光是襲人,賈府的丫鬟都不願離開賈府。第31回,寶玉惱了,要回太太攆晴雯出去,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鬧著要去了?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門兒。”金釧因為被攆出去,投井自殺了。

襲人在賈府生活習慣了,適應了賈府奢侈的生活,以及有小丫頭伺候的日子。香菱雖然是薛蟠的姨娘,但是在薛家和丫頭也差不多。做一條石榴裙弄髒了,還怕薛姨媽訓斥。襲人的石榴裙說給香菱就給了香菱。

襲人不想回到家裡過普通人家的日子。

襲人作為怡紅院的大丫頭,月供是丫鬟裡面最高的,再加上王夫人有意提攜,把她的月錢升為和趙姨娘一樣,每月二兩。一年二十四兩。據劉姥姥說,二十兩銀子就夠莊戶人一家豐衣足食的過一年了。在吃穿用度都不必自己花錢的賈府,這算很好的薪酬待遇。另謀生路,很難有比這更高的了。

第二、自認為是賈寶玉的人,許以終身。

襲人在賈府先是服侍賈母,再是服侍史湘雲,後來賈母見她辦事穩重細心,把她給了寶玉。經過初試雲雨情。假如沒有特殊情況,她成為寶玉的姨娘,作半個主子,是確定無疑的了。當此情勢,襲人當然死也不願回自己的家。

在那個年代,男女一旦有了性關係,女子便沒了別的選擇,襲人必須跟寶玉跟到底。古代男人娶妻最看重的是貞潔。不是處女就會被認為不貞潔,不守婦道。丈夫有權力把她退回孃家。襲人再不能嫁給清白人家做正妻。況且襲人對寶玉還是有很深感情的。賈母把她給了寶玉,她眼裡心裡就只有寶玉,跟寶玉有了性關係,就更一心一意了。

賈母安排到寶玉房裡也是因為襲人忠心。把寶玉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甚至忠心到,認為自己有責任勸寶玉以學業為重,將來做個大官。為此她還希望寶玉改善對待父親以及賈雨村等人的態度。

對襲人來說,賈寶玉是理想的丈夫人選。他細心、周到,對女人體貼入微,更重要的是寶玉沒有大男子主義,能給寶玉當姨娘是福氣。寶玉打心底裡尊重、疼愛身邊的女孩們!打心底裡把她們當姐妹,有時甚至分不出誰是主,誰是僕。面對這麼一個為人善良,單純可愛,生活上處處依賴她的高富帥,襲人也動了真感情,是要當姨娘許以終身的。襲人索性跟母兄講明白,自己將一心一意跟著寶玉。

陪伴寶玉這麼久,寶玉又對她格外珍視,當襲人試探他要走時,寶玉急得傷心死了。襲人正值情竇初開的大好年華,日久生情。所以,襲人不想回家,不想離開寶玉,她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襲人把自己當成了寶玉的人,生死相隨。

第三、爭榮誇耀之心使然。襲人算是賈府有一定地位的僕人,是賈寶玉的首席丫鬟,主管寶玉生活的一切,其他人都尊稱花大姐姐,平時除了照顧寶玉的生活,粗活累活也輪不到她,工資還挺高,簡直就是副小姐的生活。

笫五十一回,襲人回家探親,鳳姐派了兩個丫頭,四個歲數大的跟車。還要了一輛大車,一輛小車使用。又把襲人穿戴一新,但見;“襲人穿戴了,兩個丫頭與周瑞家的,拿著手爐和衣包。鳳姐看襲人頭上帶著幾技金釵珠釧,倒也華麗;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花刻絲銀鼠襖,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袿。”看,襲人這還是丫環嗎?這些待遇與自己在家相比,讓襲人產生無比的優越感。看襲人那排場,襲人這那裡是探親,簡直是在誇耀了。風風光光的回去一次。襲人媽媽去世的時候,賈府還賞銀四十兩。這樣的生活和待遇,她怎麼捨得離開呢?

她母兄也承認“賈府中從不曾作踐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親侍的女孩子們,更比待家下眾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女孩兒,也不能那樣尊重”。在賈府做事,一般來說比較輕鬆,地位也較別府的丫頭姑娘高些。而且襲人這份工作乾得很舒心。

她若出去,多半也是婚配嫁人,能有幾家夠賈府這麼家大業大的鐘鳴鼎食之勢,又有幾人能有寶玉的柔情愛惜呢。所以,襲人才寧死也不願被贖回家。

第四、襲人對賈府的歸屬感,讓她死都不願回自己的家。襲人很小的就來到賈家,早就反認他鄉是故鄉,把自己當成了賈家人。襲人說過:咱們家從沒幹過這倚勢杖貴霸道的事。在眾人給寶玉做壽慶生時,襲人說,林姑娘就是二月裡出生的,而且加了一句“只不是咱家的人”。 咱們家,看來襲人是確定無疑地把自己當作賈家的人了。

第四十六回寫鴛鴦拒絕做賈赦之妾時,借鴛鴦之口又強調一次:“你們自以為都有了結果了,將來都是做姨娘的!據我看來,天底下的事,未必那麼遂心如意的。你們且收著些兒罷,別忒樂過了頭。”襲人還真就是如此,自以為做了寶玉的姨娘就稱得上半個主子,是人上人了。

第五、對未來的希望使然。襲人是寶玉房裡首席大丫頭,且得到寶玉母親王夫人的認可,是寶玉的準姨娘人選。

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襲人雖然是個僕人,但是地位特殊,賈府上下待她都很好。做寶玉的姨娘,此時勝利在望。

一個女孩對未來,對愛情充滿美好憧憬。襲人想要實現的目標,正在一步步的臨近,她會願意拋棄這些,回到家裡去嗎?

總之,襲人在賈府的地位和待遇,加上她與寶玉的特殊關係,決定了她死都不願回自己的家。


伴讀紅樓夢


總體上說有兩個原因

1)襲人原來出身貧苦,幼小時因為家裡沒飯吃,家裡人要餓死了,為了換得幾兩銀子才賣給賈府當了丫頭。所以自幼在賈府長大的襲人對自己家裡人是沒有多少感情的,她內心裡是把自己當賈府的人看的。

2)襲人有自己的私心,她知道王夫人是把自己與了寶玉當小老婆的,再加上寶玉也非常依賴自己,自己終歸是寶玉的人,要是這時候被家人贖回去,自己當“主子”的願望可就落空了。正所謂人往高處走:能當“主子”,何必再讓家人贖回去呢?

在《紅樓夢》眾多的女性形象中,襲人是受非議比較多的一位。很多人以為襲人老於世故,機心深重,甚至認為晴雯之死乃至大觀園被查抄均應歸罪到襲人頭上。這種說法是有失公允的,在《紅樓夢》中的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告倒晴雯之前,王夫人根本不認識晴雯,甚至連晴雯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對晴雯的唯一印象也只是“正在那裡罵小丫頭。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若真是襲人背地裡加害晴雯,王夫人不應該早就知道晴雯了嗎?

若僅僅是因為襲人心裡想著攀高枝,而一味去指責她,對襲人是不公平的!


小安觀世界


好有主見的襲人!

水有源,樹有根,襲人不願贖身回家定有因。

家對一個人來說,是生之、養之的地方,是有親人和親情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家都不願回,那麼這個家肯定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當襲人的家人提出贖其回家的時候,襲人的訣絕是出人意外的,直接拒絕,態度堅決,毫無轉還餘地。

對於襲人的拒絕回家,其實是社會、家庭、人際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看視不合理之下的必然。

第一,襲人的家是她的傷心之地。

襲人是家裡的大女兒,家裡雖然貧窮,在她記事時,孩子還不能算多,應該還養得起,但家裡依然還是把其賣掉。足見這個家對女孩的輕視。對於一個已懂事的小女孩來講,被家人賣掉、拋棄,那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對家的依戀有多深,對這個家的恨就有多深;對家的思念有多深,對家人的恨就有多深。家對襲人來說,其實就是她最不願觸及的傷心地。

第二,襲人的堅決拒絕,也是她要掌握自己命運的決心。

在封建時代,女性不被當做人。有這樣一句話深刻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麵條不算飯,婦女不算人”。

這種情況在貧苦農家就尤為突岀了。女孩的命運有三種:童養媳、賣掉、成人後嫁出。貧窮農家的女孩不是被賣掉,就是送人做童養媳,很少有成年出嫁的。養女兒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就是賠錢。

事出反常必有妖。小時賣掉,出落成漂亮姑娘了就要贖回去,這是要做什麼?總不會是養在家裡當小姐敬著吧。這背後的故事,襲人是知道的。贖身花費的錢是當初賣身錢再加上有限的錢,而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賣出的價格,則是其數倍。襲人不願回到傷心地,更不願再被賣一次,把命運交到未知的未來。襲人的拒絕,就是要掌握自已的命運。

第三,襲人對愛的追求。

在寶玉那裡,襲人雖名義上是個丫寰,其實是寶玉女朋友般的存在,和寶玉無話不說,彼此心裡裝著,並陪著睡覺,實是寶玉的妾。從生活上來說,她在賈府衣食無憂,寶玉寵愛著,地位較高,介於主人和下人之間,有成為寶玉姨娘、正室的可能,前途光明。對於女人來講,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是多令人愜意的事啊!襲人的拒絕,就是不願和寶玉分開,就是要和寶玉在一起。

綜上所述,襲人拒絕被贖回家,其實就是拒絕再次被傷害,掌握自已命運,追求自己幸福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