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麼看待現在的過年,感覺沒有了年味?

桂西小羅



於海濤8


現在生活質量高了,過年吃的和平時差別也不大,穿的和差不多,大家唯一期盼的就是能多休息幾天,和家人朋友聚一聚,敘敘舊,拉拉家常。我們小時候就盼著過年能有好吃的,能有新衣服穿。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去放鞭炮,去一起去給長輩們拜年,那個時候拜年都給發糖的,比誰拜年的糖比較好,現在想起來都很好玩。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過年感覺很平淡,年味確實很淡了。


張恬寶的媽咪


小的時候都盼望著過年,過年那幾天感覺很喜慶,有放不完的鞭炮,吃不完的臘肉,到處找枯萎的草地放火,被煙嗆出來的兔子到處竄,偶爾能逮到一隻兔子,現在想起來,感覺跟前幾天剛發生一樣。

長大以後,娶妻生子,大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大部分家庭都有一輛轎車,過年時都開車從外地趕回家,上街備些年貨,只是現在的年貨吃不出以前那個味道了吧,不知道跟喂的飼料有沒有關係,見到兒時的朋友,上前遞上一根菸,聊聊一年的收穫,來年的計劃,孩子們玩著高科技的玩具。

年還是那個年,如果你對年尊重,還有那個年味。


皖西小蔡在無錫


我今年40歲,離我的童年已經很遙遠了。[流淚]

回想當年,年甘十七,八的時候是媽媽最忙碌的日子,為過年做各種各樣的零食小吃。鹹的有炸油角,炸蛋散,甜的有花生糖,爆米花……年三十的中午開始各家各戶都打開錄音機,磁帶裡唱著各種新年喜興的歌曲。前兩年爸爸還很感慨的跟我說為什麼現在都不放新年歌呢?晚上吃完團年飯後,我們就會穿上新衣服和一群小夥伴去村的文化室看舞獅,放煙花……很熱鬧。

那時候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很小的時候連電視都沒有。幾塊小石頭,幾根橡皮筋就夠我們玩一天了。

時代不一樣了,娛樂也不一樣了。沒什麼不好的,時代進步是好事,起碼大家的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前高。


靜兒媽媽


經濟條件變好了,過年吃的穿的和平時差不多,在我小時候過年特別有氛圍,年前會殺豬,可以啃到美美骨頭,現在想吃了就去滷肉店買,小時候只有過年才會買新衣服,現在有了淘寶,基本上換個季節就要買好幾套。小時候過節都是親朋好友聚一起,現在聚一起不是喝酒就是玩手機。但是團圓是沒有變的


倒懸的橘子09


那是因為長大了,看懂的事情多了。小時候懵懂無知,是盼著過年,因為有糖吃,有紅包收。可以買玩具。還有做著過年才能吃得上的美食,那時候的年味十足。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都是現成的了,反而沒有盼頭了。所以就覺得年不年無所謂了,長大了,各種壓力,各種催。肯定是覺得不喜歡過年。就覺得沒有年味


所聞所見


1.從個人角度上來說

沒有了年味?其實年味一直是有的,你可以看看自家小孩,哪一個不是期盼著過年,過年了好吃的,有新衣服,有鞭炮,拿出一大串,一個一個拆開,能玩好幾天,哈哈,當然,如果你身邊的小孩沒有這種表現,那就不妨到農村去看看,誰家還沒有幾個家境不好的親戚呢,從這方面來看,年味是有的。

但是我們已經長大了,那個用袖子擦鼻涕的小時候已經過去了,成年人的世界壓力很大,賺錢補貼家用,找對象,買房等等一系列的東西壓得我們都喘不過氣來,怎麼說呢,面臨的越多,對未來的考慮越加深入心底,就如小蟲一樣,過年的時候面臨的就是相親,自然就沒有了對過年的期盼。

玩的東西不一樣了,以前沒有手機電腦,即便是電視機一個村都沒幾臺,而現在這些東西太普及了,爬樹摸魚跳皮繩,哪有手機遊戲好玩。

2.從社會角度上來說

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了,也給人一種特別浮躁的感覺,沒有誰去靜下心來與家人陪伴在一起,過年只是一個送禮的環節,即便沒有這個,也會有給八大姑七大姨的孩子發紅包的愁緒,發紅包,少了人家還不樂意,一年本沒賺幾個,結果這樣大出血,誰願意,過年自然就成了負擔。

年輕一代的血脈觀念淡漠,這其實也是不爭的事實,過年,對以前的人來說,家族裡的人好不容易有了聚首的機會,而現在就不同了,過年,呵呵,還不如一個情人節的重要。

交通的便利,讓漂泊在外的人員有了更多回家的機會,再者,聯繫的方式多了,所以對於過年才有機會見面的觀念已然改變了。

經濟變好了,現在如果想吃肉,啥時候出去都能吃上,但是以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吃上豬肉,對此也不得不感嘆一聲,國家真的是變強了。

所以不得不說一句,年還是那個年,但時代變了,國家富強了,我們也長大了,有些東西註定會成為回憶的,但不變的還是依然存在。

在此又想起了一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小蟲讀書


這些年中國在高速發展,科技在飛速進步!,新技術新應用帶來了人民生活的新方式,而國家發展人民富裕,人民的物質精神各種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過年的方式已經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變化。

過去穿衣服,我們平時沒錢買,捨不得穿,只有到過年了孩子們才做身新衣裳,大人們很多幾乎幾年不添一根線!你想想,突然穿一身新衣服那感覺有多高興!

過去吃飯平日裡多是粗茶淡飯,過年了才會買肉做豆腐,準備一家人的飯食。你想想,一年到頭吃那口肉菜,留在嘴裡的有多香!特別是孩子有多期待!

過去技術差國家貧,勞動工具落後,莊稼人外出無工可做,一年四季地裡頭忙活,一年盼著到頭清清閒閒歇幾天、玩幾天,走親訪友串門打牌看戲放炮盪鞦韆,好不開心!好不刺激!

現在我們的日子好了,平日裡吃穿不比過年差,孩子們過年也不似從前我們的童年,對年的期待那麼強烈,旅遊、玩遊戲,有的父母抓的緊春節假期還要讓孩子去上輔導班!

時移世移過年矣移!但還是希望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增加一些群眾性的娛樂休閒節目,特別是能吸引孩子們年輕人都參與進來,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過健康紅火的充滿中國年味的年!


荒原十禾


說實在的,以前過年每個人都覺得非常的喜慶,還在差一兩個月的時候。都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著過年。就等著過年的時候能吃上好的,能穿上新的衣服、能有鞭炮放、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能吃上糯米餈粑。那些過年的味道、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滿滿的過年的味道和滿滿的喜慶日子。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提高了。以前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的食品,比如豬肉、雞肉、鴨肉。現在基本上平時都能夠吃到。以前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穿上的新衣服,現在隨時都可以有的穿,覺得平時的生活都與過年差不多了,沒什麼差別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過年不過年的也不太在意了。

再一方面,現在,有些家長們都喜歡攀比。光壓歲錢啦、紅包什麼的,光過年那幾天就要花掉好幾千塊錢,這筆錢對寬裕的人家來說還不算什麼。但對那些不怎麼寬裕的人家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其實啊!過年的時候,過去和現在。都是一樣的喜慶,都一樣的有年味,只是大家不太在意這些方面變化細節而已。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侗鄉護林員老石石統明


現代社會的過年的年味只會愈來愈少。我只從一個角度解釋年味為什麼變淡了。

首先需要理解兩個概念,即,什麼是傳統社會?什麼是現代社會?

您說的年味應該指的是傳統社會中的風俗習慣和傳統規訓。傳統社會中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主要依靠宗教、血緣和地域來連接。當我們以傳統的社會倫理規範交往時,就需要按照這個社會凝結的共識所導致的日常生活習慣行動。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傳統社會從血緣上講究長幼有序,尊敬師長,是不可以用“你”相稱,而又特定的稱謂,這些稱謂有哪些大家誰還記得?你看,現在人都不記得了。那為什麼現在人不記得了,因為沒有學過,沒有人傳承。那為什麼學校不教這些呢?這就是現代社會這個概念了,現代社會的核心兩個概念一是資本、二是科學技術。這兩者要求人們按照最高效率原則來行動,凡不符合的皆被拋棄。社會化的專業分工,大學裡詳細的系科設置,培養出某一專業內的人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用貨幣進行量化,甚至是由貨幣量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和地位。而傳統社會人的關係則是靠血緣宗法建立,貨幣不好使。中國正在邁入現代社會中,很多傳統的文化現象都會消失,這是現代性問題。

因此,您之所以感覺沒有年味,原因之一是您缺乏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簡單講四書五經沒有看過。原因之二是現代社會迫使這些不符合效率規則的倫理規範讓位於資本生產邏輯,所以過年只能聞到商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