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兩歲寶寶的詞彙量有什麼方法嗎?

羽媽幸福成長記


兒科專家古蒂·辛格博士帶領由世界頂級兒童發展專家組成的團隊,在一個專門的嬰兒實驗室裡,探索了嬰兒的各種行為、語言等行為軌跡,提出了關於嬰兒大腦的新見解。其中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就是關於嬰兒早期語言。

研究者跟蹤調查了一個21個月大的孩子佩西,在他身上裝了一個詞彙追蹤裝置,能記錄一天中佩西聽到的每一個單詞和他說出的每一個單詞。

第一天的結果顯示,媽媽一天說了1.3萬個單詞,孩子說了大約2500個單詞,研究者要求媽媽增加對孩子說話的數量,隨後的數據顯示,媽媽一天說了1.37萬個單詞,大約增加了5%,而孩子說了大約2800個單詞,增加了13%。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佩西與媽媽的對話增加了38%,對話對兒童語言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對話中,孩子能獲得更多的語言信息,以及適應複雜的語言環境。

所以對父母而言,在幼兒早期時,充分利用與孩子口頭交流的機會,跟孩子多說話,輸入的詞彙量越多能幫助孩子增加詞彙積累的速度。

刺激語言的有效方法:

1、帶孩子走出去

不要僅僅是窩在家裡,到戶外去走動散步,認識大自然,看到花草樹木,藍天白雲,各種各樣的人,牽著孩子的手跟他聊天說話。

2、多讀故事書

大家熟知的小可愛嗯哼,小小年紀語言表達能力驚人,他總是能說出讓人啼笑皆非的話,這完全是有原因的。霍思燕和杜江經常會給嗯哼讀睡前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完形填空,讓他自己去想象後面一部分的內容,以此來豐富孩子的詞彙。

這種睡前活動效果好,花錢少,只要父母堅持每天做,對強化孩子的語言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3、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嗯哼有個外號叫“金句王”,杜江回應兒子外號時說“嗯哼之所以會成為金句王,與平時的交流有很大的關係,無論他提什麼問題,我和霍思燕都有問必答,絕不哄騙,認真交流。”

不管是給孩子讀書還是跟他講話,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進來,經常問問題,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多說,這會告訴孩子語言是雙向的活動。

這也是為什麼反對用“看電視”的方法來讓孩子學習語言的原因,看電視是單向的,孩子只能單向的接受語言的信息,所以對兒童語言的發展作用微乎其微。

4、要豐富兒童指向型語言

研究者發現一個普遍趨勢,父母會用非常短小、簡單的句子跟嬰幼兒說話,通常會講得很慢,音調很高,經常重複,並且強調關鍵詞語,這種語言被稱為兒童指向型語言。比如我們在孩子還小時會說,“樂樂,吃飯”“小凱,扔”,簡單直接,孩子容易理解。

而隨著孩子年齡增大,父母要慢慢增加兒童指向型語言的長度和複雜性,讓孩子學習更多的詞彙。比如,“樂樂,我們今天吃的紅薯飯”“小凱,把球扔得遠遠的”等,由簡單到複雜,在長句子中獲取更多的語義語法信息,孩子才能把話越說越溜。


甜甜圈伐木累


我家孩子目前2歲2個月,我來分享一下我的一點經驗吧。

我家目前學習的語言主要是普通話和美式英語。兩種語言幾乎是同步啟蒙的,但是現在兩歲多已經開始漢語強勢了。因為周圍都是普通話的語言環境,所以英語啟蒙有點落後。這是總的情況,我來具體說說是如何擴充孩子詞彙量的吧。

在日常互動中學習詞彙

在月子裡我就有意識地和孩子說話,無論我做什麼事情看見什麼都和他嘮叨。到了孩子8月齡開始喊爸爸時,各種生活場景中和孩子互動,讓孩子明白語言的意義。到孩子大一些時,戶外時間增多了,他的認知詞彙也多了。

在遊戲中學習詞彙

遊戲主要是通過五官探索,唱童謠以及手指謠等遊戲中,讓孩子學習新的詞彙。

通過親子閱讀增加詞彙

三月齡開始親子閱讀,至今買了300多本繪本,看完200多本,經常看的50多本可以自己複述。我感覺閱讀是吸收新詞彙的重要途徑。


樸雅育兒


擴充孩子詞彙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就來總結一下我平時是怎麼給孩子相處的。

我的兩個孩子一歲就開始說話了,都屬於說話比較早的。我平時沒有可以的去教給他們什麼,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做一下事情。

1、給小寶寶唱兒歌、背誦古詩、講故事

孩子給我說話的時候,我會認真的聽講,和孩子積極的互動,在孩子一個多月,只要他們醒著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們說話,互動。睡前因為孩子需要抱著哄睡,所以,一邊抱著走著我一邊給孩子唱兒歌、講故事、背古詩。儘管孩子小聽不懂,依然是堅持。後來是孩子不需要抱著走著睡了,我一樣是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背誦古詩。

2、給孩子講繪本、聊天

孩子可以簡單的說幾個字的時候,我會在給她讀完繪本聊會天,孩子也很樂意和我聊天,現在女兒3歲多兒子2歲多,每天睡前洗漱完都會拿書讓我給他們講繪本,我女兒在我忙的時候會拿著繪本給弟弟講。

3、認真陪伴孩子

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看動畫片。有些寶媽會認為自己每天都在陪著孩子,但是,手機不離手,這樣的陪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略。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放下手裡的所有事情,專心的陪伴著孩子。我們一起看動畫片,一起討論動畫片的內容,其實,這些都是可以擴充孩子詞彙量的方法。我給女兒和兒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我會選擇一些英語版本的。

4、做一位懶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將要學著開口說話,我們要學著讓孩子自己表達出來,比如,孩子用手指一件東西,如果我們很快速的去幫她拿過來,那麼孩子就會認為我不說話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這無形中就會導致孩子嘴懶。如果你家寶寶正在處於學習說話的階段,媽媽不妨自己懶一點,或者是故意給孩子拿錯幾次。

5、帶孩子去人多一點的地方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孩子經常聽人講話,也會受到影響。我的朋友經常帶著她的女兒去店裡,她女兒不光是性格上很開朗,也不怕生人,而且,她女兒的小嘴也是很能說。我在女兒兩歲的時候給她辦了一個玩具屋的年卡,我經常帶著孩子去玩具屋玩,裡面有很多小朋友,孩子之間也會經常交流。提高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

總結:

其實,想要擴充孩子的詞彙量,不光要給孩子讀大量的繪本,講大量的故事,還需要讓孩子多與人交流互動。


小淘氣鬼日記


兩歲寶寶通常是詞彙量積累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教育得當,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快速提升。擴充寶寶詞彙量的途徑有很多,下面介紹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做一個“話癆”爸爸/媽媽。

聽說訓練是詞彙量最直接的增量來源。生活日常互動中,寶爸寶媽們要有意識地跟寶寶重複不同的詞彙,經常告訴他這是樹木,那是花朵,這是雨水,那是雲朵……在父母“話癆”式的日常溝通中,寶寶的詞庫不自覺就會越來越豐富,關鍵在於父母有持續的耐心跟寶寶說,引導他聽懂,慢慢地再會說。

2、繪本是寶寶的詞彙寶藏。

繪本有生動又豐富的基礎詞彙,結合色彩鮮豔的卡通插圖,對寶寶很有吸引力。兩歲的寶寶大多還只是把繪本當玩具,寶爸寶媽們需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讀繪本,剛開始時寶寶可能無動於衷,慢慢地孩子就會跟著念,甚至有樣學樣地給你“講故事”,以後再長大些,獨立看繪本可能還會成為孩子一個很好的習慣。繪本不單單給寶寶增長詞彙,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敘述能力的好工具,如果能通過一定的量的積累,寶寶不僅詞彙量會多很多,而且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3、兒歌/童謠。

兒歌、童謠朗朗上口,經常給孩子聽(最好自己教孩子唱),孩子慢慢也會記住一些新的詞彙,家長也要不斷更新歌曲,別讓孩子來來回回就唱那一兩首。

4、看動畫片。

現在有很多針對幼兒啟蒙教育的動畫片,影像生動有趣,寶寶也愛看。父母要有篩選和監督,要選適合兩三歲寶寶的類型,並且適當控制時長,看太久對視力發育不好。

5、多讓寶寶在孩子堆裡玩。

孩子跟孩子是最好溝通的,也是最喜歡相互模仿的。家裡或者朋友圈裡有比寶寶大的哥哥姐姐的朋友,可以讓寶寶多跟別的小孩玩,我身邊很多家裡有兩個小孩的,小的很多話其實是從哥哥/姐姐那裡學來的。

6、經常發問、鼓勵寶寶。

除了跟寶寶說,日常生活中要持續地對寶寶問問題,比如寶寶對一顆球感興趣,要問他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答不出來再告訴他答案,寶寶答對了,要及時誇獎他。另外,對寶寶已經會的詞彙不要重複誇獎,對他新學會的詞彙要特別明顯地誇讚,避免寶寶滿足現狀原地踏步。

7、有針對性的分類教學。

在一段時間內有針對性地教學某一類詞語,比如這個月專門教他量詞,通過詞語接龍或者數數小遊戲等方法,像小鴨子,兩隻腿,小青蛙,四條腿之類的;下個月專門教他名詞,下下個月集中教他形容詞等等,視寶寶的掌握情況調整。

8、益智玩具。

市面上也有很多教幼兒數數、識別顏色、兒童百科科普類的玩具,可以有針對性地選購一些,寶寶在玩玩具的時候是很專注的,長期玩益智類玩具,也可以讓寶寶積累更多的詞彙量。

以上是增加寶寶詞彙量的幾種方法,還有什麼方法,歡迎評論區分享!

樂寶遊戲,通過有趣的動畫/繪畫教小朋友認識顏色、英語、形狀、動物等啟蒙知識,喜歡請關注一下。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樂寶遊戲


一歲半至兩歲,是寶寶語言能力爆發的重要時期,家長能主動想到擴充寶寶的詞彙儲備,這個意識非常棒。當然除此之外,家長還應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寶寶開口說話。只有當寶寶較快的學會說很多話時,家長幫助寶寶擴充詞彙量的真正目的才算達成。

第一,2歲幼兒的語言發育規律

1、語言學家認為,大多數幼兒是從他當時所見、所聽、所接觸的東西中學習語言、積累詞彙的。

2、1歲半-2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爆發的關鍵時期。此時,寶寶們已經能夠理解簡單的語句,也能理解和執行大人簡單的指令。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也正從單個詞語,向三四個詞組的組合發展。

3、1歲半-2歲的寶寶已經有了積極說話的慾望,家長應該觀察到、並抓住這個發展、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良好契機。

第二、擴充寶寶的詞彙量、發展寶寶語言能力,家長應堅持什麼原則?

1、尊重孩子的個體發育差異性,不做焦慮型父母。

雖然育兒專家們總結出了,幼兒語言發育的共性的關鍵時期,但是這也只是供家長們參考,讓家長們知道,寶寶到這個年齡後,有語言發育這項重要的內容需要重視、以便能及時恰當的給寶寶以引導。但是,具體到每個寶寶個體身上,存在些許的差異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家長絕沒有必要為寶寶晚開口一兩個月而焦慮。

2、讓寶寶多聽、多看、多接觸,是寶寶學習語言最有效地方式。

父母可通過圖片、實物等,耐心的反覆的教寶寶認識事物,增加詞彙量;也可以多給寶寶講故事、讀繪本,畢竟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也都應該有一個叫做繪本的好朋友,故事和繪本不僅能給寶寶帶來歡樂,還能激發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

3、詞彙、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

當寶寶具備了說話能力後,家長應該主動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鼓勵寶寶多說,並逐漸向長句過渡。比如:當寶寶表現出想吃蘋果時,不管你此時有多清楚他的意思,有多瞭解孩子的需求,都不要直接拿給他,要鼓勵他說出來“蘋果”、或者“我想吃那個蘋果”的話,再滿足他。寶寶也是有惰性的,當他發現他什麼都不用說,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時,慢慢的,他就不會開口了。

我有個鄰居,她孫子很聰明,就是3歲了都還很少說話,她很苦惱,同時也忍不住向我分享她孫子的聰明:一想拉臭臭,就跑到我跟前,屁股對著我,拍一拍,我就帶他去衛生間了。殊不知,正是這位奶奶對孫子的“善解人意、體貼周到”,剝奪了孩子語言發育的機會。

第三、關於擴充寶寶的詞彙量,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

1、寶爸寶媽應將語言練習,自然的穿插到日常生活和遊戲中。

比如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就一邊正常幫寶寶穿,一邊用語言將穿衣服的過程描述給寶寶聽,這不僅可以擴充寶寶的詞彙量,還可以增加寶寶對穿衣服這件事的認知和樂趣。

我們可以這樣說:“現在媽媽要幫你穿上衣了,來,先伸左胳膊,找到袖洞,好,小手要鑽洞洞啦;再穿右胳膊,伸右手啦,右手在哪裡呢?哇,右手在這裡呢,來,快讓右手也鑽出去吧;現在,我們要套頭了,要開始藏貓貓啦,哇,頭也出來啦。”

這個過程很簡單,家長僅僅是把正在做的動作描述出來,但是寶寶卻不再是被動的等著大人給自己穿衣,他開始有自己的參與和互動了;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不僅能聽到:“上衣、左手、右手、胳膊、洞洞、藏貓貓”等名詞,還能聽到:“來,哇,現在、先、再,穿、鑽”等

祈使詞、語氣詞、連詞和動詞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寶寶的積極參與,他能真正理解這些詞彙,聽懂你語言表達的意思,並逐漸模仿你的表達。

2、在和寶寶的日常交流中,有意識的使用不同的詞彙、不同的方向來描述同一個物體。

2歲的寶寶一般對玩具和食物都很感興趣,我們拿常見的香蕉來舉個例子。比如,第一次,你可以告訴寶寶:香蕉是黃色的,長長的外觀,像一個小滑梯,我們得剝掉它黃色的皮才能吃,這個黃色的香蕉皮就是香蕉的外衣哦。第二次,你可以告訴寶寶:香蕉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寶寶真愛吃,猴子也很喜歡吃香蕉呢。並且你知道香蕉的英語單詞怎麼說嗎,是“banana”哦,下次你就可以告訴你的小夥伴xxx啦。第三次,你可以告訴寶寶,香蕉裡面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幫助你們快速的健康成長哦,但是香蕉也不能吃的過多,小肚子會不舒服的。

第四次,你可以告訴寶寶:香蕉是爸爸在超市裡買回來的,爸爸因為愛你,總是怕你營養不夠均衡,所以經常買各種水果、菜、肉回來,我們要謝謝爸爸哦......

總之,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物體,都有無數個方向供你拓展描述,不要害怕寶寶聽不懂,反正對於寶寶來說,都是新的、陌生的、有意思的,而且只說一遍也記不住的,需要你反覆的重複、靈活的發揮。

3、創造環境,讓寶寶見到、聽到、接觸到更多的物品。

不要怕麻煩,儘可能的多帶寶寶出門,讓寶寶見到外面廣闊天地的更多物體,講給他們聽,如果有可能,儘量讓寶寶摸一摸,讓他理解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觸感,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除了鼓勵寶寶自己說,家長也要努力做一個“話癆”。不用擔心你說的是廢話,寶寶的世界,還沒有那麼多的有用無用之分。同時,也可以藉助火火兔、早教機等給寶寶更多的歌曲、故事輸入,拓展寶寶的詞彙儲備,為寶寶的語言發育助力。

4、個人認為:給寶寶讀繪本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現在很方便就能買到非常多的優秀繪本,涉及各種風格,和各種不同的主題:有幫助提高寶寶認知的、有引導寶寶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有關於培養寶寶數學思維的.....但是無論哪種風格,哪種主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可以極大的引起寶寶的興趣,讓家長和寶寶關於此話題的交流變的更加言之有物、更有利於寶寶的接受和理解;可全面、快速的幫助寶寶擴充詞彙、學會多種完全不一樣語言表達方式。

後話

總之,2歲確實到了寶寶語言能力的爆發期,家長有意識的語言能力訓練,能有效的幫助寶寶擴充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只是,別忘了結合寶寶自身的發展特點,尊重寶寶的個體差異哦。

這裡是皮皮媽育學園,專注於育兒創作,感謝陪伴!

皮皮媽育學園


“兩歲時,兒童可掌握200個詞,6歲時,他們可掌握約10000個詞。要達到這種程度,兒童平均每天要掌握5個新詞。”(《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

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幫助兩歲孩子擴充詞彙量,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呢?

毋庸置疑,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擴充孩子詞彙量最基本的方法

一、陪孩子讀繪本

父母堅持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陪孩子讀繪本故事,幫助孩子看懂插畫,理解內容,無形中就給孩子灌輸了很多的詞彙量。小椰子剛開始學說話時就有很多詞彙是從繪本中來的,繪本中的畫面內容豐富,涵蓋了方方面面的事物,比如各種車輛、動物、食物等等,反覆多遍的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全面掌握相關詞彙。



二、多帶孩子到戶外玩

天上的飛鳥和雲朵,地上的小草和蟲兒,水上的船兒和野鴨,路上的車輛和行人,山上的岩石和樹木……父母將隨處可見的景物指給孩子看,父母將隨處發生的事情講給孩子聽,每一次的交流都能打開孩子認知的窗戶。一個新的詞彙重複幾遍,孩子基本上就能記住。

“研究發現,兒童只需一次接觸,就能把新詞與其潛在意義聯繫起來,這稱為快速映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

孩子對詞彙的理解能力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即便孩子當時沒有說出該新詞,但是也已經積累在了孩子的記憶裡,積累多了自然就會爆發了。

旅行可以帶給孩子新鮮的刺激,幫助孩子擴充一定數量的詞彙。“五一”時我們帶小椰子去廬山玩了兩天,就這兩天中小椰子就學會了“廬山”“懸崖”“瀑布”“落石”“岩石”等新詞彙。如果有時間有精力,真的不妨帶孩子出去旅行一趟。



三、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正確使用詞彙。

兩歲的孩子很多時候在表達上有點吃力,這時就需要我們大人及時給予幫助,可以幫助他糾正詞彙的用法,補充完整句子,捋順整個句子。小椰子遇到什麼事情總喜歡跟我們說,但有時說起來磕磕碰碰的,這時我總會耐心地幫他捋順句子,用“是不是……”“哦哦,……”這樣的句式含蓄而溫柔地重複一遍他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為完整,更為流暢。這樣,他非但沒有被糾正錯誤的懊惱,反而還很樂於接受,還會根據我的表達重新說一遍。長此以往,孩子的表達能力定有進步,孩子對詞彙的掌握也會更為精確。

四、適當地對孩子提出問題,給孩子提供表達的機會。

“你是不是不開心了?”“為什麼呀?”“它怎麼哭了?”“你說呢?”……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孩子作答,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在無形中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小椰子說“熊熊哭了”,我會問他“熊熊為什麼哭了呀”,他就會給出“熊熊找不到蜂蜜”“熊熊走丟了”之類的回答;比如他問“豌豆有沒有眼睛”,我反問他“你說呢”,他就告訴我“有一隻眼睛”,我再問他“眼睛在哪裡呢”,他就告訴我“在它的屁股旁邊”。



五、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兩歲孩子總喜歡問“這是什麼”“剛剛在幹什麼”之類的問題,而且總是反反覆覆多遍地提問,這時候大人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而是要儘量耐心地給他作出回答。孩子反反覆覆問,我們就反反覆覆地回答,很快孩子就能完全消化掉我們的答案,並能把我們的答案完整地重複出來。

當然,除了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還可以通過其他媒介擴充孩子的詞彙量,比如借用故事機播放音樂兒歌,讓孩子在美妙的旋律中學習到新的詞彙。《一隻哈巴狗》《小老鼠上燈臺》等兒歌朗朗上口,很多孩子都會喜歡聽,聽多了自然就能說出來或唱出來了。


樹之椰


2歲寶寶學語言的方法有很多,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01

每天有意識地說2-3個新動詞、名詞,例如:“跳舞、唱歌、打鼓、做遊戲、榴蓮、開心果”等等。特別是生活中常聽到的,經常用到的。

02

玩字詞接龍游戲,學說量詞。

“一把小椅子”

“一張小桌子”

“一個小碟子”

“一群小鴨子”

“一架小飛機”

“一雙小鞋子”

……

03

學說帶動詞的短句子。例如:“小狗踢球、小猴爬樹、寶寶走路”。

04

365個成語,每天學說一個。例如:“一刀兩斷、白髮蒼蒼、高山流水”等等。

父母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把成語組成一句話,例如“愛吃甜食的螞蟻爬滿了整塊麵包,比比皆是。”說到成語時停頓,讓寶寶接龍說出來。

05

閃卡遊戲。父母可以把一句句的話打印出來,剪成一長條,每條一句話。每天快速在孩子面前閃5次,每張1秒鐘,每次2-3張。然後讓寶寶猜猜這張裡的話是什麼?

例如:“兔子有對長耳朵”、“電腦也能彈鋼琴”等等。

06

踩石頭過河。把寶寶認識的字排在地上,鋪成一條類似石頭橋的樣子,每踩一個字說出來,再踩第二個字,以此類推,直到過了小河,就是從這端過到另一端。

除了以上游戲,另外有一個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那就是親子閱讀。愛看書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會差 。

給父母的建議:

玩遊戲的目的是培養寶寶語言的表達,豐富其學習的興趣,切記!不要批評和焦慮,多一些鼓勵的語言。按照我說的方式,練習7-30天,你會發現寶寶詞彙量豐富了,也更願意語言表達了。

我是@靈動育兒,育嬰師培訓講師,正面管教講師。喜歡分享,熱愛學習,希望遇見有緣的你一起成長,歡迎你關注我@靈動育兒,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你轉發給有需要的人,謝謝!(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靈動育兒


對孩子說話

同孩子講的越多,他相應接收到的也就越多。當然,多說是建立在高質量的基礎上的。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並且及時糾正孩子的不恰當用語,這對他的語言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聽孩子說話

當孩子對你講話時,請蹲下身來,與他保持平視——用你的眼睛注視著他的眼睛——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在認真聽你說話。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鼓勵和讚許,你的態度會幫助他更多地開口,去演練他每天學到的新的詞語。

與孩子對話

如果你想鼓勵孩子講話,請給他一些開放性的、引發性的話題,並且不要在孩子剛剛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後就馬上開口,稍等一下,也許他還有話講。孩子是在一來一往中學習會話的,所以請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你對話的機會。

給孩子朗讀

給孩子朗讀故事或者兒歌,可以使孩子愛上文字、詞語和語言的感覺,並且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閱讀中會遇到你們日常對話中難以出現的新詞,並且在故事情節的幫助下,使孩子自然而然地領會其含義和用法,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1、首先,建議家長當孩子發出聲音時,要及時給予回應。

2、在孩子想說說不出來時,幫助孩子表達想法。例如:要蘋果、蘋果加重音。【注:速度要放慢】

3、在孩子有溝通動機時,家長可以通過示範的方式,與他建立適當的溝通。例如:家長給孩子示範將手掌攤開,並表達‘要’/先拍拍自己,再攤開手掌,並表達‘我要’(這兩個為進階關係),當孩子可以表達一些簡單的常用名詞後,可以將‘要’/‘我要’與之聯結,例如:要麵包/我要麵包。

4、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儘量擴大自己的口型,可以先通過環境聲音(例如:小汽車滴滴聲)、擬聲詞(例如:小雞嘰嘰嘰)、單字(例如:要)、雙字的模仿(例如:日常生活中常用名詞)等簡單的聲音、詞彙,使其增加發音頻率。【注:發音不清也不要糾正孩子,在他發出類似的聲音時,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手勢的方式鼓勵他(說的很好哦,很棒)。】

5、在口語產生後,建議家長多模仿孩子說的話,以增加孩子說話的次數。

6、可以時常有目的的叫孩子的名字,並給予回饋(給他喜歡的東西,或是陪他玩孩子感興趣的玩具)。

7 、 可以陪孩子一起聽音樂,並輔助孩子做一些相應的動作,如拍手,跺腳。

8、家長在做事情或是教孩子東西的時候,儘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確保孩子看到,而不是隻一味的教。

9、 在生活中,儘量不給孩子過多的協助或是直接的滿足,可以語意引導(要嗎?要不要?要車子啊)加強對於要不要的理解以及一些名詞的模仿,促進孩子表達。

10、對於還無口語的孩子,先發展手勢、肢體溝通。如“我要”,以手勢作為溝通。用手指一指,作為溝通,表達要的是什麼。家長可以語音引導(哦,你要哦,要杯子啊)促進孩子的溝通表達、模仿發音及自主發音的表達。

11、 可教孩子認識自己的五官和親人的五官,如:對著鏡子,語意引導(鼻子呢?寶寶的鼻子,媽媽的鼻子)或是找一些關於五官的兒歌,一人坐在孩子對面,演示給孩子看,一人坐在孩子的身後,然後給孩子一定的輔助,感覺到孩子有意識的動作後,減少輔助到沒有輔助。

12、在生活中,可以儘量到戶外或公眾場所走一走,在自然情境中,教孩子一些名詞、動詞等,如,寶寶,小鳥在飛哦,飛飛嘍,小鳥在做什麼呢?(高頻率的輸入)寶寶,我們一起來追爸爸了?追爸爸,追爸爸。寶貝,我們現在要做什麼?(高頻的輸入)類似這樣的引導。

溫馨提示:

1、在家長幫助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儘量使用遊戲等愉快的方式,在遊戲中增加溝通互動,增加孩子的發聲頻率,不要使用強制的方式要求孩子表達。並且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孩子所表達出來的話語需要具有溝通意義,而不是單純的模仿名詞、動詞等。

2、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和特點,學說話的時間早晚各有差異,如果家長髮現孩子語言發育異常請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


兒科醫生鮑秀蘭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22月左右孩子的語言發展情況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大多數孩子會說十幾句話(或更多)。除了“媽媽”和“爸爸”,最喜歡的詞包括“再見”、“奶奶”(喝的牛奶)、“寶寶”、“娃娃”、“不”……許多18個月大的幼兒還可以把兩個詞連在一起構成基本句子,當然可能動詞或其他連接詞還不行。不過他可能會說“想要球”或“我來”等雖然結構不完整,但是能表達出意思的短句。

18個月大的孩子可能仍在模仿他所聽到的成人對話。然而,隨著頻率的增加,家長會在孩子“喋喋不休”的談話中聽到清晰的話語。(如果孩子現在連至少兩個字都說不清的話,一定要在意起來了,也許需要測試一下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或者讓語言病理學家給孩子做評估)

孩子的語氣會有所變化,18個月大的孩子很快就明白語氣的不同。由於他的詞彙量還很有限,所以會用簡單的詞、詞形變化和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家長可能會挺驚訝的,孩子居然能用短短几個詞、幾句話表達很多。當孩子說“餅乾”時,雖然就這麼一個名詞,但是根據語氣,家長能知道孩子真正的意思。如果孩子的語氣堅定,意思可能是:“我要一塊餅乾!”

許多18個月大的幼兒也開始用名字稱呼自己,比如“南南要吃餅乾”“可可要媽媽”,過幾個月後,孩子才能使用“你、我、他”之類代詞。

家長能做什麼

1.在這個階段,最好是以讚賞孩子為主,而不是試圖改正他在語法或詞語上的“錯誤”。例如,如果孩子要餅乾,但卻說:“要冰幹”,就算說的不對,也不要拿著餅乾糾正孩子,而是直接說“好的,這裡有個餅乾!”正確地使用單詞本身就有助於孩子學得更快,如果家長完全糾正孩子的話,有可能打消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不經常糾正孩子會有助於提高他的自信和學習嘗試新單詞的渴望。

2.一起聽孩子們的音樂。這是鍛鍊孩子聽力技巧的好方法,家長可能會驚訝於孩子從歌曲中聽到的單詞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