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你怎麼看?

用戶3933248822300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有不少人都懷疑這個問題的真實性,題主也沒有進行具體交代,但是,我可以肯定,許多學校都有類似的情況,那麼大家的反應是什麼?四個字概括回答:義憤填膺!

一提及職稱,許多人都有“說不完的眼淚”;職稱評定,也一直是教師心中之苦!


凡是“紛爭”的地方,必定“暗流湧動”。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是哪個學校,但是我可以說說我們學校的情況:前年九月份評定職稱的時候,許多一線教師沒有評上高級,包括一位即將退休的女教師,反而是有一位後勤的老師給評上了,這讓老師們非常氣憤!後來,一個落榜的老師去查看自己的等級分數的時候發現,自己在各個項目的分數都比較高,包括“獎勵得分”“上課得分”“同事打分”等項目,但在“領導打分”這個項目,自己的得分是最低的,而那位後勤的老師得分非常高,他想來想去,覺得自己肯定是“得罪”了領導,但是又想不出究竟是哪裡得罪領導了。還有一位女教師,因為“班主任經歷不夠”,本來是評不上高級的,資格條件都不夠,但是這個老師的老公是學校中層領導,於是就“不知道在哪兒”去弄了一個“班主任經歷證明”,最後評上了高級。這兩個事情在我們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據聞,後來也有老師到相關部門寫舉報信,處理的結果是:不了了之。不過,後來的後來,那位時任校長,最終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被調任降職。

職稱評定,是老師們唯一紛爭的對象和目標。評上了高級職稱,不僅僅是簡單地意味著工資上漲,更重要的是一種“榮譽”象徵,是對工作業績和個人能力的一種肯定。

紛爭較多,爭議就多。像這種“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老師沒有評上,難道沒有爭議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想,其原因大致如下:

1.“高級職稱”的名額太少了。粥只有那麼一點,但是吃粥的人有那麼多,勢必造成一些人只能“餓著肚子”。一個學校每年總共就那麼幾個名額,而滿足評定條件的往往甚多,那麼多人爭少數幾個名額,必然導致“幾家歡喜幾家愁”。當然,這也顯示出職稱評定製度本身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2.部分學校的個別領導,在篩選資格和條件時把關不嚴,有意或無意造成了“有失公允”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杜絕,那麼最終會影響領導的公信力,打擊教師的積極性。

3.也許“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在做後勤工作之前已經在一線工作數十年,滿足評選條件,又無弄虛作假行為,那麼他們評上高級職稱也應當得到肯定和接受;不能只聽“落榜者”的挑撥是非,故弄悲情。個別落榜者心理不平衡,在背後故意宣傳負面言論,製造矛盾,這是極為不可的;在校同事需認真辨別。

後勤老師評上了,一線老師沒評上;敦厚老實的沒評上,投機倒把的人評上了;認真工作的沒評上,有關係有後門的評上了。由此可見,職稱評定製度,在老師們心目中已完全喪失了“公平性”“競爭性”“激勵性”,不但不能促進老師們認真教學,反而成了老師們集中矛盾、製造紛爭的地方。

因此,職稱評定製度改革,刻不容緩。

1.職稱評定應該向“一線教師”傾斜,對於沒有站講臺經歷的教師或者班主任經歷不夠的教師,一律不予考慮。一線老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講臺上揮灑汗水和青春幾十年,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掌權人,應該看到一線老師的辛苦付出,肯定其工作業績。

2.職稱評定應該向“德才兼備的老師”傾斜,在教育戰線上,有的老師有思想有才華,又能幹會苦幹,德才兼備,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這種老師應該得到肯定。肯定這類老師,也是對其他老師的激勵。

3.職稱評定應該向“敦厚踏實的教師”傾斜,這類老師不善言談,不懂攀附,但他們長期站在講臺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公平公開的基礎上,老教師也應該受到領導們在關照,不能讓那些敦厚踏實、不善攀附的人吃虧受苦。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飛魚勸學


我目前是機構裡的教師,因為自己想一心撲在教學上,加上自己心高氣傲,不願意和家長談錢,總感覺家長辛苦掙錢不容易。所以很多時候靠上課拿工資,週六周天13小時在不停上課,每次看到那些大專或者沒有文憑的賣課的銷售賺了我幾倍的工資,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可以次次教師測評拿第一,我的工資卻是比較低,所以我想去公辦學校,然後好好教書,可是看到那麼多說教師不好,甚至很多不理解教師的人,我其實多少有些難受,外加上現在孩子被寵得過分,怕管的過嚴和孩子衝突(例如收掉他們的手機,收了幾次,一般能拿手機天天偷著玩的孩子性格不好)。是否繼續走教師職業,一直堅持當時的初心,我有些難以決定,我需要生活,我需要房子,我也想要很純粹的教育!


老人與海512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還沒評上。這種現象在各校應該都有。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第一:評審時間不同,要求不同。

我校的會計很早小高就評上了,但我校現在很多一線教師還沒評上。什麼原因呢?

會計比我年長几歲,那些年評職稱要求都不嚴,也不需要公示,也不需要非得在一線上課(就算不上課,學校證明你上了就行),所以只要有幾個證件,局裡再找找人,基本都能評上。

那些年,我校會計,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後勤人員,只要夠年限,基本都評上了。

時代不同,要求也不同,如果放到現在,他們估計都評不上。

第二:後勤人員和校車司機在學校都是老師,也都有資格參評。

當然,如果同齡的一線老師還沒評上,這些人先評上了,那絕對是有大黑幕。

現在評職稱,主要是看證書,不管你是幹什麼的,只要證書足夠,都有資格參評。

大家也別小看後勤人員,這些人和領導的接觸絕對比一般老師多,所以證書都不少,很多證書一般老師估計都沒聽說過。

如果該評職稱了,這些人象徵性的上幾節課,等評上後,又去做後勤人員了。你說他能評上嗎?當然可以了。

職稱評審的不公正也在此,那些老老實實上課的,不會巴結領導,溜鬚拍馬的想評職稱,真的很難!

第三:職稱讓老師們不齒的地方也在此,能證明什麼?

實際職稱評審不公正的地方也在此。評上高級的並不是教學業績最好的;也不是專業素質最好的;更不是教學能力最強的,那這個職稱能證明什麼?

每個單位看看,評上高級的有幾個是讓大家心服口服的。多少一線教師連機會都沒有,有的快退休了還是小學一級,這難道就是職稱公平的地方?這樣的公平不要也罷。

別說後勤人員和校車司機了,鄉中心學校的老師,教育局人員,他們誰上過一天課,但早早評上高級的也不少,也許你認為不公平,可人家證書多呀,課題優質課雖然不上課也比上課的多,你能怎麼辦?

希望國家儘快進行職稱改革吧,別再讓老師們寒心了。如果大部分一線老師都評不上,那這個職稱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取消也罷!


人生如夢LLH


這很常見,因為標準不一樣。

某大學教師晉副教授,要求sci文章累積6分,出版國家規劃教材,科研省2等獎前4位,項目資金20萬…。機關晉副研究員,要求7篇省級論文,一本專著…。

沒辦法,政策是機關管理人員定的,他不可能弄那麼高,自己達不到。

不光晉職稱,績效工資,年末考評,什麼都是這樣。


落花流水1237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只要達到晉升高級教師的條件,是有資格晉升高級的。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只是分工不同,這些工作也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一般都是老教師,他們年輕時也在教學一線戰鬥,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只是年齡大了,身體因素、學校情況,才讓他們幹後勤工作的。在他們即將退休之前,讓他們晉升高級教師職稱,是對他們心裡的安慰。

只要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晉升高級又有什麼錯呢?

題主說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我們總不能說讓一線教師先晉升完之後,再讓後勤老師進高級職稱吧,那樣的話,後勤老師永遠也沒有晉升高級職稱的機會,因為晉升高級教師的名額非常低。

如果一線教師的工作成績、對學校的貢獻、年齡等條件都比後勤教師優越,那一定得讓一線教師先晉升高級教師職稱,反之就讓後勤教師晉升高級教師職稱吧

。我相信學校在進職稱的事上,大方向還是公平的。如一線教師還沒晉升高級職稱,也許你的年齡還小,工作中還存在著不足。

還沒晉升高級職稱的一線教師,請你不必心生怨氣,要做到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要心無旁騖,要認真踏實幹好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晉升高級職稱儲備力量。下一步有可能增加中小學教師晉升一級、高級教師的比例,對廣大教師是來說是個好消息,也許下一步就輪到你晉升高級啦!

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行為:

1、少量領導在晉升職稱上玩弄權術,從中牟利,想盡千方百計,讓領導的親戚、知己優先晉升,打壓與自己有成見的教師,這樣的學校領導,建議廣大教師積極舉報。有少量學校晉升職稱條件年年改,專門為部分關係戶量身打造。

2、有少量教師弄虛作假,巴結領導、拉幫結派,在晉升職稱中獲利。

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的幾點建議

1、建立老教師工作年限一到,自然晉升機制,讓教師也能看到上升的機會,為教師終身執教奠定基礎,讓教師工作成為最幸福的工作!

2、優秀教師、先進教師根據自己成績、貢獻大小,突破時間限制,破格提前晉升高一級職稱,這樣對留住優秀教師是非常有效的!

隨著教育部進一步優化教師晉升職稱工作,陽光總在風雨後,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晉升職稱再不是廣大教師的疼,而是教師的一種幸福,一種身份的象徵!那時教師職業,定會是全中國最讓人羨慕的職業!


葉子視野


有人說:職稱、績效工資、縣管校聘是壓在教師頭上的三座大山。還有人說:珍愛生命,遠離職稱!提起職稱,很多教師都是滿滿地心酸淚呀!總之,一句話,職稱成了教師心中的疼!

推行職稱的初衷是為了合理地實行教師薪酬,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起初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可到了後來,由於職稱名額有限,加之,評審過程中的是是非非,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嚴重汙染了教育的生態平衡,可以說,職稱不但不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了教育的頑疾!

至於說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都評上高級職稱,而一線教師卻沒有評上一事,我認為:這二者並不矛盾,如果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條件具備,評上高級也無可厚非,如果一線教師同樣條件具備卻沒有評上,那就說明職稱評審存在貓膩。如果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條件不具備卻評上高級教師那就更是“遊戲”了職稱評定!對於職稱評定,我申明自己的觀點:

一、不受名額限制或提高名額分配

教師的職稱評定應該參考公務員晉級辦法,凡滿一定的教齡或達到一定的年齡,只要能夠圓滿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可以直接晉升高級,不要故意設置名額,巧限名額,讓同樣條件具備的教師擠得頭破血流,爭得你死我活,這樣下去,惡化了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的關係,嚴重汙染了教育生態,不利於教育的發展。

二、評審過程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評審細則制定一定要切合實際,一定要本著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與發展,不要制定“虛”的指數,不要讓教師為評審而評審,為搶分而搶分,同樣,評審應當做到二個堅決:堅決讓條件具備的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堅決不讓一個條件不具備的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這樣才能確保職稱評定的公正、公平性,同時,職稱評定結果要公開,擺在桌面上,經得起檢驗,讓所有教師心悅誠服。

三、適當傾斜一線教師

職稱評定應該適當傾斜一線教師,為一線教師開綠燈,確保條件具備的一線教師儘早儘快地晉升高一級職稱,甚至可以破格晉升高一級職稱,以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不要讓一線兢兢業業的教師職稱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到了退休都沒有評上高級職稱,成了永遠的遺憾!

結束語:希望上級有關部門慎重地對待教師的職稱評定,使職稱評定實現初衷。現在,一些地方已經採取了讓廣大教師拍手稱快的職稱評定辦法:教齡滿三十年,在偏僻的鄉村學校連續任教十五年以上的教師可以直接晉升高級職稱。教師的春天來了!


全民話教育10911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有自知之明會處事,懂事;。前一線老師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以為天上會掉餡餅砸她他們,知現在而今眼目下救災扶貧有時都不精準。況一高級教師職稱呢。


花非花夢裡18


提這問題的人,不得好死!

你這問題純粹是離間教師關係。用心險惡!因為教師能不能評上高級教師跟他所從事的工作沒有關係,任何單位的工作都是多方面的,學校單位也是一樣,總有教師幹這幹那。評職稱沒有工作管理要求,更沒有後勤和一線要求,只要你有合格的學歷,工作的年限,一級教師職稱五年的任職的年限,以及任職期內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的條件,都可以參評高級教師資格。所以,請小編不要不懂裝懂,提出貽笑大方的問題,讓人嗤笑。小心怨念纏身,得到報應。


用戶1940444243476


專家專家 高級教師這些職務之中 有水分的太多了!可嘆可怕啊!


夢飛揚201149429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校也不例外。在職稱評審上,難免有的學校的有的教師不是靠在一線教學工作上多年打拼評上的,而是依靠別的手段評上了高級職稱。就像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

不過無論是後勤老師也好,一線老師也罷,誰評上了高級,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關鍵是要公平公正,讓老師們心服口服,毫無怨言。

比如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學校,高級職稱的名額少,崗位少,不少50多歲的老教師可憐巴巴地等著評上高級職稱退休。那時候誰也不爭,誰也不搶,按年齡來。這樣的推薦辦法很少有人有異議,大家心服口服。後來打破了這一規矩,學校不再看年齡了,有高級職稱的名額,按你發表的論文、考核優秀等等來積分,這樣一來,就有了空子可鑽。有的人寫不了論文,每年卻有好幾篇論文發表。年度考核優秀、各種綜合獎勵熱度陡增,成了搶手貨。評獎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人家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拿回了獎狀。

一所學校,在職稱評審上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學校的校風就正,教風就濃,教學質量就相對較高。否則的話,大家心有怨言,工作上難免做樣子,搞形式,懈怠苟且。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較為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