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6週歲,下半年要上小學了,但是數學太差,基本的加減法一竅不通,該怎麼辦?

韓美1314


這位家長您也不用著急,孩子上了小學,老師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來幫助孩子認識數字,教會他們數與數的區別,簡單的加減法然後循序漸進。孩子踏入小學後和同學們在一起了以後,天天沉浸在學校的學習氛圍裡,自然而然會跟上老師教學的步伐,所以不用太憂心忡忡,您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一定不要讓這種情緒感染到孩子,以免幼小的孩子對學習,對學校產生恐懼的心理。

我先來談談自己,我們小時候真的沒有什麼七七八八的學前班,也沒有一些早教機構,家長更沒有提前槍炮學習的認知。那個時候的我們確實小學階段都是無憂無慮的過來的,更別談什麼學前教育就要會多少數學知識,會多少加減法。現在看來原來的那些顧慮真的沒必要過早擔憂。就好像我們那個時候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學習ABC,而現在的孩子三四歲就開始了英語學習。當然時代在進步。孩子們也越來越聰明。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的孩子發育的早,有的孩子發育的晚,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耐心等待是最好的選擇。作為想在孩子提前學一些學前知識的家長來說,可以自己在家教,買一些可愛的數字小模具,更多的是在遊戲中學習,讓孩子在和我們家長玩遊戲互動的過程中,瞭解數學,瞭解數學簡單的加減法的原理。寓教於樂也是我們經常提倡用於家庭的模式。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或者自身原因教授不了,又想孩子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建議可以報一個學前班,老師都有一套常年教學的方法,孩子在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的氛圍裡應該會適應的很快,我們要相信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相信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支持,相信他們能很快的就適應小學生活。

我孩子幼兒園一直是玩過來,幼兒園也沒有上什麼培優班,小學跟隨班級同學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後來二年級開始直到三年級以後一直成績優秀。一般提前學的光環到二三年級就開始同步。所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是分水嶺的道理。

不必過於憂慮,孩子的生長髮育期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肯定,給與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和時間,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的加關注 。



小雅老師課堂


我兒子也是下半年上小學一年級,我現在偶爾想起也會焦慮,但抱著順其自然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因材施教,然後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引導。曾經我女兒大班的時候,生字就只認識幾十個,我侄子同歲的,都可以可以讀報紙了,我跟孩子爸爸也有教過她生字,但是教完就忘,教完就忘,我們也是很絕望啊,孩子也很痛苦,最後直接放棄!但是偏偏入學以來,最不愁的還是語文,幾乎沒有遇到困難,反而數學有時候繞不過彎,需要講解。現在上初中了,成績也算優異,不是天生的學霸,但是她自己有一套學習方法,所以現在除非她學習上遇到困難,瓶頸,我會幫她解決,其他的我不會過多幹涉!這也許歸功於小學時期學習習慣的培養吧。但還是有一點沒做好,就是閱讀習慣培養,她對閱讀沒啥興趣!所以在我兒子這方面我現在幼兒園就開始繪本閱讀,或是喜馬拉雅聽故事,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初期注意的就是作業完成和作業完成的時間,這些習慣一定要前期抓好,養成習慣,所以大班下學期我家兩個都開始學鉛筆字了,這樣才不用在一年級時,又要抓寫字,又要抓生字。然後幼小銜接班可以報一個,讓孩子有個從幼兒園到小學紀律的一個轉變意識。小學知識要不要全部提前學,我倒還好,看他自己理解,我覺得一知半解的狀態進入小學是最好的。反正最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培養好,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在小學養成,對今後的學業幫助會很大,總之學習習慣好的孩子,成績好起來也是遲早的事!


清風華魚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曾經帶過一到六年級數學。我的看法是家長沒有必要擔心,就像我把對英語毫無所知的兒子送到全英的幼兒園一樣(裡面沒有一箇中國老師,意味著沒有人會給兒子翻譯)。幾個月後兒子可以順利的和老師同學交流,老師說孩子進步很快。下面我再從相對專業的角度來說說為什麼不用擔心。

小學一年級數學最初是學習數字的,很多家長都認為很簡單,其實老師要教會孩子認,讀,寫,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理解某個數字既表示數量,又表示順序,也就是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從這裡可以看出教材的設計還是從最基本的開始。至於加減法,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學前期學生所學會的基本上都是技能,而一年級時老師更側重先講清楚算理,再練習技巧。所以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學過而跟不上進度,只要一年級時孩子明白算理後,加強練習就肯定沒有問題。

在一年級前,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多抓識字。一年級幾乎家長都需要陪寫作業,除了適應和習慣養成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懂題意,需要家長讀題。所以家長可以把重點放在孩子的識字上,不用過多的擔心孩子跟不上的問題。




小學數學趙老師


說說我的體會:我女兒今年九歲,四年級。數學在班上不算非常拔尖,但對數學非常喜歡,經常自己看數學方面的各種書,她的數學老師說在數學方面她的小腦袋瓜與眾不同,雖然我現在還沒發現到底有啥不同,但對這樣的評價我並不意外:因為這是從我刻意培養的結果!我從小偏科嚴重,高考時吃了大虧:120分的數學我只考了36分!為了不讓女兒重蹈覆轍,我在她三歲前,就開始買各種數學的繪本,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安野光雅的《美麗的數學》,女兒簡直愛不釋手,其中的內容幾乎能背下來!於是我再接再厲,接著買了美國的《數學幫幫忙》以及美國的另一套學前數學訓練!孩子都很喜歡,經常自己動手做書上的各種訓練!注意:在這一階段我沒有專門教過孩子加減法,完全沒有!到小學入學面試時,因為是上公立學校,面試很簡單,女兒輕鬆應對!面試老師有心考她,便又出了個退位減法的口算13-7=?(按大納: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內容),結果女兒還是一口答出!

從她上學到現在,我和她爸爸基本沒有為她的數學傷過腦筋!而且說實話,以我和她爸的數學能力,輔導四年級以後數學的確是力不從心!但我對孩子的數學依然充滿了信心!

總結下來說:數學學的是方法,是思維,絕對不是簡直的計算,公式和方程。所以與其抱怨孩子六歲了還不會加減法,不如從孩子的數學思維培養入手,讓孩子從小打下數學思維的基礎!


樾人歌兮


題主的擔心有點多餘了,按規定幼兒園裡是不教數學的,或許為了幼小銜接而進行一些簡單的10以內加減法,有些孩子接受得快一些,有些孩子接受得慢一些,但不代表接受快的孩子就聰明,接受慢的孩子就一定愚鈍。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孩子對於這種抽象的數算理解是需要過程的,有些孩子在家裡或電視上已經認識了數字的計算,因此這些孩子在接受數學計算的時候會快一些。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以後就能把數學學好。

我是一個初中的數學教師,我的女兒在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只會數數,基本的加減法不是很會,1+3需要算手指或數小木棍才能得出正確結果。甚至有一段時間總分不清6和9,但我並不著急,因為我知道孩子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跨越需要一個過程,這個等待需要耐心。



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很重要

想要孩子以後數學學得好,一定要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只有興趣才能產生永不枯竭的源動力,這些源動力可以支持孩子主動去學習。

幼兒接觸數字計算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教會孩子數學計算的原理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藉助一些物件來讓孩子具體感知數量的變化。比如計算:1+1=?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能快速答出2這個結果就是最棒的,其實不然,孩子需要明白的不僅僅是2這個結果,更重要的是體會數量的一個變化。這時候可以鼓勵孩子用兩根木棍擺出來,1+1數量上的一個變化變得更加具體和鮮活。

總之,孩子才剛剛接觸數學,不要以能否計算出正確結果來衡量孩子的能力。孩子還在慢慢摸索,學習需要一定的過程,只要度過了這個摸索期,孩子就會快速成長起來。家長這個時候需要耐心等待,不斷鼓勵孩子去學習數學,保護好孩子的興趣火苗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分教育課堂


這種情況,我身邊倒是有著不少的案例。因為我以前是教育機構的老師,在機構上班的時候,我旁邊的一位女老師是代英語的,後來她也帶一個小學四年級的數學。她的主要特點就是嚴厲與有耐心,這樣就會把小孩管的服服帖帖。我記得那個小孩子老是玩,連乘法表都不會背,那個老師就帶著一個一個背,小孩懶啊 不願意背,什麼問題都去找老師,不願意自己解決,後來就開始依賴老師了,然後那個老師就開始假裝說自己不想教他,讓他換老師等等,還要讓父母帶走它。後來孩子就怕了,老老實實的跟著老師半個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所以現在的孩子很多東西不懂啊,就是不努力。這個時候需要一位嚴格且負責的老師帶她會好很多。


規劃軍團


我兒子是從他三歲開始教數學的,幼兒學數學切記不要很生硬的教1+1=2這種,我當時是買了很多類似於遊戲方面的數學啟蒙書籍,在與他玩遊戲互動中,一起陪他慢慢學習數學的,比如前提有個故事,慢慢引導到讓他去算,孩子都會特別感興趣,當然我這個是兒子,可能從小就喜歡邏輯類的東西,感興趣,女孩可能不一樣,更喜歡偏感性的東西,可以因材施教,沒必要強求什麼,否則孩子會反感,像我老公姐姐的孩子,小時候什麼都沒學,給她講故事她煩的把故事書藏沙發下面,數學也沒我孩子算的好,可是女孩天性比較早熟,她現在成績比我孩子好,很懂事,後期發奮讀書了,所以沒必要想太多,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會自己去適應它,慢慢成長起來的,他們的人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我們大人只是引導和建議而已。


_秋風424


您好。從提問中看得出來,您很焦慮。可是真的很想告訴你,孩子的成長是發展的變化的,小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半年的時間,只要孩子得到充足的愛和陪伴,成長真是不可限量。


現在就給孩子貼上“數學太差”的標籤,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好的。我兒子曾經幼兒園的同學,比我們還大半年,馬上上學了數字都認不熟,表都不認識,媽媽著急的不行。帶孩子到我家,我不讓媽媽過來,我跟他用一個錶盤玩具玩遊戲,結果很快都認識了。這裡面有教授的方法不對的問題,還有一個重點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還沒有到來。每個孩子的敏感期不同,可以差距很大。我跟他媽媽說千萬別太刻意教孩子,方法不對,態度不好,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去數學的興趣,甚至畏難,那才是真正的可惜和可怕。 這個孩子到二年級對數學還是懵的,三年級才開了竅,現在數學是他最好最喜歡的學科。前幾天碰到媽媽,說起小時候的事,還是感慨萬千。


想給您幾點建議:


1、不對比,不焦慮,尊重自己孩子的特點,相信孩子的智力,等待孩子對數學敏感期到來。否則提前教授,尤其是用不正確的方法教授,反而會遏制敏感期的到來。


2. 0-6歲孩子的基本任務不是學知識,有的國家,比如德國都是立法的,不允許提前給沒有上學的孩子私自教授知識。讓孩子好好玩,在玩中培養興趣,在玩中學習。


3. 現在不會,一來方法不一定對,二來孩子對數學可能還不敏感,但是不代表上學後學不會。讓一個孩子對知識保持新鮮,對學習數學充滿期待,對數學學習有樂趣,那才是學齡前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重點。


4. 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一些培養數學興趣和思維的繪本,一起玩過家家買菜賣東西算錢的遊戲,讓孩子從生活中,從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學會計算。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夢田的稻草人


以我的經驗之談:我女兒七週半,剛上完一年級的上學期,我中班開始教女兒認字(上小學前認得3.400字),20以內的加減法,也以為夠他上小學適應,沒想到會的這些只夠他一個月的學習量,半學期後語文就增加看圖寫話、閱讀理解,數學解決問題的難度增加,這些都關係平時閱讀的重要性,我弟媳是老師他小孩一週八之後就經常陪他小孩看書,現在他小孩四周歲了很愛看書,我家小孩我大班才開始要求他看書,現在一年級了每次叫他看書都要跟我急,但是也沒辦法只能慢慢去習慣閱讀。孩子的學習的行為習慣很重要,從小要抓起。


80侯典範


我女兒下半年也讀小學了,可在去年我已經遇時到上小學怎麼辦,要是拼音和數字還不打好基礎,基本以老師的速度,都是學什麼就過得,可以說,孩子會多少都是在於家長的,我女兒下半年也讀一年級,我也買了語文數學她自己看,現在的一年級課本也已經自己在讀,基本50內口算和拼音默寫和認識的字很多才可以去學習其他的,我是她媽我義務就是慢慢引導她讀書,現在看圖說話和人民幣認識和時鐘認識,我也是在慢慢教,我兒子讀中班剛學筆畫,上學期默寫才第三名,也是慢慢教,現在我教他20以為用手指口算,他分不清姿勢手指7和伸出手指🖐🏼口算,所以換一個方法教吧,用牙籤數一數口算,現在教第三晚,兒子 20的口數算是勉強能算,其實孩子讀書好不好,我們當父母要慢慢引導,我有時也想他們讀書,我也要準備好怎麼去教,才能好好讓他們對學習有興趣,而不是一味去壓迫,耐心的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