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辛苦把女兒送入哈佛大學,女兒卻在美國結婚了,作為家人你們願意嗎?

西安7哥8哥的兄弟


這有什麼願意與不願意呢?如果想把女兒留在身邊,就不會含辛茹苦地培養孩子並遠渡重洋去異國他鄉就讀高等學府。既然已經遠走高飛那就放手讓孩子自選人生未來的道路吧。一是如今生兒育女的觀念已經更新。只要孩子們能自食其力,自立更生,父母們一般都會心滿意足,自行解決孤獨與養老問題。二是望子成龍遠比陪伴左右更讓父母們榮耀與滿足,畢竟是雞窩裡飛出的金鳳凰,街里街坊的多讓人羨慕與尊重呀。三是美國屬於非常富有與發達的國家,哈佛學子更是重量級人才,想必老公的才華也不會差,倆人經過幾年奮鬥與打拼,說不定父母雙雙會幸福的去美國養老院度過餘生。我估計人家正在歡天喜地的構想美好未來,根本不需要我們在此杞人憂天。


邵8125


退休同事老黃的兒子在斯坦福讀博士,人前的驕傲掩飾不了背後的淒涼。上班時他曾請假幾天,說去上海見見兒子,原來兒子電話裡說他在虹橋機場轉機,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差,叫他倆飛過去見他。老兩口己經兩年多沒見過兒子了,這小子嫌他媽媽煩,不告訴手機號,他們就只好守在座機旁等兒子幾個月一次的電話,這次能見一次,真是難得。老黃退休後,常常看到他在馬路上和老伴散步,見面時也聊幾句,說兒子後來回來過一次在家待了兩天,現在在美國的哪個州工作,也是滿天飛,問近40歲的他結婚沒,他倆也不知道,我只能打趣說這好,不用他們帶孫子了,他倆尷尬的笑笑也就罷了。我時常在想,人為什麼要生兒育女?古老的養兒防老觀念肯定不是全對的,但放飛兒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是不是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如果兒女們不顧年邁父母的生活去建立自己的幸福,丟棄了傳統家國文化的中國人還能發展多少代?我是一個年過半百的都市職場人員,競競業業地忙綠著自己的工作,談不上事業有成也算是對國家和社會略有成績,目前父母在農村健在和兄弟們在一起,女兒在大學讀書,由於時間有限我不能經常去看望父母,但我堅持每天打個電話和他們聊天,也給他們按月打錢,讓他們感覺我的存在。我一直在想,一個人努力工作報效國家和社會的同時,也必須照顧好生我養我的父母,以及自己生出來的兒女,這個人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對嗎?


啤酒瓶123


我班有個男孩,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看起來家庭條件不錯,奶奶也已經退休,我挺納悶,一般只要家庭條件允許,大多數爺爺奶奶都會選擇到兒女身邊幫忙帶孫輩。

前天一位熟悉這個男孩家庭情況的家長說:爺爺不願意去,現在如果他們把這邊扔了,去帶孫子,孫子上學了,他們就要被趕回來,孩子留在外地的都是這樣的。

原來如此。我不否認這種情況的存在,但是我相信這是極少數,如果真的如此,那也是養育過程出現了問題。

一家人辛辛苦苦將孩子送入哈佛,女兒卻在美國結婚。飛得越高,走得越遠,這是很正常的結果吧,為何不願意?

我不相信有父母會為了把孩子留在身邊,去阻止被哈佛錄取的孩子去留學:愛他就放他走,留在身邊不一定孝,離得遠的也未必不孝。

我身邊倒是有一個國外留學、結婚生子後,被父母“騙回”身邊的事件,雖然她家庭條件挺好,她在家生活的也不錯,我還是感覺惋惜:

本來孩子有機會獲得更好發展,家長卻為了讓孩子陪伴自己強行將孩子留在身邊,這樣的做法豈不是太自私?

不過現在捨得的家長還是越來越多的。我們小小縣城,現在已經有不少孩子都在國外結婚、生子、定居,父母們也生活瀟瀟灑灑,想孩子就飛過去過段時間,好像沒什麼不好。

我的女兒將來未知。剛從國外留學回來,以後嫁出國也不是不可能。無論她走到哪裡,我都會祝福她,也相信無論她在哪裡,都會讓我們感受到她對我們的關愛。

愛孩子,就放飛他,讓他去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孝是一種情感回應,強求不來,即使是法律,也只能約束行為,無法控制情感。


媽咪老師


完全是個理念問題,你培養孩子的目的初心到底是什麼?是為了孩子,還是為自己?想明白了就不糾結了!我舅就是典型例子,他是離休幹部,就一個女兒,女兒因為優秀所以順利名校畢業,定居美國。舅舅現在快90了,生活不能自理,舅媽神志不清,屋裡幾個月也不來一次人,傢俱家電都是20年前的,生活質量極差,跟錢沒有關係,他們每年保健品就花10多萬。女兒一年回來一次,呆兩週,什麼忙也幫不上。但是舅舅一家並沒有抱怨,因為女兒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我生活在四川,舅舅一家在山西,也幫不上忙,我也經常想這個問題,女兒已經上大學了,今後送女兒出國到底該不該?


手機用戶50040561378


為什麼我不把我兒子送國外讀書,就怕他在國外取妻生子定居國外,我身邊這種例子多得很家庭條件都不錯的,女兒嫁給老外當時高興,現在看她們挺慘的,年齡大了女兒幾年都不回來,女兒生了孩子只能視頻上看,她給我說她房子幾套一點用都沒有想送人家都不要也不回來,她說可能以後她死了女兒都不會知道,想想真可憐,女兒嫁遠了和死了差不多想見是不容易的,我們國家又不算差,去玩可以其它免談


索瑪花120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作為家長,其實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過得好,很少考慮到自己的。

我的公婆就是這樣的。

我老公就兩兄弟。哥哥清華碩士畢業之際交了個北大的女友。當時準嫂子還有一年畢業,一門心思去美國留學,於是大伯哥放棄了某大公司的高薪工作,應聘了美國一家公司,隨後就出國了。

準嫂子畢業後馬上和大伯哥結了婚,婚禮後三天就以家屬的名義跟著大伯哥去了美國,然後繼續讀書再工作,到現在為止已經20年了。

嫂子是家中獨女,開始她讀書那幾年她的父母還在國內,後來生了孩子又工作,嫂子的父母就過去幫著照顧孩子,也就辦了綠卡跟著他們生活了。

至於我的公婆,除了想兒子其他的都沒事。但身邊還有個兒子,所以也就還好。以前老人還每年都過去看看大兒子一家,現在八十多了,他們也不想去那麼遠的地方了。這兩年,大伯哥要是有時間也會回來看看。

公婆身體還很不錯,頭疼腦熱的老年病是不可避免,前兩年兩個老人都做了個小手術,都瞞著大伯哥不讓告訴他,怕他擔心。

我舅舅一家也是獨女,表妹北大畢業後留京工作了幾年,然後和表妹夫一起帶著孩子去了加拿大。舅舅舅媽本打算就留在北京的,可是獨自生活了一年多時間,想孩子想的厲害。畢竟他們是獨女,只有那一個孩子。現在也開始打算跟著表妹過去生活了。

我見過很多這種情況的,只要是獨女或者獨子,都是跟著孩子過去了,要是有多個子女的,就看老人願意在哪裡生活了。


芝麻辰小七


談兩個個人知道的真事:

1.一箇中學時就將孩子就送往美國留學的**院退休人員,晚年沒人照顧,住養老院,子女基本不回來看。據說兒子認為養老不是兒女的責任。最誇張的是老人過世,孩子依然沒有回來,搞的老人屍體都沒人處理(養老院沒權力)。

2.一個北京某知名大學女教授,一兒一女都在美國留學,結婚,定居,但很少回國看望老人。老人的生活一直是一個女學生照顧,幾十年如此。巧的是,這個老人的女兒和養老院的院長還算是朋友(養老院的院長早年去美國留過學),但院長讓她們兄妹回國看望老人,也不回來。最終,老人過世時,也沒有回來看。但好在老人離世前寫過遺囑並公證了,讓她的學生全權處理她的身後事,老人家總算能入土為安。可令人不恥的是,她的兒女在之後雙雙回國與伺候老人的女學生爭奪財產(老人將所有財產都給了那個伺候了她幾十年的學生,並做了公證),理由是她們才是母親財產的合法繼承人,女學生是非法佔有。

基於以上兩則事,我的觀點是,如果你要決定送孩子出國,就不要完全指望子女管你的晚年,有了這個心理準備,孩子跟誰結婚也就無所謂了。


林國峰組織與績效


此類事甚多。既然當初你們送走了孩子,就不要再指望回來。就像你放飛小鳥一樣的。我倆個朋友都是女兒。一個放飛歐洲再沒回頭,己結婚生子。一個在國內上學也嫁人成家生子。不同的是,出國的再沒回來過,父母孤寂。開始倆口還很有自豪感。後來發現每年收到匯款外其他失去的再難找回。另一家天倫之樂,節假曰歡天喜地,兒孫繞膝。算是各有所得吧!


堰北本聖散人


我覺得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了,女兒在哈佛畢業,在美國結婚,事業肯定不差,如果也感情幸福,那麼作為父母應該為她開心,這是人之常情,難道非要讓女兒畢業就回國,在家附近上班,找一個將就的人結婚生子?


不過愛是雙方的,父母愛子女,願意子女遠走高飛前程遠大,不會把子女拴在身邊;可是作為子女,如果遠走高飛了也需要為父母的養老盡心盡力。我不相信這個女兒在美國結婚後就再也不回國,再也不見父母,那這就是養了白眼狼,沒什麼好說的。


女兒在國外結婚生活,在短期內沒什麼大問題,只要女兒每年回國看望父母,贍養費也盡心盡力,這時候父母還不算太老,生活自理沒什麼問題,可等到這個女兒四五十歲的時候,父母也已經老了,這時候就應該考慮到父母的養老問題,也就是必須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這個時候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把父母接到美國,辦理全家移民;第二,女兒回國工作,照顧父母。沒有第三個選擇。這是所有在外國定居的人都必須面臨的選擇。


穿美國望世界


這種事情也聽說過。兒女長大了,都很優秀,到國外留學就留在國外定居了。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有病的時候兒女都不在身邊,逢年過節,別人家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家有孩子遠隔重洋的,只能視頻問好,年邁的父母也會傷心。

又因為國內外製度不同、人文不同,父母跟隨前往總是適應不了那裡的環境,又想回國居住的,仍要常年不在一起。

辦法總比困難多。父母要見子女,父母可不可以在那裡小住段時間,權當旅遊散心。不一樣的心態獲得結果是不一樣的。

父母年齡漸大,不適合乘坐飛機時,子女也應該到中年了,有了一定的財力、地位,也就有了陪伴在父母身邊的資歷。

不可否認的是:孩子本事越大,未來陪伴在父母身邊的可能性能夠越大。所以還是培養優秀的兒女吧,未來兒女在哪裡都別禁錮住他們,讓他們順其自然的發展,優秀的兒女是不會丟下父母不管的,除非養了“巨嬰”或“白眼狼”似的兒女,那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