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國企生產製造企業,生產線總人員150人而辦公室文員加管理層有300人,合理嗎?

老趙觀察


閒置人員嚴重過剩,技術加研發力量至少佔一半以上。這一半不到,比例嚴重失調。


港灣7282


說說我現在的公司:原材料類型的製造業公司,純私營。年產值8億左右。人員配置:老闆,生產副總,銷售副總,技術副總。財務室4人,銷售部27人,行政部2人,技術開發部加售後服務15人,檢驗部加實驗室6人,採購加物流部4人,倉庫管理4人。以上合計67人,算非生產人員。一線車間共八條生產線,每條線需要一人,三班倒共計24人,門衛2人,食堂2人,保潔1人。以上統算生產工人,合計29人。你覺得私營老闆也是搞的人浮於事嗎?


天晴下雨有陽光


國企就是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產品,管理出成績!工人只是個執行者,管理者才是企業的一切生產力來源,我們這以前700人,生產人員500,現在一線工人退休了大約二百多,管理層加了200多,要求就是必須碩士研究生才能進廠子,大學生學歷太低不收。


你幸福我快樂9119040


能這麼問的不是外行就是普工。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肯定是生產員工大大超過管理人員,但是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正在快速消失。而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智能產線比較普及的行業,操作員遠遠少於管理人員這很正常。一條五十人的傳統產線可以被智能產線取代,而需要的普通操作工為零,專屬技工和工程為四個。


清風萬里白雲飄


[摳鼻]那看是幹啥了,工貿一體比這誇張的多了去了


永遠的妖哥


看哪個行業和企業規模吧!

以傳統成規模的製造業為例,車間的情況,一線二線工人崗位比例1比1,這裡說的二線只是生產輔助工人,如果算上領導和一般管理人員,應該在1比1.5。

如果再加上公司的高層、行政管理、銷售等等,那就相當於100人幹活養300個人吧。這個其實很正常,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誰也離不了誰。


人社寶


存在即合理。

不知道題主是以什麼職位身份去思考的這個問題的?不同崗位的思維方式不同,格局不同,接受的信息不一樣,最後的認識和思考方式肯定是有差異的。

一、職位不同想法不同

1.員工思維

員工更多考慮的是工資晉升與發展。

他侷限於員工思維,自己工作量與付出的代價關係,所以當員工去思考企業總體結構時,更多是現在員工的立場去思考為什麼工人150人努力工作,去養活300多號人的管理和文員,這個心理平衡和認識錯失是關係的。

2.管理層思維

作為中層管理層思考的員工和較為上層的問題,更多的在於企業運作中的執行和協調工作。

可能會考慮更多的企業內部發展的問題,對於企業結構理解會更深刻。

3.CEO思維

一個領導者,一個CEO思考的是企業的發展,這個發展方向是需要立足於當前企業的現狀來衡量的。

如果他覺得150工人,300文員管理不合適,那麼就會出現改革的動作,如果是合理的,那麼就有存在的意義。

這個與我們員工是沒關係的。

同樣的作為一個公司領導人他所接觸到的信息是廣泛的,精確的,比如政策,比如同行高管,比如行業峰會等等。他代表著企業最新的動向的諮詢,他做的思考和決定是提前於員工的,而非員工被領導下的執行質問

4.到底150員工,300個文員和管理合理嗎?

這個需要該企業綜合去考慮,只要創造的利潤是盈利的,並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的需要的,人員的配置就是合理的。

反之,創造的利潤空間是不足支撐企業發展的,那麼就是不合理的。

我們不能憑藉一面之辭就去定義一個合理和不合理。

二、智能化趨勢發展,生產型企業人員面臨縮減的態勢

1.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終將會被壓縮份額。

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是靠人工堆砌出來的製造品,而中國也被世界認可為勞動力價廉的代加工廠,人成本相對發達國家是廉價的,但是對於企業來講,人工成本是昂貴的,其中涉及到社保養老離職等各種問題,效率也是遠不如智能化生產線的效率的。

未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被縮減是時代趨勢也是一個發展的必然。

2.世界產業競爭:技術和智能化利用率是重點。

面對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熱潮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以高新技術的研發作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佔領國際市場作為基本目標,力爭在21世紀取得最有利的國際競爭地位。

3.科技推動社會發展。

智能製造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AI技術,使用高科技智能設備從工廠生產第一線開始向上建造智能生產線,搭建智能生產車間,打造信息化智能工廠,開展智能管理,推進智能服務最後實現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和創新化。

這就要求工廠生產線的技術人員需要專業化,而勞動力員工也會削減,人力成本將會被壓縮,而作為普通的工人將批量失業。畢竟未來的智能化生產線無需更多人工。

總而言之,一個有實力的產業型企業,人員少並不代表不合理,可能代表著該企業智能化生產水平高。

三、擁抱變化,與時俱進

面對時代的發展,我們作為員工也要注意去學習,避免被時代淘汰。

1.從勞力工作者蛻變為腦力工作者。勞動力會隨著時間,年齡增長,創造的價值會遞減,而腦力工作者也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變得更具有競爭力。

腦力勞動優於勞力勞動,不斷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2.從基層員工進階技術工程師。

未來智能化生產線普及,需要的專業的技術性人才,而不是普通的員工,操作工可替代性強。

成為專業的技術人員技術工程師才能繼續深造。

3.從普通員工走上管理崗位。

管理是一個企業不容或缺的人才。

管理也是最能靠近接近核心圈的途徑,技術不行,管理來湊,努力提升自身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未來可期。

我是@若水如意,一個喜歡折騰的女生,解職場,聊生活,歡迎關注。

若水如意


哪個國企不是這樣的?我們科室一百多人,下面幹活的就十來個,剩下都是辦公室的


瞧你那憂鬱的眼神


合理呀,怎麼就不合理了呢?員工150人,管理人員1500人都合理。但是如果放在私企,老闆就算是傻子也不會這麼幹[捂臉]


老黃弟


中石化各地分公司都是這樣,2000人的公司,一線職工也就800多人,其餘的都是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