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被佈置過做手抄報嗎?你覺得手抄報有意義嗎?

數學大宇


‘’對校方而言,主要是宣傳使用和標榜素質教育的工具‘’

這句話說的很好。

在我看來,手抄報是一份家長的作業,試問有誰家孩子能獨立完成。

國家強調素質教育,學校就要學生畫手抄報,而且都是課外時間,既然是素質教育,為什麼不用課堂時間呢?

學校表面上推行素質教育,骨子裡卻是實實在在的應試教育。可是說好了的我們是素質教育,就得有素質教育的東西,比如手抄報。

所有,手抄報以及類似的作業,只是學校的表面文章,學校的一個幌子,遮羞布。他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基於這個邏輯,才有手抄報發揚光大的機會。但卻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起名忒難了


現在很多小學生的老師們都會佈置讓學生做手抄報的作業,但是對學生來說,獨自完成一張手抄報,可謂是難上加難。很多家長都開始抱怨,老師到底是在給學生布置作業,還是給家長佈置作業?老師佈置作業讓學生做手抄報真的有意義嗎?家長陪學生一起做作業好嗎?我們來聊聊這個家長們關心的事情!

  2020武漢發生了疫情,老師突然讓學生做手抄報,內容必須和疫情相關!

我女兒現在正在上小學,從上一年級開始學校就會有做手抄報的任務,六一的時候有兒童節手抄報,國慶的時候有國慶手抄報,暑假寒假還有閱讀小報,安全小報等。

  老師們佈置這些任務的時候,統一的要求是:a4紙大小,圖文並茂。

  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拼音都還沒學利索呢,要求做這些手抄報,明顯是有些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所以每當這個時候,都是家長孩子齊上陣。

  在我家,孩子爸爸工作比較忙,輔導孩子學習和做手抄報的工作就落到了我的身上。

  但是不是因為需要家長做大部分工作,手抄報就沒有意義呢?

  從我的經驗來看,也未必。

  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參與的少,但是孩子耳濡目染,能夠學到一些經驗,這對孩子而言是一個模仿和習得的過程,到了三四年級,孩子能夠參與的就多了。

  還有一點,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手抄報的任務,倒逼家長和孩子多關注生活,做手抄報的過程也是給孩子普及很多東西的過程。

  所以不要把做手抄報看成是負擔,用正面的態度去迎接它,家長和孩子的收穫都會更多。





探索之旅


來說說我的經驗吧,我家孩子在公立幼兒園從小班到大班手抄報都是我做的,要畫畫要寫字,剛開始真的很難,經常是一弄就一個上午跟著電腦上學,可能是後面慢慢的做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一張紙上面應該怎麼去搭配主題,應該配什麼文字,真實一個孩子哪裡會做這些東西,讓他塗個顏色都搞的亂七八糟的,到最後都是白搭了。很多就是做多了慢慢的就會很順手,我做的手抄報基本上都會貼的校園的板牆上哦,一定要用心不要圖快!


小胖za


我家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做手抄報,語文,數學,科學等都會做,一開始我也覺得這個有意義嗎?一開始大部分都是家長幫忙畫,孩子隨便寫寫,後來發現這樣做真的就失去了意義,就算得了第一名也沒什麼學習效果。後來從第二次手抄報開始,我沒有在幫過忙,全是孩子自己找資料,自己動手,有時候讓繪製課程總結,我會給她講下思維導圖的樣子,然後自己看著課文總結畫出來,這樣就會鍛鍊孩子的分析,總結,創新能力,一開始就算畫的不理想也沒關係,有耐心就會看到效果的!


小喵學貓


兩個孩子,老大高中了,小的小學一年級,從老大開始辦了不知道多少張手抄報了,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字都認不得幾個,當然不能獨立完成任務,但是還是有必要做的,讓孩子多少了解下時事,雖然不知道他能記得多少,還是有好處的。


守一


每次到過節的時候,幼兒園幾乎都會佈置手抄報的作業,雖說兩個姑娘不會寫字,也不懂排版,也不懂蒐集材料,但是手抄報插畫卻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部分,我一般都是幫她們排好板面,把畫畫的部分留出來讓她們自由發揮,最後再由我和老公幫她們寫字,一份兩份手抄報,我們一家四口共同完成,真是難得而又幸福的親子時光,而且每次完成的手抄報,孩子們都特別珍惜,因為那是她們參與完成的作品。


lily987654321


主要其實就三點:一:增加我們的知識

二:提高自己動手能力

三:培養我們的綜合能力

詳細的你可以看看下面的資料:

“手抄報”的意思就是用手親筆抄寫的報刊,但是每一份手抄報的後面都包含著編者的辛勤勞動和聰穎的智慧。它是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蒐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筆一畫製作的,它集語文、數學、自然、社會、美術等知識於一體,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手抄報能大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第一位老師。”有誰能在不喜歡的方面有所發展和造就?特別是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興趣對他們的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認為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課下只是抄課文,寫字詞,為了鞏固所學的字、詞、句,不知要抄寫多少遍。這樣地機械重複,枯燥呆板,學生越學越沒興趣,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如今教師的觀念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不僅在語文課堂上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大膽地走向課外。因為自己心愛的“手抄報”等著他們去設計、刊登,促使著他們去讀,去想,去觀察思考。

“手抄報”這一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手抄報”的內容哪裡來?於是學生們開始了廣泛地閱讀,不僅僅是在大閱讀課上讀,而且在課間、飯前、飯後讀,在節假日也要讀。語文方面的讀,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讀,大量地閱讀,不斷積累。他們獲得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有了明顯地提高。

“手抄報”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正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知識很多,要製成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這就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大膽設想,尤其是版面設計,根據內容添加圖畫,使版面圖文並茂、活潑新穎,學生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和繪畫技巧。


鄉村班主任


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善於動手的能力,所以在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佈置一些手抄報的作業,而不是語文數學這樣的常規作業。這讓一些家長很不理解,這些手抄報能給孩子帶來什麼,為什麼不能好好的做關於書本的作業呢?

那麼小學生做手抄報真的沒有意義嗎?答案是否定的。所謂“手抄報”的意思就是用手親筆抄寫的報刊,它是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蒐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筆一畫製作的,它是集於德智體美為一體的。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手抄報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發展,發掘孩子身上具備的優秀才能。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孩子的這個興趣來重點培養,讓孩子能更加出彩!

其次是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現在國家不是正在倡導創新嗎?小學生做手抄報也是一種創新,雖然他沒有像國家這種創新實踐那麼厲害,但是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能動手去做,動腦去想,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創新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就能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有意識的去動腦,去思考!

再者,手抄報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收集能力,老師佈置手抄報作業的時候,會給定一個方向,讓孩子自由發揮。家長也會協助小孩去收集他所需要的材料,這時候小孩的腦洞就會大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們也會有選擇的去收集他們需要的材料,雖然質量不是很高,但起碼他們開動了自己的腦子。這無嘗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觀。

手抄報還可以鍛鍊小朋友的動手能力以及對小朋友的審美。但是現在的手抄報已經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有父母的幫助或者是從網上直接拷貝的影子,做得不好的小朋友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會受到打擊。這個就破壞了老師佈置學生做手抄報的初衷。

不管怎麼說,老師佈置小學生做手抄報的初衷是好的。這樣才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家長在這個時候只要適當的去協助孩子而不是全心全意的幫孩子做手抄報,這樣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才會更強,更有利於他未來的學習!


魏美娜


其實有沒有意義,就看自己怎麼利用這樣的機會,怎麼引導了。

我個人並不排斥老師佈置手抄報,也不會代替孩子完成。

舉個例子,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的手抄報(主題是杭州),我是這樣引導的:

孩子放學拿著素描紙回來後主動說,要做手抄報。我的反應是:哇,你都可以做手抄報了,厲害!

但是孩子說,她沒去過杭州,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沒有直接跟她說要怎麼做,而是問她,那你需要我協助嗎?需要我協助做什麼呢?

孩子還是完全沒思路,說:我也不知道。

於是我就給一些引導:要不要借我電腦給你查一下資料?

她很高興,終於有頭緒了:先查資料!

但緊接著又為難了:不知道該怎麼查…

於是我教她怎麼上網,怎麼用拼音打字,剛學拼音的孩子,對拼音很有熱情,她發現原來電腦打字沒這麼難,別提有多高興了。

然後我們邊查邊讀網上關於杭州的故事。

最終她選擇了“雷峰塔”。

於是她迫不及待的開始動手畫雷峰塔了,畫到一半發現畫得太小了。

這時候,我又趁機引導她:要不,我們用鉛筆先把框架給規劃好,標題要佔多大空間,塔要佔多大空間,解說的文字要佔多大空間……然後在框架中讓她自由發揮。

不會寫的字,我在一張白紙上寫出來,讓她看著學習。(或者我教她用手機或者電腦把字打出來,然後照著寫)

整幅畫都是按照她自己想法來完成的,也都是她自己動手畫的(由於她寫字速度慢,時間來不及,銀杏裡的小字她來讀,我來幫她寫,其他都是她自己完成)

細看雖然有些粗糙,但是整體還像那麼回事,交作業是沒問題的。

同時我看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收穫,不僅不會排斥老師的作業,相反的很感激這樣一次次的機會,讓孩子越來越好。

很多時候,我覺得對於孩子的作業,注重過程,讓孩子享受這個過程,並獲得成就感、價值感,至於最後的結果,一般都不會太差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好。



童心媽咪86


我覺得對校方而言,主要是宣傳使用和標榜素質教育的工具

在我看來,手抄報是一份家長的作業,試問有誰家孩子能獨立完成。

國家強調素質教育,學校就要學生畫手抄報,而且都是課外時間,既然是素質教育,為什麼不用課堂時間呢?

學校表面上推行素質教育,骨子裡卻是實實在在的應試教育。可是說好了的我們是素質教育,就得有素質教育的東西,比如手抄報。

所有,手抄報以及類似的作業,只是學校的表面文章,學校的一個幌子,遮羞布。他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基於這個邏輯,才有手抄報發揚光大的機會。但卻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