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莊稼佬290


玉米應該多少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玉米,又稱苞米,包穀棒子,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植株高大,莖粗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也是世界上種植面積僅次於水稻和小麥的作物。玉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其它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以做各種菜餚,也是酒精的工業原料。那麼種植玉米應該多久澆一次水,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玉米需水特徵。玉米的需水量是很大的,並且隨著各個生長階段的變化,需水量也在變化。一般情況下,玉米拔節期和抽雄期的需水量是最多的。另外玉米種植地的保水性和透氣性也會對灌溉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玉米灌溉的幾種方法。玉米是成行種植的,所以可以用畦灌,在行間挖一條溝,然後從引水口放水進畦進行灌溉。這種方法澆水量大,澆的透徹。還有噴灌,就是用一定的壓力將水從田間的管道噴出,在空中形成細小的水珠,進行灌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還可以節約水量。


玉米灌溉的幾個階段。

出苗到拔節期。這個時期的玉米植株生長慢,需水量少,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充分灌溉有利於植株進行深紮根,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澆水次數和灌溉量根據土壤溼度確定。

拔節到抽雄期

。這個時期玉米植株的根,莖,葉都在迅速生長,需水量較多,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三十。特別是在大喇叭口期,缺水可能會造成花粉發育不全,雌穗不出,造成嚴重減產。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根據土壤溼度確定,適當可以增加灌次數和水量。

抽雄到灌漿期。此時期玉米葉面製造的營養物質較多,開花,授粉,籽粒形成都需要大量水分。灌溉量約佔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特別是抽雄前十天到抽雄後二十天,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時候,灌溉不足將嚴重減產,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間。


在最後,就是玉米的灌漿到成熟期,這個時候水分主要是用於玉米粒增大,缺水則會導致葉片早衰,造成秕粒,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你有玉米種植好的建議,歡迎留言一起交流,瞭解其它種植知識歡迎關注我。


小李說農事


玉米種植過程中應該多少天澆一次,這個是沒有絕對規律的,要結合土壤本身情況和當地的氣候情況來決定。但通常來說,在玉米需水較大的生長期,如果天氣乾旱,應該10天至半月澆一次水,確保玉米生長期水份需要

玉米的植株比較高大,葉面寬大,生長期也比較長,且生育期主要處在夏秋高溫季節, 蒸發量大,所以整個生育期水分消耗量很大。從玉米生長期來看,苗期需水量較少,穗期是需水臨界期,也是灌溉的關鍵期。夏玉米生長階段 穗期需水量最多,其中抽雄至抽絲期日需水裡最大。玉米開花散粉後,生殖生長旺盛,需水量較多,以後隨著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步減少。根據專家研究表明,玉米播種至拔節期,也就是苗期,需水量佔整個生育期的19%,拔節至抽雄期需水佔整個生育期的33%,抽雄到灌漿期需水佔總生育期的37%,灌漿到成熟期需水量佔11%。

根據玉米生長期的需水規律,我們可以看出,玉米需水量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規律,需要較多的時期是中間的生長期,即拔節以後一直到灌漿期結束,這一時期需水佔整個生育期的70%。所以,玉米的灌溉期主要為中間的這兩個時期。

通常來說,玉米播種只要足墒播種,出苗整齊,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但拔節以後需要水量較大,氣溫也較高,便要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因為這一時間陽光強烈,如果玉米苗中午打蔫兩頭恢復,那不會影響玉米生長,如果兩頭也打蔫,特別是經過一晚上緩和和露水,如果早晨玉米苗仍大蔫,那必須進行澆水了。

抽雄到灌漿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要水最多的時期,特別要注意灌漿期,這一時期缺水將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不過這一時期一般在多雨季節,需不需要澆水主要看天氣情況。這一時期,最好保護玉米中午也不打蔫,使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水份。

總之,玉米澆水要依據玉米需水規律,結合當地氣候情況,缺水時及進灌溉。灌溉方式可以細流溝灌,也可以自壓管灌和滴灌,通常以細流溝灌為主。如果天氣乾旱一直不雨的情況下,通常半月左右澆灌一次。一般在玉米生長到大喇叭口期,也就是玉米苗展開10至12葉時,應該進行第一次澆灌。玉米一生如果天氣乾旱,通常澆灌4至5水,即可滿足玉米需水量。澆4次水是指灌漿結束後不再澆水。高產豐產田因為耗水澆大,可在乳熟中後期適量澆灌第五水,主要為了延長葉片功能,增加粒重,提高產量。


齊東晏子


根據旱情而定!沒有具體的多少天就必須澆水的!而且農民也不信那種嚴謹的科學依據,畢竟農民種地是為了掙錢生活,而嚴謹的灌溉方式只適合科研或育種的試驗田而已。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這是澆第一遍水時的情景

今年以來我們這邊大旱,播種沒幾天就開始澆頭遍水了!

像我們這邊的農村,自夏收小麥完以後,就沒怎麼下過大雨,一直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因此雖然是播種了玉米,但出苗率比較低。為此,我們這邊很多農戶都是播種沒幾天就澆上頭遍水了!

現在已經七月了,只有零星雨點,第二遍水也已經開始澆了!

由於從六月中旬一直到現在,基本沒怎麼下雨,一直是炎熱天氣,就連我們這邊的金蟬都很少捉到。而玉米地的旱情也在加劇。

我們這邊已經出現了澆二遍水的情況,我們家也準備行動了,要不玉米會枯死減產的!如果這幾天仍然沒有雨的話,正好趁大河裡來水了,再澆第二遍水!一般來說,對於玉米生長期,會澆個兩三遍水,視當地的旱澇而定,有時候雨水充沛的話,也可能只澆一遍水哦!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農村新鮮有趣的事兒!也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對於種植莊稼,老趙從不提倡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由於地域的不同,氣溫、光照、土壤肥沃度等都會存在偏差,就算同一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土壤溫度也會不同,所以,對於給玉米補充水肥時,同樣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


老趙家住雲南的偏遠山區,在當地,種植玉米大多會選擇在小滿前後,原因是小滿之後,降雨量增多,有利於種下的玉米種子萌芽生長。加之玉米根系較為發達,本就屬於抗旱作物,對水分要求不高,玉米種下之後到收穫之前都不需要給其施加水肥。

今年由於天公不作美的原因,雲南普遍乾旱,從年初至6月份,只下過四場雨,因降雨量較少,導致土壤嚴重缺水。玉米雖於小滿前後種下,但雨水遲遲未到,較為乾燥的土壤導致玉米無法出土,當地老農只能選擇挑水澆灌。在玉米出苗前,澆水頻率為兩天一次。



玉米出苗後,仍未下雨,而幼苗期的玉米對於水分需求量較大,加之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土壤水分蒸發又過快,老農只能把澆水頻率增加到一天一次。


老趙以我們雲南今年的實際情況為例,只想告訴大家,所謂科學依據,一切都得建立在“因地制宜,因時而宜”上,否則,將成為空談。


彝州老趙


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哪有什麼科學的依據,那得看看玉米生長需不需要水分,如果生長玉米的土地水分缺少了,如果玉米生長需要水分了,那就得澆水了,至於一次需要給玉米澆多少水,那就得看玉米需要多少水了,如果玉米地有點乾旱了,那就要多澆水的,如果玉米地的墒情很好的話,那就要少澆水的。

如果你有了給玉米澆灌的設備和條件的話,那這個問題就好辦了,你可以隨時掌握玉米生長需要水分的情況,適時的給玉米地澆水灌溉,這樣既可以保證玉米的正常生產,也不至於浪費水分,因為只要玉米需要水分,你就應該給玉米澆灌水分的,壓根也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需要幾天給玉米澆一次水的。



給玉米地澆水,就是一個原則,就看玉米的生長需不需要水分,玉米生長需要水份了,你就要給它澆水,玉米的生長不需要水分了,你就不要澆水,在雨水多的時候,還應當時刻注意玉米地雨水的情況,如果玉米地雨水太多的話,就應當做好玉米地雨水的排放,避免出現洪澇災害。



在東北的廣大農村,由於種植玉米的面積大,基本上沒有給玉米澆灌水的設備和條件,玉米的生長是需要靠雨水的,風調雨順的話,玉米就會獲得豐收,如果出現旱汗澇不勻的年代,農民們就是要靠天吃飯了,而有給玉米地澆灌水條件的地方,只要自己認真觀察玉米的生產情況,就可以根據玉米生長的需求,隨時隨地的,適量的給玉米地澆水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顯得有些無聊,玉米多少天澆水有規定嗎?恐怕即便室內養花也沒有規定一定要間隔幾天澆一次水,施一次肥的說法吧。關於澆水施肥一定要結合實際需求,比如說近期天氣乾旱,那麼可能澆水就相對頻繁,而如果雨水過多的話,還有必要進行排澇呢,而不是說澆水了。

關於玉米澆水也要看玉米的生育時期,比如說播種階段,如果傷情不好,就無法實現全苗,這個階段自然有必要補充澆水。而對於苗期來說,植株需水量較小,此時來說田間水分含量略微低一點也不必急著澆水,甚至乾旱一下,推遲澆水還能實現促進地下根系生長、強壯根系的目的。

而像進入開花期的話,這時候對於水分需求非常敏感,並且由於乾旱、缺乏水分還可能會導致花粉活力下降無法完成受精作用而出現凸尖。因此如果該階段缺水的話,就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了。

在玉米生育期澆水還要根據田間的土壤墒情以及天氣狀況,這個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可循,正所謂死讀書則不如不讀書,道理均是一般。像如今的天氣,天氣炎熱、蒸騰速率較大,土壤也非常容易出現乾旱,如果持久性的乾旱,會嚴重製約玉米生長髮育。這就有必要澆水緩解旱情。

綜上來說,對於玉米澆水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唯有從實際出發,根據田間玉米生長狀況,土壤墒情綜合考量,才能做出最佳決策。一味的套用固定模式,不僅不會增產還可能會造成生產災難!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問題: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答案:玉米在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求的水分是不相同的。澆水與玉米生長髮育時期、土壤墒情、天氣情況等等原因有直接的關係。

玉米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的水分不一樣。玉米播種時,土壤墒情差,玉米地比較乾燥,種子播種下去,很難吸水萌芽。這時,先播種再澆一次重水。在玉米拔節抽穗期和揚花授粉期以及灌漿成熟期,都需充足的水分,才能滿足玉米生長髮育的正常需要。這各階段都要注重水分的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再澆兩次重水。第二次澆水,在拔節抽穗期澆重水一次。再到灌漿成熟期。澆重水一次。其它時候,視土壤墒情而定,需要澆水時,稍作補充。



澆水還要看土壤墒情況。若是夏天,氣溫高,土壤蒸發量大,墒情差,或久旱不雨時,土壤裡的少量水分根本不能滿足不了日常生長髮育需水的需要和高溫蒸發的需要。如果不即時澆水,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髮育。所以,這時要即時澆水,恢復和緩解乾旱的傷害。

澆水還要看天氣變化情況。

若是久雨不晴,土壤水分充足,就要注意降雨時排水排漬,防止水澇。若是久晴不雨時,土壤墒情下降,就得即時補水增墒,保證玉米正常生長髮育。夏季高溫悶熱,雨水稀少時,要關注土壤墒情,即時發現立即澆水。

總之,玉米在整個生長髮育階段,土壤墒情狀況下降,會影響生長髮育時,需要澆水就必須澆水補水。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鄉村關中一帶的玉米播種已經結束,玉米苗相繼出土。看來,今年的玉米苗長勢不錯,出苗率基本都屬正常。我們這裡就是小麥收割後,立即播種玉米,世代就是如此。當然對玉米種植、田間作業管理,以及收穫也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玉米什麼時候澆水,生長週期應該澆幾次水?那麼,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玉米生長週期的實際情況,說說玉米生長週期的幾個關鍵需水階段,視情況而定澆水。

第一,玉米出苗時期澆水很關鍵。

對玉米生長週期的澆水,這並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需要根據玉米生長的情況,和玉米地的墒情而定,如果玉米生長週期雨水充沛,當然就沒有必要澆水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玉米出土時,田地墒情欠佳,無法保證玉米正常出苗,自然就需要澆水了,這是確保良好的出苗率澆水,這也是當年玉米豐收的保障。如果連出苗率都保證不了,那後續田間作業管理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玉米拔節時期需要澆水。

玉米生長到拔節時期,一般都是七八葉期間,這個時間決定著玉米杆的高度,只有玉米杆吸收了充分的營養,才能供給玉米棒;往往一年這個時期,也是玉米最需要求水分的時候,與此同時,農民都要給玉米追肥,只有水肥充足,才是玉米豐收的關鍵。當然,這時也是一年雨水最充沛的時候,農民朋友視土壤墒情澆水,沒有必要浪費澆地的水費費用,無謂增加投資成本。如果天太旱,那這次澆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玉米抽穗時期的澆水很重要。

我們看到,玉米到了抽穗時期,這時正處揚花受粉階段,這次澆水是相當重要的,是為了確保玉米植株良好的受粉;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肥保證,玉米授粉情況欠佳,玉米棒結的顆粒很少,或者造成空心棒、黑苞等現象。因此,這期間的玉米地澆水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玉米成熟期澆水也有必要。

一般到了玉米成熟期,這時主要是澆“催黃水”,因為這期間,玉米都基本成熟了,植株到了生命末期,有的玉米植株自然死亡了。所以,這期間澆水的作用主要催黃,更加讓玉米顆粒飽滿,成熟度更好,才能大獲豐收。如果條件不具備,當然就不需要了。

第五,玉米澆水要考慮投資成本。

我們說,玉米成長週期到底要澆多少次水,這要視當地的水源條件而定,也要視澆地的水費而定,不能動不動都要澆水。你想想,現在一斤玉米價格在一元左右,每澆一次水產生的費用都在二百元左右,澆四茬水的費用都800元了,這還不算人工費用、化肥費用、機耕費用、收穫費用,以及後續的脫粒費用等。你想想,如果把這些費用都算進去,農民的投資成本多少錢?收益又有多少錢?這樣的虧本生意,農民還願意做嗎?他們還有沒有必要費這麼大苦力種玉米呢?

總之,玉米生長週期到底要澆多少次水,這要視當地的墒情而定,視當地的水源而定,還要視農民的投資成本而定,這些都沒有統一的規定,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一切都要視實際情況確定;況且,近年來,玉米價格較低,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來澆水,僅僅一年的澆地水費,都是很大的投資成本,或許一畝地收入費用還抵不過整個季節的澆地產生的水費費用,這到底划算不划算,農民朋友自有思量!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對任何農作物來說,其生長過程都是離不開水份的,只有保證充足的水量供應,農作物才能長的更加茁壯。不同品種的農作物需水量是有所不同的,有的農作物比較耐旱,需水就會比較少一些,有的農作物耐旱性比較差,其需水量就會相對多一些。在同一農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需水量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在種植初期需要大量的水來維持根系生長髮育,有的則需要在田間管理的時候補充大量的水,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玉米以前主要是生長在南美洲,後來隨著不同地區的交流加強,玉米開始傳入我國,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了。在長期的種植玉米的歷史中,我國逐漸培育出了適合我國生長的玉米品種,現在的玉米已經成為栽種面積僅次於小麥和水稻的糧食作物。


玉米相比其它農作物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栽培種植玉米的歷史。玉米由於其植株葉片比較大,所以其光合作用比較強烈,相對需水量也會大一些,一些乾旱地區種植玉米的話,玉米減產的可能性就會很大。玉米生長的過程中需水的特點可以總結為,苗期需水少,生長期需水量比較大,成熟收穫期需水量比較大,總體呈現出“兩頭需水小,中間需水大”的特點。其實不止是玉米,很多的農作物的生長期對水的需求都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其植株生長的需要,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其實澆水不用太過頻繁。


在玉米種植的時候,只要在墒情比較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不用澆水,但是在一些乾旱的地方澆水能夠幫助玉米根系很好的生長髮育。生長期的時候,大多數地方的降水量也是比較充足的,有的地方還會因為降水太多造成乾旱現象,具體可根據當地的降水情況,具體決定是否需要澆水,如果澆水太多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成熟期的時候玉米基本就不怎麼需要澆水了,這個時候日照會相對重要一些,長時間的降水會容易導致玉米顆粒變小或者是變質。在種植玉米的整個過程中,多留意地裡的墒情變化情況,只要感覺太過乾旱,就可以澆水,具體多少天澆一次也沒有太過具體的要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不止是澆水,還應該做好施肥工作,如果田裡有雜草的話也要及時清楚。只有在多方面做好相關管理工作,玉米才能更加茁壯的成長,才有可能會有豐收的可能性。今年受降水的影響,玉米的整體墒情都是很不錯的,估計今年的玉米又會是一個豐收年。現在的玉米價格也一直在增長,整體來看行情也在不斷的變好,到了後半年玉米價格還有可能繼續上漲,希望各位種植戶可以努力做好相關管理工作,爭取玉米可以豐產。對玉米的澆水要始終記住,把降雨量和人工澆水結合起來,讓其可以互相補充,從而達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老農民說事


玉米多少天澆一次水?很難說清楚!為什麼?因為地區不同,氣候變化,土壤墒情以及栽培條件的不同而異,所以說很難決定要澆幾次水。既然你是問的科學依據,那我們就科學回答,就相當於老天忘了下雨,我們就為了不旱煞玉米,澆吧!


玉米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但也是一種特抗旱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不同,播種至出苗期需水最少,只要泡透種子就發芽,用農民朋友的話來說,黃沙土就出。出苗到拔節期需水也不多,旱大了搐搐著不長,但是卻很難旱死它。

拔節到抽雄期,需水量最大,旱厲害了抽不出雄穗來,可能絕產。抽雄穗到抽絲期,也就是雌穗出毛毛的時候,需水量達到高峰,缺水就缺粒或空秸。灌漿到蠟熟期,對水分雖有降低,但缺水就癟粒,禿頂。蠟熟到完熟期,需水極少,只要保證玉蘭秸還活就行,保證籽粒的正常成熟。

那我們就來真格滴了哈,撇開一切制約因素,給出理論上給玉米灌水的次數:


1,播種期澆水。 土壤墒情好,玉米足墒播種是保證苗全苗旺的重要措施之一,否則以後就不用澆水了,我也不用作"偽專家"了。春玉米最好是冬前灌地,否則播後灌降地溫,出土慢,有爛種之危,夏玉米播後澆矇頭水。

2,苗期灌水。 為了蹲苗防倒伏,苗期一般不澆水,但是大旱的日子你還必須要澆,還得及時澆,否則成了老苗就壞菜了。

3,孕穗期灌水。 這是很重要的一次水,水分充足可以縮短雌花和雄花出現的間隔時間,它倆同步,可利於授粉,又可以使得小花發育充足,減少退化,提高結粒率。

4,抽雄穗到花期。 這是玉米一生中的需水臨界期,抽雄前10天和抽雄後20天,這期間水分狀況對玉米的開花,授粉和籽粒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應澆大水,澆透,利於受精和增加穗粒數。

5,成熟期灌水。 玉米到了乳熟末期仍是需水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幹旱,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不差於抽雄期,乾旱會造成癟粒,頂部粒發育不良,禿頂,產量下降嚴重。一定要澆。


這就是玉米澆水的科學依據,理論次數。當然了,玉米生長旺季正好逢雨季,在降水多且均勻的地區你就不要澆水了,就別套我這個"偽專家"的定律了,否則就鬧笑話了,我偽你更偽了!

歡迎評論➕關注,悠然帶您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