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哪首愛情詩才是最偉大的,對此你又有什麼感悟?

海漫威


從一代偉人毛澤東的一首《虞美人.枕上》,到他的

《蝶戀花.答李淑一》,盡顯毛澤東的英雄本色和人格魅力。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是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一首愛情詩,也是他唯一一首有著婉約派詞風的愛情詩。此詞作於1921年夏天,最早公開發表於1994年12月26日的《人民日報》。

1920年冬,毛澤東和楊開慧在長沙結婚,1921年夏天,他和何叔衡東去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途中,毛澤東作了這首詞,表達了對志同道合的愛人楊開慧的思念之情,因思而愁,因愁而淚,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世事滄桑,風雲變幻,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捕後壯烈犧牲,毛澤東概然長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1年5月11日,毛澤東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

李淑一是楊開慧最要好的朋友,1933年她為了懷念為革命而犧牲的丈夫柳直荀,寫下了《菩薩蠻.驚魂》。1957年春李淑一在看到毛澤東所發的一組詩詞後,就寫信給毛澤東,並附《菩薩蠻.驚魂》一詞。毛澤東回信,並附此詞: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宵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詞,毛澤東以浪漫主義的抒情手法,歌頌了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和愛人,與李淑一共同緬懷自己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

在無數的愛情詩歌中,還沒有如此這般使人讀後感概唏噓的傑作:一首感情真摯,淚眼拋珠;一首濃情似火,淚飛如雨。

毛澤東在這兩首詞中,不但寄濃厚的感情於字裡行間,且賦予月亮這一平常的意象以獨特的含義,一個殘月西沉,相思淚落;一個忠魂長存,就連月宮的吳剛也“捧”酒敬仰,怎不使人頓然淚飛如雨。


黃土情愫


我覺得今一空的三行情詩是最偉大的,短短三行,描繪了對中意的女孩子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惋惜。\r

《如果》\r

如果與你早些相遇\r

那該?\r

多好。\r

讀了這首三行情詩,不由得讓我悄然淚下,忽而想到自己喜歡了十多年的女孩子,在那個雨後初晴的夏天,她穿著一個格子衫,手握一杯奶茶,坐在凳子上看書。\r

後來兩人相識相知相遇,可,她已有未婚夫了。\r

在她結婚的那天,她撲在我的懷裡,哭哭啼啼的說道:“你這個混蛋,怎麼不在我懵懂無知的時候來找我,為什麼不在我被人家欺負的時候保護我,為什麼......為什麼不早點遇見我?”\r

那一夜。\r

不喝酒的我足足喝到了吐,喝到了稍微有一些意識,吐醒了又喝。\r

如果,早點與你相遇,那該?多好。\r

怎能能忘了流年,怎能忘了你.......黎桐。



泛千秋


最美,最偉大的愛情詩,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賀新郎》。

“揮手自茲去。

更那堪悽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寂靜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

又恰像颱風掃環宇。

重比翼,和雲翥。”

古往今來,沒有第二首愛情詩,能寫的如此哀婉久絕,而又不失激情飛躍。這就是: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化外萬民胡少峰


《孔雀東南飛》應該是的。

漢代的樂府詩一般都篇幅短小,而《孔雀東南飛》卻長達三百五十餘句,一千七百多字。體制之宏偉,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極為罕見。

《孔雀東南飛》最早題為《古詩無名氏為焦仲卿妻作》,它敘述的是一出封建禮教制度造成的婚姻愛情悲劇。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主入公劉蘭芝是一個善良、美麗、聰明又勤勞的女性,她同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婚後,夫妻感情深摯,但偏執頑固的焦母卻對她百般挑剔,並且威逼焦仲卿將她驅逐。焦仲卿迫於母命,婉言勸說蘭芝暫時先回孃家,並在分手時立下誓言,彼此永不相負。誰知蘭芝歸寧後,她的趨炎附勢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家。仲卿聞變趕來,重申盟誓,兩人約定“黃泉下相見”,決心以結束年輕的生命來表示反抗。就在太守家親迎的那一天,蘭芝毅然決然“舉身赴清池”,仲卿得知蘭芝死訊,也“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而死。

這首長篇敘事詩閃耀著強烈的反封建精神的光芒。它以鮮明的愛憎,著力鞭撻了封建制度對青年一代、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迫害。詩中的焦母,是封建勢力的一個代表人物。蘭芝之所以被她視若仇讎,就是因為在她眼裡,“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不是一個肯俯首帖耳聽從封建家長擺佈的可憐蟲。也正是憑藉了封建家長的地位,她才得以濫施淫威,頤指氣使。不是嗎?封建禮教制度規定得明明白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這種今天看來極端可笑荒唐的謬說,在當時卻是不可違背的金科玉律。因此,蘭藝、仲卿的死,正是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他們是被供奉於禮教祭壇上的犧牲,而一心攀附高門的劉兄,“諾諾復爾爾”的媒人,以及那些太守、縣令,無一不是這場食人祭禮中的吹鼓手。深刻地揭露封建禮教制度的吃人本質,正是這篇長詩的主題所在。

另外,長詩在揭露封建制度罪惡的同時,對蘭芝、仲卿的反抗鬥爭了盡情的讚美。在詩人的筆下,蘭芝、仲卿的雙雙殉情,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他們在當時歷史條件和具體環境下可能採取的最強烈的反抗。他們的死,宣告了封建勢力在這場鬥爭中是最終的失敗者。詩篇的結尾是一段美麗而富有神話色彩的描寫:

“兩家求合葬,合葬南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徬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這乃是人民群眾用幻想的方式對這對青年男女的讚美。詩寫的是一出悲劇,但又是一篇頌歌。歌頌了忠於愛情的美好心靈,更歌頌了為維護愛情而對封建勢力的大膽反抗。

《孔雀東南飛》代表了漢樂府詩的最高成就,歷來已有定評。這首先當然是由於它的深刻的主題,同時,在它也幾乎兼收幷蓄了其它漢樂府詩的長處 諸如精采的對話、精當的剪裁、質樸自然的風格等等,而且更有創新和突破。

漢代的樂府敘事詩限於篇幅短小,總的說來,人物形象仍比較粗糙,缺乏鮮明的個性,情節也比較簡單。只是截取生活的某一側面。《孔雀東南》不是面壁虛構的產物,雖然受到一些真人真事的局囿,但在人物描寫上遠較其它樂府詩成熟,成功地塑造出具有性格特徵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別是蘭芝,詩篇著力地刻畫了她對愛情的忠貞不二和對封建家長的清醒認識,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的光輝楷模之一。其它如焦仲卿的忠厚懦弱而又篤重感情,焦母的專橫暴戾,劉兄的趨炎附勢,無不個性分明,各具面目。

詩篇的結構較其它漢樂府詩更為複雜。它的故事完整,敘次井然,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人物活動的情景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有頭有尾,有前因有後果。整個故事從兩條線索展開情節。一條是蘭芝、仲卿同封建家長的矛盾衝突,另一條是他倆的堅貞不渝的愛情。前者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結局,後者則以蘭芝、仲卿的死深化了反封建的主題。這兩條線素緊密交叉,融而為一。詩一開始借蘭芝之口揭露了和焦母間的矛盾。緊接著以焦母逼兒突出了焦母的暴戾專橫,反襯出蘭芝的無辜。而後,詩篇又著意描寫夫妻離別、大道盟誓,渲染兩人的恩愛之情。最後,又通過阿兄逼嫁、相約殉情的情節,把故事推向高潮。全詩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又以“鴛鴦對鳴”作結,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在敘事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因此,說《孔雀東南飛》代表了漢樂府詩的最高成就,並不是過甚其詞,它是我國詩歌史上不朽的名篇。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女詞人李清照這一首慷慨激昂的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活著應當成為人中的豪傑,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現在還使人想起楚霸王項羽,他不回江東的英雄氣概令人感動.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項羽、敬佩英雄的感情。

李清照她企盼著有一位忠勇之士,橫刀立馬,抵禦強奴,重整山河,像項羽一樣做一個愛國愛民的英雄。表達了李清照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黃璇貞


有一首古代《蒹葭》詩最令人感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首句中提到的“白露為霜”,告訴我們兩個重要的信息。“白露”,說明天候環境是在清晨時分;而“為霜”,則說明當時正值深秋之際。主人公在深秋寒冷的早晨,就到水邊想要見到“伊人”,足見主人公對於“伊人”的情深一片。然而,主人公知道“伊人”的所在嗎?從第一段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描述中,可以判斷他並不知道“伊人”的居處在哪裡。至於詩中下面的三段,所描寫的意象和第一段基本上是一樣的(這裡是採用賦比興的手法,《詩經》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賦比興)。

可以想象,主人公在以前的某一日,在詩中所描寫的水邊,曾經對“伊人”有過驚鴻一瞥,從此便深戀“伊人”,可謂魂牽夢繞。“伊人”去後,主人公日夜思之,難以抑情,希望能夠再次見到她。於是,主人公不顧深秋天氣的寒冷,早晨就在水邊等候、尋覓。

主人公不辭勞苦,“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的尋覓,希望可以見到“伊人”。但是結果是令人失望的,“伊人”始終沒有出現。主人公不甘心這樣的結局,他甚至幻想“伊人”就在不遠的水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此詩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位置,其實都是模糊不清的,給人以一種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也顯得難以捉摸,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朦朧而縹緲的淡雅寫意畫。這種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令人尋味。


王松林


我認為這首愛情詩最偉大: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以大雁傳情,把它們比翼雙飛映射到世間的男女愛情,夫妻相愛,生活在理想的環境下,好不讓人羨慕;後面又寫當網羅驚破雙宿雙飛的美夢之後,一隻孤單大雁為情而死,由物及人,觸景傷情。就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你若去了,我便不獨活。愛情的偉大便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一生一世不分離。現代的我們恐怕是很難達到這個高度了。





平凡的時代奮鬥者


這是毛澤東主席“答李菽一"懷念楊柳二位烈士寫的愛情詩,在那白色恐怖的戰爭中,楊開慧柳值勳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為深愛的人寫了經久不衰的愛情詩篇。🌻🌺🌴


李生寶938


樂府詩《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老天啊!我兩彼此相愛,此情永不渝。除非高山變成平地,江水乾涸,冬天雷雨震響,夏天下雪,天和地合併,否則,我不會和你恩斷情絕的!

【譯詩】

天呵,我向你發誓!

一定和你長相愛,

情愛永遠不見衰。

除非高山變平地,

長流江水土下埋,

冬日空中雷聲震,

夏天飄下雪花來,

天地相合接一起,

此時我倆再分拆!

【說明】

《詩經》之後,漢樂府中的愛情詩又呈異彩。這首民歌通過痴情女子的歌唱,

表現了勞動人民對愛情的無比堅貞。

《上邪》全詩集中抒寫了一個女子對戀人的熱烈表白。她對天發誓,表示要和心上人永遠 相親,愛情的火焰不允許有絲毫減弱。接著從宇宙間攝取不可能發生的五件事比喻愛情的堅定。

冬天打雷,夏天降雪本來就不能發生,而高山夷作平地,江水乾枯,天地相合,則暗喻山崩地陷,萬物死滅。用這一不可想象的浩劫設比,發揮了奇想的藝術魅力,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男女彼此相愛,立下生死不離的盟言,並不新鮮特殊。可是一旦以特殊的形象體現這種帶普遍性的思想情感,就收到了特殊的效果。由於對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的婚姻不得自由,類似《上邪》的民歌在後代也一再出現。如唐代敦煌曲子詞中的《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

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連用了六件事,其中有的和這首詩相似,不但造意奇巧,而且描寫更為細緻。可是質樸剛健不足,感情奔放熱烈的程度也遠比《上邪》遜色。


陳年往事122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千古悼亡第一詞,每每讀來,悲不自勝,蘇子此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