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戲曲,在池州有著久遠的源頭與厚重的底蘊。

悠揚多變的唱腔,生旦淨末醜的扮相,美得不可方物的身姿,驚鴻一瞥再回神早已深陷其中。現如今,戲曲藝術已是池州文化的一面旗幟,在春風的吹拂下清香四溢。不論是"戲曲活化石"的池州儺戲,或是"徽池雅調"的青陽腔,這方熱土的戲曲藝術仍在咿呀作唱,得以延續。

一段歷史:彩色面具後的神秘世界

隨著鼓槌最後一下重重落在老舊的鼓面上,穿著戲裝、手捧面具的表演者們鄭重列隊,向臺下深深地鞠躬。又一場儺戲表演結束,戲臺下滿座的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戴面具、著彩裝、唱著常人難以聽懂的唱詞,這是池州儺戲給許多人的初始印象。但如若能完完整整看過一齣戲,卻會被其古樸豐厚的魅力所驚豔震撼。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儺戲是我國古老的稀有劇種之一。在安徽池州的不少農村地區,這種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民俗表演,每年春節仍舊會如期登場,承載著驅邪納福的美好期許。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在池州有'無儺不成村'之說。"說起池州儺戲的歷史,池州市黃梅戲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王勇前如數家珍。他說,池州儺始於商周,有幾千年歷史傳承,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儺戲民間藝術。2006年,更是成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據介紹,池州儺戲主要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無絲絃樂器,只用鑼鼓伴奏,人聲幫腔。"唱腔分為高腔和儺腔兩大類。演出劇目一類是以舞蹈為主,以"悅神"為目的的儺舞與吉祥詞。儺舞由《鍾馗捉小鬼》、《國泰民安》等十餘種。吉祥詞由《新年齋》、《散花》等。另一類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節的正戲(又稱"本戲"),劇目有《劉文龍趕考》、《孟姜女》等。"

沒有班子,不需要學習音律,池州人民用血液記著祖先的歌詞與曲調,用欣狂地舞蹈、粗放的鄉音,彩色面具下的秘語,來撫摸這塵世。

一種精神:傳承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池州儺戲的表演古樸粗狂原始拙野,古今一然,震撼著現代人的心靈。如今,古老的池州儺戲正在舞臺上重新煥發生機。

為池州儺戲技藝不失傳,近年來,池州市加大對池州儺保護,讓池州儺走向市場、擴大社會影響,走出一條傳承新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伊始,池州市便組織專業人員從地方蒐集、整理散落在民間的儺戲劇目。"《千年儺》就是從多年來下鄉學習中採集到的池州儺曲目中選取精華片段融合而成的作品,是對池州儺史詩性的表達。"王勇前介紹道。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如今,池州儺不僅在春節期間活躍于山野鄉村,而且還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至今已在韓國、德國、加拿大、匈牙利和中國香港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並廣受歡迎。"我們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黃梅戲劇院和儺藝團)。"王勇前介紹,"《千年儺》現已經成功申報了安徽省文化強省建設資助項目和戲曲創作孵化計劃項目,在亮相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後,還受邀參加了韓國晉州2019國際民俗文化藝術節文化交流演出活動。"他表示,這也是池州儺文化在異國他鄉的又一次完美綻放。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池州儺戲是屬於我們池州市的獨特文化,我們要繼續'傳幫帶',培養更多年輕人,讓儺戲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門充滿特色的古老藝術。"王勇前表示,"我們一定會好好地保護儺戲,並傳承下去!"

一聲鶯語:京劇"鼻祖"的華麗轉身

"春風送暖到襄陽,西窗獨坐倍淒涼……繡起鴛鴦難成對,何日裡能與他比翼飛翔?"一聲婉轉悠揚的唱腔從青陽腔博物館內傳出。這是青陽腔省級非遺傳承人江進在後臺的"即興表演",今年75歲的她,一輩子都從事著各類戲曲演唱,在退休之後,過起了每天來博物館"打卡上班"的生活。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青陽腔是一種戲曲聲腔,與徽州腔一同被譽為"徽池雅調",也是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江進介紹道,青陽腔別具一格,所謂"一唱眾和,鑼鼓伴奏,錯用鄉語,改調歌之"。"嚴格說起來,青陽腔滋養了黃梅戲,又哺育了徽劇。包括京劇、贛劇、湘劇、川劇等戲曲劇種,都直接或間接地吸收了青陽腔的唱法。"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曾經時尚的青陽腔,和中國很多地方劇種一樣,也在戲曲現代化之路上經歷瀕危的痛楚和艱難的守候。江進等一批青陽腔老藝人堅持在當地群眾文化活動中推廣青陽腔,為很多藝術協會和農民劇團輔導青陽腔。"傳承人,不光是將青陽腔的藝術挖掘出來研究,更重要的是怎樣更好的傳承給子孫後代。"

去年4月,青陽腔博物館正式開館,今年6月份,古韻青陽腔劇團成立。一個個青陽腔項目,一筆筆專項資金,一批批年輕演員……青陽腔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一曲新調:喚醒瑰麗的文化記憶

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以聲繪情、以情帶聲,一抬手、一低眉,便栩栩如生。在青陽縣蓉城鎮第一小學內,古韻青陽腔劇團正在進行著青陽腔表演。"以前我只在電視上看過戲曲演出,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看青陽腔表演,更加生動真實和震撼!"同學們對戲曲進校園活動讚不絕口。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從臨時搭的戲臺子到聚光燈下的舞臺,從綁子戲到音樂、妝發、舞臺佈景等越來越專業化。2018年11月3日,青陽腔登上了崑山當代崑劇院劇場的舞臺,婉轉的聲韻,起伏跌宕的旋律,讓很多戲曲愛好者一飽耳福。2018年12月29日,汪應培館長和焦琴副館長攜帶青陽腔《情斷馬嵬》亮相國家大劇院舉行的2019年新年戲曲晚會,與8個劇種攜手共同演繹開場節目"百戲賀歲"。青陽腔這個幽居在青陽一縣之地的古老劇種,開始走出安徽省,前往國字號大型藝術舞臺。

30S遊池州|傳承與鍍亮:老戲新唱韻味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青陽縣編寫了青陽腔教材,送戲進校園,向中小學生普及青陽腔的基本知識,教學生們學習簡單的曲調。"目前,我們也正在探索解決傳統唱腔古老本色如何和時代脈動和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用適應當代人審美要求的方式,讓這一古老聲腔煥發青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去年10月,江進專門為徒弟們排演了一部講述業餘劇團傳承青陽腔的現代戲《春暖花開》,她表示"希望藉此劇名,寓意青陽腔春暖花開,重新煥發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