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有哪些武將敢和關羽單挑?能不能說說?

元哥說三國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陣營武將的戰鬥力確實令人不太滿意,能拿得出來的沒幾個,也沒有誰能進入三國武力排行榜的前十名。關羽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武藝高強,力大無窮,死在青龍偃月刀下的英雄豪傑一大把,英名震於華夏。關羽對東吳諸將非常藐視,稱之為“江東鼠輩”,絲毫不放在眼裡。

檢點一下東吳陣營中比較能打的戰將們,推測一下按照他各自的武力值在關羽馬前能走幾個回合。

一、孫策

東吳陣營中,孫策無疑是武藝最高強,力氣最大,也最有勇氣的猛將。平生未逢一敗,挾死於糜,喝死樊能,被稱為“小霸王”。

但孫策也就只能在江東這片區域威風八面了,神亭嶺一役,與太史慈大戰數百合難分高下,可以確定他的武力值只能與張郃、張遼等在同一水準,屬於中第一流猛將,與超級猛將關羽有著層次上的差距。

以巔峰期的關羽為標準,那時候的關羽可不僅僅是前三刀威猛無當,耐力也是相當強悍的,孫策最多支撐四十回合必然敗陣。

二、太史慈

太史慈號稱是東吳第一勇士,但從他一生從未斬殺過一名敵方將領來看,太史慈的攻擊力堪憂。

有三場戰鬥可以給太史慈的武力值有個基本定位:神亭嶺數百合平孫策;劉繇寨前三十合平程普;合淝之戰七八十合平張遼。可見太史慈的武力值也屬於中等一流戰將。

以太史慈這樣的戰鬥力,若對陣巔峰期的關了羽,結果不可能比孫策更強,三十餘合必敗。

三、甘寧

甘寧其實是東吳戰績最好的武將,他技術比較全面,還非常實用,馬戰、步戰、水戰、攻城皆精,還擅長使用各種兵器。

甘寧12戰全勝,殺死殺傷敵將9名,這樣的戰績在東吳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彝陵之戰時帶病出戰捱了沙摩訶一箭外,甘寧並無敗績。所以說他的武力值當不在孫策、太史慈之下。

以甘寧的戰鬥力,若對陣巔峰期的關羽,應該至少能抵擋三十餘合,多了就不好說了。

四、淩統

淩統是東吳最有能力的將二代,在年輕後輩中就數他武藝最強,也最為勇敢了。

有兩場戰鬥可以體現淩統的武力值:濡須口之戰五十合與張遼戰平,但孫權恐其有失,鳴金收兵;合淝之戰,與樂進五十合戰平。淩統沒有斬殺過敵將,甚至沒有取得過一次勝利,這也說明他只能屬於較弱的一流戰將,武力值在張遼、張郃之下。

以淩統這樣的水準,肯定撐不住關羽三十回合。

五、程普

程普是東吳的三朝元老將,資歷很深,威望也高。他的武藝也不錯。

汜水關之戰中,程普曾經戰不數合就挑翻了華雄的部將胡軫;劉繇大寨前,程普曾經與太史慈大戰三十合未分勝負。以此分析,程普的武藝應低於太史慈、甘寧,屬於弱一流、強二流的水平線上。

以程普的武力值,若與巔峰期的關羽陣前廝殺,十幾個回合就要敗陣。

六、周泰

在東吳軍中,周泰屬於悍勇型的戰將,打起仗來比較玩命,但勇氣再強也代替不了武藝。

有兩場戰鬥可以給周泰的武力值定個位:合淝之戰中,周泰與韓當兩人聯手也打不過許禇;猇亭之戰,蜀將關興陣斬周泰的弟弟周平,周泰不敢報仇,躲入陣中。

看來周泰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以他這樣的武力值,若與關羽交流,“戰不十合”就得拔馬敗走,再撐下去青龍偃月刀上又添一抹血色。

七、黃蓋

黃蓋也是東吳老將,很早就隨孫堅東征西討,武藝也算拿得出手。

從荊州戰蔡瑁的表現來看,黃蓋數合就能擊傷蔡瑁,打得他抱鞍而逃,表現比程普還略好些,就將他的武力值也定位為強二流。

以黃蓋的武藝,當然也無法抵擋關羽,也就是二十回合的水平。

綜上所述,東吳戰將們的武力值普遍偏低,整體實力要比曹魏和蜀漢弱一個檔次。憑戰鬥力的話,沒有誰能抵擋關羽五十回合。但要說迎戰關羽的膽量,東吳還是有勇士的,大不了打不過就跑唄。至少,孫策、太史慈、甘寧這幾位都具備全身而退的實力。如果玩陰的使暗箭,孫策、太史慈、甘寧還都是射箭高手,關羽防箭能力很差,瞅準機會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聊聊東吳哪些人敢和關羽單挑,我個人認為以下武將有膽量和關羽單挑。

一、周泰

理由:東吳裡面武力可能不是最高層次的,但是勇氣和膽量是東吳第一人。視死如歸,英勇救主。

能力表現

:可能會有人無懼死亡,但是不會直面死亡,但是周泰直面死亡而無懼。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救孫權的性命,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197年孫權在駐守宣城,兵不足千人,由於孫權的疏忽大意,未及時修建防禦工事,山越賊寇數千人突然殺來。孫權來不及反應,眾兵卒也未定過神來,惟有周泰奮勇激昂,用身體拼死護衛著孫權,膽量勇氣超人,旁邊的兵士由於周泰的影響也一齊與敵交戰而勝。此戰周泰因身上受了十二處槍傷,半晌才甦醒過來。這天如果沒有周泰,孫權幾乎就沒有命。

與關羽單挑:死戰不退,與龐德抬棺而戰一樣,不會怯懦關羽威懾華夏的武力,但是武力層次不同,大約不到百招應該敗於關羽刀下下,200招外將死於關羽刀下。

二、黃蓋

理由:有面對百萬敵軍不怯懦的勇氣,不是一般人物能夠具備的膽量。孤身帶兵,深入敵陣。

能力表現:具備面對百萬人的勇氣,赤壁之戰時,黃蓋獻上火攻之策與周瑜不謀而合,後用苦肉計騙得曹操信任,交戰之日,黃蓋準備了滿載薪草膏油的船隻,外用赤幔偽裝。黃蓋向曹操投書上報投降意志,讓曹軍毫無戒備。黃蓋遂令燃點柴草,同時發火,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黃蓋在此戰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被救起時,吳軍居然認不出是黃蓋,將他安置在廁床中。黃蓋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他時,流著淚地解開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

與關羽單挑:黃蓋勇氣可嘉,但是武力不行,百招內應死於關羽之手。

三、太史慈

理由:一身是膽,可比趙雲。可惜英年早逝。以“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的話言訖而亡。

能力表現: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太史慈更早有單騎破軍衝城的勇氣,太史慈北海救孔融,為了報答孔融照顧母親的恩情,193年,黃巾軍圍困北海,太史慈單人匹馬衝進北海城,孔融不肯讓太史慈帶兵討賊,太史慈又單人匹馬衝出重圍引來劉備解了北海之圍。195年,太史慈在劉繇手下刺探軍情,遇見了孫策,此時,孫策13騎,太史慈僅跟隨1騎,太史慈與孫策大戰100回合,棄馬而戰,又徒手搏擊,直到兩軍齊到,才罷戰。

與關羽單挑:太史慈武勇無雙,至少能和關羽大戰300餘合,太史慈和關羽年紀相當,太史慈206年終41歲,關羽220年終56歲。無法預測誰輸誰贏,但是關羽刀重八十二斤,越往後應該越費力,我個人認為,拼到最後可能兩敗俱傷。

四、甘寧

理由:知恥而後勇,先為錦帆賊,後讀書變志,座談笑面危機而不亂。有些諸葛亮空城計的味道。有張遼之風。

能力表現:208年,甘寧以千人佔據夷陵,曹仁領5千人來圍攻,甘寧談笑自若,一面派人向周瑜求援,一面和曹仁周旋,等到周瑜援軍,大敗曹仁。213年,曹操率大軍號稱四十萬攻打濡須口,甘寧夜間以百人夜襲曹營,曹操以為東吳來攻,吹角名兵,此時甘寧已經撤退。

與關羽單挑:甘寧我個人認為是位智勇兼備的人物,有周亞夫之風兼樊噲之猛,可與關羽一戰,且能鬥到300開外,但是會敗於關羽之手。

五、孫策

理由:容我最後說孫策,因為他是君主,孫策就一個字,莽,有項羽般的勇猛,心高氣傲,天命不歸。

能力表現:孫策平江東奠定東吳基石,在平定江東時就表現出個人的武勇,在攻打劉繇時酣戰太史慈不分勝負,不顧非議強殺許貢,最終被許貢刺客所殺。

與關羽單挑:個人感覺300合決不出勝負,這孫策這麼莽,關羽這麼傲,打到最後平手收場。

總之,東吳敢於和關羽單挑的人還是很多的,只說這5個是因為他們是代表人物,東吳將帥之才多,武勇同樣不少,只是三國演義手法上沒有多少筆墨。


我又來聊歷史了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遺憾地說,恐怕沒有一個。縱觀整個《三國演義》,你可以清楚地發現,幾乎所有的不世猛將,都是來自於北方,比如大家最為熟知的五虎將:關張趙馬。至於南方,很少,也只有黃忠最具有代表性。


話雖如此,可這能說明南方沒有出色的武將嗎?並不是,只是優點不同,南方的武將大多擅於水戰,比如東吳的水陸軍大都督周瑜,以及後來的呂蒙,除此之外,還有曾經的“白帆賊”甘寧。不過這些人水戰還行,但如果要想和北方武將比比,就有點吃力不討好了。


有人說赤壁之戰不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嗎?我說,那是一個意外,你們信嗎?瞭解的人,應該明白,赤壁之戰就是一場典型的水戰,曹操當時大多數兵力都是來自於北方,雖然有水軍,可那是荊州的水軍,戰力還不如東吳的水軍,必敗是正常的。可是赤壁大戰後,孫權滿懷信心準備攻取皖南,卻不料大敗而歸。由此可見,東吳陸戰並不如曹魏。

當然了,打仗可不是簡簡單單地單挑,如果要是這樣,那就不必排兵佈陣、耍什麼陰謀詭計了,直接兩軍將領單挑好了。


青史回聲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陣營武將的戰鬥力確實令人不太滿意,能拿得出來的沒幾個,也沒有誰能進入三國武力排行榜的前十名。關羽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武藝高強,力大無窮,死在青龍偃月刀下的英雄豪傑一大把,英名震於華夏。關羽對東吳諸將非常藐視,稱之為“江東鼠輩”,絲毫不放在眼裡。

那麼,東吳有武將哪些敢和關羽單挑呢?

一、孫策

東吳陣營中,孫策無疑是武藝最高強,力氣最大,也最有勇氣的猛將。平生未逢一敗,挾死於糜,喝死樊能,被稱為“小霸王”。但孫策也就只能在江東這片區域威風八面了,神亭嶺一役,與太史慈大戰數百合難分高下,可以確定他的武力值只能與張郃、張遼等在同一水準,屬於中第一流猛將,與超級猛將關羽有著層次上的差距。以巔峰期的關羽為標準,那時候的關羽可不僅僅是前三刀威猛無當,耐力也是相當強悍的,孫策最多支撐四十回合必然敗陣。

二、太史慈

太史慈號稱是東吳第一勇士,但從他一生從未斬殺過一名敵方將領來看,太史慈的攻擊力堪憂。有三場戰鬥可以給太史慈的武力值有個基本定位:神亭嶺數百合平孫策;劉繇寨前三十合平程普;合肥之戰七八十合平張遼。可見太史慈的武力值也屬於中等一流戰將。

以太史慈這樣的戰鬥力,若對陣巔峰期的關羽,結果不可能比孫策更強,三十餘合必敗。

三、甘寧

甘寧其實是東吳戰績最好的武將,他技術比較全面,還非常實用,馬戰、步戰、水戰、攻城皆精,還擅長使用各種兵器。甘寧12戰全勝,殺死殺傷敵將9名,這樣的戰績在東吳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夷陵之戰時帶病出戰捱了沙摩柯一箭外,甘寧並無敗績。所以說他的武力值當不在孫策、太史慈之下。

以甘寧的戰鬥力,若對陣巔峰期的關羽,應該至少能抵擋三十餘合,多了就不好說了。

四、淩統

淩統是東吳最有能力的將二代,在年輕後輩中就數他武藝最強,也最為勇敢了。有兩場戰鬥可以體現淩統的武力值:濡須口之戰五十合與張遼戰平,但孫權恐其有失,鳴金收兵;合肥之戰,與樂進五十合戰平。淩統沒有斬殺過敵將,甚至沒有取得過一次勝利,這也說明他只能屬於較弱的一流戰將,武力值在張遼、張郃之下。以淩統這樣的水準,肯定撐不住關羽三十回合。

五、程普

程普是東吳的三朝元老將,資歷很深,威望也高。他的武藝也不錯。汜水關之戰中,程普曾經戰不數合就挑翻了華雄的部將胡軫;劉繇大寨前,程普曾經與太史慈大戰三十合未分勝負。以此分析,程普的武藝應低於太史慈、甘寧,屬於弱一流、強二流的水平線上。以程普的武力值,若與巔峰期的關羽陣前廝殺,十幾個回合就要敗陣。

六、周泰

在東吳軍中,周泰屬於悍勇型的戰將,打起仗來比較玩命,但勇氣再強也代替不了武藝。有兩場戰鬥可以給周泰的武力值定個位:合肥之戰中,周泰與韓當兩人聯手也打不過許褚;猇亭之戰,蜀將關興陣斬周泰的弟弟周平,周泰不敢報仇,躲入陣中。

看來周泰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以他這樣的武力值,若與關羽交流,“戰不十合”就得拔馬敗走,再撐下去青龍偃月刀上又添一抹血色。

七、黃蓋

黃蓋也是東吳老將,很早就隨孫堅東征西討,武藝也算拿得出手。從荊州戰蔡瑁的表現來看,黃蓋數合就能擊傷蔡瑁,打得他抱鞍而逃,表現比程普還略好些,就將他的武力值也定位為強二流。以黃蓋的武藝,當然也無法抵擋關羽,也就是二十回合的水平。

綜上所述,東吳戰將們的武力值普遍偏低,整體實力要比曹魏和蜀漢弱一個檔次。憑戰鬥力的話,沒有誰能抵擋關羽五十回合。但要說迎戰關羽的膽量,東吳還是有勇士的,大不了打不過就跑唄。至少,孫策、太史慈、甘寧這幾位都具備全身而退的實力。如果玩陰的使暗箭,孫策、太史慈、甘寧還都是射箭高手,關羽防箭能力很差,瞅準機會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溪源影視


東吳有哪些人敢單挑關羽?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敢”和“贏”是兩碼事。要說東吳諸將中誰能打贏關羽,恐怕找不出這位將領。但如果是“敢”與關羽單挑,那麼就大有人在了。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東吳的確有人跟關羽單挑過。

他們分別是蔣欽、朱然、潘璋

關羽兵敗麥城之際,在三場戰役中,分別與蔣欽、朱然、潘璋交過手。結果這三人都是不三合敗走。蔣欽將關羽引至了韓當、周泰的伏擊圈,殺至半夜,差點將其活捉。幸得關平、廖化領兩隊軍馬救走了關羽;

關羽率二百人突圍麥城的時候,朱然也將他引至了山谷狹窄處的伏擊圈中。關羽見狀急忙回身退走,被朱然回身,斬殺了五六十人;然後是潘璋出馬,同樣的老套路,關羽奮力追趕,被潘璋引至伏兵處,後被馬忠擒捉。


蔣欽、朱然、潘璋的武藝雖不及關羽,但他們卻勇於接此重任,勇於與武藝超群的關羽正面交鋒,這份勇氣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除了以上三位,還有誰敢單挑關羽呢?

一、甘興霸

無論正史還是演義,甘寧都敢單挑關羽。你要問我憑什麼?就憑他敢“百騎劫曹營”敢視死如歸,不顧小我,只為國家利益。

二、太史慈

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嗎?太史慈是視十萬黃巾軍如同無物。單憑一個“義”字,太史慈可以為了素未謀面的孔融,一進一出都昌城,毫不顧及個人安危。因此在“忠義”面前,他又何懼之有呢?

三、周泰

如果說太史慈、甘寧敢為主公衝鋒陷陣、視死如歸。那麼周泰就是敢用身體為孫權擋下刀槍劍戟,縱使血流如注、傷痕累累,尚自渾然不覺。一旦主公沒有脫離危險,他就永遠不會倒下。

四、淩統

合肥之戰,孫權為什麼還能活著?是因為淩統和他的三百親隨,用三百條勇士的生命完成的這一項交易。

五、程普、黃蓋、韓當

這三位是東吳的元老上將,在孫氏集團屬他們的資格最老。雖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將,卻總能夠首當其衝。

等等等等……


他們都是江東的英雄豪傑,常視國家的利益,大於個人的生死。這些人不管打不打得贏關羽,我想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


愛尚文史


答:真正實現與關羽直面的就是漢昌太守、偏將軍魯肅。

建安十九年,孫權命呂蒙率軍收復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親率5萬大軍從成都趕回公安,派關羽領3萬人去奪回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

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我們江東真心誠意將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你們兵敗遠方而來,無有立足之地。現在已經得到益州,既然沒有奉還荊州意思,那麼就只要求你們歸還三郡,而你們還不從命。”魯肅話音未落,荊州方面的一將說:“說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佔有,哪來一家永遠佔住不放的道理!”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

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道:“這些自然是國家大事,他知道什麼!”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


中行偃1


敢和關羽單挑的人太多,但前提是得大戰數合全身而退縱觀東吳能和關羽戰成平局而能自保的也只有孫策與太史慈了,別的象周泰甘寧韓當這些東吳勇將單挑關羽就是送人頭的,三國演義裡有句經典詞語,就叫(戰不數合大喝一聲斬於馬下)[大笑]


愛國精忠分子


東吳甘寧甘興霸曾嚇退關羽。潘璋馬忠能活擒關羽。小霸王孫策和誰都敢挑,太史慈有一拼,其餘的估計沒那個實力。


歸家的綿羊


關羽以高強的武藝和忠誠的信義得到曹營上下的敬重與敬威。雖是孫劉聯盟,但只是面和心不和,關羽與東吳也未動干戈,但關羽瞧不起東吳,日常說東吳,鼠輩也。這可得罪了整個東吳人,人人想與關羽一決雌雄。由期是呂蒙,最不服氣關羽,恨得牙根癢癢,千方百計想整跨關羽,最後偷襲荊州,使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史上武聖競敗在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手裡,實在逼屈!。





劉坤忠120


東吳有雷神潘璋,病瘟神呂蒙才能跟關羽一較高下,而且他倆是關羽的剋星。

這個話說起來有點長,我就簡短的介紹一下子,先說關羽關雲長。

那日關羽殺了人,急忙逃串,總算擺脫了捉拿他的官吏。又累又餓的來到一個九天玄女廟裡,坐下來就睡著了。

睡夢中,他被很多侍女接待,稱他為伏魔帝君,他感到驚訝極了。

就聽侍女們私下議論:"像他這樣的,怎能做得伏魔帝君?"

"誰說不是呢!所以主人叫我們給他增加點神力。看他也是餓了,快準備點心給他吧。"

須臾之間,三盤點心上來了,大家都知道陝西吃的麵食,這三盤點心也是麵點。每盤都不一樣,一盤九個牛形饅頭,一盤十個虎形饅頭,一盤七個熊形饅頭。

關羽正餓,畢竟是中國自古以來農業為主,對牛都很尊重,所以關羽就先吃了七個熊,熊經常糟蹋莊稼,先被吃。

發現還能吃,關羽又吃虎,吃了八個就吃不下了。

這時侍女們就過來了:"伏魔帝君吃飽了,剩下的九牛二虎留下來讓給薛仁貴,先放冰箱凍著。"

另一個侍女說:"都走了,讓伏魔帝君好好休息,長長力氣!"

說完,這些人一下子全都不見了。關羽一覺醒來,神清氣爽力大無窮!

後來關羽在九天玄女的幫助下收服了青蛟,得了兵器就是青龍偃月刀。得刀過程也很精彩,關羽在河邊練習大刀,青蛟在河裡修煉,想化身為龍,就厭惡關羽打擾它修煉了,於是要跟關羽決鬥!

這時候的關羽已經不是等閒之輩了,身上有了九天玄女送給他的七熊八虎,早就有了七熊八虎之威!

開始決戰,青蛟畢竟修煉數百年,雖然岸上鬥不過關羽,可是一到水裡,關羽就拿青蛟沒辦法了。關羽的大刀本來就是凡品,經不住七熊八虎之力的揮舞,竟然斷了!

青蛟大喜!這小子有能耐,吃了他對成龍大有幫助,於是青蛟加強了攻勢,想置關羽於死地。

眼看著關羽就招架不住了,性命隨時不保。

九天玄女在天上看到了,心裡說:好你個青蛟,竟然要殺我培養的人!於是命令雷神進行雷擊青蛟。

大家知道,大蛇化蛟,蛟化龍,有一個關口被稱之為渡劫,渡劫最怕什麼?對,最怕雷電!

雷神雷擊青蛟,青蛟必死!

但是青蛟看到雷擊只擊它青蛟,知道關羽有神助,它不傻又不想幾百年的修行毀於一旦,就向關羽求情饒命,願意當牛做馬,就把關羽的大刀接了起來,躲在刀中。

關羽說是句:"青龍偃月刀!"青蛟一聲龍吟,就化成了青龍!為了報答關羽,成了他的武器。

後來曹操又送給關羽赤兔馬,來去如風,天下無敵!

大家知道關羽喜歡用水,關羽的兵馬都很厲害,不僅陸兵,還有水兵。這時因為關羽七熊八虎之威可以催動陸兵,青龍偃月刀中的青龍可以控制水兵。

再說說雷神潘璋,當初按九天玄女的想法,伏魔帝君只有在人間建立功業之後,要成神必須死後才能成神,但是關羽身上的七熊八虎之威,加上青龍赤兔,死不了!但是天界急著要伏魔帝君,只能派雷神下凡控制青龍偃月刀,於是就把雷神潘璋安排到了東吳,幫助病瘟神呂蒙來殺關羽。

病瘟神呂蒙也是按照對付七熊八虎設計出來的人。原理就是再強壯的動物,只要被病瘟神纏住了,結果都是不死脫層皮!

所以說東吳的武將能剋制關羽的就是呂蒙為主,潘璋為輔,最後殺了關羽。關羽在人間被殺,神界就成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