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字輩嗎?家裡還存留有家譜的嗎?歡迎接龍?

劉姓劉氏一家親


我叫房立鑫,祖上是從濟南長清搬出來的,因為歷史原因,家譜沒有保管好,只知道輩次,衍慶昭世澤,玉立啟殿英,嘉守錫儒序,成基建廼登。祖先的名諱以及傳承世系,都不清楚了,家裡的老人,根據記憶,只知道有房燦房耀,房清安房清泰,房西才房西能房西辰,房義圖英圖壯圖會圖,這是早一些的,我的太高祖輩知道名諱的,有八位,我的太高祖叫房慶亭,還有慶本慶柱慶仁慶義慶全慶元慶文,我的高祖叫房昭良,兄弟四個,還有昭蒼昭恭昭顯,我的曾祖房世明兄弟四個,世廉世君世臣,我的祖父房澤潤也是兄弟四個,澤東澤勳澤立,我父親叫房玉府,我的祖籍只知道是長清,具體哪裡不清楚,而且長清房氏人口眾多,分佈於周邊縣市各鄉鎮村莊,更不好找,希望有知道的宗親可以提供線索


雲泉fx


我是滿洲人,所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滿族家譜的情況。

滿族修家譜的歷史非常悠久,最初的形式就是在沒文字時候,“結繩記事”,至今很多滿族家譜保留有子孫繩,可以說是滿族最初的家譜形式。

但滿族家譜都出現斷代,就是大多是從五六百年前開始。就是最初記述相當的元末明初。包括是記載不僅完備的大清皇族愛新覺羅,也是從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其時間大致也是元末明朝。完顏曾為大金朝的皇族,但金亡後,也出現斷代,基本也是從五六百年開始家譜記述。

原因就是因為蒙古人報復性屠殺,因為金朝強盛的時候也曾屠殺過蒙古,甚至傳說成吉思汗的爺爺就是金朝用殘忍的木驢之刑處死。所以蒙古強盛把金滅了,自然要對女真人實施報復性屠殺。所以女真人只能隱姓埋名。在中原的,都是隱瞞了自己女真人身份。比如我的富察氏,金時候漢字翻譯為蒲察氏。

在《金史》中“蒲察” 字樣出現二百五十多處,在《元史》中只出現八處,還是提到“蒲察”將官戰敗與投降的記載,還有一處特別提到“李庭”本姓蒲察氏改姓李,還有一處提到元朝一位官員的母親姓蒲察。再有元朝一位著名戲劇作家李直夫就是蒲察氏。元朝不會像明朝那樣禁止用胡姓,這些女真人為什麼要改漢姓呢?

明確說就是怕蒙古人報復,蒲察氏為了活命,改姓埋名者留於中原很多,都改漢姓冒充人數眾多的漢族。而回到滿洲老家的人,就躲進了深山老林,蒙古人也無法進入剿滅,這樣滿洲的有生力量得以延續。

所以滿族家譜出現斷代,都是在五六百年才開始的,其時間點正好是蒙古勢力衰落,退出女真地區後。

在清朝,滿洲人是非常重視修家譜,一般在龍虎之年都要進行大修家譜。凡是在旗的滿洲人,都是有家譜。大清國的時候,很多事情需要提供家譜作為證據。比如要襲什麼爵位或職務,或是說明您祖先曾為國捐軀,也就是烈士家屬,要領取補助,這一切,您不用去有關部門去開證明,當時實施真正的便民措施,要證明您家庭身世的,就是把家譜拿來,拿家譜和清朝政府官方檔案進行比對。

關於說到家譜裡的排字,滿洲人本來滿語名字,翻譯成漢字是多音節,不存在排字的。是愛新覺羅皇族,是康熙開始定下排字,但基本是康熙以後的後代,至於愛新覺羅遠支,就是不屬於康熙後代的,不參加用排字。

康熙二十年,康熙子輩用“胤”字,如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字,曾孫輩用“永”字。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中的“永綿亦載奉慈娛”一句,因其首字為“永”,遂取了其後的“綿亦載”,接續在“胤弘永”之後,成了六個字。道光時添了“溥”、“毓”、“恆”、“啟”,咸豐時添了“燾”、“闓”、“增”、“祺”。這14個字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寫在《玉牒》上,定為字輩序和字輩數。在1938年續修《愛新覺羅氏宗譜》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這樣愛新覺羅氏宗室輩份排字一共26字:

 胤(yìn)、弘(hóng)、永(yǒng)、綿(mián)、奕(yì)、載(zǎi)、溥(pǔ)、毓(yù)、恆(héng)、啟(qǐ)、燾(dào)、闓(kǎi)、增(zēng)、祺(qí)、敬(jìng)、志(zhì)、開(kāi)、瑞(ruì)、錫(xī)、英(yīng)、源(yuán)、盛(shèng)、正(zhèng)、兆(zhào)、懋(mào)、祥(xiáng)

還有人在胤字之前,補了6個字“覺、塔、努、皇、福、玄”,稱前六字,續修宗族譜時似未認可。

其他家族使用排字也是比較晚的,因為開始一直禁止使用漢字名字,所以也就談不上排字。一般都是近代才開始排字的。

清帝遜位進入民國,因為面過對滿洲人歧視與迫害,滿洲人再次隱姓埋名,不敢說自己是滿洲人,家譜也開始停頓。到滿洲國時候,雖說是日本支持建立的,但一些家族的家譜最後就是那時候修的。愛新覺羅宗譜,最後一次也是溥儀出資在滿洲國時期修的。

一些滿族家庭,經過民國迫害,還有就wg反封建遺毒,很多家譜被破壞。現在只有一部分還保留有家譜。

關於如何扎到自己的家譜,我以前寫文章給了幾種方法。

一,知道大的家族的容易找到家譜

就是先能否確定自己的老姓。比如很多人說是姓愛新覺羅,要真的是愛新覺羅家族,還是比較容易查找。最後一次是在滿洲國時期,1936年溥儀出資,不足部分由族親捐款進行的愛新覺羅宗譜的修譜活動,所以只要記得自己先人在1936年以前出生的,一般就能從愛新覺羅宗譜查出來。

其他要是大的家族,也可以有類似的方法,就是一些大的家族在民國時期或滿洲國時期都進行過修譜,所以只要知道自己在修譜前出生的先人名字,就可以去那些大家族的族譜中查找。

二、從清朝戶口冊中查找

北京歷史檔案館保存著清朝八旗的戶口冊。是滿文部分。只要知道150年前的祖先名諱,也就是現在還在世的八十多歲的人,能說出自己爺爺名字,最多是太爺名字,就能按照清朝八旗戶口冊來查自己的祖先。至於自己爺爺或太爺名字也不知道,那就去地方檔案館,查民國時期戶口檔案,看看能否查到自己祖先名字,然後再去找清朝八旗戶口檔案進行銜接。


滿族文化網


河南南陽欽賜田張氏



用戶2856857095505


河南洛陽王氏家族,十八世昌字輩。家譜再續,已經七百年曆史。


茗軒茶舍


我想請教下高人,我姓王,我父親弟兄五個,名字中間都是一個召字,想了解下,這個字屬於哪個堂,老家是從山西大槐樹遷過來的


都是牲口啊


我姓楊,安徽六安椿樹楊氏,164o年始祖楊道山從合肥大興(現在屬瑤海區)迀到六安龍穴山黃大塘。字輩是:道芝文明,思錦德忠秀,傳宗守先緒,功存自必隆,俊修延恩澤,端士遇尊崇。


用戶5140564272280


我李氏家族,原籍江蘇東海,明朝景泰年間遷徙山東。有譜。我正在續修支譜。


山水情深16


濟南趙氏家譜 聖學傳道光,君明萬士昌,希亭龍尚在,後面五輩不記得了


千指98231096


李氏,崇本德高俊,有同宗親的沒。


男神木子


山東長清劉氏:時和道化,文德克成,廣大福澤,同自善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