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而行,戰疫一線的“急先鋒”

“媽媽,今天我們又轉運了一名患者,我很好,您在家要照顧好自己。”

“家裡一切都好嗎?我很安全。”

“今天一切順利,想你和孩子。”

這3條消息是運城市急救中心轉運梯隊3位醫護人員向家人報平安的短消息。連日來,承接運城市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轉運工作的轉運梯隊,正晝夜堅守在戰疫一線。

逆風而行,戰疫一線的“急先鋒”


市急救中心轉運梯隊三位醫護人員合照

30分鐘內,轉運梯隊迅速成立

1月23日,一陣電話鈴聲響起,運城市急救中心主任潘新麗接到緊急任務,承接運城市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轉運工作。

接到指令後的潘新麗立即召開會議,緊急制訂運城市急救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轉運應急預案”及轉運制度。隨後,該中心急診科主任侯庭選、護士長趙娜、車隊隊長徐泓恩在各科室召開的會議上,認真傳達文件精神,動員大家報名參加疫情轉運工作。

“主任,我報名!”

“主任,加我一個!”

……

醫生範六七、護士王睿婷、司機於宏濤3人率先報名參加,會議剛剛結束後的30分鐘內,他們來不及與家人商量,便籤署了請戰書,迅速組成了市急救中心第一個轉運梯隊。

從那天起,他們3人就住進了單位提供的隔離區,成了急救中心“最忙碌、最危險”的人。禁止無關人員靠近,生活用品、食品等由指定人員給他們派送,全天備戰狀態,只要有轉運任務,他們就迅速穿好防護服,從專用通道出入,到達患者地點,接上患者,最後將患者送至指定醫院。

24小時無休眠、運輸的專用通道、反覆如一的運輸工作、厚厚的隔離服背後的笑臉都成了他們最驕傲的“幸福展示”。

轉送任務已成為他們的日常,沒有絲毫懈怠,不輕言放棄,逆風而行,行走在戰疫一線。“沒有想過自己的行動能給多少家庭帶去希望,我只希望儘自己身為一名醫生的職責。”範六七說。

再難的事,總要有人去做

範六七回想起剛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自己沒有絲毫顧慮。他說:“接到任務的時候就已經想到可能會被隔離觀察,但我也欣然接受,如果不是我,也會是我的兄弟姐妹,總有人在這個崗位上戰鬥,所以我要頂上去。”談起家裡的安排時,範六七則稱家裡的事,一切都交代給愛人,相信她會理解與支持。

疫情來臨時,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是危難時刻衝在最前的勇士。轉運患者除了精神方面,身體上也承受著煎熬,他們需要全套裝備:防護服、護目鏡、雙層口罩、帽子等,身體被嚴實地包裹著,他們要駕駛轉運車接患者,將患者送到指定醫院後,驅車回到急救中心隔離房,清潔消毒。

“沒有任務時,我和司機師傅在休息室會鍛鍊身體、看書或清洗衣物。”範六七說,“疫情的發展,是我們十分關心的話題,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將患者及時送至醫院,第一時間得到醫生的診斷,儘快接受治療。”

過了一半的生日

護士王睿婷是個剛過25歲生日的姑娘。1月23日晚,她正和朋友慶祝自己的生日。接到任務的一刻,王睿婷眼淚止不住地流,害怕、忐忑充斥心間,但是她告訴自己,作為一名護士,病人在等著她。回醫院的路上,王睿婷和父母通電話說明情況後,家人的一句“我們支持你的決定,照顧好自己”給了王睿婷更大的勇氣和信心。

回憶起剛開始的不適應,王睿婷說:“一個人在房間,想到未來的不確定性,晚上難免會覺得孤單,會想家,但是想想身後還有那麼多需要我的人,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好這次任務。”

“轉運過程中最難的一關是對轉運車的適應,轉運車是負壓車,不能開窗也不允許開空調,密閉性非常好,偶爾還會感到暈車,對我們的身體都是不小的考驗,還好我們都堅持下來了。”王睿婷說。

最重要的是樂觀、開朗的心態

與司機於宏濤溝通時,雖隔著厚厚的防護服,但記者仍感受到他開朗樂觀的態度。於師傅話不多,但他的臉上總掛著笑容。他說:“剛接到任務時,心想著不能回家過年了,有點難過,但是想著回家也是宅,心態自然就平和下來,任務總要有人做,不是我就是別人,於是就報名了。”此外,於師傅還說,相比出車的疲勞,精神緊繃是一個長期的狀態,好在家裡人也都理解,還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沒有工作時也要處在戒備的狀態,一接到指令,必須馬上繃緊救護轉運任務這根弦,在第一時間出車。每一次外出都極有可能被傳染,我們只能謹慎小心,穿好防護服,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在戰疫一線繼續努力。”於宏濤說。

疫情當前,市急救中心醫護人員範六七、王睿婷、於宏濤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逆行者”,是救治生命通道的“指路者”,是衝在最前線的“急先鋒”,是奮不顧身的守護者。在抗擊疫情面前,無數個醫護工作者的奉獻,守護著千千萬萬市民的健康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