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資差別太大,能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嗎?

心由玲系


我上班24年了,在學校也成為了一名中老年的教師,老教師工作年限長,也是從年輕教師過來的,上班時頭幾年教四個班的物理,每個班七節課,一週上28節,週六週日有時還補課,也沒有怨言,一樣乾得很好,教學成績也很好,看到在一起的老教師課少點,也沒有怨言,只是想什麼時候熬到跟他們一樣老就好了,可誰知到現在整天討論年輕老師工作量大,工資少有意義嗎?老教師也是從年輕時過來的,工作量少點不該照顧嗎?工資比年輕人高不很正常嗎?誰都有老的時候,別在頭條經常討論這些沒意又的問題了,在頭條發表問題時先考慮值不值得討論再發。


知足常樂198203514


教師工作積極性的調動,主要因素不是靠教師的工資多少,關鍵在於學校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領導要切實關心、尊重教師,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培訓、學習、交流的平臺,讓老師要看到希望。

關心教師的生活,是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關心教師的生活,能拉近領導和教師的感情距離,瞭解教師的思想動態和家庭情況,主動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上和生活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哪位教師家中有了困難,如教師的貧困問題、生病住院、節假日慰問、婚喪嫁娶,子女就學等問題,領導都要親自登門拜訪並想辦法解決。讓教師從心底感到學校的溫暖,教師也會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在工作上默默的奉獻,真正的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這也是學校領導的管理藝術,這與老師的工資高低沒有任何關係。

多鼓勵,少批評,凝聚人心,這是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鼓勵能夠激勵教師更好的工作,也能更好的激發教師的潛能,教師在工作上幹得開心,會心甘情願去做很多事。相反領導經常批評老師,會讓老師產生牴觸情緒,久而久之,老師就不聽領導使喚,即使拿錢我也不願意做,這又與教師工資的高低沒有任何關係。

再看看那些領著高工資的老師,都是高級職稱教師,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如何?而戰鬥在教學一線的老師,為了評上高級職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的付出,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凡是學校要求要做的,他們都儘自己最大努力的做好,因為他看到了評高級職稱的希望!


Lance課堂


反正有圖有真相的原則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老師的工資差別真的不是太大,可能有人覺得太大,只是由於崗位工資不同造成的,也就是因為職稱工資不同造成的,如果是同一個職稱的,那麼薪級工資之間的差距,每一年在50元左右。

所以說所謂的年輕老師現在剛參加工作,幾乎是在4100元左右,我們的座標是位於山東省的四線小縣城。






從上面的兩張截圖中可以感覺到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大約在4100元左右,當然我們單位所謂的剛參加工作的老師是工作三年了。

向上看,我們單位大多數都是年輕老師,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所以偶爾有幾個工資稍微高一點的,但是那些都是一些老教師。

基本上的情況是這樣子,只要你不晉升職稱的話,也就是說不是中級老師的話,那麼基本工資都是在4100元到5000元以內。這個是非常明顯的,你參加工作時間長了也是沒有太大差距的。因為每年的差距就是50元左右,當然是分到每個月。

有晉升職稱的人,中級職稱之後,基本上是在5000元到6000元以內。

再多一點的那就是高級職稱了,那個表上基本上看的很明顯。

這個更直接的例子,比如說我今年工作是22個年頭,中級職稱,當然學歷是中專師範畢業。現在的工資只有5500元左右。而比我晚參加工作一年的一個領導已經晉上高級了,他的工資比我多1300元。

如果有人還不理解的話,那麼在我們山東四線小縣城這邊的初級和中級之間,同一年參加工作的差距是。463元。同年參加工作的中級和高級之間的差距是1038元。

當然以上的兩個數字是基於2018年12月工資改革之前的標準,現在的差距更大了,應當初中級差距在500元以上。中高級差距在1300元左右。

數字是枯燥的,其實最大的差距還是崗位工資引起的,而薪級工資是不會引起很大差距的。


宜城老師


個人觀點:教師工資存在差距,對調動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有作用的

雖然,從社會角度看,國家一直提倡縮小收入差距;但從單位管理角度看,往住又採用適當加大收入差距的辦法來鼓勵職工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二者應該不矛盾。

以往盛行的"吃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危害,早成共識,不必贅言。我國改革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大鍋飯",破除平均主義思想



現在教師工資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崗位工資,即職稱工資。這是目前受老師們"吐槽"最多的一項。主要是由於職稱評審過程存在一些不公平,以及職稱崗位指標太少等造成晉職太難所導致。

崗位工資的差距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從初級到高級,差距一、二百到一千多不等。

二是,薪級工資。這一項與教師教齡關係最密切,基本上每年會上調一級。每相鄰級之間差距約100元左右。這也意謂著,任何一名教師,每增加一年教齡會享有一次調級,每調一級,大概100元左右。年輕人與年老人相比,最多相差一千至二千也屬正常。

當然,除此以外,由於職稱和薪級的差別,其他津貼也會被拉下一定差距。總累計起來,年輕教師與年老的教師,總工資最大差距可能會達到三千以上,差距確實較大

正由於職稱因素影響工資差距,所以,才會觸動年輕教師去努力評職稱,而評職稱要很多條件,這些條件又得靠工作努力才能得來。雖然,很多老師因種種原因可能放棄了評審職稱,但多數情況還是曾經努力過的。

由於教齡對工資影響較大,這也讓更多的年輕老師能靜下心來,專注教學工作。只要自己堅持下去,工資是會逐年提高的

年輕的教師同行們,你是不是這樣想的呢?


三味聊教育


我是科任老師,乾的活不比班主任少。我現在課節比班主任多好幾節,另外,兼職學校的保幹,每天要提前二十分鐘到校門口,看著學生進校園,學生放學,提前五分鐘到校門口看學生放學,天天接送校車學生上放學進校園。但是由於科任,各種比賽少,因此,得證的機會也少,再加上歲數大了,也不願跟年輕人去爭,因此,至今為止還沒有晉級高級職稱。這不等於我比誰幹的少,這也就充分說明了,乾的好壞、多少跟晉級沒有太多關係。但是職稱卻大大的拉大了教師之間的工資距離,而且是,你定不上職稱,工資永遠也攆不上其他同志,那麼這樣的一個職稱分配製度,勢必會影響到一些同志的工作熱情。


寒風81029


現在教師工資的構成結構確實有很大問題,很不利於調動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

比如說現在教師工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崗位工資,2、薪級工資,3、績效工資,其他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計。其中,崗位工資與個人職稱掛鉤,薪級工資與教齡掛鉤,績效工資實際上也與職稱掛鉤。由於年輕教師工作時間段(至少在15年內),職稱相對低於老教師,致使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工資差距懸殊。

老教師拿高工資無可厚非,關鍵是目前這種工資制度使年輕人沒有更多的奮鬥方向,好像只要混到年齡了工資自然高。年輕教師在學校乾的工作相對較重,而拿的工資卻遠遠低於老教師,完全不符合多勞多得,獎勵優秀的分配原則,造成了年輕教師心裡的不平衡。我想應該在教師工資結構中體現多勞多得的,獎勵優秀的部分,這樣年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縮短工資差距,更有利於年輕教師承擔學校工作。


桃子老師tz


在多數單位,拿錢少的往往是幹活多的,在教師行業,這個也不例外!學校幹活最多的,是年輕教師、是班主任,他們往往是工資最低的那部分人。而那些工資高的人,卻往往是工作積極性不高的人。

一、初級教師3000元,高級教師7000元,工資差距確實很大!

“同工不同酬”,這種現象可能很普遍,但是在學校,有點嚴重了。以我們這邊老師待遇為例,剛入職的年輕教師,實發工資也就是3000出頭,如果加上班主任費,一個月500元左右,那麼工資也不會到4000元,而一個高級教師,即便沒有班主任費,實發工資也能接近或者超過7000元,這是職稱帶來的收入的差異。

二、帶課多、值班多、班主任雜事多,這些都是年輕老師的寫照!

當你晉級到高級教師,基本不可能再當班主任了,上課的高級教師也會越來越少,即便是代課,很多高級教師也是積極性大大的降低,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正高級教師,是可望不可即的,到了高級還代課,這都是給領導面子。

那麼,這些活誰來幹?當然是年輕教師,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們!他們面對這些繁瑣的工作,沒有選擇的機會,不管有沒有積極性,你都得做!不做?怎麼評獎評優?怎麼晉級?怎麼當領導?

所以,在學校裡,最忙的是這些年輕老師,這個和工資沒有關係,和工作積極性也沒有什麼關係,他們沒有選擇的機會。

為了彌補職稱工資帶來的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出臺了正高級職稱和績效工資等彌補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在你們那裡實施的效果怎麼樣呢?一個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還能奢望公平嗎?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歡迎評論。


贏在高三


我覺得這挺難的,單憑工資只足以驅使年輕人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並不能完全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人都是隻看眼前的,都是跟身邊人比較的,然後才得出幸福不幸福的結論,才表現出是否積極上進的舉動,年輕的教師們也免不了這個俗,不敢說全部起碼也是大部分吧。

客觀點說,從事教師工作的年輕人家庭條件都一般般,也有相對好一點的,但也是好的有限,幾乎沒有見到過哪個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從事這一行業,或者家裡有礦的那種都是來鬧著玩的,隨時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年輕人初入職場,大多都不是很看重工資也不怎麼清楚工資的意義,反正給別人多少給我多少就可以了,憑著一腔熱血和蠻勁做事,但是最多也就三兩年時間就回過味來了,憑什麼我幹著最苦最累的工作受著夾板氣還拿著墊底的工資?有本事的多半就開始琢磨著跳了或者開始動心思偷奸耍滑混日子了……

舉個例子來說,年輕人看到身邊老教師從教二十多年了,高級職稱,帶著最好的班級,上著少量的課,每天隨便混混日子輕輕鬆鬆,工資就是自己的兩三倍,什麼想法?什麼心情?雖說老教師也是奮鬥了多年的應得的待遇,這是心裡都明白的事情,但是呢年輕人慢慢就不平衡了,沒錯,等二十年後自己也許也可以是這樣子的,但是眼下呢?工作順心的話一切都還好說,要是不順心的話,積極性從何而來?幸福感從何而來?尊嚴感從何而來?

要麼給錢,要麼給時間,要麼給平臺給機會,人總是要圖點什麼的,僅此而已!


小僧愛讀書


高工資與年輕教師不相矛盾!

很多的年輕教師已經後來居上,輕輕鬆鬆地獲得了高工資!讓我們一些老教師羨慕不已啊!

我知道,我鎮有好多個年輕教師已經是副高級職稱,領六級、五級崗位工資。他們目前工作年限也就是十二三年,其工資遠遠超過很多的有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

例如,我,29年教齡,一級八崗,打卡工資不到5000元。而這些年輕教師已經是副高六崗,打卡工資達到5300多元。要說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我們這些人。我們基本上工作了一輩子,到現在還沒有年輕人的工資待遇高。這怎麼解釋呢?

其實呢,年輕教師有幹勁、有闖勁、有作為、精力旺盛、學歷高、技術高、本領強。同時,年輕教師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水平遠遠超過老胳膊老腿的老教師。如果把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或者得以充分發揮,那麼,其前途不可限量,將是一片光明,輝煌無比!


比如,信息應用技術大賽、需要用上現代技術的優質課比賽、學校或者鄉鎮舉行的公開課或者觀摩課等等,大部分都是年輕教師在擔當主力角色,因而,他們所獲得的各種獎勵和證書是我們這些老教師無法企及的夢想。那麼,他們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夠順利晉級高級職稱,獲得高報酬,高待遇。

所以說,高工資並不是老教師所獨有的,年輕教師一路綠燈、輕鬆獲取高職稱高工資的比比皆是。


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將來到我們這個年齡時,你們的工資,將是我們的好幾倍,其前途一片光明!

像我們這樣的老教師吧!能夠領取這樣的稍微高一點的工資,也是熬了幾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年輕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要不等不靠,敢闖敢拼,勇於創新,勇於開拓進取,發揚“初生牛圖不怕虎”的精神,在教育教學領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們說,態度決定一切。年輕人不要太在意目前自己的報酬。工資報酬低只是暫時現象,以後一定會逐步好起來的!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如果和其他單位(公務員除外)的人員進行比較的話,我們教師的工資還是可以的,如果把各種各樣的,費用都加起來的話,已經是很可觀的了。

目前,如果你的工資在兩千五六,那麼,再加上住房公積金、獎勵性績效工資、醫保賬戶上的資金,還有扣除的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等所有的科目都加起來,基本上可以達到4000元以上。

眼光長遠看天地。

事情都是在發展變化的,不要被眼前的一點假象或者說小問題所左右。

年輕教師們,加油努力闖闖吧!

高級職稱和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你招手呢!

端正態度,昂首闊步前進吧!


——————————

本頭條號關注教育教學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我的奮鬥目標!

你的關注就是對我的激勵!


中小學教育者


這是不可能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的。

年輕人血氣方剛,工作量一般不會少,如果工資差別大,那不可能有什麼積極性的;另一方面,年輕人戀愛、買房、結婚、生子,費用又大,他們急需錢,微薄的低工資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打擊,更談不上有什麼積極性了。當然不排除有少數年輕人想得開或者家底厚,不在乎工資少,對工作仍然兢兢業業,但這絕對不是工資差別大帶來的積極性。

年輕人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理應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的力量和智慧,但職稱工資制度使他們剛上崗時的若干年工資處於低水平狀態,這必然澆涼了他們的心,工作熱情會減弱很多。而當他們老一點的時候,工資漲高了,但年輕時的那股勁早就沒了,惰性越來越強了。也就是說,年輕時想多做點事,但沒有高的工資激勵他們,以致浪費了自己的青春;等工資漲高了的時候,想努力一點,卻又力不從心。照這樣下去,一代代年輕人將惡性循環地經歷這種缺少工作熱情的人生。這就是現在職稱工資制度造成的惡果。年輕人多勞多得為什麼就不可以呢?為什麼工資不以實際工作為準卻以職稱為準、使工資與實際勞動不相符呢?為什麼年老的教師工作少一點就不能少拿點工資呢?是調動工作積極性重要還是富養懶漢重要?

我們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從教育振興出發,工資不能靠職稱這個牌子來分配、不能靠老資格來分配。能否調動全體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積極性和是否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是檢驗工資分配製度是否合理的試金石。那種只顧一己私利、不顧他人利益、不能全局考慮的墨守成規者,應該反省了,教育真的要嚴肅對待,不能再糊塗下去了。

我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一起思考教育現象,悟出教育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