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01、父母大多都是“刀子嘴”

前不久,“郭麒麟哭”上了熱搜。

起因是在郭麒麟演話劇謝幕的時候,郭德綱上臺,並且誇讚他“比自己演得好”。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誇獎,卻讓郭麒麟繃不住,抱著郭德綱泣不成聲。這句肯定,真的來之不易。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郭德綱對兒子的嚴苛,整個德雲社都知道。別人三天能背會的臺詞,郭麒麟兩天得背出來,郭德綱在後臺罵人,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而且從來不嘴下留情。

2012年,郭麒麟給師兄捧場的時候搞砸了,郭德綱恨鐵不成鋼,痛罵他到深夜,而且在微博上訓斥他“蠢子無知,糊塗至極”。

郭麒麟從小就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成長的,他知道自己是郭德綱的兒子,只能比別人優秀,才能得到父親的肯定。

之後,他說相聲、當主持人,還跨界參演了《慶餘年》。沒想到,郭麒麟扮演的範思轍一出場,就收穫粉絲無數。他有點二,但極具商業頭腦的人設,活脫脫一個“地主家的傻兒子”,賺盡了觀眾緣。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之後,有人問他“父親有沒有誇你”,他卻沒心沒肺地說“他從來不看我演戲,都不知道我參演了”。雖然語言云淡風輕,但唯有他自己知道,內心是多麼渴望得到父親的稱讚。

所以,當郭德綱第一次說他比自己演得好時,他才會喜極而涕。

也許有的父母希望通過“打擊教育”,讓孩子能夠不斷歷練成長,變得更強大。可是,卻忽略了他們的“刀子嘴”,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02、不被認可的孩子,一輩子都不自信

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一生似乎都活在自卑裡,一生似乎都只為證明給父母看。

有位網友說,他從小就很努力,可即便是他考了班級第三,母親也會給他澆冷水:“只是考了第三,不要樂極生悲、不要太驕傲”。

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母親還是抱怨“離家那麼遠、工作也不是太好……”不管他做什麼,似乎都得不到母親的肯定。可越是這樣,他反而越在意母親的看法,以至於做每件事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討好”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關注。

自卑、討好、內心無法達到和解,是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內心永遠也無法彌補的黑洞。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范曉萱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母親的一個電話。

在電話裡,母親第一次肯定了她的成績:“你真的很棒,那個時候媽媽沒有支持你,媽媽現在跟你說對不起,不知道這個鼓勵會不會來的晚了一點?”

雖然已經過了很長時間,可范曉萱在提到這一段的時候,還是淚溼了眼眶。

一個人,不管走多遠,不管有多成功,都希望得到自己最愛的人的肯定。范曉萱是幸運的,雖然這一刻來得有些晚,但起碼她等到了。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03、父母的肯定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不誇你,是因為不想讓你太驕傲”、“打擊你,是為了提高你的抗挫折能力”……

父母的心思或許很簡單,“刀子嘴豆腐心”也是許多父母的真實寫照。

但事實上,父母一句不經意的否定,或許會讓孩子不斷地放大自己的脆弱和缺點。而鼓勵和認可,才是孩子人生路上能夠披荊斬棘的勇氣源泉。

  •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缺點也有優點。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看不到他們的閃光點,那麼,又如何能夠期盼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去迎接挑戰呢?

  • 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打擊

傅園慧的爸爸就從不吝嗇自己對女兒的稱讚,無論女兒的成績如何,他都會說:“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

有這樣一個會鼓勵自己的爸爸,傅園慧即便是在失利的情況下,也能很好地調整情緒,迎難而上。

一個自身價值被肯定的孩子,才能被激發出更多的能量和自信。


16歲因失誤被罵,7年後憑一個角色逆襲:“刀子嘴”也會傷孩子

  • 孩子要學會自我肯定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孩子也要自我調節,學會自我肯定。

也許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才會不苟言笑、不輕易稱讚,但那並不等同於孩子本身不優秀。

雖然,我們內心迫切地想要得到他們的肯定,但做得好或是不好,不依賴於父母單方面的評價。

孩子,只有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才能擺脫心理壓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只不過,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終究還是會留下遺憾。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一句讚揚、一個擁抱就能讓他們感動許久。

想要孩子能夠乘風破浪,去實現他們的夢想,父母給他們足夠的愛和信任足以。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