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奉《道德經》為聖經。除哲學、治國、修身外,諸君可還看出哪些?

書從文


《道德經》是參悟了宇宙真理的奇書,言簡意賅中,向世人道出隱語般的天機,更像一把留給後人(有緣的人)開啟宇宙密碼的智慧鑰匙。





瑞氣沖霄


夫五千言而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經也。餘先師有言:精進研之,則聲參太極,高上遙唱;諸天歡樂,則攜契玄人;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內觀形影,則神炁長存;體洽道德,則萬神震服。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安國寧家,孰能知乎?無為之文,誇之不榮,撓之不辱……,


用戶3420540593883


1、老子的《道德經》短短5000字,闡述了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和人生觀。老子,姓李,名伯陽,亦稱李耳,號老聃,曾做過周王朝的史官,他學問博大精深,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第一哲人”。

2、在文化方面:《道德經》是影響中華民族2500年的道家開山之作,第一部用詩化語言闡述中國哲學的鉅著,世界智慧哲學寶典之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修身處世的古老“東方聖經”。從古至今註釋者3000餘家,出版發行量世界第一。中國歷史上有四位皇帝為《道德經》作過註釋。

3、在哲學方面: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道德經》, 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著名哲學大師黑格爾: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老子的著作《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4、在管理方面:日本著名企業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我把《孫子兵法》是用在銷售上,把《大學》用在管理上,把最難懂的《道德經》用在最重要的領導層上,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過分追求慾望的結果是:不僅不能感到舒適,反而會感到痛苦,喪失自我。


遊通天下


道德經是一部人間神話般的存在。雖僅有五千餘字,讀此書,修道者可得道,帝王者可治國,君子可修身,巧匠者可得奇技……蓋因此書以時空為本源演天地之造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的微觀和宏觀學說十分系統,因果動變闡述明晰,絕非可以人文哲學來概論,立論角度就已經超越單純的「人學」範疇,故百家學說無人可出其右。細品此書彷彿置若三界之間,能感受到從未如此近距離的接近神話世界。要論道德經,餘以為可以評為翻譯過的天書仍不為過。能教不能者有能,未覺者知覺,通竅至靈,略曉大道,老死而不能窮盡其理。道德經仿如寶鏡,虛懷則獲乾坤,無量難窺門徑,奇書也。


匠心1123


一派胡言,要治國老子還出走隱居嗎?要平天下尹喜還用得上掛印嗎?

都是後人討好政界胡編亂造的假。假隱真意而俗人不知也罷了,假道家也跟著吹風扇火太可笑啦。目的不是出名做官嗎?增兩錢花嗎?害人害己的事做多了會報應的。那就是孔明,王陽明之類,假道士冒充修道之名,亂政害民,俗道不分,道之賊。


馬振廷1


道德經是書目

它是先秦諸子百家的集合於最終源頭

孔子四次會見老子

也不只是提問而是求書

老子是皇家圖書館館長

那不是閒差

而是最重要的部門

宮廷王學的掌握者

其實百家爭鳴的真正源頭

是宮廷王學典籍因戰亂散落民間

這就是老子手裡掌握的東西

老子西出函谷關

他不可能帶走整座皇家圖書館

那麼尹喜留下聖人

老子會寫什麼?

書目

那些宮廷王學中最最經典的數目

所以想全盤參悟道德經

得有先秦諸子的底子

得從單年的書目中互相參悟

我指的是郭店楚簡版

道德經是我們錯讀了2400年的千秋經典

這是我寫的系列文章

有興趣的可以搜一搜


軒轅凌霄


或者有人疑問:既然《道德經》那麼厲害為什麼至今還沒有實現‘’無為之治‘’呢?其實《道德經》本身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我們動不動就以‘’聖人之說‘’作為理論依據。再說,一些人把簡單的說成複雜,複雜的說成不解;再到後來人們乾脆把其說成‘’天書‘’,結果讓人望而生畏。為此,異端之說四起。久而久之以訛傳訛,什麼愚民政策,什麼封建迷信等等的說法蜂擁而至。如此一來,本來一本好好的《道德經》,竟被曲解成異端邪說。平心而論,《道德經》只是一本人生經歷的總結。他只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或經驗來警醒世人。事實,他不希望後人重蹈覆轍。但卻事與願違。我們非但沒有得到其智慧的薰陶,反而一錯再錯誤入歧途。


在線靈童


已經讀完《孫子兵法》《易經》《曾國藩傳》《人性的優點》《羊皮卷》《穆斯林的葬禮》《狼圖騰》《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世界未解之謎》《曾國藩家書》《胡雪巖傳》《茶館》《秦始皇》《文化苦旅》《亮劍》等等,正在讀《史記》,欲讀《說文解字》《五代史》《資治通鑑》《二十四史》《邊城》《平凡的世界》………很多很多


北斗實驗室小胖


《道德經》淪為治國安邦之法,既已降級了!《道德經》者,先為天地大道也!而後方為世間用。道——宇宙無形無相之本源,問道,道始現心觀之相,此相亦空無爾!空無之相為一,無形無相為二,(互換亦可)二相之合為三,三,二,一者糾纏可生萬已!萬物生而世界現,所現者仍空相之相也!此之謂道!汝可知乎?!


用戶如是我聞


易經,孫子兵法,美學,面向對象編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