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算出500年後的劉伯溫是真是假?

無耐的老久久


世界上沒有這樣的神人,諸葛亮算出500年後的劉伯溫,可以肯定的說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諸葛亮為何沒能算出歷史上那麼多大人物大事件,何以偏偏就算出了個劉伯溫呢?這是民間故事為了美化和抬高劉伯溫,通過神化諸葛亮所編造的傳奇故事。

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

這個傳說有很多種版本,其中一個說的是劉基經過武侯祠時,與隨從到裡間休息。此時,劉伯溫想,諸葛亮真的很神嗎?那麼神如何只能幫助劉備三分天下,而我劉基卻輔佐一個和尚得了全部天下。我沒有享受這般待遇,你諸葛武侯卻享受了如此長時間的人間香火,照這個標準,我劉伯溫也應該有一座廟才對呀。

劉伯溫越想越不服氣,乾脆找來筆墨,在武侯祠的牆上寫了十四個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寫罷,頗有點得意。於是走出武侯祠,準備重新上路。但當他回頭看了一眼懸掛在們楹上的“武侯祠”牌匾時,心裡又不舒服了,便叫士兵把這塊牌匾拆下來,明顯有踢館的意思。而當士兵拆下牌匾後,發現背面有一行字,寫的是:“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伯溫大吃一驚,立即滾鞍下馬,拜伏於地,磕頭不止。

有的版本說,劉伯溫拆武侯祠牌匾,把它弄斷了,裡面飄出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還有的版本說,諸葛亮在牌匾後留下的字是“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何人”。不管寫的是什麼,都漏洞百出,毫無依據。

查遍劉伯溫的傳記,並沒有前往成都的記載,拆武侯祠牌匾純屬子虛烏有。或許,其他記載中有劉伯溫到過成都的記載,但恐怕也難查到他拆武侯祠牌匾的史料。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得了天下後,雖然行事高調,但為人卻很低調,不可能與一位故人較勁,幹出損害自己名聲的拆牌匾的事來。

而諸葛亮一生謹慎,鞠躬盡瘁,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難道他知道後人要給他建祠,便自己預製了牌匾,在背後寫了一行字?

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魯迅評價《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這句話,鞭辟入裡,講得非常到位。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主要才智體現在政治方面,他的治國能力強過他的軍事謀略。《三國演義》則主要突出了三國戰場上的爭霸較量,便突出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移花接木,把別人的的智謀拼接到諸葛亮身上的。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

最大的張冠李戴事件,就是把周瑜火燒赤壁的功勞算在了諸葛亮的身上。“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明明說的是周瑜,羅貫中卻安在了諸葛亮身上。這一段歷史中,羅貫中還講了一個借東風的故事,簡直神化了諸葛亮有呼風喚雨的本事。湖北電視臺《諸葛亮》在表現這一段故事的時候,處理得比較恰當。為確定火燒戰船的進攻時間,諸葛亮遍訪農夫、漁夫,反覆觀測天象,做了一次很準確的東南風天氣預報,哪有呼風喚雨的神人?當然,用相關預測法佔卜,卻也能推測出天氣狀況,高明的預測師算得還真準確。

不過,《三國演義》中曹操說過一句話,可以直接把諸葛亮從裝神弄鬼的神壇上拉下來。當時,曹操鎖了戰船,準備向東吳進攻。忽然,東南風起,程昱提醒曹操當心對手用火攻。曹操說:“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日,安得無東南風?”

看來,這只是個節候常識,諸葛亮利用這個自然現象,假裝祭東風以求脫身之計。諸葛亮肯定是懂天文知識的,羅貫中所寫的應當是這個意思,卻被民間傳說與戲劇神化了。而作為東吳最高統帥,也是當時著名軍事家的周瑜竟然不懂時令,卻是大有又被抹黑的嫌疑。

所以,諸葛亮是被神化了的智謀家,預知到大明朝的事情,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傳說罷了,當不得真。

諸葛亮能掐會算也是被誇大了

諸葛亮是歷史上數得著的大軍事家,大謀略家,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而在民間,他更是智慧的化身,所以,能掐會算是最基本的技術。於是,諸葛亮發明馬前課也就風靡開來。

這個馬前課我也曾經學習過,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或許,這是神仙級別高人所玩的遊戲罷。《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倒是記載了能掐會算的高人,此人名叫管輅,他算準了夏侯淵被斬定軍山的事情,還掐對了曹爽被殺,確實很神。

但是,查遍史書和小說,沒有諸葛亮如此精準占卜的記載。《三國演義》中也有諸葛亮占課的描寫,但能占課的人並非他一人,還有呂範、龐統、以及孫詡之妻徐氏。紫虛上人在入川前就預言:“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鳳雛墜地,臥龍昇天。”無比的準確。看來,當時確實盛行占卜術,占卜家遍地皆是。不過,遺憾的是,卻沒有諸葛亮占卜時用的是馬前課這個描寫。

作為戰略家,對形勢的分析和預判是其必備的基本軍事素質,更是戰前必須做的基礎功課。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諸葛亮作為一代謀略家,能夠準確的分析和預判天下大勢,提前採取應對之策,並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歷史上很多謀略家都能做到。但若把這樣的軍事素質上升到神的高度,反倒有損諸葛亮的形象。況且,諸如管輅這養的大占卜家都只能預測不遠的將來,沒有留下對後世的預言,就更別說依據當前形勢對相對較近的未來變化進行預判的諸葛亮了。因而,說諸葛亮預知劉伯溫,實際上就是在神化諸葛亮的前提下,拔高劉伯溫。

劉伯溫是人不是神

劉伯溫同樣是中國歷史上的智謀家,但若說他能掐會算,也是跟諸葛亮一樣,被誇大甚至被神化了。

《明史·劉基傳》記載,中書省都事李彬犯了罪,劉伯溫要嚴厲懲治於他。李彬卻與丞相李善長關係非常好,李善長指令御史臺暫緩辦理這個案子。但是,劉伯溫快馬疾馳請示御駕親征的朱元璋,得到朱元璋批示後,劉伯溫處斬了李彬。

然而,劉伯溫卻是在祭祀的壇壝下對李彬行刑,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大旱,朱元璋下令劉伯溫求雨。在祭壇下斬殺罪臣,是劉伯溫想的祭天法子,但是,老天依然沒有下雨。劉伯溫又向朱元璋建議,把犧牲士卒的家屬集中、掩埋死去的工匠屍體,把張士誠編入軍隊,以消弭衝犯國家的戾氣。朱元璋採納了他的建議,不幸的是,過了十來天還是沒下雨,朱元璋對這件事情很生氣。

劉伯溫之死充滿疑竇,史書上記載,他是吃了胡惟庸送來的藥,感覺到肚子裡有拳頭大小的東西集聚。為這事,後來的御史中丞塗節舉報胡惟庸下藥毒殺了劉伯溫。

從這兩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可以看出,劉伯溫是人不是神。他與諸葛亮一樣是深謀遠慮的大智謀家,身懷帝王之術而成就了一番偉業的歷史人物,能掐會算,預知未來都是傳說。

推背圖、燒餅歌及諾查丹馬斯預言

這三部著名預言書,有兩部涉嫌偽造。《推背圖》相傳為唐代袁天罡、李淳風所推演,是對李世民之後歷朝歷代的大預言。而《燒餅歌》則是朱元璋考察劉伯溫才智,與劉伯溫的一次秘密談話,這部談話被寫成歌謠流傳下來,也是從朱元璋這裡開始,對後世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

綠野老道偏好這方面的神秘術,很早就得到了這兩部著名預言書。這兩部預言書有一個共同特點,一半準確,一半不知所云。我想,準確與含糊其辭之間,就是成書的時間。很明顯,這兩部書是後人偽託的,無論你怎樣解析,清中期以後的預言都不可能出現“滔滔洪水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竟然連歷史事件人物的姓名都準確無誤的預測出來的情況。比較搞笑的是,有的版本中竟然連清朝的官服都準確的預言出來了(見第十二象),難道真有這樣通天徹地之人?

至於諾查丹馬斯的《諸世紀》,應當是他本人的原創,但卻被後來的利用、篡改,也是不知所云了。此書對未來世界的大勢進行了分析預判,或者說是預言,時序比較含混,事件也是輪廓式的描述。這部預言書在二戰時期被德國利用,偽造諾查丹馬斯預言詩,散佈“希特勒的勝利是必然的,戰爭不會波及到法國的東南部”等等預言,試圖瓦解巴黎、英國的防禦信心。而英國方面也毫不示弱,從空中向比利時、法國撒播用德文編集的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英國情報局的諾查丹馬斯預言,卻是從一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騙子的路易·德·保羅那裡借來智慧。由此,諾查丹馬斯預言受到廣泛質疑。

原本世界上沒有這樣的神人,哪能如此預言到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哪能預言到某個歷史人物的具體姓名?同理,諸葛亮不可能預見到劉伯溫將輔佐朱元璋一統江山。

時間上的大漏洞,證明這就是個傳說

諸葛亮去世的時間是公元234年,大明朝建立是公元1368年,中間差了至少1134年,何來諸葛亮身後500年的劉伯溫?

預言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時序上的混亂或者錯亂。上文講到,《推背圖》金聖嘆批點後的那一部分就失靈了。現在,還有很多以這部預言書來分析現實和未來的,但都不能解決讖緯圖像、頌詩順序與時間對隼問題,更不可能精確到人名,甚至連大勢趨向都很難與歷史事件對號入座。我的那部《推背圖》得來很早,至少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後來的版本有很多篡改的內容,但即便是篡改,也是驢唇不對馬嘴。與諸葛亮預言劉伯溫一樣,時間概念很亂,所有的評析猜測都經不起推敲。

當然,民間傳說自由民間傳說存在的理由,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也是老百姓對古代智慧人物的崇敬與緬懷,也寄託著一份美好的情感,希望這樣的人物成為世之楷模,啟承後人努力學習,建功立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妨保持沉默,讓這個美好的傳說一直傳說下去。


綠野萍蹤01


諸葛亮在國人心中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人物,而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建功立業,有著很多傳奇故事流傳至今,其《燒餅歌》更是與《推背圖》並駕齊驅成為預測未來的傳世之作。這倆位智多星誰更聰明,自然有很多人想一比高下,因而也就在民間留下了諸多故事,其中傳的最神的是劉伯溫挖諸葛亮墳的故事,故事大致如下:

劉伯溫幫朱元璋打下天下,名成身就之後,因民間傳聞劉伯溫為天下第二軍師,諸葛亮乃天下第一軍師,為此劉伯溫心中頗為不快。心想:我劉某功勳卓著,創萬世之偉業,你孔明何德何能,僅憑一個天下三分的蜀國,而且出師未捷身先死,就風頭蓋過我。

劉伯溫越想越氣,越氣越恨,於是令一干人等浩浩蕩蕩開赴諸葛亮的墓冢並開始掘墓,待到掘地三尺之時,發現線裝之孔明神算一本。交與劉伯溫,翻開一看,上寫赫然寫著:”學生伯溫,我知後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為師孔明“。伯溫頓然醒悟並跪拜曰:恩師在上,請恕學生魯莽無禮,先生乃天下神人,天下第一軍師當之無愧。

故事言之鑿鑿,其實漏洞百出。若諸葛亮有如此神算,怎麼可能算不出劉備後人的命運而讓劉表成為亡國之君並備受屈辱?以劉伯溫這種明事理的讀書人,怎麼可能生古人的氣掘先人的墳?再說掘墳還掘出線裝書,難道諸葛亮將北宋才發明線裝書提前了幾百年?


老麵湯圓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最近有太多質疑諸葛亮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諸葛亮。

陣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八陣圖》

八陣圖乃是諸葛亮陣法的巔峰之作了,夷陵之戰,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陸遜率兵追至魚腹浦,誤入八陣圖,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迷了方向。幸得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相救,才得以從生門走出。

《八陣圖碑記》記載:“諸葛武侯之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新都彌牟鎮。

1981年,成都市已將彌牟鎮八陣圖遺址定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6萬平方米,大大小小、高低變幻不定的土壘僅存五六個,最大的周長可達20米,高7米。

《三國志·蜀書卷五·諸葛亮傳》正文記載八陣圖:“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

諸葛亮崇尚發家和黃老思想,在易學方面也有很深造詣。八陣圖僅僅是成名之作。諸葛亮與司馬懿祁山斗陣,司馬懿擺出混元一氣陣,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暗藏玄機的混元一氣陣被諸葛亮一眼識破,進而大敗司馬懿。可見,諸葛亮在陣法方面非常精通,行軍佈陣只是陣法的一種應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有用的。

奇門遁甲,五行術素。

《三國演義》諸葛亮五出祁山,寫到:

司馬懿在後面趕來,傳令曰:“孔明善會八門遁甲,能驅六丁六甲之神,亦能呼風喚雨,袖腿乾坤。此乃六甲天書內縮地之法也。”

此處的六丁六甲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將、七十二地煞等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被道士召請,歷行風雷,制伏鬼神。

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

漢代道家、方士能驅六丁六甲之神,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梁節王還曾用這種方法來“占夢”。

“太平盛世和尚多,天下大亂出道士”。道士在歷史上雖然被賦予了很多魔幻色彩,但道術卻始終存在著。道家翻天印手結,前段時間小火了一下,據說這種手結可以驅魔消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絡搜索下打手結方式和相關的咒語。現在雖然沒有官方說明宇宙是多維度存在的,但我們都知道,宇宙維度絕不是單一的。

五丈原,諸葛亮自知壽命將盡,使用七星燈續命。後被魏延吳闖入內,主燈熄滅,續命失敗。

這七星燈本是上古道門法術,自商、周時代邊有了,只是很少用人使用成功。秦朝時期,秦始皇尋長生而不得,焚書坑儒、坑殺天下術士,這裡的焚書便是指燒燬了大量的奇門遁甲、道家術士相關的書籍。

七星燈續命為,中央放置一盞本命燈,外圍用七七四十九盞小燈,手掐堅決、口唸咒語。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可增壽一紀,也就是12年。此法是諸葛亮從那個稱他為“臥龍”、稱龐統為“鳳雛”的龐德公處學得。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也許是天數,上天都不給蜀漢機會。歷史上還有一人也使用過七星燈續命,他就是劉伯溫。成功續命12年,劉伯溫靠這12年,幫助朱元璋滅了元朝和張士誠等人,最終建立明朝,朱元璋坐上龍椅。

綜上,諸葛亮崇尚法家,治國興邦也用的是法家思想,他的黃老之術和易經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諸葛亮推斷出500年後的劉伯溫還是有可能的,即便如此,後知500年也是一個極限了。

不要在拿李淳風、袁天罡的《推背圖》說事了。至少現在作者不確定,流出版本真實性不確定,即使拿到了可靠版本,又有幾人能看的懂?看懂的幾人,又有誰敢亂說……


歷史話光年


歷史上有關諸葛亮和劉伯溫的傳言十分多,五百年前諸葛亮,五百年後劉伯溫,可是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死於公元234年,劉伯溫1311年至1375年,差了1000多年,不是五百年啊。原來這個說法有原因,因為唐朝有位名將一出生就被人預言是諸葛武侯再生,一生經歷充分印證這個說法,這樣說起來,生於公元746年,死於公元805年,去世和出生相連的話,和諸葛亮及劉伯溫中間相距差不多500年,起到承前啟後作用。這個人就是唐朝繼郭子儀之後又一位名將韋皋,他出身“東眷韋氏鶥城公房”,他一出生就被預言不凡,但是青年時窮困不得志,後面成功逆襲,和諸葛亮一樣在蜀地建功立業,度過傳奇一生。 諸葛武侯再世傳人

韋皋一生際遇非凡,從他一出生時就開始了。為慶賀他出生一個月,家裡邀請僧人進行了一次聚餐。有一個異族僧人不請自來,這個僧人在大家驚訝的眼光中自顧自地吃完飯,想逗一逗還是嬰兒的韋皋,打起招呼嚇了人一跳,他對小嬰兒說:好久不見,你還好嗎?而小韋皋笑了起來,就像和他熟識一樣。韋皋家人都十分奇怪,他父親心裡驚奇,連忙追問為什麼這麼說。胡僧回答:你家小孩子不是平凡人,他其實是諸葛武侯(就是諸葛亮)再世,以前我和諸葛武侯認識,聽說他再次來到世上,就來看看他。還預言這個小孩子會和諸葛亮一樣,未來當蜀地的統帥,建立功業。韋皋一出生就被高僧預言不凡,他連字都和武侯有關,叫城武,承載家族殷切的希望。 困頓青年發憤圖強

韋皋揹負著偉人光環,但是一開始卻困頓不堪。他文武雙全、胸懷大志、際遇非凡,有幸被當朝宰相張延賞的妻子看中,當了宰相女婿,羨煞旁人,但這卻是命運和韋皋開的玩笑。韋皋性格清高不懂得拍老丈人張延賞馬屁,又遲遲沒有建功立業,張延賞慢慢地看韋皋不順眼,對他非常無禮,家中下人趨炎附勢,也敢瞧不起他。韋皋在妻子支持下,毅然離開相府,出外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十分有志氣,除了妻子給他的盤纏外,老丈人打發他的財物都被他退回去了。這正應了這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一定要經歷磨難。

後面韋皋順從命運安排參了軍,在軍營中一步步向上發展。在歷史有名的涇原軍譁變事件中,他展示出不凡的能力和擔當。這個時候唐德宗出逃到奉天,韋皋正好在奉天,守衛奉天的將領被叛軍首領想拉攏想反叛。韋皋以自己過人的膽略和智謀,不動聲色地平定了動亂,唐德宗為此十分欣賞他,韋皋開始了輝煌的人生。他被唐德宗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後面又升為金吾衛大將軍、檢校戶部尚書,皇帝還讓他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去接替自己的岳父張延賞。這個時候好戲來了,岳父張延賞不相信女婿能出人頭地,等看到韋皋,張延賞非常難堪,不敢抬頭觀看,悄悄走了。為此,有人作詩諷刺張延賞:孔子從周又適秦,古來聖賢出風塵,可笑當日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關於韋皋,還有一個愛情故事,就是他的一個侍妾,因為不合心意,被他冷落去世,後來託夢給他還會相見,沒想到十幾年後,果然遇到一個夢中一模一樣的人,韋皋和她再續前緣,十分疼愛這個人。韋皋經營蜀地盡心盡力,他注意和少數民族搞好關係,集中全力對付吐蕃,多次打敗吐蕃軍隊。韋皋在蜀地加重徵收賦稅,對將士們很好,而將士們也願意為他效力,他用兵如神,懾服南詔,挫敗吐蕃。有一次統領部下,轉戰千里,大破吐蕃幾十萬軍隊,他因戰功被加授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郭子儀因軍功被封太尉、中書令,汾陽郡王,韋皋功爵比肩郭子儀。他公元785年到蜀地任職到805年去世,歷時二十一年,而諸葛亮鎮守蜀地恰好也是二十一年,歷史的巧合,讓人驚訝。

都說500年前諸葛亮,500年後劉伯溫,可是500年中是就數唐朝名將韋皋莫屬了,他可以說是上承諸葛亮,下啟劉伯溫,以自己輝煌功績名!


探索世界遇見你


諸葛亮算出500年後的劉伯溫當然不會是真的,只是個傳說而已。諸葛亮(公元181~234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後在北伐時,病死五丈原。

劉伯溫(公元1311~1375年),明朝開國元勳,著名的軍事家,他輔佐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建立了統一的大明王朝。1375年病逝,他的死因也給後人留下了謎團,有人說他是病死,也有人說是被胡惟庸毒死。

民間有傳說諸葛亮早就算出了500年後的劉伯溫,純屬傳說。因為諸葛孔明在民間已被神化,而且大家會把他的智慧排在劉伯溫的前面,所以就有人編撰這兩個智者的故事,何況諸葛亮和劉伯溫相差的時間不是500年,而是1000年,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那時人們的數學不行?也不是,說到這裡我們還是要提到另外一個人。

韋皋(公元746~805年),唐朝著名的軍事家,後封南康郡王。據說他從小被道士說成是諸葛亮再世,後來他也乾脆就把自己當成諸葛亮,公元785年~805年,他在蜀地任職21年,和南詔,拒吐蕃,建立了奇功,更可奇的是當年諸葛亮在蜀地鎮守也是21年,不知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韋皋真是諸葛亮再世。

這個韋皋同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相差了500年,應該說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但他的名氣比諸葛亮和劉伯溫要低很多。

民間也有說,劉伯溫得知智慧排名榜上,諸葛亮第一,劉伯溫第二時,他心裡很不服氣,劉伯溫曾說‘’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自己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竟然還比不過三國鼎立的諸葛亮,於是在一次祭拜諸葛亮時叫人挖開諸葛亮的墳墓,看到諸葛亮留下的字條,說早就知道劉伯溫會挖他的墳墓,此後劉伯溫對諸葛亮心服口服。

當然這是個故事,諸葛亮不可能算出500年後自己的再世韋皋,也不可能算出第二個500年後的劉伯溫,這只是後人神化諸葛亮的智慧而已。再說劉伯溫也不可能去挖諸葛亮的墳墓,何況諸葛亮的墳墓在哪裡都是個迷。諸葛亮和劉伯溫到底誰更厲害,因為不在同一時代,沒有辦法進行比較。






史道驛站x


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是一個朝代的開國元勳。他們的光輝事蹟被後人千古傳頌,流芳至今。並且這兩位古之聖賢還詮釋了"忠義"二字。

諸葛亮到劉伯溫這個時間,可不是五百年,是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正史裡沒有記載諸葛亮算出劉伯溫會來他的墓前,但是在野史裡到是有。野史雖然不被國家認可,但野史卻是可以彌補正史的不足。因此有些離奇的記載也不能完全說是胡說,還是有一定依據的。比如(山海經)這個怎麼解釋?

因此我認為諸葛亮算出劉伯溫這個事,我覺得是可能的,不一定是杜撰出來的事。哪怕就是現在,有好多事也不是現在科學能解釋清楚的!

諸葛亮


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因此也詮釋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言。諸葛亮在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中原的時候,在五丈原病逝,時年53歲。

諸葛亮在被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山以後,君臣二人經過幾十的努力,在公元221年,劉備在蜀中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並且主持朝政。

諸葛亮一生中有很多事蹟被後人千古傳頌,比如隆中對、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等一系列的傑作。這些傑作其實都表明了諸葛亮的大智慧,雖然諸葛亮有被後人神化的想象,但是也不能否認諸葛亮的才華。

劉伯溫


劉伯溫也叫劉基,是浙江青田縣人,出生於公元1311年。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並於公元1375年病逝。

在元朝末年,因為統治者的腐敗,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劉伯溫因為戰亂,因此在家裡閒居下來。但是劉伯溫因其才華,早就被世人皆知,從而被求賢若渴的朱元璋請出山。


在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終於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而劉伯溫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於是告老還鄉。

劉伯溫在年少的時候,跟隨玄學大師關復初,學習兵法、天文地理和奇門遁甲之術,並且還特別的精通。

總結

因此小編認為:此二人都是一個國家的肱骨之臣,並且在玄學上都是一個時代的引領者。這兩個人被後人千古傳頌、流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比如諸葛亮的(八陣圖)、劉伯溫的(燒餅歌),這兩個都被後人封為奇書。因此我覺得諸葛亮算出劉伯溫來他墓地,我覺得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畢竟像他們這種人,我們是不能用常人的思維來推斷的!(謝謝各位的觀看,請各位多多"關注"小編,歡迎評論)


論古今多少事


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古代不同時期的兩大軍師,劉伯溫是文化人學識淵博,知道三國時期的所有故事,這些故事有可能是劉伯溫或者手下文人故意編造謊言,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故事情節多各有不同,此事虛假不一致,諸葛亮算出一千多年後的劉伯溫,故事精彩,言知有理、趣味互不相同,要不就是後來寫書人,為了吸引讀者,造化神奇故事,不必當真、取樂莫思。

我也聽說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趙雲使用的,作者故意寫給諸葛亮,你說諸葛亮不吃豆腐,是因為當時他沒有學過化學嗎等。寫三國演義也是後來人寫的,所有故事情節也不完全準確,是民間讚美各大英雄人物,古代用戲劇表演方式,還有說評書來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雪上飛馬一羅孟強


野史有記載,但都是後世之人編寫的故事!

諸葛亮和劉伯溫二人都被後世之人所神話,如果諸葛亮能算出前後500年之事,怎會連個小小的三國都統一不了?怎會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怎會鞠躬盡瘁,活活累死?

故事是美好的,為了增加可讀性而誇張了人物的本事,吸引讀者的眼球,老百姓閒來無事也喜歡聽這些演義而來的故事,就當無聊之時的談資而已。


70後大叔講歷史


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韜略通曆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

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勳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

歷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韜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


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

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

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

“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

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並記之於冊,鐫之於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

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劉伯溫目無先賢,出言不恭,左右聽之驚駭,不敢多嘴。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著八抬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

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抬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

“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

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

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眾。”

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

“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

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

命隨人擦去灰塵汙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

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


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

”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

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

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

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

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

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


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

當然這都是民間故事,博君一樂爾,也是廣大民族對諸葛亮奇謀多智的認。

可其真實性應該不用太大的考究,畢竟兩人整整相差幾百年,如果諸葛亮能算出劉伯溫來,那他就是從穿越過去的現代人甚至未來人了。


伍食友


野史上很多記載諸葛亮多次調侃劉伯溫,在很早之前就留有石碑,刻上戲言,等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劉伯溫肯定會到來,看到自己寫的一切。最明顯的就是劉伯溫要挖諸葛亮的墓,但是早在千年前,諸葛亮就料到了,刻上劉伯溫不要打開我的墓之類的話語,嚇得劉伯溫至此不敢抱有這類心思,還尊諸葛亮以師父自稱。這個系列的趣談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劉伯溫已經打開了墳墓,只有骨盆,骨盆之內沒有骨灰,有的只是一封發黃的信,上面寫著”千年之後劉伯溫親啟”,這麼玄乎的事情,劉伯溫怎麼可能敢打開一看,只好收藏下來,以便日後再看。直到他歸隱山林之後,他經不起自己內心的多次誘惑,打開了信封,欣賞所寫的只是:我料你隱居才敢看。

  這些都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可能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傳奇和玄乎,世人怎麼就可以預言到後世呢,但是《馬前課》是諸葛亮所寫,所預言之後的未來,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可見他能料到日後有劉伯溫也不一定是無稽之談。他們兩個的預言都被歸入了中國四大預言中,這些都等待後人所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