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為何大喊“龐德公救我”?為何要在死後往嘴裡放七粒米?

nothintao


諸葛亮一生智慧,忠誠,他的故鄉在今天的山東省沂南縣,山東人以他為驕傲!他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諸葛孔明之所以有如此傳奇的一生,一是他的天生聰明愛動腦子,二是他有良師引導。



他少年時期是官二代,受教育條件良好,熟知天文地理,青年時期,在南陽郡邊耕種邊讀書,後來被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輔佐其大業,從此當了老劉家基業的老總,運籌帷幄之中,致勝於無形。

他促成孫劉聯盟,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劉備死後輔佐其兒子劉禪,既當劉禪的秘書,照顧他的日常起居,又當劉禪的老師教他治國理政,他苦心經營劉家大業,先後五次親自率兵北伐曹魏,可惜的是234年10月8日他在這次的五丈原戰場上病逝。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作為三軍統帥他料到自己死後會軍心大亂,他設了一計,他提前放出自己去世的消息,做假蠟像迷惑。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去世,忙出兵試探,結果蜀軍簇擁著用戰車推出諸葛亮的蠟像,司馬懿遠遠看見嚇的倒退50裡,這一招為蜀軍撤退爭取了時間。他料到魏延在他死後會謀反,讓馬岱向魏延假降,馬岱成功了,魏延對他萬分信任,結果馬岱陣前斬殺了魏延,諸葛亮這一招為劉禪掃除後患。他臨死前為蜀國安排了以後十幾年的計劃,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演義中,諸葛亮為了不讓自己真正死亡的消被自己的死對頭司馬懿知道,擔心司馬懿觀天象看出自己的將星隕落,會即刻發兵攻打蜀軍。諸葛亮就想起了自己的師傅龐德公。諸葛亮的六丁六甲之術就是他教的,還有一些道家法術,天文地理,各種兵法運用之術等都拜他所賜。

龐德公是什麼人?怎麼這麼厲害?原來龐德是諸葛亮親姐姐的老公爹,世外高人,年少的諸葛亮可不是閉門造車的主,他經常走出家門,虛心向高人請教。特別是龐德公,據《襄陽記》記載“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龐德公經過考驗,瞭解到諸葛亮聰慧,志向高遠,有責任心,對他用心指教。


據野史記載,龐德公歸隱,劉表聽聞他的奇門遁甲術以及他的出色才能,對他佩服異常,想收為己用,所以多次派人去請他下山,結果龐德公不為所動,可能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後代子孫吧。後來劉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火燒龐德公的茅屋,斷他後路,逼其下山。結果龐德公並沒有從熊熊烈火中逃出,大火燃盡,劉表心痛後悔之餘,和匆匆而來的諸葛亮,跑向前去,結果看到龐德公毫髮無損地躺在石床上,但沒有氣息。劉表失望而歸後,龐德公起身在眾人面前突出口中的7粒米,揚長而去,消失在密林中,此刻的諸葛亮,也是萬分驚奇,他以前沒有學習此術。


《後漢書》記載,劉表多次請龐德公,最終沒有請出山。他和妻子孩子一直歸隱山林採藥為生,後來不知去向。

諸葛亮口含七粒米,並不是為了自己能延續生命,而是古代的一種喪葬禮儀。古代的一種說法,據說口含七粒米,自己所在天上的那顆星不會隕落,司馬懿就不會知道自己已死的真相,諸葛亮為了蜀國的利益,麻痺司馬懿,就讓部將在自己口中放入七粒米。



諸葛亮再厲害也對自己必死的事實無力迴天,但是他對蜀國的忠心日月可鑑。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應該是希望部下能找到龐德公來救蜀國吧。


小姐姐講史


想知道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大喊“龐德公救我”的話,需要了解一下龐德公是誰;然後再看看為什麼諸葛亮在死後嘴裡放了七粒米。

龐德公是誰?

據說龐德公是歷史上真實人物,是三國時期荊州一帶著名的隱士。他研究學術,廣泛結交文人雅士,在荊州文化圈內頗有地位。

龐德公與諸葛亮也是頗有淵源。原來龐德公的一個兒子是諸葛亮的親姐夫。

諸葛亮的為人也受到龐德公的賞識,龐德公也把自身所學都教授諸葛亮。

傳聞當年劉表想請龐德公出山輔助,遭到拒絕。後來劉表派人放火燒龐德公的住所,龐德公躺在床上,過後竟然沒有死,只是吐出了口中含的七粒大米。

龐德公作為一名奇才,也教授了諸葛亮一些“法術”。

諸葛亮在嘴裡放七粒米?

鑑於龐德公被火燒而不死的傳聞,加上諸葛亮深得他教導,於是又有了諸葛亮會施展“七星續命之術”的傳說。

還說口含七粒大米是施展“七星續命之術”的重要過程。

個人認為諸葛亮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不太符合這個人物的一貫作風,並且還口含七粒米就更不符合常理。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聞呢?

可能是出於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猜測就算厲害如諸葛亮的人物也是會在臨終前有所害怕的;同時希望有一種“續命之術”,以保人不會死。


陳述影錄


事件回顧:234年10月8日,諸葛亮在五丈原的軍營內用一盞七星燈為自己續命。他腳踏七星北罡陣、左手拿黑旗,右手拿著青劍,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突然魏延跑進營內打翻了主燈,破壞了諸葛亮的續命計劃。同時諸葛亮口吐鮮血暈了過去,在他甦醒之後,口裡呼喊著龐德公救我。姜維和魏延聽了之後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龐德公是哪方高人!

那我們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龐德公是誰?”龐德公是一位隱世高人,深得諸葛亮的敬重,諸葛亮每每拜訪他,總會獨自一人拜見於床下聆聽教誨,諸葛亮的兵法,奇門遁甲等知識都是拜他所賜。而諸葛亮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呼喊他的名字,是因為龐德公有一門可以續魂的神奇法術,想要讓龐德公救他。當年劉表請龐德公出山輔佐不得,便下令一把火燒了龐德公的草廬。面對著熊熊大火龐德公巋然不動依舊躺在石床之上。大火過後劉表派人查驗後判定龐德公已然喪命,於是無奈離去。第二天黎明,“過世”的龐德公居然若無其事的坐起來了,在從口中吐出七粒米之後大笑而去。

所以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為什麼要在嘴裡含七粒米,諸葛亮也想用這個辦法起死回生,他在彌留之際曾告訴姜維,龐德公教過我一種續魂術,吩咐其在自己死後一定要將七粒米放入口內。還說在七天之內但凡將星不落,自己就能重活一世。不過從閻王手裡逃脫的事不是每回都能奏效的,諸葛亮口中的七粒米在無意間掉了一粒,諸葛亮只能命喪黃泉。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在口中含物也是符合喪葬禮儀的。按古代喪葬禮儀,會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 稱為“飯含” 。所以口中含米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哎呦歷史


七粒米,自然得提及“七星燈續命”的傳說故事。有關於諸葛亮與他口中的龐德公,他倆的關係說是師生,應該更為貼切。

那麼究竟龐德公有何德何能,在諸葛亮口成了救星的存在?

其實就不得不提龐德公的神機妙算,關於諸葛亮的死,龐德公此時早有預料,可能當時的孔明,因為年輕氣盛,反而不以為然!

龐德公,是當時荊州襄陽人士,也算是東漢末年的著名謀士,由於他常年隱居,自然他的名氣也也就沒有後生諸葛亮、龐統、司馬輝、徐庶等人之大。早年的諸葛亮,也算是師從龐德公,作為龐統的堂叔,最終在外出採藥過程當中不幸死亡。

龐德公除了對諸葛亮有教導點化的作用,也和諸葛亮有一定的親戚關係,諸葛亮的姐姐就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由於諸葛亮身上的過人之處,龐德公對其頗為賞識,自然也把其畢生所學,傳授給了諸葛亮。

關於諸葛亮口七粒大米的故事,也要從龐德公說起。

由於龐德公學識淵博,精通謀略,知曉天文,當時作為掌權者的劉表,就想請龐德公出山來輔佐自己的基業,但好歹龐德公也是一代謀士,自然也不可能輕易請得動,他所追求的東西,劉表並沒有滿足,自然也就沒有應劉表的邀請。

但是不肯善罷甘休的劉表,認為他這是耍架子,就派人一把火燒了他的住處,想把他活活燒死,但令人驚訝的是,大火燃燒的時候,龐德公就躺在床上,事後龐德公卻好端端出現在眾人眼前。

究其原因,原來是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提前在口中含了7粒大米。

受龐德公的影響,想對於當時龐德公教授法術的研習,進一步拓展延伸出了“七星續命之術”。

關於諸葛亮的這位老師龐德公,對於諸葛亮的出名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諸葛亮臥龍的稱號,也是由龐德公起的,藉助臥龍的名號,這才有了劉備後來的三顧茅廬。

根據資料推斷,諸葛亮先前是算到他的死期的,所以他也提前做好準備,就打算利用龐德公教授的“七星續命之術”。

但是諸葛亮終究沒有阻止意外的發生,正當諸葛亮排陣布法的時候,卻沒有想到魏延突然闖入,他的這一舉動也讓諸葛亮的主燈遭到破壞,法事被迫中途停止。

情急之下的諸葛亮連忙將大米含入口中,但是最終卻因為慌張,漏掉了一顆,就連最終龐德公用來續命的方式,也都沒有如願以償。

面對這樣的尷尬遭遇,諸葛亮不得不直呼:“龐德公救我”,足見諸葛亮對於龐德公還是相當信任的,同樣作為知曉天機的高手,諸葛亮面對命運的摧殘,他並不想屈服,還是想通過一己之力改變天道輪迴,來繼續完成他的北伐大業。

關於這7粒米的解讀,也有人說是諸葛亮死後遺囑中交代的,最終放這7粒米,即使已經迴天無力,但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加上曾經龐德公7粒米成功脫險的故事,料定司馬懿短期內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這7粒米,也有諸葛亮想借機,保留住自己的魂魄,以期待月圓之日的輪迴,我們也不得不聯想到北斗7星,它經常會被作為天文學界的代表,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

關於歷史上的說法,也許當時的含葬制度有一定的淵源,作為我國曆史上一種重要的喪葬禮儀,天子含玉,諸侯含珠,大夫含米,士含貝,也有明確的等級劃分,不知您認為是否合理呢?


大國布衣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人物,27歲出山輔佐劉備,經過27年的“南征孫吳、北伐曹魏”,終於為劉備打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蜀國。

諸葛亮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最後“出師未捷”病死在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臨死前為何大呼“龐德公救我”?為何囑咐姜維在他死後往口中放“七粒米呢?

要想了解這兩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誰是龐德公?

龐德公是襄陽著名的隱士,據說知識淵博,會祈禳續命、隔牆取物、奇門遁甲等技藝。諸葛亮在隱居的時候和龐德公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諸葛亮)

諸葛亮和龐德公是忘年交,諸葛亮比龐德公小23歲,龐德公把他當成徒弟對待,經常教給他一些奇門異術,諸葛亮的夜觀天象、能掐會算都是龐德公傳授的,可以這樣說,龐德公就是諸葛亮的啟蒙老師。

龐德公是憤世嫉俗的隱士,認為和諸葛亮有師徒之實則足已,諸葛亮也就沒有執意舉行“拜師儀式”,這也是後人不大瞭解二人師徒關係的原因。

其實二人還有一層關係,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是諸葛亮的姐夫,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

瞭解了龐德公情況後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為何臨死前大呼“龐德公救我”這一問題了。龐德公是諸葛亮的師傅,徒弟遇到了難題,自然想到讓師傅來救自己。諸葛亮遇到什麼難題了呢?

原來諸葛亮病重前用師傅教的祈禳續命辦法,在大帳中點燃“七星燈,步罡踏斗”施法續命,假如能成功保住象徵他的那顆將星不墜,那麼諸葛亮將會續命10年。



(龐德公)

正在諸葛亮施法時,他的老對手司馬懿看出了端倪,急忙讓夏侯霸去劫大營,目的就是破壞諸葛亮的法術,夏侯霸領命而去。

當時先鋒魏延得知魏國來襲就風風火火的闖進了“施法”大帳,由於走的匆忙,就把七星燈撲滅了,諸葛亮仰天長嘆,“我命休矣”!原來燈滅預示人亡。

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得知後要殺了魏延,丞相說,“天命如此,殺了魏延也於事無補”。諸葛亮想不出補救的辦法,因為他師傅龐德公從沒教過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於是諸葛亮臨死前大呼“龐德公救我”。當然龐德公不可能聽到,師傅在他輔佐劉備後就隱居到了鹿門山。

其實不管是平常百姓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死之前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

比如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臨死前高呼“星斗南”,其實就是求生的呼喊,林則徐死前得的是“痢疾”,清朝醫生治這些病不如西醫來的快和有效,林則徐喊“星斗南”是粵語,實際是喊“新豆欄”,我查了一下地圖,“新豆欄”就是當時洋人開的醫院所在地。顯然林則徐要洋醫生來救他。

諸葛亮臨死前高呼的是讓師傅來救他,二人的做法何其相似啊!




(魏延)

諸葛亮死前交代了後事,讓姜維往他口中放“七粒米”。難道諸葛亮死後怕陰間路上餓著才放七粒米嗎?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諸葛亮是這樣說的:

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引自《三國演義》

諸葛亮死後還為蜀國軍隊退兵想盡辦法,這樣做目的就是嚇唬住司馬懿,為退兵提供時間。

為什麼不含八粒、九救、十粒……?這就是當時風俗的原因,人們認為人死後的靈魂七天會回家來看看,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燒頭七紙的原因,再有就是七粒米對標天上的七星北斗,諸葛亮可能考慮用七粒米吸收七星北斗的能量吧!



(諸葛亮)

還有一種說法,這是表明諸葛亮兩袖清風不奢侈操辦喪禮,想想看,禍國殃民的慈禧死後口含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到最後不是被東陵大盜孫殿英敲掉牙齒把珍珠搶走了嗎?所謂珍珠辟邪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慈禧機關算盡卻落得一場空。而諸葛亮死後陵墓千年不被破壞,兩相對比,水平誰高誰低顯而易見。


秉燭讀春秋


無論在正史和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都沒有說過“龐德公救我” 這句話。不過龐德公確實和諸葛亮有很深的淵源,因為臥龍 這個名號就是龐德公賜予諸葛亮的。

龐德公(不要和被關羽斬殺的龐德弄混) 是荊襄著名的隱士,不僅博學多識,還精於道家奇術,德高望重。荊州牧劉表 曾多次請他出仕,被其宛拒。

不過龐德公卻對諸葛亮另眼相看。諸葛亮在隆重耕讀時曾多次慕名拜訪,在這裡結識了龐德公的好友司馬徽和侄子龐統。龐德公非常欣賞他們的才華,稱司馬徽為水鏡、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 正是有了龐德公的點評,諸葛亮因此在荊州顯名。

另外,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還娶了諸葛亮的二姐,諸葛亮和龐德公可謂淵源頗深。所以諸葛亮從他這裡學到了不少學識和道家黃老之術。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後,龐德公就帶著家人隱居山野,不久便仙逝了,兩人再未相見。而諸葛亮臨死時龐德公已經去世快30年了,諸葛亮大喊“龐德公救我” 有點太過牽強。

下面回到第二個問題,諸葛亮為何要在嘴裡放七粒米?

這個記載不見於歷史,而是出於《三國演義》。

諸葛亮七星續命失敗後,自知時日無多,便囑咐楊儀身後之事。他對楊儀說,他死後不可發喪,軍營內安靜如常。另外,還要在他的口內放入七粒米。 諸葛亮為何要這樣做?

一、用來迷惑司馬懿。 演義中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均通曉天文,諸葛亮知道他的將星將墜,必然瞞不住狡詐的司馬懿。而諸葛亮精通道家奇術,只要在他的口中放七粒米,便可保證他的將星不墜,可暫時迷惑司馬懿,掩護蜀軍順利撤退。

二、符合喪葬禮儀。 按古代喪葬禮儀,會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 稱為“飯含” 。所含之物則根據死者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別。據《周禮》記載:“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 所以諸葛亮口中含米,符合他士的身份。

至於為何是七粒米,這就和道家的陰陽輪迴有關了。因為在道家觀念中,7代表輪迴,所以人死後有頭七的說法。


趣說古今事


這是《三國演義》中七星燈續命的故事,既然是演義,當然有杜撰的可能,總之半真半假,權且當故事一觀。

公元24年軍營內,諸葛亮左手執黑旗,右手執青劍,腳踏七星北罡陣,為自己續命,據說這是奇門遁甲之術,也是接魂續命的法術,如果法事運作成功,諸葛亮可增壽“一紀”,也就是十二年。沒想到卻被冒冒失失闖入的魏延,一腳踢翻了七星燈,諸葛亮口吐鮮血倒下,口中大喊:“龐德公”救我!其實他的希望旁邊的人聽到這個名字,能趕緊去找龐德公,這是他求生的最後一線希望。

半響諸葛亮醒了,對魏延和姜維說:“我死之後你們扶我坐著,向我的口中放七粒米,保持腳下長明燈七日不滅,或許我還可以復生”。

可惜當時曹魏對峙情況混亂,慌忙之下,諸葛亮口中的大米掉了一粒,於是他就抱憾而逝。其實諸葛亮並非貪生怕死之人,只是北伐大業尚未完成,蜀漢根基不穩,過勞死的丞相,害怕沒人能接替他的重任,還想給蜀漢留下最後一線生機罷了。

“七星燈”又稱“招魂燈”,屬於上古時期秘密流傳的道門法術,會這個法術的人極少,諸葛亮口中的“龐德公”就是其中之一。龐德公是何方神聖?他是怎麼會這種上古秘傳的道術呢?

龐德公是荊州襄陽人士,比諸葛亮年長20多歲,是諸葛亮的老師,由於沒有進行拜師之禮,所以這段師生佳話也被歷史淹沒了。實際上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和觀測天相以及預言成敗的能力,都是源於龐德公。諸葛亮每次向龐德公求教,都是長跪床前,對其非常敬重。據說龐德公和諸葛亮還是親家,因他娶了諸葛亮的姐姐,二人關係就更加密不可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臥龍鳳雛的名號都是龐德公所賜予,也是被他所發掘的人才,包括水鏡,這說明龐德公知人善任,有伯樂之美譽。

不過龐德公最厲害的還是續魂法術,據說劉表曾經試圖放火燒了他的茅廬,想逼龐德公出山輔佐他,火勢甚旺龐德公卻沒動靜,後來大家發現他躺在石床上一動不動,都以為他死了,沒想到他居然坐起來,吐出口中七粒米,大笑而去。

為什麼要含七粒米?難道“七星燈”可以續命,七粒米也可以續命嗎?

其實,這是源於“將星不墜”之法。根據古代的星相術,古人認為王侯將相都有星宿,如果即將死亡,將星就會墜落,七粒米對應天上七鬥星,於是諸葛亮用了六丁六甲之術,可保持將星不落,用意當然在於續命,也在於——萬一活不了,只要用陰身穩住將星不落,就可以迷惑對手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善於觀測天向,占卜生死,如果讓他知道丞相去世的消息,會對蜀軍非常不利。

“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三國演義》

但其實要保持“將星不墜”沒那麼簡單,有很多工序,諸葛亮可謂準備得面面俱到,可惜還是天不假年,人算不如天算。而他的那顆誓死維護效忠蜀漢的赤子之心,才是全劇最大的亮點。不管能否續命成功,丞相在我們這些後人的心中,都如“長明燈”一樣永生不滅的。

後世有人模仿“七星燈”續命,他就是劉伯溫,當然這是後話了。


靜說歷史


龐德公是荊襄名士,和司馬徽、龐統、諸葛亮、徐庶等人交往密切,和諸葛亮更是有著類似師生的關係。

諸葛亮為何要在臨死前大喊,讓這位老師救他呢?以及口含七粒米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第一:為什麼大喊“龐德公救我”?

以諸葛亮的教養,直呼老師的姓名那是絕不可能的發生的事(古人稱字不稱名,直呼其名其實是很不禮貌的)。可偏偏這樣有失禮節的事就發生在了最講究禮節的諸葛亮身上,這就很令人奇怪了。

龐德公善知人,司馬徽的水鏡、龐統的鳳雛、諸葛亮的臥龍等名號都是他賜予的。從某一方面來看,龐德公可以說是整個荊襄名士的主腦人物,而諸葛亮臨死前直呼這位即是領袖,又是老師的龐德公的名諱。其實就是因為龐德公早就算準了諸葛亮會有這麼一難,包括七星求命失敗,病逝五丈原等等,龐德公其實都預料到了。

而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結局會如何,可是他還是要拼,所以他才急需和曹魏決戰,甚至不惜以破壞自己的形象為代價,派人去送女裝給司馬懿。糟糕的是他遇到了司馬懿,戰局被拖了太久,諸葛亮也已經支撐不住了。直到七星求命失敗後,他才想起了老師龐德公對他做出的預言,所以他最後才抱著一線希望,大喊“龐德公救我”,而直接喊名字就是要讓在場的姜維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趕緊去找他”。

真是造化弄人啊!魏延雖是襄陽人,卻又是個大老粗,沒有加入過名士之間的交際,姜維又是涼州人,兩人都不知道龐德公到底是誰,白白錯過了這個大好時機。

第二:為什麼要含七粒米?

諸葛亮臨死前才想起龐德公,只可惜已經來不及了,龐德公終究不是神仙,沒有千里眼順風耳,不能收到諸葛亮的召喚。

自知難逃厄運的諸葛亮,又放不下辛苦為之奮鬥的漢室江山。於是運用水鏡先生教給他的“將星不墜”之法,拼盡最後一點心血,才保住了蜀漢賴以生存的軍事力量。

諸葛亮這招“將星不墜”之法,作用就是以自己的陰魂之力鎮住自己的將星,繼續維持一段時間,保住將星不墜,迷惑住同樣是觀星高手的司馬懿。而諸葛亮的這招做了不少佈置:口含七粒米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施展“將星不墜”之法必須做的佈置就是:“作一大龕,自身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於口內,腳下以明燈一盞,自身之陰魂自起鎮之”,如此則“將星不墜,可保眾人無憂”。可見“口含七粒米”是諸葛亮保持“將星不墜”的工序之一。

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姜維等人帶著北伐大軍,雖然途中有司馬懿追擊和魏延之亂,但總算有驚無險,安然撤回了漢中。鞠躬盡瘁的諸葛丞相也已經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一貳一橙


諸葛亮死前大叫:龐德公救我!此人是誰?為何後世無人知曉

在三國時期,想必提起諸葛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一生足智多謀,文韜武略,其生平事蹟直到現在還廣為流傳。劉備曾經這樣高度評價他:“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諸葛亮的地位是有多麼高!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為什麼諸葛亮臨死之前,大喊“龐德公救我”?那麼龐德公又是誰,此人難道比諸葛亮還厲害嗎?

其實在三國發展成這個局面之前,蜀國的龐統早就死在了落鳳坡。所以按照時間來算,這個龐德公一定不會是龐統。而這位龐德公的真正身份就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字尚長,荊州襄陽人。他與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龐德公結交眾多能人,他也對這些人的能力進行了分析,他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而這些人,無一不是被後世讚揚之人,因此龐德公素有知人之明。

在諸葛亮、龐統還未出名之時,龐德公對他們影響比較大。在龐德公的身上,這些人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諸葛亮對龐德公十分敬重,兩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不僅如此,其實龐德公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龐統的叔叔,據說龐統的學問也是和他學來的。

因龐德公一生都選擇了歸隱山林,所以在後世之人的眼中,龐德公並不出名。儘管後來有人曾多次請他出山,他都斷然拒絕了。據說,有個荊州刺史劉表聽說了龐德公的能力之後,頗為賞識,曾經多次邀請他入朝為官,甚至親自上門請他出山,龐德公依舊不為所動,甚至通過“裝死”的辦法來躲過此人的糾纏。

但是龐德公的假死之術卻在他的好友圈中傳遍了,比如諸葛亮,便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人之一。所以諸葛亮在臨死之前,或許突然想起了龐德公的故事,諸葛亮覺得或許龐德公懂一點起死回生之術,因此他才喊道:“龐德公救我”。但是,龐德公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嗎?並沒有人知道。

而在龐德公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都選擇了隱居於鹿門山,直至採藥而終。龐德公一生淡泊名利,不為權勢所動,想必也是隨遇而安。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與其在官場漂浮不定,隨時得看皇帝的眼色行事。倒不如身居野外,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逍遙自在還無人打擾,也算是人生一大樂事了。你認為呢?


送歷史個救生圈


  

  《三國演義》有關諸葛亮臨終一段文字,寫得極為精彩,極為感人,但根本沒有什麼“龐德公救我”。且看原文——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唸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眾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覆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

諸葛亮臨終之時仗劍施法,雖然被魯迅等人譏嘲為妖道,然在民間卻大有市場。作為一位民間傳說中位精通奇門遁甲的其人,利用法術來續命,也可顯示其神奇之處。

不過,諸葛亮之所以受後人尊敬,最關鍵的還是他一心為國。

諸葛亮臨終之前關心的依然是國家,是蜀漢,最後遺言句句都與蜀漢興衰有關。至於他自己的性命,他並不是很關心。他想要續命,也是想要重振漢室,繼續為國效力。

因此,所謂臨終大喊“龐德公救我”實則是大大削弱了諸葛亮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