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不好招技術工人了?

微言微語999


技術工人的培養非一日之功,它有悖於現如今大多數企業急功近利的用人原則。我們的企業已經把拿來主義運用的登峰造極的地步,用人必須是招之就幹。不用了,揮之即散。一切同技術無關。

勞務派遣,典型的外來詞彙。對企業表面可降低成本,減少責任,規避風險。只是對國家社會不再談責任,符合所有企業主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的初衷。然而技術工人也會需要一定的薪酬待遇,增加企業家們的用工成本,所以企業不需要技術,也就不用招技術工人,更不會去培養技術工人。


陽光下沒暗影


提到技術工人問題,有2個問題需要正視

技術工人培養:

現在的技術工人基本都由各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培養,以中專、大專學歷為主,學制3-4年。生源主要是初中生以及高中生。這類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主要以學習基本的通用技能為主,能拿個中級或高級職業等級證書。進入企業後基本還需3-6個月的適應再培訓過程。

第二類,就是學徒工。在南方一些工廠以及一些小型作坊類還存在,沒有學歷,可能培養也不繫統專業,能掌握一項、某兩項具體的技能。

第三類,就熟練工,經過工廠工作鍛煉出來的熟練工。這類很搶手,也有很多自己出來開小工廠和小的實體作坊。

勞務關係

說到勞務關係,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第一,部分企業直接招工成本會較高,不願意直接。第二,部分企業在規避國家的安全生產責任,如果是自己企業的直接員工出現傷亡事故,很多相關人員是要下課的。第三,現在的青年小夥有一部分畢業出來後,高不成低不就,以自己的個性愛好為主而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一份工作很難幹長久,易跳槽。

現在很流行的一個做法是:勞務派遣,找第三方勞務公司要人,給你錢,責任也由你背。

簡單的說勞務派遣又叫人力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僱員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勞務派遣起源於20世紀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後傳至法國、德國、日本等國。90年代在我國國有企業勞動制度改革中,出現了為安置下崗職工而產生的勞務派遣,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一直興盛到現在。


動力688


為什麼企業不好招技術工人了?

凡是整天喊不好招技工的企業,都不是什麼好企業,沒把技工當人看。

技術的本身就是一個人的能力、經驗、技巧、時間與空間的統稱,不同的行業對技術的要求有所不同,技術是按等級劃分的,社會對技術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如果技術加上“工人”二字,社會地位會一落千丈,全社會沒有給技術工人應有的尊重,導致了技工心理陰影較大,在過去舊社會把工人統稱為“勞工”,上世紀稱為農民工,當下稱為職工,而工廠又把技工分為,勤雜工,車工、鉗工,鉚工,吊裝工,焊工,裝配工,插卸工,操作工,分析化驗工,木工,漆工,鍋爐工,派送工,水電維修工,破拆工,等等,所有的工種又被為高、中、低三檔,凡在工廠上班的,都會面臨一種下崗失業的風險,而技術含量較高的維修技術工人,往往還不如普通工人,被編制在輔助崗位上,成了邊緣化的人了,人人自危,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學技術,當然就難以招到了。

再說工人已經陷入絕境,工人就是無產階級的代名詞,下崗失業,朝不保夕,甚至連基本的生話都難以保證,有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工人。

更是由於選錯了行業,當了工人,房子買不起,車子買不起,老婆娶不起,你讓他如何能好好鑽研技術?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工人階級,面臨著諸多的壓力與無耐,而且更多的上層人士、媒體、磚家、叫獸、資本家、老闆都把如何剝削工人放在首位,制定出各種條款,包括,這規章那制度、各種考核、罰款,工人是要養家餬口的,對薪酬自然是有底線的,再說工人不如農民工,農民工大不了回家種地。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技工的待遇比機關事業單還好,能招不到工嗎!你給的那點工資連維持正常生活都難,還想招到技術工人?醒醒吧!對那些整天喊著不好招工的企業,應自我反省一下,總之,凡是不好招工的企業,都不是什麼好企業,基本上都是垃圾企業,還是讓其自生自滅去吧,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



雜家樂園


技術工,應是企業,內部培訓,磨鍊的,各項各業都有,專業,特技精明之志😊😊


白頭翁44220512472


因為工人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全社會沒有給工人應有的尊重,導致心理陰影較大,

工廠上班的得過且過,下崗的改行了,技術工人成了邊緣人當然就難以招到。

機械化集成化的生產線大量應用,用不著那麼多人,使工人的境遇雪上加霜。

無論如何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工人。

大量的農村熟練工湧入城市具有成本的絕對優勢

城市工人已經陷入絕境,再也沒有辦法了。

由於選錯行當了工人,房子買不起,老婆娶不起,還有的打了光棍,你讓他如何能好好鑽研技術?

還有一個原因,國家大企業,重點工程效益好的企業把人都吸走了,在勞務市場求職的技術不行

許多中小企業就有了用工荒。

許多上層人士,媒體,叫獸在描述工人時用的大多都是貶義詞:諸如眼高手低,不願吃苦,貪得無厭,不幹活還講條件,直接使工人更不好找工作。一方面求職難一方面招不到人,信息嚴重不對稱。城市工人要養家餬口,供養老人對薪酬是有底線的。農民工大不了回家種地,城市人沒有退路。本地企業給的少就去南方,去北上廣深。

同一個人在北方和南方收入能差好幾倍,在南方站穩腳跟以後,就要在那裡定居。

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南下潮,在三十年來造就了廣東人口翻了番。

再欺負工人,招不到人的現實會更嚴重。


穿了馬甲的春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為什麼好工人近不了好企業


用戶1189760233498


工人的權利是自己爭取的!不要指望別人可憐你,憐憫你!工人應該聯合起來,自己成立一個真正為工人說話的組織!


易水寒149971315


年輕人不太願意做學徒工,年長的人得不到好待遇,社會上如今各種賺錢的自由行業太多了,做技術就是吃不飽餓不死,永遠處於底層,公司重點培養的是銷售人員,當然如果你是技術大咖除外,技術大咖畢竟屬於稀少人群。


愛飛過天邊


一句兩句說不清楚 好的技工多的是 關鍵是看待遇和每個人看待工作的標準


釋懷135601477


技術工人只是製造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技術工人這個職業是一個好漢子不惜幹賴漢子幹不了這麼個職業,它既要求工人有相當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有實踐技能。更有難度的是要把理論結合實際生成自己獨有的技術!所謂的獨具匠心就是說的這個。既然練成一把好手頗有難度用人單位給錢瘦了會有人幹嗎?行業不景氣後來人還會選擇這個職業嗎?

其實,製造業是一個體繫結構。首先要有個先進的管理層,要有發明創造的人才或者是技術專利,再設計岀適應市場的產品。一個企業它的首要任務就是掙錢,有了錢就能養住技術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