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晉城可能是《西遊記》故事重要發源地?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545288856875





答:“《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之爭,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大家都知道,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影響可是非同小可,不但是國家級的,而且是世界級的,一旦爭搶到這張名片,則給當地旅遊業帶來的收入乃是源源不絕,不可限量。

為此,國內各地,不惜爭得頭破血流。

不單單晉城自稱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我粗粗統計了一下,加入競爭行列的還有以下地區。

一、江蘇連雲港。

連雲港是江蘇省地級市,古稱“海州”,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江蘇省東北部,本身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有著名景點花果山,山上奇峰異石迭起,飛瀑流泉,花果飄香,有《西遊記》故事相關聯的孫悟空降生地的媧石、棲身之所水簾洞,七十二洞天,如海天洞、伏龍洞、二仙洞、華嚴洞、悟天洞、朝陽洞等,以及唐僧崖、八戒石、沙僧石、九龍橋、南天門、玉皇宮、接佛殿、三元宮等景觀,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想想看,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連雲港,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二、湖北隨州。

2014年8月9日、10日,由隨州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市外事僑務旅遊局、西遊神話世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2014西遊記起源文化研討會”,並擬向聯合國提出申請“西遊神話發源地”稱號。其依據,桐柏山上有花果山、水簾洞、通天河、太白頂、桃花洞、放馬場、流沙河等景點。

這不,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又變成在湖北隨州了,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三、江蘇淮安。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淮安人,《西遊記》一書中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淮安地區方言俗語,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四、江蘇宜興。

江蘇宜興宜興素有“陽羨山水甲江南”之稱,而陽羨有山亦名為花果山,稱“天下第一名山”,山上有靈根、擎天柱,還有水簾洞、石板橋、通天河、石房、石廳、石家當、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天蓬大場等景觀,,甚至,宜興陽羨山也可以被稱為五行山。

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五、福建泉州。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北海道大學學者中野美代子提出了“孫悟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傳說源於福建之說,其依據是泉州開元寺西塔上的“猴行者”浮雕。為此,福建籍作家群展開了對孫悟空原型等歷史文化的研究,完成和出版了《泉州東西塔》等著作,並相繼發表了《關於〈西遊記〉和孫悟空》、《再說〈西遊記〉和孫悟空》、《關於孫悟空老家的考證》等學術文章。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六、福建南平。

福建南平市順昌寶山、延平等地有 “猴神崇拜”的傳說,並有“通天大聖”廟5座,“通天大聖”牌35塊。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七、甘肅安西。

甘肅安西榆林石窟有西夏和元代壁畫,其中在西夏第2、3窟的壁畫中繪出了兩幅“唐僧取經圖”,堪稱礦石絕品;西夏29窟還發現有三幅“玄奘取經圖”。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八、山東泰山。

《西遊記》中的許多具體地名,如“傲來國”“曬經石”“奈何橋”“南天門”“地府”等,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並大都為泰山所獨有。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九、河南遂平。

河南遂平嵖岈山有千奇百怪的象形石,有憨態逼真的醉八戒,惟妙惟肖的睡唐僧、白龍馬,活靈活現的七十二石猴和孫悟空的化身石猴王、定海神針、老君花園、黑風洞、高老莊、流沙河等惟妙椎肖的奇石景觀。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十、河南宜陽。

河南宜陽有花果山,而且,清乾隆15年重修廟宇碑記:“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十一、河南桐柏山。

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縣誌》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在桐柏臨近的新野縣當過縣令,而且,桐柏山有花果山,緊依太白頂,而且有通天河,又有桃花洞、放馬場、流沙河、老君堂等場景。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十二、山西婁煩。

山西婁煩在唐宋時為皇家“御馬監”,史上號稱“樓煩駿馬甲天下”,與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當過的“弼馬溫”相吻合。另外,婁煩縣存有西遊記寺鐘、碑石和花果山上始建於唐代猴王廟等文物實體;並且婁煩也有花果山,而且還有大聖堂、道人溝、潘家莊蟠桃園等西遊記地名村莊。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花果山附近的居民大多數都姓孫。誰敢說它不是“《西遊記》文化起源地”?來來來,吃俺老孫一棒!

……

甚至,韓國有關西遊記神話研究機構和學者也爭著來分一杯羹,他們發表聲明說“韓國名寺順道寺藏有唐玄奘所取真經原本”、“韓國的智異山在古代名叫花果山”、“韓國民間有智異山神猴的傳說”,以上都與《西遊記》有關,提出《西遊記》的起源地在韓國。

所以,晉城人提出的“晉城可能是《西遊記》故事重要發源地”,一點兒都不新鮮,並且全無創意,不過也是起了一大堆諸如黑風洞、火焰窪、師傅嶺、蓮花山、佛子山、打豬壑、豬圈郊、豬頭山、盤鋪、蓮花山、高家村、黃松背、黃虎掌、九蓮窯、大王、小王、靈龜石、豹頭溝……等“西遊地名”罷了。


覃仕勇說史


黑風洞、火焰窪、師傅嶺、蓮花山、佛子山、打豬壑、豬圈郊、豬頭山、盤鋪、蓮花山、高家村、黃松背、黃虎掌、九蓮窯、大王、小王、靈龜石、豹頭溝……看到這些既陌生又感覺有些耳熟的地名、山名,許多人或許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小說——《西遊記》。

然而,這些地名確是自古就出現在太行山區晉城市陵川縣的地名、山名。經過40多年的痴心研究,從小就是“西遊”迷的陵川縣教師培訓學校校長侯孝義認為:《西遊記》的許多素材採集於陵川,這裡是一條密集的《西遊記》素材採集鏈。

其實,在晉城境內與《西遊記》相關的“遺蹟”並不鮮見,也不缺乏與之相關的實物內容:前些年,在澤州縣柳樹口鎮東中村南的紫金山上,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發現一座創建於元代的寺廟。讓人驚奇的是,寺院背後的絕壁上,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雕刻的精美的“三藏取經”摩崖造像,而造像中孫悟空手持的不是金箍棒,八戒手裡拎的不是釘耙……這尊石刻造像比《西遊記》成書早280年。

在高平市神農鎮故關村炎帝行宮正殿廊簷上,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等西遊記人物木雕應有盡有,而且還有腳踩風火輪的哪吒形象出現。雖然炎帝行宮創建年代不詳,但廟內現存一通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宮碑”。這從側面說明,這組“西遊記”人物木雕的創作時間,比小說《西遊記》成書時間早98年。

另外,在晉城市所轄的陽城、沁水兩縣境內,有一條明代以前就開通的“南陽絲綢古道”。其中,在沁水縣土沃鄉南陽村至陽城縣董封鄉十幾公里的古道中,群峰疊嶂,林木茂盛,溶洞成群,地河縱橫。時至今日,這裡有關西遊記人物的傳說不絕於耳:土沃鄉馬後園村是弼馬溫養馬之處;在馬後園村旁有條東西流向的流沙河;流沙河的北岸有個村子叫高家莊,莊子的背後有個不足30戶人家的高老莊;高家莊對面有個褚家莊,原名“豬家莊”;褚家莊旁有條“洞子溝”,溝內有“紅孩兒洞”“蜘蛛洞”“牛魔王洞”“八戒洞”“狐仙洞”等九妖十八洞。

那麼,作為我國南方地區的吳承恩是否與包括陵川在內的晉東南地區有淵源?  據史料記載,吳承恩在河南河陰、新野做過知縣。而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版《潞安府志》記載,吳承恩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潞安府通判,任職兩年。

潞安府是如今的長治市,與晉城市相鄰,同為晉東南上黨地區。如此一來,吳承恩在任職兩年內親身遊歷包括陵川在內的晉城山水風光,並非空穴來風!

眾所周知,《西遊記》成書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19年後出版,距今有400多年曆史。根據所掌握的資料,晉城發現元代“西遊記”人物石雕,加之在當地與其相關的實物及民間傳說等資料相佐證,晉城很有可能是《西遊記》故事的重要發源地。


山西晚報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提這個問題的,八成是晉城人,也有可能是從事文旅產業的人,想以此來提升晉城的知名度,開發所謂的文旅產業。其實以文化傳承的角度看,這種說法是一種文化短視。



說晉城是《西遊記》故事的發源地,大概有兩條線索:一條是當地有座700多年前的寺廟。讓人驚奇的是,寺院背後的絕壁上,雕刻有精美的三藏取經摩崖造像。另一條是當地有很多地名與《西遊記》的地名相吻合,比如流沙河、高老莊、蜘蛛洞、牛魔王洞等。但這些東西能證明什麼?只能證明兩點,第一、作者在這個地方生活過,或者做過創作方面的採風。第二、後來人根據《西遊記》的故事在這裡進行了再次創作,就是所謂的石崖雕刻。



現代人為了發展經濟,經常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比如什麼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還有的為了發展所謂旅遊經濟,大肆的投資、最終搞得血本無歸,浪費民脂民膏。經濟發展是短期的嘛,若不能用人文的、文化的東西加以限制和制約,最終就是邪惡。我們看看改革開放這40多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豐富了,但精神上確越來越痛苦、越來越貧乏,有的地方甚至為了發展經濟歪曲歷史,讓人看著很揪心。



給大家講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個是佛教聖地五臺山。最早其實就是修行佛法的地方,但自從開發旅遊之後,各種怪現象層出不窮,先是要整合上市,後來又爆出高價香火的事情,而據我所知,為了搶五臺山這塊肥肉,忻州地委和五臺山政府還在明爭暗鬥。這些姑且不說,很多人為了求名、求財,儼然把這裡當成了最大的名利場。



第二個例子是山西平遙,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參與了平遙的一些大型活動。讓我覺得詫異的是,這個城市雖然是千年古城,但卻沒有傳統文化的靈魂,更沒有文化的自信。政府領導為了政績,無節制的上馬一些所謂國際化工程。當時我就有不同的意見,找來幾個老外,然後掛上幾個國家的國旗,就是國際化嗎?在國際交流越來越充分的今天,國家和民族越來越重要,這些活動到底要幹什麼?鬼知道。



就拿《西遊記》這部書來說,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它只是一部神話小說,而更應該看到它的內涵,姑且不說那些深奧的佛法,就是唐僧的原形玄奘法師,為了取經而經歷千難萬苦,那些驚人的毅力、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無盡的願力,這些才是我們要學的東西。否則,你把神話,你把什麼錢財留給後代,有什麼用?再過一兩百年,大家都覺得《西遊記》就是個笑話呀,懦弱的師傅、貪吃好色的八戒和愛打人的猴子,這就是關於《西遊記》的符號化記憶,誰還會理會其中龐博的精神內涵呢?


劉忙觀點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比較其他三部鉅作,具有魔幻色彩的《西遊記》更受全民的歡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部很接地氣的名著!幾乎年年寒暑假,各大電視臺都要如“交作業”一般,播放1986年版的電視劇《西遊記》。



關於《西遊記》的人物、劇情,甚至是拍攝地點,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關於著作中的那麼多妖魔鬼怪打鬥的故事,甚至是地點,歷來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包括今人。對於《西遊記》故事重要發源地一說,在筆者看來,《西遊記》中故事情節太多了,有的在大山裡,有的在佛塔前,有的在森林裡,還有的草原上,說故事重要發源地,未免有點太過牽強。



眾所周知,《西遊記》作者是明朝人吳承恩。據專家考證,很多著作的成型都類似——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廣大人民群眾,來源於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中,比如說小說《西遊記》的來源或有各種劇目、傳說等。這就導致故事的發源地,或有更多的版本。其中有山西晉城的、湖北武穴匡山的、江蘇連雲港的等等。



比如在山西晉城,今人發現了寺廟摩崖石刻上有唐三藏、八戒、白龍馬的造像;還有當地有各種關於西遊記人物的傳說;在晉城陵川縣還有一座五行山,那或許就是《西遊記》中五行山的原型。不過在湖北武穴匡山,當地在古代佛教文化盛行,寺廟林立,而且離吳承恩曾任職的地方又很近,加之當地的山水和各種猴子的傳說,是不是也給了吳老先生創作的靈感和來源?


太原晚報


西遊記記載它的發源地應該,靠近東海因孫悟空和東海龍王是鄰居。花果山公認在連雲港,至於別處的這洞那洞這山那山可能也有,至於是否發源地也們也花錢請專家論證。


用戶8843093003592宋


陽城縣董封就有紅孩兒廟


草地1936


你說的是這個嗎,豬八戒和沙僧,隔壁是悟空。我沒照。





品匠1


《西遊記》是歷史的一個穿越故事,是依據唐僧去天竺國取經的歷史故事編寫。從根本上說是作者的天馬行空的大寫意,即便是有地域重疊也是巧合。


翔雲瑞雪


你這一個事要說兩年嗎


自由飛翔255875224


編,接著編。接下來還有水壺,哄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