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縷玉衣規格更高的黃腸題湊是怎樣一種奢華的存在?

wqlhai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黃腸題湊”確實比“金縷玉衣”更加的奢華一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霍光傳。



霍光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作為權臣,死後特殊享受,情理之中,漢書記載:

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

何為黃腸題湊?

東漢末魏初的蘇林解釋道: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柏木去皮,成淡黃色,統一排列,頭部向內,堆放在梓宮周圍。它與外藏槨、便房、梓宮、玉衣這些主要部分,一起組成“天子之制”。



從這裡可以看出,玉衣是陪葬品,黃腸題湊是墓葬形制。而玉衣又分金、銀、銅,我們所熟知的金縷玉衣,那是天子才能享用。

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部分有功之臣、皇親國戚,允許的。說白了,皇帝特賜,你才準用,如霍光。否則,砍頭!

黃腸題湊為什麼比金縷玉衣更奢華?

金縷玉衣,這是由金絲編綴玉片所製成,將玉料切割,並加工成不同的形狀。為保證玉的溫潤光澤,還得細緻打磨,拋光處理。鑽孔,金絲編綴。最終制成金縷玉衣。



玉衣著在身上,保證屍身不朽。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而龐大。耗時耗力,十分奢侈。

而黃腸題湊的黃腸木乃柏木,柏木為陰木,因喜陰向西,所以古人以之為鬼神居所。加之其壽長,頑強。古人很喜歡用它墓葬,棲息長眠於地,達到不朽。另外一個方面,柏木為上等珍貴木材,物以稀為貴,黃腸題湊可彰顯尊貴的地位和權力。為什麼只有皇帝穿黃色龍袍?尊貴。都是一個道理。

但是柏樹生長週期長,勢必和需求量矛盾。隨著槨墓的增多,供不應求,柏木資源肯定急劇耗損。舉個例子,如今首屈一指的黃腸題湊得說北京的大葆臺西漢墓,之中的黃腸木均為柏木,10cmX10cm,按高度推算,約14000塊,每塊淨重8.1公斤。



一座墓這麼多柏木,墓多呢?而柏樹有那麼多嗎?有,砍伐吧。柏木森林遭受到嚴重破壞,這就讓柏木更加稀少。最後沒辦法,不要臉的把雜木冠名為黃腸。雜木沒了,將木換成石條,取名黃腸石,以充數。

所以,比較起來,黃腸題湊就比金縷玉衣更加的奢華。好比全是由珍貴木材製成的屋子裡,有一件玉衣,玉衣常有,名木材不常用。這就是奢華的存在。


史小二記


“黃腸題湊”這個詞聽上去的確是有些拗口,也很難從字面上去理解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上去就是毫不相干的幾個字組合在了一起。其實,黃腸題湊是一種墓葬形式,但是這種形式並不多見,而且基本上在漢朝以後就沒有了,而且黃腸題湊非常豪華,甚至比金縷玉衣更加豪華。究竟黃腸題湊豪華到了什麼程度呢?

什麼叫“黃腸題湊”?

所謂“黃腸”,就是去皮後的柏木,以木色淡黃而得名。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於上古,多見於周代和漢代,漢以後很少再用。

有一種棺材只有秦漢時的帝王及其妻妾,還有皇帝特許的皇族才能使用。它叫“黃腸題湊”,是古代最高的葬禮。

據史書記載,“黃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以外的一種木結構,由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黃腸是堆壘在棺槨外的柏木,用柏木構築的題湊即為“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一名,取自《漢書·霍光傳》:

光薨。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顏師古注引蘇林日;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所以為固也。

由此可知,黃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以外的一種木結構。

比如秦始皇的棺槨就是“黃腸題湊”。


最早記載“黃腸題湊”的歷史文獻,恐怕是《呂氏春秋》了。在它的《節葬篇》稱: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題湊之室,棺槨數襲。”

最早的“黃腸題湊”墓是哪裡?

北京大葆臺西漢墓,就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黃腸題湊”墓,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結構地下宮殿。這裡埋葬的是距今2000 多年前西漢時期的一個諸侯王,專家考證為西漢燕王劉旦或廣陽頃王劉建。

整座墓室成長方形,由15000多根黃腸木堆疊而成。北壁共有30層,每層縱鋪108根黃柏木;東西兩壁各30層,每層橫鋪160根;南壁有門形缺口,東西兩側各30層,每層縱鋪34根。這些黃柏木每根長90釐米,端口處大約10釐米見方,大小勻稱,一根一根地逐層碼放。截面對著棺槨,朝向中央,整整齊齊地把棺槨圍起來。

這麼多的黃柏木壘疊起來,墓主人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為了將棺槨保護起來。

發現價值最大的“黃腸題湊”墓是哪裡?

2006年,合武高鐵安徽六安市長崗村段修建過程中,發現了一座漢代墓葬,考古隊對這座漢代墓葬採取了搶救性發掘。經過勘察檢測,發現這座漢墓形制巨大,且保存完好,

幾個月後,發掘工作終於見到了眉目,墓室門被打開。墓室裡放置著一套“黃腸題湊”,根據殘存的墓誌銘和地方文獻記載,專家們斷定這是西漢王朝六安王劉慶的陵寢。

專家們在研究六安王這套“黃腸題湊”時,突然有了新發現,讓大家為之振奮。在“黃腸題湊”東面角外藏棺槨內,大家發現了驚世寶藏——200多件青銅鼎、陶器、玉器,以及大量的五銖錢。這才是墓主真正的隨葬品!原來,六安王下葬時,策劃指揮的人多動了一點腦子,對盜墓者採取了預防工作。利用盜墓者不熟悉“黃腸題湊”的結構方式、盜墓時間往往較為緊迫的原因,將冥器放在墓室明顯之處,而將隨葬的寶藏放在“黃腸題湊”裡面。

那究竟黃腸題湊豪華到了什麼程度呢?

第一,是它的使用者。

黃腸題湊,使用者是帝王及其寵愛的妻妾,還有他特許的大臣。因此,有資格使用黃腸題湊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的人物。一般的百姓和尋常官吏,是享受不到這份榮譽的。

第二,是它本身。

一方面,黃腸題湊在原料上大量使用柏木。柏木,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就其特點來說,第一,柏木堅固耐用,可以歷經百年而不損。第二,柏木內含材脂,乾燥較慢,因而耐腐蝕能力強,且散發出幽香,沁人心脾。古時一直有“松柏之高潔”的讚譽,可見柏樹在精神文化方面也為人所推崇。如此一來,造價必然昂貴。譬如1974年到1975年在北京大葆臺發掘的兩座墓所建造的黃腸題湊,所用柏木足有一萬五千多根,手筆之大,令人咂舌。另一方面,黃腸題湊也在墓室的密封防潮和防盜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三,是工藝。

黃腸題湊,是一層層平鋪上去的,所用柏木,也都將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處,還要墊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層保持嚴密整齊,僅在頂部加一層壓邊木進行鞏固。這對工匠的手藝要求較高,倘若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可能就會導致整體效果與預想偏差極大。

總結:黃腸題湊,作為專屬身份象徵,靜穆的伴隨君王沉睡千年。在昏暗的地宮,和那些寂寂無言的陪葬品一道安靜的懷念過去的輝煌。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黃腸題湊,作為當時厚葬之風的產物,它對木材和人力、財力的耗費量極大,對當時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有害而無利的,這也就為它之後的消亡埋下了伏筆。


路之意


黃腸題湊確實是比金縷玉衣等級更高些。只是嚴格來說黃腸題湊是墓葬形制,而金縷玉衣屬於隨葬品。


我第一次見到黃腸題湊是在南京博物院,見到的只是一個模型,但是當時的感覺是比見到金縷玉衣時更震撼。


  • 黃腸題湊模型,南京博物院
層層疊疊的,雖然只是個模型,但是可以想象實物的壯觀。


玉衣是漢代皇帝與貴族死後穿的特殊的殮服。在《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皇帝用金縷玉衣、諸侯王、貴人、公主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姐妹稱為長公主,大貴人應該是跟先帝有關吧。)所以,金縷玉衣應該是皇帝的專屬,然而西漢時尚未有嚴格的要求。東漢時才逐漸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目前發現的金縷玉衣的數量在10件以上。


  • 金縷玉衣數量統計
(第4欄為玉片數量,第5欄為金絲數量)



一件金縷玉衣的製作成本


以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為例,由於盜墓者已經將金絲抽走,玉衣受到了損壞,最終經過修復,修復後的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等十餘部件組成。



使用玉片總數為4248片,穿綴玉片用的金絲重1576克。使用的金絲總重1576g。


玉衣的材料並不難得,難的是製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經過鋸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個孔,以便後面串連起來。一名普通工匠製作一件金縷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時間,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縷玉衣相當於100戶中等收入人家的財產總和。


那,黃腸題湊又是怎樣的存在?

黃腸題湊只能是皇帝享用,其它人不得私自使用,除非獲得了皇帝的特別恩賜。

比如西漢著名的權臣霍光,死後便得了黃腸題湊的賞賜。


《漢書·霍光傳》劉敞注:“以次言之,先親身者衣被,次梓宮、次便房、次題湊、次外藏。”


也就是說黃腸題湊不是單獨存在的,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相依相存。目前已挖掘的漢代黃腸題湊葬制大約在4個左右。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黃腸題湊需要用黃心柏木枋構成。柏木本來就很珍貴。在木植中的級別相當高,有“木中之王”之稱。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藥,可取香氣而防腐。而一副黃腸題湊的黃柏木用料達到萬計。比如,就拿墓葬較完整的北京大葆臺一號墓來說,總木量達到15880根。有句話說的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一棵樹的生長是需要週期的。有錢也未必買到,所以,就是統治者也會難免力不從心。在中山簡王劉焉死後,漢和帝與竇太后為他修陵墓時:


“發常山、鉅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復調餘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數千人,凡徵發搖動六州十八郡。”


由此可見黃腸木的稀缺。到了西漢中葉以後,即使是帝王也不再使用黃腸題湊了,而是改用磚室墓和石室墓。


同時,“黃腸題湊”不單象徵地位身份及榮寵,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盜墓賊。一層又一層的木結構,對於盜墓者來說也是一種阻礙。


  • 黃腸題湊實物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黃腸題湊”不是漢代獨有,秦昭襄王、呂不韋時已經使用“黃腸題湊”入葬,只是之前只有宋代《太平御覽·皇覽冢墓記》上的文字記載,卻無出土實物相佐證。後來挖掘了秦公一號大墓,已經發現了實物的“黃腸題湊”。它的木材消耗數量就約有202立方,其中也還有著680根數千年以上的古柏。據推測墓主人為秦景公,是目前發現的周,秦時代最高級別的葬具。


金縷玉衣的玉料有好壞,而對於皇家來說,金絲易得。所以,金縷玉衣的珍貴程度其實並不高,更多的是體現在使用等級上。而黃腸題湊的黃柏木本身就很難得,用量也大,動輒萬計,所以,黃腸題湊確實是比金縷玉衣更奢華的存在。


我是阿斗,專注於文物裡的歷史與文化。喜歡秦漢及秦漢以前的歷史。歡迎關注我。


文物考古聊歷史


黃腸題湊,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我理解就是柏木堆砌起來的墓室中的小墓室。秦漢時期的帝王墓葬型制,得到允許的王公貴族也可以使用。漢之後就不再使用。

1、什麼是黃腸題湊

黃腸,本意就是指柏木,因為柏木心呈現淡黃色。

題湊,就是所有柏木端頭朝裡的擺放形式,在內部看起來所有柏木都是指向槨室。

黃腸題湊,綜合起來就是在棺槨外面,用方形的柏木端頭朝裡,一根一根壘起來,形成一個柏木砌成的墓室

考古發現,也有用

黃色石頭代替柏木的黃腸題湊。

2、黃腸題湊為什麼高貴

一是柏木質地好,材質緻密,有一定的密封防腐效果。

二是黃腸題湊用料數量堪稱巨大,基本上都在一兩萬根。同時,柏木生長慢,顯得相對珍貴。

因此,黃腸題湊花費巨大,一般人也用不起,帝王和王公貴族才能負擔和享有。其他人也可以使用“題湊”,但不會是柏木,而是松木等其他木頭。

史書最早記載“黃腸題湊”,是在《漢書.霍光傳》中,朝廷在霍光死後准許他使用黃腸題湊。考古發現最早的黃腸題湊,則是在“秦公一號”大墓。

3、比金縷玉衣受青睞

至今已發掘的秦漢墓中,黃腸題湊還是個位數,金縷玉衣則早已超過十件了。

加之黃腸題湊在外觀上看起來宏偉雄壯,比起金縷玉衣來有氣勢多了,所以更得帝王青睞。


溫水歷史


旭哥是古墓葬愛好者,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糾正題主的說法,黃腸題湊在規格上並不比金縷玉衣高,二者同為最高等級的葬具,在禮制上,都只有帝王才能夠使用。

“黃腸題湊”一詞最早出自《漢書-霍光傳》,但根據考古挖掘,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黃腸題湊,盛行於周朝和漢朝,而金縷玉衣主要流行於漢代,二者有時間上的重疊。所以,漢代帝王陵和被帝王恩賜的諸侯王的陵墓,槨室大都是黃腸題湊,殮服都是金縷玉衣。

為了更清楚的瞭解黃腸題湊,先來看看都哪些古代墓葬中,使用了這樣的葬具。

秦公一號大墓的黃腸題湊,墓主人為春秋時期的秦國國君秦景公,也是考古挖掘發現最早的黃腸題湊。

北京大葆臺西漢墓一號墓的黃腸題湊,共用15880根柏木壘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土豪。

漢廣陵王墓的黃腸題湊,可以說,保存的十分完好。

此外,已經考古挖掘的,還有定陶漢墓、長沙王陵墓、大雲山漢墓,都發現了黃腸題湊葬具。

大家對黃腸題湊,是不是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呢?

旭哥現在用專業詞彙來解釋一下黃腸題湊。

黃腸”就是指拋光皮,露出黃心的柏木枋;題湊”就是指在棺槨外面用柏木枋壘起一道牆,通俗的說,這種墓葬就是在棺槨外面,再用柏木枋圍上一圈。

一套完美的黃腸題湊,應該具備兩個特點:

其一,黃腸木層層平鋪、疊壘,不用榫卯。

其二,“木頭皆內向”,四壁所壘築的木條全部與同側槨室壁板垂直,從四周都只能看到黃腸木的端頭。

黃腸題湊的結構圖,外槨與迴廊之間層層平鋪、疊壘的就是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的側面結構圖,從四壁看都只能看見木條的端頭。

在周朝,黃腸題湊本來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到了春秋後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國君開始僭越禮制,也開始使用黃腸題湊。

漢朝之後,除了天子外,被天子恩賜的王公大臣,都可以合法的使用黃腸題湊了,根據史書記載,霍光死後就被朝廷特賜使用黃腸題湊。

但是,一套黃腸題湊最少需要使用一萬多根柏木枋,柏樹就是再多,也經不起周朝和漢朝上千年的揮霍。所以,到了東漢後期,黃腸題湊的原材料被迫從柏木枋改成了石頭,也被稱為“黃腸石”。

黃腸題湊的原材料,柏木枋。

河北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就使用了“黃腸石”代替了“黃腸木”。

到了魏晉之後,由於天下大亂,耗時耗力的黃腸題湊逐漸被放棄了,自此之後,盛極一時的黃腸題湊,正式走進了歷史的塵埃中。

作為問題的延伸,旭哥也略加給大家解讀下金縷玉衣是怎樣的存在。

在古代社會,玉是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等級的象徵,而且在漢代,人們認為玉是“山嶽精英”,相信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

這就是金縷玉衣的由來。顧名思義,金縷玉衣也就是形如鎧甲的玉片,用金線穿成殮服,一套金縷玉衣最少耗費幾千件玉片。

金縷玉衣是最高等級的葬具,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但是被帝王恩賜的王宮大臣也是可以使用的。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

1986年在河南芒碭山僖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長為1.76米,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

到了三國時期,由於這種葬具太過奢華,耗費無法計算,所以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之後,金縷玉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我是長安旭哥,古墓葬愛好者,喜歡我,就關注我。



長安旭哥


不怕大家笑話,以前對“黃腸題湊”不瞭解,第一次在書上看到的時候,第一反應還以為是一種可以吃的香腸呢,真的是太無知了。

後來才知道,“黃腸題湊”根本就不是吃的東西,而其實是一種葬式,曾經在周王朝至漢朝時期十分流行。


說黃腸題湊比金縷玉衣更為珍貴一點不假,金縷玉衣和黃腸題湊都是帝王及高等級貴族的墓葬規制,但很明顯,金縷玉衣要比黃腸題湊更容易保存;且黃腸題湊是整個墓葬等級規制的直接表現,而金縷玉衣,則只是一種視死如事生觀念下的陪葬。

在周王朝統治時期,黃腸題湊是隻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葬式,是周王朝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在葬俗上的一個提現;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不斷衰落,禮樂制度崩壞,因此不少的諸侯王紛紛僭越禮制,在死後使用黃腸題湊的規格進行安葬。


所謂“黃腸題湊”,就是用柏木一層層平鋪,疊壘而成的大型槨室,它的面與四壁垂直,就像是一個由柏木拼接而成的巨大長方形盒子。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大葆臺漢墓,其中的黃腸題湊,是由14000餘根10乘10乘90的柏木疊壘而成。

而我國目前已經考古發掘出的黃腸題湊大墓中,以寶雞市秦公一號大墓的規模最為龐大,但這些規格等級再高的墓葬,依然逃不脫盜墓賊的光顧。

像大名鼎鼎的秦公一號大墓,就被盜墓賊盜的個精光。


Mr這史香


金縷玉衣是漢代最高規格的殮服,而黃腸題湊則是漢代最高級別的葬式。金縷玉衣的意思比較明顯,而黃腸題湊的意思則相對鮮為人知,那麼黃腸題湊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居然比金縷玉衣還奢華?

黃腸題湊奢華程度非金縷玉衣能比

黃腸題湊並不是漢代才有的葬式,漢代以前的文獻中也有過這種葬式的記錄。但是最初記載黃腸題湊這個詞的文獻則是班固編撰的《霍光傳》,而且近代考古發現的黃腸題湊墓葬都是兩漢時期的。

很多人對黃腸題湊這個名詞的意思很陌生,其實它可以拆分為“黃腸”和“題湊”兩部分來理解。

黃腸指的是柏木的黃心,柏木去皮後切成方形的木塊,顏色呈淡黃色,故名黃腸。題湊則是指黃腸堆壘的方式,將方形的柏木塊一層層堆壘起來,形成一個特定格局的框架,這就是黃腸題湊的大致意思。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黃腸題湊中每根柏木塊擺放的方向是與對應的棺槨面垂直的,也就是說每根柏木木頭是指向棺槨的。

可想而知,以這種方式堆壘的外框架是需要用到很多柏木的。從目前考古發掘的黃腸題湊墓葬來看,動則用到上千根柏木,多的甚至達到一萬五千多根。

柏木有特殊的香氣,具有一定的防腐功能,屬於較名貴的木材之一。黃腸題湊墓葬動則用到成千上萬跟柏木,這麼多柏木本身就很珍貴,而且還要耗費不少人力去砍伐、加工,可想而知黃腸題湊墓葬的奢華程度遠非金縷玉衣能比的。

漢代黃腸題湊這種墓葬一般只有帝王配用,此外只有極少數特經允許的勳貴才能使用,而金縷玉衣是皇帝和部分近臣使用的殮服。所以無論從使用者的身份還是本身的價值,黃腸題湊都比金縷玉衣顯得要高貴一些。


歷史守望者


都別搶,我來答。

就材料上來說,黃腸題湊實際上還遠不如金縷玉衣更加奢華和珍貴。

黃腸題湊代表的只是一種殯葬等級,但金縷玉衣卻無意是一種更加凸顯身份和地位的方式,儘管兩者都是漢代規格最高的殯葬和喪葬殮服。但就製作工藝來說,金縷玉衣無疑更加凸顯奢華尊貴的一面,在金縷玉衣之下,還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漢代人相信玉可以使人的肉身不腐,可以讓屍體的精氣被封鎖在玉以內,於是就有了金縷玉衣。它分為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並不相連的部分,其材料主要為玉片,以金錢編織而成,除了材料本身的奢華,其高超的工藝水準也讓金縷玉衣變得十分珍貴。

而黃腸題湊是什麼呢?這確實是一個很怪異的名字。

形象的解釋就是說: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也就是說這個“黃腸”是指某種材料和顏色,一般特指黃心色柏木,而題湊則是指木頭的朝向和結構方式,所謂的黃腸題湊就是指用黃心色的柏木在棺槨四周圍成一個四四方方形如“回”字形的圍牆,頂部再蓋上一扇頂板,看起來就像一間小小的平房一樣。

黃腸題湊耗木量極為驚人,隨著墓主人的身份越高,黃腸題湊的規格也就越高,譬如在長沙湘江西岸鹹家湖畔發現的象鼻嘴一號墓和陡壁山一號墓中,前者的黃腸題湊規格為908根柏木,也就是說是用908根柏木堆壘而成。

後者則只用了179根,應該說黃腸題湊的規格也會根據墓主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

1975年在北京大葆臺發現的漢墓中黃腸題湊的規格則遠遠要超出長沙漢墓中的規格,據考古人員推測可能是西漢燕王劉旦或廣陽頃王劉建和王后的墓室。在這座漢墓中,黃腸題湊的規格誇張性的達到15880根柏木的規格。

其堆壘的墓室氣派無比,顯現出墓主人非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西漢時代之所以會盛行黃腸題湊和金縷玉衣這種喪葬方式,第一是因為上層社會盛行的厚葬之風,第二是因為磚室墓葬方式還沒有興起,所以古人只能通過堆壘木頭的方式來打造墓室的華貴和氣派。

隨著磚室墓葬興起以後,皇朝題湊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它作為西漢以前的帝王的一種象徵身份和地位的特殊喪葬方式,往往也只有王公貴族能夠承擔得起喪葬所需要的巨大財力支持,當然由於嚴密的等級制度,具有財力並非就能使用黃腸題湊喪葬格式。

除了皇帝以及親王以外,大臣在得到皇帝的恩准下,也可以使用黃腸題湊喪葬方式,譬如西漢大臣霍光去世以後,就被恩准使用黃腸題湊,此外還有璧珠璣玉衣,想來也是和金縷玉衣不相上下的一種規格待遇。

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漢書·霍光傳》

不管是金縷玉衣和黃腸題湊,這些實際上都是封建社會特殊的產物,同時也反映出一直盛行的厚葬之風。


圍爐談史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是一種陪葬品,黃腸題湊是秦漢時期規格最高的葬式,是一種墓室結構,理論上只有帝王才享用,當然帝王特賜的個別勳貴也可以使用,兩者都是規格最高的,到頂了沒有上下之分,只是黃腸題湊的工程量更大,用料更多,才更顯奢華。

圖為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來源於東西周的“綴玉面罩”、“綴玉衣服”,洛陽有發掘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石片綴附在織物上、覆蓋在死者臉上,《呂氏春秋》對此有最早的記載“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這裡的鱗,就是覆在死者身上的玉石,如魚鱗也。

西漢時期王侯可用金縷玉衣,東漢時玉衣形成定製,只有皇帝用金縷,王侯只能用銀縷或銅縷。

到了漢朝,玉衣的記載最多,《漢書·霍光傳》“光薨,賜壁珠璣玉衣”;《後漢書·耿秉傳》記載“秉卒,賜以朱棺、玉衣”。1968年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首次發現完整的玉衣,就是許多玉片組成的玉衣,玉片之間用纖細的金絲編綴,玉衣按人體大小製作,把整個人從頭到腳包裹,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

圖為六安王劉慶墓的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則是一種規格最高的墓葬形式,《呂氏春秋》有載“題湊之至,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吳越春秋》又載“鑿池積土,文石為槨,題湊為中”,這種墓葬形式在戰國已經出現,《漢書·霍光傳》作了詳細的解釋“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端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圖為2011年山東定陶發掘的大型漢墓,工作人員正在黃腸題湊中。

西漢中期的北京大葆臺1號墓,為燕廣陽頃王,為最清晰的黃腸題湊墓,棺槨外有柏木壘起的迴廊,柏木長0.9米,寬厚0.1米,每側鋪柏木30層,北面每層108根柏木,東西面每層160根,南面有缺口34根,全是平鋪壘疊,無榫卯固定,共用柏木15880根,規模相當宏大。


圖文繪歷史


筆者說些自己知道的吧,一直以來對於各種殯葬文化都是懷著敬畏的情緒。國人講孝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殯葬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孝道的一個核心。這一點在各種各樣的葬式也可以體現。而“黃腸題湊”應該是古代等級最高、規格最高、禮儀最高的葬式。

傳聞“黃腸題湊”只有帝王、帝王妻妾、以及皇帝特許的皇族才能使用。什麼叫"黃腸"呢?就是挑選上好的柏木去皮,因木色淡黃故而稱之黃腸。“題湊”呢,就是用柏木把帝王陵寢槨室圍起來,並形成一個框型的結構。

根據資料顯示漢景帝陽陵中的主墓穴使用的便是“黃腸題湊”的葬式。“黃腸題湊”大致是先給死者床上金縷玉衣,再放入貴重的梓木棺,四周用上好柏木心,一層層的疊起來。金縷玉衣與梓木宮、黃腸題湊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腸題湊是可以說漢代殯葬文化厚葬之風的典型,它象徵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也體現了我國古代皇陵建築水平的高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