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0天建座醫院,這怎麼可能完成?” 這是眾多參加火神山醫院設計、施工者,接到任務指令時的第一反應。

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從事土木建築行業多年。他說:“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要兩年。緊急狀態搭建臨時性建築都需要1個月,更何況是新建一座傳染病醫院?”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背後,是異常嚴峻的疫情形勢。從確定新建火神山醫院的1月23日當天到2月1日,9天中,武漢市確診病例從495人陡增至4109人。

不斷增加的定點醫院床位數量,遠遠跟不上疫情蔓延速度。“根據2003年抗擊‘非典’時的經驗,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醫院,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現有醫院的壓力,減少交叉感染。”一位參與抗擊非典的醫療專家表示,臨時醫院啟用後,更重要的作用是減少社會恐慌情緒。

過往抗擊重大疫情,也曾經創造過奇蹟。

2003年4月,北京建成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小湯山醫院,兩個月內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其間無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

當年建好小湯山醫院用了7天。現在的工程能力更高了,10天完成任務,很困難嗎?

緊急的疫情讓人們已經忘記了,武漢抗疫鬥爭高峰是在春節前。小湯山建設是在4月份,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適逢大量工人假期返鄉,“別說原材料採購、物流運輸,就連工地上吃喝拉撒,這些後勤都難以保障”。武漢市城建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疫情,不等人。與死神競速,情勢緊迫,間不容髮。各方面迅速動員,進入戰時狀態。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這是2月2日無人機拍攝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選址。規劃、環保等部門緊急會商,定在知音湖畔的武漢市職工療養院。這裡遠離人口稠密的漢口主城區,交通、管道等配套基礎齊備。

——設計。小湯山非典醫院設計方迅速參與。中信建築設計院等設計機構組成60多個人的應急項目團隊,5小時內就拿出設計方案,不到24小時繪出設計圖。

——施工。多家建築企業踴躍請戰。指揮部最終確定由中建三局、武漢建工、武漢航發、漢陽市政四家企業參建,明確施工任務,立下“軍令狀”,迅速組織開工。

沒人想到,一個建築工地,成為數千萬人矚目的焦點。火神山建設現場場景被網絡“雲直播”後,數千萬網民在屏幕前當起了“監工”。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建設大戰中,來自中建三局的一線建設者們主動請“戰”,動用身邊一切資源,他們“舍小家保大家”,與工友親人們並肩作戰,他們用鏡頭記錄建設點滴,真實感人場景引萬千網友動容在線打氣。


“急先鋒”鏖戰備足後勤保障

鄧章鐵,中建三局安裝公司工業經理部市場部經理,這個春節原本約好了一家人在武漢過年。1月24日早8點,他被單位群裡一條武漢“小湯山”醫院(後確定名稱為“火神山醫院”)開建的消息吸引了。

來不及詳細瞭解項目情況,來不及跟家裡人商量,他第一個在群裡報名請戰,並立即給領導打電話,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跟妻子說“緊急任務,我出去一趟”,說完就走了。半個多小時後,他順利抵達現場,但這裡吃、住都成問題,口罩等物品嚴重不足。

來不及思考,他馬上聯繫熟人、附近商家,把能調動的資源全部調動了,在辦公室他是後勤員,在路上他是司機,在商店他是搬貨員。

第二天,武漢交通管制,他又兼起了車輛協調員,大貨車物資進場,他積極協調手續,確保物資及時供應,忙碌了整整36小時的他,隨著進場人手的逐步增多,中午才有一點點時間給家裡報平安。

截至目前,項目住宿、餐飲一切正常,口罩等必需品儲備充足,鄧章鐵說:“我雖然不在一線,但我知道現場一線人員更辛苦,能為他們提供保障,也是盡了我的一份力”。


建設vlog引近20萬網友在線打氣

汪靜文今年27歲,與男友都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員工。公司發起建設火神山醫院號召,兩人第一時間報名,於大年初一從鄂州老家驅車“逆行”回漢。當前,男友負責暖通施工,她則負責宣傳及後勤,兩人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5小時以上。

喜歡拍攝視頻的她擠出零碎時間,用手機記錄下了這次特殊的經歷。雖然沒有高大上的航拍設備、精湛的剪輯技巧,日常視角卻讓網友看到了建設者真實的生活狀態。其中,一些畫面更讓網友大呼“戳中淚點”:父親得知她決定回武漢,口頭支持但臉上寫滿擔憂,氣呼呼說了句“拜拜”扭頭就走。

她問男友:“為什麼我說去你就陪我?”時,男友回答:“只要我們在一起,在哪裡都不慌”;空蕩蕩的高速收費站,交警看到她的工作證明,得知他們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立即熱情放行……

目前,她的《火神山日記》超過萬名網友為她點贊。“致敬”“加油”“辛苦了”等彈幕不斷刷屏,還有不少網友表示“突然就淚目”了。


“極度壓縮時間空間的戰役”

2月24日,己亥年除夕,各類設備進場。入夜,運輸車司機呂俊和同事們一塊圍聚,端上盒飯,簡陋地“團年”。他的“守歲”就是從凌晨3點後開車運土,累了,在車上眯個眼。

作為家中獨子的呂俊,長這麼大第一次不在家裡過年,“不忍心讓父母在家中獨守除夕夜,但這個工程實在太重要了。”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醫院工地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除夕夜,數百臺挖掘機、推土機,上千名工人和呂俊一樣,在機器轟鳴聲中,迎來庚子年第一個清晨。

除夕當天,施工方累計平整全部場地5萬平方米,相當於7個足球場大小。開挖土方1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57個標準游泳池。

“頭一天去,工地還是一片沼澤,推土機進場都快陷進去了。第二天早上再看,土堆已經推平,沼澤被填實,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模樣了。”一位技術人員在朋友圈中感慨。

鋪設碎石、壓實基礎、開挖基槽……按正常流程,工期節點按天算。在火神山,一切節點都得以小時,甚至以分鐘計算。極限的工期要求,現場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邊調整。

工地上,到處是車,到處是人。白天,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入夜,燈光如晝、焊花四閃。所謂“基建狂魔”,其實不過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負重前行。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醫院工地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戴書記,您的鞋子破了,回去換一雙吧!” 中建商砼永豐廠黨支部書記戴銀剛,多次聽到別人的善意提醒。武漢宣佈建設火神山醫院當晚,他就趕回崗位,火速集結隊伍投入戰鬥。

妻子身懷六甲,他無暇照顧;鞋子破了幾天,來不及回去換一雙。“等這場戰役結束了,我要跟即將出世的孩子好好講講火神山的故事”。他說。

最高峰時,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等設備同時作業。上一個單位剛完成場地鋪沙,下一個單位馬上進場鋪防滲膜,後面鋪設活動板房基腳的單位還在催促。高密度的人群、機械,讓現場施工空間極為有限。

“火神山項目是在極度壓縮的時間、壓縮的空間內,展開的一場戰役。”火神山建設指揮部一位負責人說,“沒別的,就是豁出去,幹!”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2月2日,工人在已經基本建設成形的醫院病房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受其他工序影響,原本留給排水管道安裝的72小時施工時間,被壓縮到只剩30個小時。用作病房的集裝箱板房,距地面只有30釐米,排水管道安裝只能由工人鑽進這狹小縫隙中,逐個安裝到位。

身材瘦小的工人王旋主動申請第一個下地埋管示範,帶領400多名工人伏地作業。不少人衣服劃破,手臂劃傷,匆匆處理後便又鑽回逼仄的空間作業,直到全部排水管道順利安裝完成。

每個工人、每臺裝備,就像一顆顆螺絲釘、一個個零部件,緊密扣在一起,驅動著這臺巨型機器,迅速搭建起一座抗擊疫情的“安全島嶼”。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這是2月2日無人機拍攝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中建三局董事長陳華元說,武漢是我們的家園,這是一場保衛戰、生死戰,建好火神山醫院就是保衛大武漢,“必須不惜代價,不講條件,不懼困難,盡銳出戰”。

有國外網友評價,晝夜不停的挖掘機大軍及建築工人、源源不斷輸送至武漢的物資,“整個國家都為這場戰鬥做準備,速度不可思議”。

“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1月3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發佈會上說,“也許你正在關注的是中國將在10天之內建成的一家大醫院,但這不是他們正在採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標,我相信這些措施將扭轉(疫情)趨勢。”

火神山醫院完工了。很多工人、設備將第一時間轉戰,前往同樣收治疫情感染患者的雷神山醫院,繼續他們的戰鬥。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樸實善良的逆行者!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5日決定在修建火神山醫院的基礎上再加蓋一所雷神山醫院據悉,與火神山醫院相同雷神山醫院的修建也展示了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預計將於2月5日交付使用。被網友戲稱“基建狂魔”的中國速度到底有多快?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目睹過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你會看到雖然很多人說中國是“基建狂魔”,可以用神一般的速度搭建一所醫院但其實,並不存在超人。他們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師傅奉獻自己,完成共同的目標。

2月1日,由武漢地產集團組織實施建設、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全面進入病房吊裝階段。目前,768名各專業管理人員、5895名施工人員、1306臺挖機、吊車等各類機械設備在場施工。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雷神山醫院病房隔離區共計劃安裝3300間箱式板房,截至2月1日0時已到場2530間,完成吊裝310間,計劃2月1日完成病房吊裝近千間。

醫護人員生活區共包含10棟宿舍,最多可容納2300人居住,其中7棟已完成主體結構,新增的3棟正開展基礎施工。據瞭解,宿舍以6人間為主,配置獨立衛生間、淋浴和空調,樣板間已初具雛形。

整個雷神山醫院分為醫療隔離區和醫護區。其中,醫療隔離區相當於1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有病房區、醫技樓、ICU病房等,未來將建成1500個床位、30個病區,供病人入住。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從已經搭建好的樣板間雛形看,每間板房面積為3米*6米,進入後首先為醫護人員緩衝區,兩邊是病房,各自配有衛生間。病房內,氧氣罩、 呼叫鈴等設施一應俱全。

等醫院全部建成後,醫療人員將由室內通道進入醫護區。醫護區面積相當於11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未來將有2300個床位供醫院人員休息。

他們在“雷神山”播種希望

1月27日清晨,靠近武漢市軍運村的黃家湖畔,數十臺機械在新開工的雷神山醫院現場來往不息。自25日下午接到任務以來,主承建單位中建三局一公司已在此集合超過200名管理人員、500名工人,並不斷有志願參建者從湖北各地趕來。

在醫院醫療休息區的建設場地,38歲的王喬正在檢查材料進場情況。他是該區域機電安裝工程的責任經理,全面負責生產進度。“建設任務重,一個人要當三個人用。”王喬說。跑現場、催材料、盯物資、管後勤,在寒冷的天氣裡,他卻急出了一身汗。

王喬妻子秦朝君在湖北經濟學院醫院做配藥員,自疫情爆發來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不論下班多晚,我都會開車去醫院接妻子”,王喬說,這是他和妻子秦朝君的約定。

已做初步平整處理的場地上,測量員祁奇在操作全站儀進行測繪。3個月前,他作為“小水杉”中的一員服務了武漢軍運會,大年初一清早,來不及抱一下未滿週歲的孩子,祁奇便來到了現場。他說,“希望通過綿薄之力,還孩子們一片健康成長的空間。”

來到項目食堂,41歲的牛合龍正在為工人們打飯。從24日一早,他就不斷為施工人員運來熱騰騰的飯菜。牛合龍是一名轉業軍人,曾經參與1998年武漢龍王廟段抗洪、2003年抗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他說:“參與數次搶險救災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希望是我們最強的力量!”

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不愧為中國速度!

我們不能忘記速度奇蹟的背後

為之付出的成千上萬的勞動者

我們總說中國有“基建狂魔”

其實哪有什麼“魔”

全都是一個個樸實而善良的勞動者


因為他們

我們才有了超越人類極限

締造世界奇蹟的“魔力”


他們就是我們打贏這場全民戰“疫”的底氣

他們不是直接跟死神搶生命的人

他們是跟死神搶時間的人!


現在

火神山的幾千名工人已經兌現了承諾

如期、保質、安全的完成了工程交付!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逆行者們,你們辛苦了!


來源:文章內容綜合整理自新華社、央視新聞、長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