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同學聚會“去的不窮,窮的不去”,其實很難非黑即白的就做這樣的定論。同學聚會包含了太多的情愫在裡邊,而且小學、中學、大學,都是不同的感受。

說說我經歷過的同學聚會吧。

1.

大學時的某個寒假,我參加了一次小學同學的聚會,50多人的班來了半數,一些是因為在外地,一些徹底就沒回應,還有一些沒聯繫到沒通知到。

來的大家都還在讀書,所以沒什麼窮不窮的,但明顯感覺來了的混的還不錯。好的大學,喜歡的專業,還有準備考研的。

因為大家對小學的事都模糊了,除了幾個走得近的,其他都有點對不上號了,就更別提話當年了。簡單聊聊當時的老師,就基本是聊各自的當下了。

我不知道沒來的混的怎麼樣,來了的確實混的還可以,至少在同學會這種場合不缺談資。所以我想,我的小學聚會遲早會變成窮的不去,去的不窮吧。

2.

後來工作了幾年的時候,我們大學同學聚了一次,因為我在國外讀書的,所以同級好多系甚至還加了別的學校的,一共也就認識20多個小夥伴。那次聚會在北京,除了在國外繼續讀博的,都到了。

大家有讀了研的,也有本科回國就業的,掙的多多少少的,我們誰也沒覺得是個什麼大問題。

席間話話當年,吐吐苦水,沒有容易的成年人,互相能拉一把的也都聊聊,窮不窮的完全不是是否參加聚會的標準。

3.

之前我也和我爸聊過同學聚會的問題,老爸說他們那個年紀聚會,就是吐吐生活的苦,聊聊旅遊見聞,再談論下健康,窮不窮完全沒人關注。

當然啦,我還是聽到過老爸有時回來會搗鼓一嘴XXX真有錢,在XXX又弄了幾套房。但是我媽聽了也就那麼一聽,很明顯他們還是更關心XXX去了哪裡,值得一去。XXX在哪看的什麼病,醫生不錯,效果很好。

所以我覺得,每個年齡段關注的點不一樣,總會有那麼幾年會把注意力放在彼此的經濟狀況,這也沒什麼好迴避,該去就去。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圈,一轉臉誰還記得窮不窮啊。

當然啦,每個階段的同學自己投入的感情也不一樣,實在疏遠了的也沒必要硬去套近乎,不參加集體聚會,搞個小範圍的聚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米小浪的理想國


同學聚會,現在是個熱門,也是頗受爭議的話題。貶褒不一,總體來說還是不被看好的。主要是炫富抖貴,還有諸如“拆開一對是一對”的調侃。也就有了“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的說法。

不過此種觀點,未免有點“以點帶面”,並不能完全苟同。這是因為:

參加同學聚會的,是“有緣來相會”,也不一定就是“窮人”。同學是個大概念,各階段學習時,同班的、同宿舍的,同一興趣組的、同一學校的等等,凡是在唸書時見過面,相互認識或有點交際的,也都以“同學”相稱。就比如同在一處打工,甘肅的會把所有甘肅人稱為“老鄉”,又搞個“老鄉聚會”。你能說他們都是個窮打工的。說不準他家是“拆遷戶”、“養殖大戶”,只是不願過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的生活。出個門來,也許是體驗生活,實現自身價值呢!同學聚會也是一個道理,有“緣”去相聚,誰的“家底”誰清楚?


被邀請同學聚會的,都是關係近的,窮人也能去。這裡有個真實的例子,他本是個“尖子生”,初三畢業時師範招考試的第二天,母親去世了。嚴重的打擊是他失去了上師範機會,高考的“定向生”被人頂替,民辦教師在師範錄取又被“調包”,也算命運坎坷。

幾年前,有幾個同學要聚會,還邀請了當時初三語文和數學老師。“同學”們商定,一定要把他找來。有兩位同學,費盡周折,在30裡外的一鄉街道打聽到了他。

到了酒店,連同兩位老師才十個人。除他之外,都是幹公事的。只有他是農民,同學都不停地夾菜敬酒。相互間沒有恭維和炫耀的話語。倒是說的車貸、房貸的苦。說是同學們,其實只是初三時同一級的,只是他們都上了師範,而他“退出”了。“同學”們都惦記著。他可是地地道道的“窮人”,也參加同學聚會了。


同學聚會是重拾舊好,純真的同學的情誼沒有“窮”、“富”的劃分。同學們走出了校門,天各一方,各自求索和打拼,在通訊和信息並不發達的年代,即使關係再好的同學,也只能記住對方的名字及長相。至於現在幹什麼,過得怎麼樣一概不知。隨著手機的使用,尤其是三四年前微信的興起,失去聯繫的同學才一個個續上了線。也就有了同學聚會的可能。

前年年底,我們縣84級高中同學聚會時,倡議者讓相互轉告。四個班才來了不足百人,倒是當農民的同學最多,原因是在家要過年。吃著菜,喝著酒,敘舊話新,還錄了光碟。費用也攤派:幹公事的每人300元,當農民的每人100元,“公平合理”。農民是窮的,不反對吧!可農民也參加了同學聚會。


從“窮”、“富”的說法來看,這些聚會的同學,都是有過一定經歷的人。不能否認同學聚會的主旨“憶戀同學之情”。吃個飯,喝點酒,合影留念,就是KTV很多人還是不會去的。同學聚會的個例,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這個主旨,也給同學聚會貼上了“齷齪”的標籤。其實絕大多數時同學聚會是積極向善的,尤其是中老年人。


為生活而提神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我來說說我們大學同學的聚會大家就知道為什麼了。

我大學畢業近30年了,前十幾年每年都要參加同學聚會,後來大家都步入中年,忙於事業和家庭,組織同學聚會就少了。最近幾年,“好事者”又開始“蠢蠢欲動”,組織大家聚一聚,我去了一次就不準備去第二次了,原因如下。

1、貧富差距懸殊。都已經年過半百了,差不多已經完成了財富的積累,有的在單位都是縣團級幹部,有的已經是房地產的老闆了,據說身價好幾億,而我和幾個同學都是普通人,坐在一起真是不自在。

2、交談的內容不一樣。我們幾個同學談的都是今年工資又長了,什麼超市的雞蛋又打折了,孩子準備考研嗎等等話題,而大老闆和領導們說的都是拿地、融資、貸款、孩子出國等內容,我們幾個跟聽天書一樣。

3、待遇不一樣。組織者印的同學通訊錄我一看就想給它撕了,當官的、大老闆都排在前面,名字後面是所在單位、職務、級別,連在外地工作的都是這樣,而我和幾個無權無勢無錢的同學排在最後面。就座的時候按說誰來的早誰先坐,組織者非要留下幾個正座給晚來的當官的同學。施行了多少年的“AA”制最後在喝得迷三道四大款同學的那句“今天所有開銷我全包了”的話語中結束。

4、感受不一樣。當官和大款同學是笑容燦爛、頤指氣使,說話嗓門洪亮,每拋出一個話題和觀點都有人讚揚和附和,我和幾個同學是尷尬陪笑,說話聲音小且語句不多,感覺人生跌入了低點。

聚會結束後我和幾個同學幾乎同時說出了下一次不打算參加再聚了,這種同學聚會已經沒有十幾年前那種惺惺相惜、互相幫助、友情加親情的感覺了,有的只是充滿了銅臭、市儈、攀龍附鳳的感覺。

再見了,同學會!


上官天竹


有人說“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不認同,但是現實的卻很殘酷。

我在4年前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自己親身經歷與體驗。當時定在了我們市裡的一個酒店,人均消費200左右。當時去了40個同學,包了整個大的包廂。

因為每個人都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年了,所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很多同學從不同的地區駕車過來。也有為同學準備禮物的。 氣氛總體還不錯。

剛開始,好不容易見面了,肯定每個人都會打招呼,之前在學校關係好的就聊得比較多。很少說話的就寒磣幾句。多數情況下,大家都在聊在學校的事情,和大家在學校女生喜歡誰,男生喜歡誰。

慢慢的大家入席,開始喝酒。學校的事情總會聊完的,然後大家就會多多少少聊一些在哪裡上班的事情,薪水,福利等等。

補充一點,我們是高中畢業聚會,但是很多同學是大學畢業的。我是那個學習不成器的。沒考上大學,所以在談到工作的時候,趕巧我剛辭職。然後還沒找到工作。積蓄也沒有。和我一樣落魄的同學有幾個。然後能力強的就聚在一起聊,不太好的就在一起聊。變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可能大家是無心的,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的,你沒什麼能力,沒什麼突出點,你在一個大的群體裡就顯得格格不入。


“窮的不去,去的不窮”為什麼我認同.

其實不難理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去比較,也怕被比較。有能力的人就喜歡和別人對比,沒能力的就擔心這樣的事情。就導致了現在的很多現象。很多人對同學聚會的看法褒貶不一, 大多說人覺得聚會的味道已經變了,不是上學時的感覺。


所以所謂“窮”的就不去了,這裡的窮除了包含沒錢,還包含精神思想。

去得“不窮”首先經濟基礎好,其次心態不同,精神思想也不同。

這裡的精神思想包含了兩個意思,第一:窮人瞧不上不窮人的所有思想(包含物質)

第二: 不窮的人就像去證明 與窮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也不同.


以上純屬個人思想,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春吐槽Vloger


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我不認同這句話。

首先,我們說同學聚會聚的是情,聚的是愛,尤其是大家離開了學生時代多年以後,同學們因工作需要,大家天南海北各在一方,為了生活艱難的打拼,難得有時間在一起歡聚一堂,一旦有同學聚會,我相信同學們都能去,除了在國外回不來的,和有病來不了的,一般情況必到,有的同學甚至做飛機和高鐵都要往回趕呢。



同學聚會,自從同學們畢業離開了校門,走向社會和走向工作崗位,我決得無論大家工作多忙多累,彼此之間也都心心相印,互相都會用微信,用手機問好祝福,難得那種純真的同學情是怎麼也不能忘懷的。

同學聚會,我覺得是件很高興的事,誰也不會因為窮富而拉開距離,並己這個不成熟的理由去看待同學們的感情,相反,只要時間一到,大家都會從各個方向各個不同的地點往一起去集合,可想而知,同學們見面的場景是多麼的令人激動和感慨啊。



同學聚會,每當這種場面,個個都是熱烈擁抱,互相握手,有的同學甚至都激動的流下了眼淚,大家在一起交流,互訴衷腸,共同分享過去的昨天和美好的明天,說不完的話,喝不完的酒,那情景真是令人陶醉,回味無窮。

同學聚會,我覺得只要有同學聚會的活動,大家個個興高彩烈,穿的漂漂亮亮,無論男生女生,那表情都是異常興奮,吃啊,說啊,唱啊,跳啊,真是玩的快樂,玩的開心。


總之,我覺得同學聚會,是個最令人幸福和高興的事,即聯絡了同學們的感情,又敘說了大家離別的友誼,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真是好事一件,我說班長啊,在有同學們聚會的那一天,你可別忘了通知我這個千里之外的老同學,到那時我打著飛的就過去,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那美好的時刻。


孫女士的生活


不認同這種看法。

因為社會是現實的,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貧窮,不可能人人平等,同學聚會時,大部分人還是會去參加的,只有少數人沒有參加活動。

同學聚會,現在社會上比較隆重普遍的現象。由於現代人為了生活,大部分人都離開家鄉,到外地去謀生,分佈在全國各地,天南地北都有,見一次面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在年底春節期間,回到老家,有時碰到的見上一面,有的沒有碰到的,三十年都沒有見過一次面。

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班同學的聚會在我們初中畢業後整整三十年,才第一次召開聚會活動。我們的年齡差不多都到五十歲了,能夠在一起來聚會的人大概只來了80%的人。有些人,成為了企業老總,有些人,官場得意,有些人打工,從事各行各業的都有,總體來說,普通人比較多,生活一般,不是大富大貴人,富人只是少數幾個。都不會說,我窮人就不參加同學聚會活動,只有富人才可以參加同學聚會的活動這種說法。所以說,我不認同“同學聚會,窮的不去,去的不窮”這種說法。

一個人,能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種緣分,而且在學生時代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應該珍惜這份感情,同窗之宜永遠不可以忘記。一個人,在社會上行走,需要朋友的幫助,多一個朋友,就多一份力量。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聯繫,互相關心,互相學習,是一種好事,除非個人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同學聚會活動的,其他人無論如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應該多參加同學聚會這個活動,不要有貧富之見,通過同學聚會的活動,增加同學之間感情。

通過同學聚會,學習成功人士的經驗,找出自己的缺點,認真學習,增加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做一些有意義的善事,充實自己,在事業上和精神上更上一個臺階。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



文文的追求


我今年是40多歲的人了,同學們聚會這些中年人們都想的就是。五年一小句,十年一大聚人為同學們想聚的是感情,不想到一起談論的是事業,談論的是尊卑,談論的是誰?有錢誰拼間。如果真的是那樣,有的同學窮的真就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富有的參加這種活動也只不過是一種炫耀。所以說對於這些小時候在一起天真無邪的同學。難免心裡都有一點點的傷痕。因為這種同學聚會變味兒了店的人們攀比變得人們在富貴的同學面前顯得是那樣的沒有尊嚴,巴結討好人家的嘴臉,讓人一看到就煩,真的是很虛偽。



同學聚會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寒酸,所以說窮的人一般都不願意參加這種場合,因為不願意去迎合那些有錢的人,說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話討好人家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所以還不如就不相見了。那現在工作上有成就,在生意上有富貴的人往往就想聚會,跟人家講人生的道理,跟人家講成功的事業,往往這種時候就成了他們誇誇其談的平臺,所以說有些人不願意參加這種聚會還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在這裡說窮的不想參加同學聚,富的想參加同學聚會的一切活動。這話說的很切合實際,也符合了社會上人們的心理,我覺得同學聚會聚的是感情句子是從小在一起的那種回憶,所以說遠離銅臭味多一些童年時的好友誼才是最好的。所以我說窮的不想參加同學聚會,你富有了還偏偏就想著急同學聚在一起,所以我說沒有必要懷著這種心態去聚會,也沒有必要每年都聚會,大家應該在想念的時候聚一聚,還是可以理解的。


伊春美食美客


前幾年我組織同學聚會,出現這情況,退休的在外地,當時有人就說別叫了不會來,我想又不叫他們出錢,四十多年沒在一塊還是很親切,大多數來自農村,條件不好,我把錢全出來,又一次也是我出的,是我生日孩孑給的錢,社會變了人也變了,現在同學給他兒找工作,我女兒在建行當領導,在我家吃了再拿著,汽車卡好幾個給他們,我家女婿和我打仗,為這事我買高摟不住一樓,今天我也明白三個當幹部同學不回來是為啥了。


用戶6749300950


‘同學聚會,去的不窮,窮的不去’我不認同這句話。

首先,去的不一定都是有錢的,有權的,也有單純的想看看當年的同學的,科室一個姐,四十歲左右,她最近挺煩惱的,我就問她怎麼了,她說過年的時候她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本來只是想看看她們,那是她第一次參加,和同學們都相互留了電話號碼,本來想著沒什麼事,可是後來三天兩頭的就有人打電話,說孩子結婚的,說孫子滿月的,說新房暖房的,說老人不在的。去吧,又覺得根本沒聯繫,不去,又礙於情面,人家都說了,不去還以為看不起人家呢。

再來,不去的也不一定是窮,只能說比較有自己的想法罷了,我就沒參加過同學聚會,但是我老公以前每年大年初一都會和同學們聚,近兩年又不去了,我說你為什麼不去了,他說沒意思,一群人吃吃喝喝,各說各的,完了AA,帶媳婦加錢,還不如一家人在家吃呢。

其實說白了,身邊聯繫的就那幾個,同學會也不過是一個形式罷了。



優優情感美文


同學聚會確實是窮的不去,去的不窮。

有一位同學甲在外地混得可以,在同學群裡發聚會時的視頻,有一位混得不咋樣的乙同學很反感,每次這位甲同學發什麼視頻,這位乙同學就反對,後來,同學們指責乙,不是同學們偏富人,是因為那位甲同學發的是正能量,只是乙有仇富心裡罷了。

我們同學群是畢業三十多年後建的群,開始入群時大家都像久別的親人那樣,特別高興和歡欣,時間久了,有權有錢的同學忙很少在群裡露面,有閒無錢的沒底氣一直在潛水觀看,我才進群時,看到久別重逢的同學,高興得半夜睡不著覺,如初戀般興奮,天天在群裡撒紅包,同學們也很高興,後來逐漸沒人搶紅包了,因為有人小算盤打得啪啪響,搶到最佳要發出去,感覺吃虧,搶到就逃之夭夭,開始我扮俠客救場,天天搶紅包的同學是老師、公務員或者做生意的同學,時間久了,有些同學來搶了就如黃鶴,一去不復返的人太多,遊戲終於玩不下去了,我終於明白,同學時代的純情再也找不回來了,只能在回憶裡,現實太殘酷,時光不僅改變了人滄老的容顏,更改變了人的心態,像我這樣傻、白、甜的戀愛腦,也許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還是會變成上學時代單純天真的我。

寫到這我想起那位外地同學說我的一句話,概括本人目前傻樣:六十歲模樣,十八歲的腦子。

同學一場,可能我最戀舊,最惜同學情,我認為一輩同學,三輩親,無論窮富,能並肩就別擦肩,能歡喜別忘懷,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