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首位皇后,堪稱清朝歷史上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為何會被廢?

天山在的來客


1651年初(順治八年)的正月十二日,多爾袞去世一個月零三天後,福臨(順治皇帝)在北京故宮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執掌大清的軍政大權,這一天,離他十三歲週歲生日還有十八天的時間。



順治這個在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雙重影響下的孩子,表現出他的及明顯的雙重性格。在廣眾之下他雍容儼然,頗具人君氣勢。回宮後則驕縱好怒,橫暴無常,經常暴躁鞭打宮女與太監。史書上稱“龍性難攖”。

就在順治親政後的第五天,群臣奏請順治批准,在二月份為其舉行大婚典禮。年孝惡順治直接批示“所奏不準行”。這批示把大臣們搞暈了頭了,本來奏請順治只是一個過程,因為這都是孝莊皇太后早就安排好的。

這位被孝莊皇太后甚至多爾袞安排的,與順治成親的新娘是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他的父親是蒙古科爾沁的親王吳克善。


很明顯,這門婚事,有籠絡蒙古貴族的意思,也有增加皇太后家族勢力的含意。所以,順治的抵抗顯然沒有起到作用,到了八月份,在孝莊皇太后的旨意下,還是舉行了婚慶大典。

然而,就在兩年後,順治突然下詔書廢后,一時間朝野震驚。但是,順治對大臣們說的很直接,他說這門婚事是“因親而定,未經選擇”。他明顯是指責多爾袞和皇太后。

順治甚至明確的說,這位皇后長得雖然美麗,卻不具備母儀天下的資格和能力。她極度嫉妒,見到美貌的女子,就想置於死地。連他也要被猜疑防範。因而,他儘量不去見她,這期間別的嬪妃已經為他生了兩個孩子了。


這場廢后風波,導致群臣惡反對,順治乾脆來個誰都不見,包括那位蘇麻喇姑。最終連孝莊皇太后也只好犧牲了自己的侄女,同意廢后。她事實上是為了告訴天下,順治的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他的意志不可以違背。

就在一年後,孝莊皇太后又安排了自己的家族一位侄孫女成了皇后。

順治廢后,其實根本不是皇后的品行問題,反而史書上說,順治這位皇后頗為節儉,品行德賢,後被降為“靜妃”,便無有消息了。

順治廢后,表面看來是順治多孝莊皇太后極其多爾袞的不滿,事實上這裡面隱藏著順治內心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就是他與董鄂妃之間的不倫之戀。


儘管事實上根本不是演繹的那樣悽美,但總得來說,順治短暫的一生,也算是經歷了一次波瀾壯闊的愛情,在他短暫的生命裡,他為愛情活了一把。


路遙lgy


靠山確實挺強的,親爹是科爾沁的親王,親表哥是清朝的皇帝,親姑母是清朝的太后,還是實際掌權者攝政王多爾袞許的婚,偏偏這位公主還聰明貌美。這簡直就是女主的標配。

可為什麼就被廢了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1.多爾袞許婚

順治能登基,本身就是多爾袞想當皇帝不成,和各方妥協出來的結果。再加上他繼位時只有六歲,不能理政,所以多爾袞就成了攝政王。順治年幼時,可能還沒什麼大問題,等到他逐漸長大,想要親政時,問題就不可避免地暴露了。

一邊是野心勃勃想要架空皇帝的攝政王,一邊是心高氣傲不甘於做傀儡的年輕帝王,誰都不肯退,誰也不能退,兩人的關係只能是越來越糟。等到多爾袞死後,忍耐多年的順治就對他進行了徹底清算。

而他的第一位皇后,正是多爾袞當年為他定下的。儘管是親表妹,可順治每次看到她,都彷彿是在提醒自己,多爾袞對他的操控並沒有結束。

2.夫妻性格不合

順治和他的皇后表妹,倒是真的志趣不相投。據《清史稿·列傳一》記載,順治一向節儉,不喜歡鋪張浪費,皇后則喜好奢華,注重排場(上好簡樸,後則嗜奢侈)。

《孝獻皇后行狀》中則對這位皇后的奢侈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繡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

不僅如此,皇后還喜歡使小性子,不能容人。可能對普通人來說還好,但是對身份尊貴的順治來說,這是萬萬不能的。

皇后不是省油的燈,順治也不是個好脾氣的人,何況還沒有感情基礎。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遲早都會出事。

但凡皇后稍微溫柔一些,賢惠一些,順治也不至於真的廢后。

當然,這僅限於董鄂妃沒有出現之前。一旦董鄂妃進宮,所有的人都要靠邊站。畢竟,這位才是順治的心頭寶。

君不見,孝惠皇后低調內斂,都被順治不喜,一度差點被廢。要不是孝莊護著,皇后也聰明,董鄂妃思念夭折的兒子導致早逝,別說皇后要換,康熙能不能上位都不好說了。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畢竟皇后被廢是在順治十年,而董鄂妃入宮都要到順治十三年去了。


望舒樓主人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皇后的地位也是歷朝最高的。

至尊至貴的皇后不僅統攝六宮,而且能夠讓其家族在大清皇室享有崇高的地位。

因此,成為皇后是天下女子的終極夢想。不過,穩坐皇后之位也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活”。

在清朝歷史上,來自美麗的科爾沁草原的哲哲皇后就憑藉她那份仁慈、寬厚、雍容,贏得了皇太極的尊重,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生前由皇帝冊立的皇后。然而,同樣來自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雖榮登皇后之位,卻沒有哲哲皇后那麼幸運,穩坐皇后之位。

博爾濟吉特·孟古青是順治帝的原配夫人,因此,榮膺“入關第一皇后”美稱,她的父親是“走女人路線”的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也就是說她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

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可以說是清朝外戚實力最強、後宮靠山實力最強的皇后。除此之外,孟古青還是蒙古草原的絕世美女,並且人也很聰慧。就連順治帝也讚美過她“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按道理說,孟古青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寵冠後宮的。然而,入宮兩年後,孟古青卻被順治帝廢掉皇后之位,降為靜妃,並打入冷宮。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順治帝廢掉這位既漂亮又聰慧的表妹皇后呢?

一、表面上倆人的結合是親上加親,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的捆綁

滿蒙之間的政治聯姻由來已久,最為典型的就是皇太極的後宮,在皇太極的後宮的五宮之中,就有三位后妃來自科爾沁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孝莊皇太后。

當時,清朝的統治地位尚未鞏固,各地反清勢力依然存在,為了鞏固滿洲與蒙古之間的關係,攝政王多爾袞從博爾濟吉特氏家中選一女,指定為順治帝的皇后。這是因為蒙古各部落實力強大,而科爾沁部落是清朝忠實的擁護者,關係搞好清朝就減少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孝莊皇太后為了維護其家族科爾沁部落的地位和利益,也是極力贊成多爾袞的做法。此時的順治繼位不久,只能聽憑擺佈。

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嫁給順治,八月被冊封為皇后。孟古青與順治的婚姻屬於秦晉之好,兩人並沒有多少感情基礎,順治娶她,無非是為了鞏固滿蒙之間的關係以及爭取早日親政。

另外,這個皇后是順治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指定為婚的。而順治從小就受到多爾袞的壓制,長大後性格叛逆,並且十分痛恨多爾袞,因此,順治帝把對多爾袞的怨恨遷怒於孟古青身上,對她有著排斥的心理。差強人意的結合,為皇后被廢埋下了伏筆。

二、孟古青嬌生慣養,仗著有蒙古和科爾沁撐腰,自高自大,她的兩大缺點成為被廢的導火線

孟古青雖然出身貴族之家,但是她並不像兩位姑姑布木布泰、海蘭珠那樣溫柔嫻淑,而是驕盈不通人情,她的兩大缺點更是成了她被廢的導火線。

其一,孟古青是吳克善的掌上明珠,從小就嬌生慣養,奢侈無度。據史料記載博爾濟吉特氏:

“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繡綴飾……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拂然不悅。”

這意思就是說孟古青所穿的衣服、所戴的帽子必須用珍珠、寶石綴飾。用膳時,如果她發現餐具有一件不是金器就大發雷霆。母儀天下的皇后竟然沒有半點節儉的意識,這讓崇尚簡樸的順治帝十分反感。

其二、孟古青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對於順治帝而言,延續子嗣是他的責任,因此他廣幸妃嬪,然而孟古青卻無法忍受順治帝寵幸其他嬪妃,只想集三千寵愛於已身。一方面,凡是孟古青認為姿色超群的妃嬪,她就視對方為眼中釘,並絞盡腦汁打擊對方;另一方面,孟古青自入宮以來,總是監視順治帝的行蹤,如果發現順治帝接觸哪位妃嬪、召幸哪位妃嬪,她就百般阻攔。孟古青仗著有科爾沁部落和孝莊皇太后撐腰,嚴重地干擾了順治帝的私生活。因此,順治帝對孟古青的不通人情大為發火。

除此之外,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仗著有蒙古和科爾沁撐腰,自高自大,從不把眾多妃嬪放在眼裡,對待太監宮女冷酷無情,因此,孟古青剛進宮就失盡人心。

最終,孟古青毀在自己的奢侈無度和囂張任性,終生與寂寞相伴,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


憶史官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熟悉清史的朋友都知道,順治帝先後有過兩任皇后,而第一任皇后背景實力十分強勁,可卻沒能躲過被廢的命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出身高貴 背景強大

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為博爾濟吉特氏,看到這姓氏想必都瞭然了,因為順治帝的生母孝莊太后亦是博爾濟吉特氏,而這位皇后便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順治帝的親表姐,舅舅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

在清朝初期,清朝與蒙古科爾沁部的關係十分優待親厚。清太宗皇太極的後宮中,孝端文皇后、孝莊太后皆是出自科爾沁部。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科爾沁部出來的公主,身份是十分貴重的。

背靠科爾沁部的支持、兩宮太后的關係,貌美聰慧的博爾濟吉特氏在多爾袞的“推薦”下,成為了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在順治帝十四歲時,二人大婚。

不知低調收斂 終究失去帝心

出身高貴且自小家人嬌寵著長大,博爾濟吉特氏入宮之後依然我行我素,性格驕縱,生活奢侈,且天生善妒。這樣的性格若是一直生活在草原中,或許也影響不大,可是她進宮了,成為了六宮之主的皇后,這樣的行為處事,就讓順治帝很不喜歡了。或是一開始念及孝莊太后的面子,有所忍讓,可博爾濟吉特氏卻沒有因此收斂,就讓順治帝愈發討厭她了,與此同時也有了廢黜她的理由。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初這段親事的成就,最主要的撮合人是攝政王多爾袞。以順治帝對多爾袞的厭惡,多爾袞挑選的女子,順治帝打心底裡就不會有多少好感,即便這人是他的親表姐。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個便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說不到一塊去,心離得遠了,原本就沒有感情基礎的兩人就更是相看兩生厭了。這個道理現在的夫妻相處中同樣適用。


若淺話史


順治八年,十四歲的順治與科爾沁大草原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舉行了大婚,而順治皇帝則御升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和文武百官的祝賀。同日,冊立孟古青為皇后,詔告天下。

因為順治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所以八旗特意將這場婚禮辦得莊嚴而隆重。史書上記載,皇后是在蒙古騎兵的護送下進入到京城的,當時的護送隊伍一眼看不到盡頭,孟古青就這樣成為了順治的第一位皇后。

孟古青為什麼能成為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呢?

這要從順治幼年登基的時候說起,順治是6歲登基的,因為順治當時年齡很小不能處理政務,所以清朝的軍政大權是掌握在豪格多爾袞的手裡。

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多爾袞為了削弱豪格的勢力,以罪人親眷的罪名將豪格囚於獄中致死。此後,多爾袞的權力便無人能及。

清朝為了培養和蒙古之間的關係,自皇太極開始,後宮中的妃子大多都是來自博爾吉特氏。也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孝莊皇太后為了讓自己兒子能夠早日親政,避免皇權旁落。便從孃家博爾吉特氏裡為順治挑選蒙古的妻子,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滿蒙聯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維護和加強孝莊孃家在大清的政治地位。

因為孟古青不僅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又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再加上在順治即位之初,是攝政王多爾袞為順治指定的婚姻。

因此,孟古青正是在這樣親上加親的關係下,順利成為了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

相傳,孟古青的容貌非常出眾,楚楚動人,婚後2年,順治居然是因為她無能,將她廢為靜妃

清朝剛剛入關的時候,因為初入中原,天下未定,所以順治是非常崇尚節儉。而孟古青從小生活在草原上,除了骨子裡透露著一種自由和野性,在其他方面多少也會有些嬌生慣養。


孟古青在吃飯喝茶上,是非金器不用的,而這又正好跟順治崇尚的節儉相對立。據說在一次飯宴上,孟古青因為有一件餐具不是金子鑄造的,便與順治發生了爭執。

除此之外,順治作為皇帝,在後宮偶爾寵信其他妃子,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孟古青作為後宮的表率,卻產生了嫉妒之心,時常為了後宮其他妃嬪的事情跟順治耍性子。

久而久之,順治對她做的一系列行為感到不滿,並且她又比較強勢,讓順治感受到孟古青的一系列行為像極了多爾袞在朝堂上獨攬大權的樣子。

所以,在順治十年,當了兩年皇后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因為無能被廢后位,降為靜妃,居於側宮。

這場政治聯姻,導致順治廢后的,除了憎惡孟古青的個人德行,更多的是當初負責指婚的多爾袞

說到多爾袞,他既是順治的恩人,又是順治的仇人。如果說多爾袞是順治的恩人,那是因為順治繼承皇位,多爾袞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伴隨著多爾袞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年幼的順治,在他的攝政下,幾乎沒有可以做主的空間。因此,順治一直對多爾袞懷有深深的恨意。

其實,攝政王多爾袞生前是極盡奢華,在待遇上,凌駕於其他諸王之上。並且多爾袞的帽子上東珠只比皇上少一顆,他的朝服只比順治的龍袍少一條龍。府邸與皇宮沒有太大差別,更過分的是,連儀仗最後都是跟順治看齊,不再恭謙請示。

以上種種,導致多爾袞在死後,不僅免除了他所有的爵位和榮譽,還為其列舉了十四條之多的罪名,最後被順治鞭屍、腦袋遭砍下示眾。

順治對於多爾袞的恨意由此可見,那順治對於多爾袞指定的婚姻,又何嘗不憎恨呢?

當時要不是因為順治年幼,多爾袞又手握大權,所以他沒有機會去反對這門婚事。而順治本身就對多爾袞非常不滿,從小就受他的欺壓,卻又沒有辦法反抗。順治只能將這一切進行隱忍、不滿,都表現在孟古青身上了。

被廢后的孟古青,後半生慘淡到沒有了記載

孟古青被降為靜妃後,就從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以至於她是在哪一年死去,死後葬在了哪裡,都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從這也可以看出她在被廢之後,過到是比較慘淡的。

由於孟古青是草原女子,我想在琴棋書畫上也不是很精通。而順治偏偏又是一個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帝王,以至於他在位期間大力推行漢化。孟古青雖然漂亮聰明,但是她的愛奢華、好嫉妒、強勢與順治的性格完全不合。

而被廢后的孟古青雖然在史料上沒有記載,但是在《朝鮮李氏王朝實錄》這本書有提到關於孟古青的一些事情,說她被廢以後就回了蒙古的科爾沁。並且回去的時候已經有孕在身,隨後順利的生下了一個男嬰。但是,這本書裡面記錄的時間又與官方史料有所衝突,所以具體還需要進行考證。

總而言之,雖然孟古青在歷史上一個好奢華、性善妒、心胸狹窄的角色,但是換個角度去想,她身上還是有一些亮點的。

她很勇敢、又不甘於屈服於皇權,想要得到丈夫全心全意的愛,又不願忍受與別人共同服服侍自己的丈夫。因此,她的所作所為都只是想為自己爭取幸福,只可惜孟古青的思想在她那個年代是無法被人理解的。如果換到現代,她是屬於大多數人喜歡的小女生思想!


秋原歷史


趣談答案:原因很簡單,因為順治皇帝的這第1位媳婦並不是自己選的媳婦,而且自己壓根就不喜歡她。

滿清皇后的地位

我們需要先講一下,在滿清歷史上,皇后的地位幾乎是歷朝歷代所有朝代當中皇后地位最強盛的一個朝代。

這一點其實沒有辦法去具體解析,我們可以用一個類比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滿清王朝是封建集權最為集中的後代。

而皇權最為集中的朝代就很容易將權力分給後宮當中,也就是說相對比而言,後宮的權力比其他朝代權力也要多一些。

按照這樣的一個狀態來看的話,歷朝歷代的皇后幾乎都是擁有了最大的靠山,並且是萬年松般的狀態。

可是唯獨順治的第1位媳婦出現了意外,之所以出現意外,是因為順治壓根就不喜歡她。

蒙滿聯姻下的順治

大家沒有必要去討伐順治皇帝,也沒有必要去噁心他,因為順治皇帝當真是應了那句臺詞,寶寶心裡苦呀

深圳的第1位皇后是蒙滿聯姻的政治犧牲品,順治皇帝可能第1天醒來啥都不知道,第2天就多了個媳婦。

而順治的這一次婚姻是徹頭徹尾的包辦婚姻,而且是多爾袞和孝莊給他安排的婚姻。

這一次婚姻甚至沒有任何反對的權力,甚至也沒有任何反對的可能。

簡單講的話就是一個皇帝的媳婦竟然是讓別人賞賜的,這對於皇帝來說是犯了大忌諱的存在。

皇后不爭氣,誰也沒轍

除了這兩方面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治皇帝的第1個媳婦不爭氣。

其實想想也明白,反正日久生情,順治皇帝跟這個媳婦待的時間長了,保不齊就能夠有一段感情。

但是歷史上對於這個皇后的記載有兩點:第1點她非常的奢侈,第2點嫉妒心非常的強。

順治皇帝的第1個媳婦絕對不允許順治皇帝去外面找其她的女人玩遊戲,這就犯了大忌諱。

大家也都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三宮六院都很正常,和其她的一些女子玩一些遊戲更是正常不過。

這其實就已經犯了大忌諱,畢竟皇帝們三宮六院都很正常。當順治的第1個媳婦各種約束順治皇帝的時候,順治皇帝一生氣也就把這個娘們給踹開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首先順治一生共立了三位皇后,廢黜兩位皇后,而這兩位是姑姑與侄女的關係。今天說的首任皇后是博爾濟吉特·孟古青。順治八年(1651)八月,十四歲的少年天子迎娶了他的第一位新娘一一博爾濟吉特氏,這位蒙古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也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皇太后的侄女,與順治是表兄妹,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親自送女兒上京,秋季舉行大婚典禮,這個婚姻是由多爾袞及孝莊所定的,藉此加強滿蒙聯姻的政治上作用。

這位來自蒙古科爾沁草原的皇后博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當看到順治皇帝與美貌女子接近,“即憎惡,欲置之死”。她不但容貌俏麗,聰穎任性,生活也是極盡奢華,穿戴服飾,一定要用珠玉綺繡綴飾,用膳時的餐具也一定要用純金製成,否則會怒氣沖天,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后,姑姑是孝莊太后,自以為有靠山。

順治因厭惡多爾袞與太后的曖昧關係,包括第二次廢后可以看出母子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再加上皇后心胸狹窄,皇后沒有皇后的樣子,所以也對皇后心存芥蒂,始終冷落皇后,僅過了兩年,順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反對,降皇后為靜妃,並令其改居側宮。

被降為靜妃後,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


品讀中華史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關於順治首位皇后,堪稱清朝歷史上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為何會被廢?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清朝歷史上後宮靠山最強的順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我覺得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僅聰明機智,還是出了名的美女,而且出身高貴,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孝莊皇后的孃家親侄女,順治帝的親表妹。按理說,順治帝的這門婚姻,不僅門當戶對,還是親上加親的“姑表親,輩輩親”。

順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在北京的紫禁城裡,大清帝國舉行了入關以來的第一次皇帝大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兩年後,順治帝與這位年輕漂亮的表妹皇后,不僅反目成仇,還搞起了分居生活。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為何會被廢?

我認為順治十年(1653)的一天,順治帝令大學士馮銓等人查找前代是否有廢皇后的先例,儘管沒有說明什麼原因,但是,其用意已經很顯然,那就是要廢掉現在的皇后。朝臣聞訊,百般勸阻,順治帝主意已定,並不更改,手諭“無能,故當廢”。群臣見此,皆議論紛紛。

禮部員外郎孔允樾上奏順治帝:皇后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君後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緘口而不為母請命?

朝廷重臣的惶恐沉痛之論,於紙上很是動情,看得人不禁眼淚汪汪的。但此時的順治帝不為其所動搖,並嚴厲斥責道:朕納後以來,緣志意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后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

儘管順治帝如此表白自己廢后的決心,但仍有14名御史再次懇請順治帝收回成命,並建議:皇后仍位中宮,可以新立東、西兩宮。順治帝雖然不同意,但是苦於群臣的苦諫,也不好強硬下旨,一時還真沒有了辦法,只是有些鬱悶,後又生病。孝莊太后見此,不僅同情,更為擔憂,在心裡掂量了很久,侄女與兒子相比,還是兒子更重要,於是,降懿旨,令朝臣重新討論此事。順治帝用健康做代價,終於獲得了母后的支持,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順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五日,順治帝諭令禮部:自古立後,皆慎重遴選,始可母儀天下。今後乃睿王於朕幼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宮閫(捆)參商,已歷三載,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於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順治帝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選擇皇后這件事情,都需要仔細認真挑選,才能真正達到母儀天下的目的。現在的皇后,是多爾袞在我小的時候,因為她是親戚的關係而指定的,我沒有經過選擇。我與皇后的關係,是水火難容,誰也不理誰,如此已經三年了,她的品德難以恢復,不能肩負起祖宗給予的對後宮全面負責的重任,在八月二十五日,我已經把此事告訴了皇太后,將皇后降為靜妃,令其居住在別的宮殿裡。“宮閫”,原指后妃居住的臥室,這裡則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夫妻感情;“參商”,“參”、“商”是天上的兩個互相不能碰見的星星,參星出來的時候,商星則正好沉沒,彼此誰也見不到誰。這裡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關係,已經水火不相容。“宮閫參商”這句話則是說,順治帝與皇后夫妻關係不和睦,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生活了。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順治帝為什麼這麼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呢?

根據順治帝的言語以及後來為董鄂妃所寫的《行狀》分析,他之所以執意廢掉皇后,有五大理由:

第一,皇后與多爾袞有親戚關係,是多爾袞在他小的時候選定的,不是自己做主選定的;第二,兩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順治帝稍喜簡樸,而皇后則比較奢侈,酷愛金銀珠寶。第三,皇后“無能”。這裡的無能,不知道是指不能博得皇帝的歡喜,還是不能夠生育。筆者認為,這裡的“無能”是指不能夠調諧夫妻兩人的感情關係。

第四,皇后不夠賢惠,既任性還嫉妒,心毒手狠,“每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難以勝任統御後宮之職。

第五,監視、猜疑順治帝,干涉、阻止順治帝與其他妃嬪的接觸。

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上谷丁公子


順治帝的首位皇后,是滿蒙聯姻,也是多爾袞和孝莊給他安排的婚姻,他自己不喜歡也不能反抗,所以內心可能及其不滿,順治十年,被廢后,降為靜妃,從此獨守冷宮,從她沒有子女看來,夫妻關係應該不怎麼和睦,且史書上也不怎麼提到她,沒人知道她的卒年和葬地,可見順治有多不喜歡她了。也算是可憐人。


月染霜雪


順治的皇后,帶來8萬匹上等戰馬的嫁妝。順治皇帝轄下的上三旗,每人換一匹戰馬還有餘。按30兩白銀一匹計算,240萬兩白銀價值的硬貨。當然靠山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