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五次大滅絕,請問是哪五次?

小龍哥G


大滅絕通常指在一個相對較短的地質時期內,地球上超過75%的物種都已經滅絕的事件。

第一次大滅絕~約4.43億年前

發生在奧陶紀,地球上物種滅絕的數量達到了總量的86%。此次滅絕造成空前繁榮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等大量滅絕。

發生原因:冰期旋迴、二氧化碳缺失等。

第二次大滅絕~約3.59億年前

發生在泥盆紀,這次的滅絕事件導致約75%的物種滅絕,此次物種大滅絕持續時間最長(約兩百多萬年或更長),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滅亡,但兩棲類獲得發展,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登上了陸地。

發生原因:全球變冷、深水缺氧、二氧化碳缺失等。

第三次大滅絕~約2.51億年前

發生在二疊紀,約96%的物種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樹木幾乎全部滅絕,小型植物也大量消失,數量龐大的昆蟲也首次遭受到了大量的滅絕;海洋中珊瑚礁死亡、三葉蟲也難逃厄運....

發生原因:火山爆發、深水缺氧、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增加、海水酸度增高等。

第四次大滅絕~約2億年前

發生在三疊紀,波及80%的地球上的物種。大型鱷類、耐旱植物遭遇重創,一些常綠樹木如松、蘇鐵等裸子植物幾乎全部滅絕。

發生原因: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等。

第五次大滅絕~約6500萬年前

這次的大滅絕事件知名度較高,共導致了約76%的物種滅絕,恐龍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事件導致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時代的終結,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為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閃亮登場創造了條件。 這一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發生原因:隕石撞擊地球(主流觀點)等。


動物探索


地球上有五次大滅絕,請問是哪五次?

地質史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大家都比較關注,因為最後一次距離現代已經6500萬年了,而且除了最後一次基本可以確定是小行星導致以外,其它四次可能連真正的元兇都找不到,有的只是大概率的猜測!那麼地質史上的大滅絕都是怎麼發生的,僅僅只有這幾次滅絕事件嗎?

五次大滅絕事件

其實生命大滅絕並不止五次,不過公認最大的幾次最早是由古生物學家大衛·駱普和傑克·塞科斯基整理的,到現在已經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滅絕事件了!

我們根據時間先後順序來做個大致梳理:

第一次: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發生時間在4.5-4.4億年前,85%物種滅絕,根據相應地質年代的化石分析,腕足動物門、苔蘚動物門、頭足類等五種大幅減少,當然還包括著名的三葉蟲!

發生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 岡瓦納大陸進入南極區,影響全球環流導致冰川期發生
  • 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揚起的塵埃遮擋陽光,進入了冰川期
  • NASA在2005年評估可能是超新星持續僅十秒的伽馬射線暴所致,破壞了地球一半大氣層。

具體是哪個仍無定論,但可能是海洋溫度下降可能性比較高一些。

這種像史前齒輪的東西就是這個時代海洋中的生物-海百合,它的種類非常多!

第二次: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

發生時間在3.75-3.50億年前,接近泥盆紀-石炭紀過渡時期,此次主要是海洋性生物滅絕,此次滅絕事件持續2500萬年多次小型滅絕事件累積。發生的原因可能是:

  • 全球性冰川事件
  • 海底火山噴發
  • 小行星撞擊等

或者是幾種可能性合併,因為滅絕週期長達2500萬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有鄧氏魚,它是地球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上圖是鄧氏魚的體型比例。

第三次: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

發生時間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時期,是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最大的一次,96%以上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滅絕,可能的原因有:

  • 西伯利亞地盾火山持續數十萬年的噴發
  • 淺海甲烷水合物析出導致溫室效應
  • 盤古大陸形成後改變了洋流等

幾個猜測中,西伯利亞地盾火山持續噴發可能是主因,西伯利亞遺留的數百萬平方千米玄武岩痕跡可以想象這次火山噴發的規模。

狼蜥獸是這個時代的生物,(晚二疊紀:距今260-252Ma)

第四次: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發生時間,2億年前,總共有75%以上的生物滅絕,比較奇怪的是恐龍從這次生命大滅絕中保存了下來,成為隨後侏羅紀時代的絕對王者,這個恐龍時代持續了將近1.4億年!可能的原因有:

  • 氣候改變,海平面下降
  • 中大西洋超級火山噴發造成全球氣溫下降

因為沒有在此期間發現的隕石坑,因此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並不大,而恐龍逃過了此難,有點匪夷所思,按理來說大型動物在災難中是很難生存下來的。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原顎龜骨架,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是烏龜比較好,這化石多完整啊,再沒見過不用復原就能想象出原來模樣的化石了!

第五次: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發生時間:6500萬年前,超過75%物種滅絕,當然還包括大家最熟悉的恐龍,此次滅絕的主因是小行星撞擊,證據是KT線沉積物,以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隕石坑。

這次滅絕原因是小行星撞擊的證據鏈條是比較完整的,但仍然有地質學家持不同意見,因為在更接近恐龍滅絕事件另有一次印度西高止山的火山噴發,其誘因是印度大陸外海的小行星撞擊誘發。不過無論是哪個原因,小行星可能是主因。

在白堊紀晚期生活的長著鯊魚一樣牙齒鯊齒龍,它體型龐大,身長11.5-14.1米,重6-11.45噸,高約4.12米。當然無論哪種恐龍,大型的都沒能挺過小行星撞擊,留下來的只是未來將進化為鳥類的恐龍。

地質史上真的就這五次大滅絕?

其實只是這五次如雷貫耳而已,地球歷史上發生的滅絕事件多了去,我們來盤點下,稍大一點的滅絕事件!

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3萬年前,僅僅是人類有歷史記載以前沒多久嘛,發生的原因不外乎超新星爆發,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等,這些事件都是無法預測的,而且人類對這些事件幾乎就沒有抵禦能力,即使現代人面對小行星撞擊也黔驢技窮!

從人類文明開始擴張以來,已經很很多生物開始滅絕,每一年似乎數量都不大,但速度似乎有加快的趨勢!《自然》雜誌估計,未來50年可能會有超過100萬種生物滅絕,算起來大約每小時一種,這個速度是自然界的1000倍,正面臨滅絕風險的物種如: 大猩猩、老虎以及海牛和犀牛,還有大型鳥類,滅絕的風險係數很高,未來數百年內也許有超過10%甚至更多的物種消失,未來1萬年呢?

要知道地質史上很少會以萬年作為某一個事件段來單獨紀事的,就像過去的滅絕時間段甚至橫跨2500萬年,從那會開始算,人類都還在樹上呢,到臘瑪古猿都還有1000萬年,所以我們可以確信,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誘因是人類!但未來會不會導致自身滅絕,我們比較難確定!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我們可能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是一部分科學家的預言。前面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地球超過75%的生物物種都消失了,只能從古生物學家們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的化石中,得窺它們的影子。

第一次: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60%的陸地和海洋生物種類消失。這種筆石是海洋生物的化石,是奧陶紀生命中的強者,曾有力量掠奪其他生物的地盤,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但是在冰河時代,這種海洋生物由於海平面的快速下降而滅絕。

第二次:3.75億年前晚泥盆紀,75%的物種消失。這一時期的代表是三葉蟲。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的數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節肢動物。它們躲過了第一次大滅絕,卻在第二次大滅絕中死光光。

第三次: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96%的物種滅絕。研究者稱,是西伯利亞附近的一場自然災難,將二氧化碳吹到了大氣層,溫室效應,海洋酸化,導致了地球史上這場最恐怖的大滅絕。那時的地球該何等荒涼,想想都不寒而憷。

第四次: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80%的物種滅絕。同時,它又這是史上最神秘的一次大滅絕。古生物學家們努力了許多年,仍然沒有找到清晰的線索,來解釋這次大滅絕。

第五次: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地球上76%的物種消失,包括最最著名的恐龍。在整個白堊紀,恐龍是這個星球上陸地的霸主,但海洋卻屬於菊石。但是,火山活動和氣候變化,加上行星致命的撞擊,導致全球溫度上升了6-14度,海平面上升了300米。不但恐龍,陸地所有大型動物全都一起滅絕。

與陸地上恐龍完全徹底地消失不同的是,海洋裡種類繁多的菊石中,有極少數倖存了下來。繁衍並進化到現在,鸚鵡螺成了它們的近親。但是,如果文中開頭一部分科學家所說是事實,這些躲過了第五次大滅絕的海洋生物,躲得過第六次嗎?

每次大滅絕後,地球需要數百萬年甚至數千萬年,才再次生機盎然。令科學家們苦惱的是,雖然找到了一些線索,但他們並沒有找到這幾次大滅絕的真正原因。他們只能推測,突發的事故,形成氣候劇變,也因此導致了生物大滅絕。

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正走在第六次大滅絕的路上,不是沒有原因的。全球的生物物種,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人類同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地球的風景。如一些物種因為人類的捕獵已經滅絕,另一些動物因被人類從這一個大陸驅趕到另一個大陸。

熱帶雨林的規模越來越小,我們向大氣層和海洋輸送了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全球氣候已經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已經讓許多物種,20%的植物和30%的動物,瀕臨滅絕的邊緣。如果人類不予以改變,到本世紀末,這個百分比會高出很多。


世界真的很大


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其實遠遠不止五次,僅在有化石記錄的顯生宙(5.42億年-6500萬年),地球就經歷過至少20次的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大的有五次,在生物科學上又叫做生物集群大滅絕。

而生命的出現可以追溯到38億年前,因此科學家相信,元古宙和太古宙也應該發生過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只不過它們多是無骨骼的單細胞和藻類,基本沒有留下化石記錄,加之地質年代久遠,地層證據下沉或被長久的地殼運動銷燬,更加不可考證。

五次大滅絕,整個時間跨度有5億年多,地質年代分為古生代和中生代,其中的中生代包括我們熟悉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持續時間1.6億年,是整個恐龍活動最頻繁的時代,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恐龍其實是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並非單一的物種,這和“人類”只是一個物種是有區別的。

這五次生物大滅絕,依次是

奧陶紀-志留紀生物大滅絕
  • 時間:4.5億年-4.4億年
  • 原因:岡瓦納大陸進入南極地區,全球環流改變,全球冰川
泥盆紀後期生物大滅絕
  • 時間:3.75億年-3.6億年
  • 原因:陸生植物大量繁殖,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減少,全球冰川

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

  • 時間:4.5億年-4.4億年
  • 原因:岩漿噴發,大量可燃冰融化,甲烷氣體飆升

三疊紀-侏羅紀生物大滅絕

  • 時間:2.1億年前
  • 原因:尚無定論

白堊紀生物大滅絕

  • 時間:0.65億年
  • 原因:隕石撞擊

上面提到的原因只是目前主流科學認可考證的主要原因,時間也是大致估計,畢竟生物大滅絕並不是幾天就完成的,整個過程可以悄無聲息地持續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

現在有些觀點認為,目前的世界處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代,稱全新世生物大滅絕,這並非危言聳聽。據科學家估計,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期間,就有上千萬的生物種類已經滅絕,目前的滅絕速度為14萬/年,或許很多我們都沒有發現的生物就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滅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類的活動。


科學新視野


答: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我們說的生物滅絕事件,並非發生在一夜或者數年之間,有的生物滅絕事件可能持續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而幾十萬年在地質學中也就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內生物數量的大量減少,遠遠超出了進化論的解釋,於是必定存在外來因素。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大約85%的生物滅種;在奧陶紀前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海生生物分佈在全世界範圍,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

相關研究表明,此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冷導致,大量海水變為冰川,海平面下降,使得海洋生物圈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泥盆紀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大約72%的生物滅種;泥盆紀是脊椎動物發展的高峰期,魚類成為了海洋中的霸主,比如鄧氏魚身長可達10米,屬於當時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

相關研究表明,此次滅絕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太平洋的超級地幔柱噴發,地球內部的高溫岩漿流入大海,海平面下降,同時大量火山灰和溫室氣體使得氣候劇變,大量海生生物滅絕,鄧氏魚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消失。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二疊紀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突然“消失”,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此次事件持續時間大約30萬年,影響波及全球,造成全球90%的物種消失,即便是躲過兩次生物滅絕事件的三葉蟲,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滅絕了。

二疊紀大滅絕的原因一直是謎團,此次滅絕事件和其他五次相比,特點是持續時間短、規模大;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凍土層發現長達數千公里的火山岩,這些火山岩正好形成於2.5億年前,這之間肯定存在著聯繫。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次生物滅絕事件也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引起,地質學家在南極的威爾克斯地的冰原下,發現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重力分佈顯示該隕石坑直徑高達500公里,於此推斷撞擊小行星直徑50~60公里,小行星撞擊引起了全球性的超級火山爆發,使得地球生物遭到毀滅性打擊。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三疊紀大滅絕,發生在2億年前,大約76%的生物滅種,主要針對的是海洋生物。

此次滅絕事件距離前一次生物滅絕事件的時間很短,三疊紀時期恐龍已經出現,但是陸地的霸主卻是大型鱷類,比如波斯特鱷(早期恐龍形態)身長可達6米,屬於當時的頂級獵食者,但是沒有逃過此次生物大滅絕。

相關研究表明,三疊紀末期的海平面出現下降,然後又突然上升,大氣的含氧量曾下降到10%(目前是21%),由此導致海水大面積缺氧,大量海生生物遭到滅種,這次滅絕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也是海生生物。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主要滅絕對象是恐龍、裸子植物等等。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5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到如今的墨西哥灣,留下一個直徑200公里的撞擊坑,撞擊產生了相當於10億顆原子彈的能量,此次撞擊讓統治地球1億多年的恐龍徹底滅絕。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北達科他州的白堊紀末期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古代鱘魚、植物、以及三角龍等等化石,這些生物很可能是在撞擊後數小時內死亡的,研究人員還在魚的體內發現了直徑大約1毫米的玻璃球,這些玻璃球正是在撞擊產生的高溫中形成。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現如今,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平均每年都有5~10種生物滅絕,這是前五次生物大滅絕速度的100倍,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所以地球很可能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過程中。

比如2018年已確定滅絕的生物,就有加灣鼠海豚、北非白犀牛、諾氏拾葉雀、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淡眉樹獵雀、毛島蜜雀。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地球上的細胞生命在太古宙時期(距今35到38億年)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縱觀地球生命史的整個時期,從生命的起源到人類文明的誕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地球生命史階段

✔前生命的化學進化階段。地質學家通過對地球的岩層進行同位素分析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大概在40億年前開始形成,也就是說,地球的地殼也在同一時期開始行成,而生命的演化是在地球表面進行的,這就意味著最原始的生命在40億年前地殼開始行成的時候就已經在孕育之中了。

✔生物學進化階段。細胞膜的出現意味著生命開始形成,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在海洋中形成,而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此後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形式,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演化。這其中經歷了太古宙(距今38~25億年前)、元古宙(距今25~6億年前)以及顯生宙(6億年前至今)共計3個地質年代,總共歷時38億年之久。

✔文化進化與生物學進化並行和相互制約階段。

單細胞生物居於統治地位的時間佔據了地球生命存在期的6/7的時間,最開始(35~20億年前),單細胞原核生物為地球生命的主體,直到20億年前,由於環境的驅動,原核生物生態體系慢慢走向了衰落,真核生物走向繁榮。真核生物的繁榮促進了生命史上的第二次生態擴張。然後多細胞植物大約在6億年前形成,多細胞動物形成的時間稍晚,大約在5.7~5.5億年前,多細胞動物開始出現。多細胞動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更強,所以它們出現之後,單細胞真核生物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此後多細胞動植物快速進化,並在寒武紀時期距今5.3億年的2000多萬年的時間裡,地球突然湧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動植物,一直以來,生命的突然大量湧現讓生物學家們困惑不已,直到今天這個難題還沒有被解決,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也是地球史上第三次的生命大擴張,此後,地球上的生物多樣化越來越豐富,直到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誕生出來的生物總數恐怕難以估量。但是誕生的同時,地球上也經歷過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有不少的生物退出歷史舞臺,然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另外的生物又代替它們扮演著歷史的角色。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就經歷了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從地球有史以來,一共有五次生物大滅絕。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一、奧陶紀大滅絕(距今4.4億年)


奧陶紀開始於5億年前,延續了6500萬年的時間,在奧陶紀,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無門類的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奧陶紀廣闊的海洋之中。除了無脊椎動物之外,奧陶紀末期(大約4.8億年前),地球上還首次出現了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顎魚。奧陶紀的生物大滅絕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冷引起的,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了海水,海平面降低,導致生物在水體中的無脊椎動物蕩然無存,地球上85%的物種滅絕。

二、泥盆紀大滅絕(距今3.65億年)


泥盆紀持續時間大約為5000萬年,這一時期地球的生物面貌相對之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也開始發生明顯的成分改變。泥盆紀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脊椎動物大量發展,尤其是魚類相當繁盛,所以這一時期也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四足脊椎動物也開始出現。而泥盆紀晚期生物之所以大肆滅絕,其實也是跟地球氣候變冷有關。

三、二疊紀大滅絕(距今2.5億年)

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是地球上有史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超過96%的地球生物慘遭滅絕。這一時期海洋的範圍開始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改變預示著地球上新的一個時期的到來。在二疊紀晚期,發生的海平面下降以及大陸漂移造成的極為嚴重的物種大滅絕,隨著氣溫的升高,海平面上升,許多的陸生生物因為失去了生存地帶而遭到滅絕。

四、三疊紀大滅絕(距今2億年)

三疊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崛起,此一時期陸地面積擴大,,開始行成一些盆地,這次滅絕沒有明顯的標誌,大約有76%的物種在這個時期滅絕。

五、白堊紀大滅絕(又稱恐龍大滅絕,6500萬年前)

這是據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了,這次生物大滅絕的誘因我們都很清楚,那就是因為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地球上,造成了地球75%~80%的物種滅絕,這次撞擊,直接導致了統治地球長達1.65億年的恐龍的滅絕,此後,人類誕生,並在短短的數百萬年的時間站在了地球的統治階級頂層。

是否還有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其實生物大滅絕聽起來可怕,但是那些生物也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一點被自然界所淘汰的,如果換算到年的話,那麼在生物大滅絕的時代裡,平均每一年滅絕的生物種類並不是很多。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之後,僅僅在過去的400年時間裡,全世界滅絕的哺乳動物有58種,而這個速度是正常自然淘汰下速度的幾十倍,而在過去的100年裡,地球上滅絕的哺乳動物有23種,按照這個速度算下去的話,那麼從現在開始的話,下一次生物大滅絕時間是不是已經由我們人類親手開啟了呢?


很多的學者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悄悄拉開了序幕。可能看起來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的滅絕對人類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實際上如果生物多樣性被一點一點破壞了,那麼最終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大亂,到時候對於人類兒而言,地球或許已經不再適合生存了,而如果我們還不知道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的話,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慢慢到來,而人類則最終也會隨著生物大滅絕而一起消亡。


鏡像科普


我們知道,生物的分類為界、門、綱、目、科、族、屬、種。智人的分類就是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族、人屬、智人種。

生物大滅絕並不是指一個物種滅絕,而是整個科、目、綱的生物全部都滅絕。比如:我們較為熟悉的恐龍大滅絕,就屬於整個目被滅絕。事實上在恐龍時代不僅恐龍被滅絕,還有其他目的生物也滅絕了。

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有一定的週期性,大概6200萬年一次。歷史上地球曾經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說,地球上曾經存在著6代霸主,但前五個霸主都因為生物滅絕退出了舞臺。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5次生物大滅絕。

第一次大滅絕

在地球40億歲時,也就是距今4.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科學家把這一次大滅絕稱之為:奧陶紀大滅絕。

我們知道,早期的地球由於臭氧層還未形成,因此太陽的紫外線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線帶有輻射,大量的輻射會造成生命無法誕生。

因此,早期的生命誕生於海洋熱泉口附近,這是因為深度海水可以隔絕紫外線,熱泉可以保證能量來源。

而在奧陶紀時,生命還離不開海水, 因此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海洋生物(有極個別生物已經上岸,但陸地之於奧陶紀生命來說,相當於沙漠之於人類)

在這個時期,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異常繁榮,可以說無脊椎動物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

但是好景不長,“第一代霸主“還沒統一陸地,就被全球變冷的氣溫給滅絕了85%,其他倖存生物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關於全球變冷,其實也很好理解。我們知道,地球溫度從來不是穩定不變的,而是有一個週期,比如:大冰期和間冰期。

在大冰期期間,全球氣溫變冷,海洋被冰封,整個地球像是被凍住了一樣。直到間冰期氣溫才會上升,溫度適宜人類生存。

科學家研究發現,大冰期每個1.5億年會出現一次,在兩個大冰期之間就是間冰期,目前我們就生活在間冰期。

而奧陶紀很不幸,就是大冰期。科學家發現,在4.5億年前的奧陶紀末,冰河時期出現。時至今日,奧陶紀大冰期的痕跡還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中找到。氣溫劇烈變化,海水大面積冰封,因此引起了第一次地球生物大滅絕。

第二次大滅絕

在地球41.45億歲時,也就是距今3.65億年前,地球進入了泥盆紀晚期。這一次地球的霸主是魚類。相比於奧陶紀時代,在泥盆紀時代生物演化的更復雜一些,兩棲動物和脊椎動物開始出現,植物也開始走向陸地。但全球數量最多的,還屬於各種各樣的魚類,因此 從數量上來看,魚類是地球上第二代霸主。

和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一樣,在泥盆紀時代,生物滅絕了近65%,不過這個時期海洋生物滅絕的比例比陸生生物滅絕的比例要高很多。這主要和泥盆紀的滅絕原因有關。

在泥盆紀時代,地球的大陸和海洋並不是如今的版圖,而是如下圖。

在這個時期,有一個300億立方千米被稱為“超級地幔柱”的岩漿,脫離了地核,於是,超大質量火山爆發。大量高溫氣體融入海水,造成海水沸騰,直接殺死一批生物。不僅如此,岩漿還使海水酸化,導致環境劇烈變化,很多不適應的生物又被淘汰了一批。

岩漿噴射出的大量有毒氣體也會造成酸雨,給泥盆紀時代的生物帶來了大量的災難。超級岩漿爆發帶來的影響非常非常深遠,直到爆發200萬年後地球生命才從陰影中走出來,微生物才開始大量繁殖。

第三次大滅絕

在地球42.5億歲時,距今2.5億年前,地球迎來第三次生物大滅絕,這一次又被稱為二疊紀大滅絕,超過96%的物種都在這一次消失了,比如:著名的三葉蟲。

關於這一次的生物大滅絕,科學家有很多解釋,比較合理的一個解釋是大陸漂移說和自然災害說。和泥盆紀時代一樣,二疊紀時代的世界大陸和海洋也不是現在的模樣,但不同的是,這個時期地質活動比較活躍,各個板塊之間的運動相對加速。

我們知道,板塊活動會引起火山和地震的爆發,比如:我們現在的地震帶和火山帶就是位於各大板塊連接之間。

而二疊紀地質活動比較活躍,這也意味著火山和地震爆發的比較頻繁,對生物來說也是非常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在二疊紀時代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導致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間的災難。還有,由於海平面下降,因此有些地方海底會暴露在陸地上,海底的有機物會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因此消耗了地球大量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造成溫度上升。現在地層中還存在著大量富含有機物的頁岩就是支撐這一假說的證據。

因此,關於這個時期的生物滅絕,主流說法是大陸漂移說和自然災害說。而這次的物種大滅絕也是幾次物種大滅絕當中最嚴重的一次。

第四次大滅絕

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時期也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這一次共有76%的物種消失殆盡。這一次的地球霸主為“爬行動物”。

和前幾次相比,這一次生物大滅絕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誌,但滅絕的原因似乎與缺氧有關,具體還需要等待科學家研究才可以解答。

第五次大滅絕

白堊紀末期恐龍大滅絕。這一次生物大滅絕我們比較熟悉,因為恐龍是上一代的地球霸主,而他們留下的化石也比較多,因此人類對他們可謂是既陌生又熟悉。

這一次生物大滅絕的主流說法和隕石撞擊地球有關。

我們知道,在太陽系中的火星外圍,有一個小行星帶,裡面的小行星大概有上億顆大小不等的天體,它們時不時地會在引力的作用下進入到太陽系的內側,所以就有一定的概率撞到太陽系內側的行星上。

只不過,地球很幸運,在外圍有一顆質量比自己大很多的木星守護,因為木星的質量較大,因此引力也較大,大多數行星在進入太陽系內測時,會被木星用引力彈弓的方式清理出太陽系內部。比如:前段時間來太陽系作客的“奧陌陌”就是被木星給送走的。

但是,木星也有失手的時候,恐龍滅絕的這一次,就是木星一次比較嚴重的失手。

證據就是在白堊紀地質界線上,科學家發現了衝擊石英和銥元素,而這些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后殘留的證據。也有專家認為撞擊地球的並不是一顆星球,而是多次隕石,撞擊使得大量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導致陽光無法照射到地球表面,因此造成溫度下降,很多生物都飢寒交迫而死。

會不會有第六次大滅絕?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發現來說,地球已經發生了五次大滅絕事件。那下一次是否該輪到人類了呢?

事實上很有可能,畢竟地球生態並不是穩定的,而是不斷的波動。再加上人類自身活動也會給地球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下一輪生物大滅絕何時會到來,誰也無法預計準確。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生物大滅絕還沒到來之前,儘可能保護環境,提高科技水平,這樣或許提高我們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地球上共存在五次大滅絕,因為關於地球出現大滅絕的原因科學界的理由也多種多樣。這裡以沈樹忠先生的研究成果作為依據。沈樹忠先生是唯一一位獲得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的亞洲科學家,如果想要獲得這項榮譽,你必須要發展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提供新的數據或解釋特定地區或時間間隔的地質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在地層學研究上,作出開創性的成果。

地球上五次大滅絕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地球共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四個階段。元古宙時藻類和細菌開始繁盛,是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從單細胞原生動物到多細胞後生動物演化的重要階段。

顯生宙,指“看得見生物的年代”。是開始出現大量較高等動物以來的階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從距今大約5.4億年前延續至今,古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上一個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而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都是出現在顯生宙時期,這五次分別是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以及我們最為熟知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於4.4億年前,這個時候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比如大家熟知的三葉蟲,此次事件之後,有頜魚類開始統治地球。

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於3.77億年前,此次事件之後,兩棲動物開始主宰地球。

而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時代發生於 2.5億年前,此次事件之後,大家最為熟悉的恐龍開始慢慢繁育。

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億年前,此後,地球迎來了恐龍時代。

而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白堊紀恐龍滅絕事件了, 發生在6500萬前,哺乳動物爆發,直到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出現,進入人類時代!

有科學家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也將到來,從1500年開始,超過320個陸棲脊椎動物物種滅絕,大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威脅。剩餘物種也表現出了平均25%的衰退。動物的滅亡和減少正是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前奏,目前的滅絕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命名為“人類世去共棲物”時代。

但是目前為止,這個猜測還沒有得到科學界的共識。


為什麼會出現生物大滅絕

研究表明,地球大約6億年以來生命在不斷地演化,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滅絕事件,所有這些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都伴隨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

沈樹忠稱,奧陶紀末、三疊紀末、中石炭世事件都伴隨有冰室效應/溫室效應氣候轉變事件的發生;二疊紀末、始新世/古新世之交、白堊紀末等事件發生的前後都有溫度劇烈變化、海洋酸化和缺氧、海洋微生物爆發等現象出現,所有這些都說明劇烈的氣候環境變化是導致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

“其幕後黑手大多指向地球內部的活動造成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即便是很多人認為地外星體撞擊導致的白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德干玄武岩的噴發與大滅絕的密切時間聯繫。”沈樹忠稱。

通過研究發現,大規模火山噴發帶來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本身不足以造成地質記錄所表現的碳同位素、溫度等變化幅度,但火山作用可以觸發蘊藏在各大陸和大陸架沉積物中的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這些溫室氣體大量進入大氣,可造成地表環境劇烈變化,從而造成生物大滅絕。

以第一次出現的奧陶紀生物大滅絕為例,發生在4億多年前奧陶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這次大滅絕重創海洋生態系統,當時85%的海洋生物物種滅絕,生物群落結構瓦解。

王光旭科研團隊經過研究,總結了奧陶紀末期全球各板塊底棲動物的演化規律,結合生物地層數據和碳同位素地層數據,在更高精度的綜合地層框架下,科研人員也理清了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發生經過。

王光旭表示“我們發現,大滅絕發生的準確時間是距今4.45億年前,這與南極岡瓦納冰蓋的大規模形成時間吻合。當時氣候變冷、冰蓋形成很可能就是導致海洋生物大面積消失的主要原因。”

而到4.44億年前,氣候波動依舊存在,這造成了海洋動物群的更替,珊瑚、海綿等一些動物類群的多樣性甚至明顯增加。到4.43億年前,隨著氣候環境的整體恢復,海洋生態系統開始全面復甦。

以2.5億年前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為例,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9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

二疊紀末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海蠍以及重要珊瑚類群全部消失。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群也滅絕了。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

在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研究中,沈樹忠他們發現,生物大滅絕開始初期,地球的溫度是25℃,而生物大滅絕結束,溫度為33℃,當時大規模火山活動使得地球經歷了“突然升高”的狀態。造成了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森林野火事件頻發,使得森林快速消亡。森林的破壞又造成地表風化加劇,地表土壤系統快速崩潰。

在地層記錄中發生了碳同位素負漂離現象也表明當時二氧化碳濃度也急劇升高,海水缺氧、酸化,讓生物無法呼吸。陸地生物遭“滅門”的同時,海洋生物也遭遇磨難。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導致地表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和快速的溫室效應。


這麼厲害的滅門慘案花費了多少時間?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像“福爾摩斯”一樣,通過對地層、化石的研究,慢慢在撥開迷霧。

“過去,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大滅絕,至少耗費上百萬年時間。伴隨研究的推進,時間不斷縮短。100萬年,50萬年,20萬年……”沈樹忠說,“通過高精度綜合年代地層框架、生物多樣性定量分析和多種地化指標等研究,沈樹忠得出最新數字:大滅絕被精確卡定在6萬年左右。6萬年,對於幾十億歲的地球而言,就是眨眼的時間。”

儘管科學家認為是氣候導致了生物大滅絕,但這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模式、生態效應,火山噴發、環境惡化與生物大滅絕之間的時間關係等遠還沒有研究清楚,而要真正解答這些問題則需要精準的化石分類學基礎、高精度的時間框架以及多種地球化學指標相結合的環境背景等綜合研究才能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


胖福的小木屋


地球原本是一個毫無生命氣息的普通星球,隨著小行星撞擊地球,給地球帶來了水分以及形成了有機物,最後在多年的發展之下,終於形成了生命。地球最早誕生生命是在四億多年前,而在這四億多年中,地球上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然而生命力才是最頑強的,每一次都能夠在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重新崛起。

地球曾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你知道是哪五次嗎?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出現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在這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大約有85%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只不過當時還沒有陸地生物,全部都是海洋生物。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此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由於宇宙中超級新星爆炸產生的伽馬射線恰好撞擊到地球上導致的,可以說地球生命是非常不幸的。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發生在3.7億年前,這一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就是地球超級地幔柱的爆發,大量的演講湧入到海洋當中,造成了75%的海洋生物滅絕。在此次生物大滅絕之後,海洋生物為了生存,只能慢慢的踏上陸地,開啟了海洋生物前往陸地的進化之路,這也是陸地物種多樣性的開端。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這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超過了96%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陸地生物遭到了滅絕。這一次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地質活動了,超級火山爆發整整超過了800萬年,地球表面變成了煉獄,著名的三葉蟲度過了前兩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卻沒有逃過第三次。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是距離現在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超過了76%的物種被滅絕了,這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主角還是火山爆發,火山爆發之後,岩漿遍地,火山灰遍佈整個天空,植物都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因為食物鏈中最基礎的生產者消失了,各個級別的生物都是去了食物來源,自然就會發生生物滅絕事件了。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恐龍滅絕事件了,發生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這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主角依舊是火山爆發,只不過火山爆發的原因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引起的,這也是恐龍最後的絕唱,在此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之後,作為地球霸主的恐龍,也是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這就是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很多人只知道第五次的恐龍滅絕事件,前四次都不太清楚,看完之後,這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應該有所瞭解了。


女王朱瓊


說起地質時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6500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事件。


這次事件是證據比較充分的一次,而之前的這類大規模滅絕事件,因為年代過於久遠,留下來的證據也不全,因此在滅絕原因上,還存在一些爭議。

從第一次這樣的大規模滅絕事件開始,地球上一共經歷了五次這樣的事件。這不是說只有這五次,而是這五次相對而言更加有名。

第一次發生在4.5-4.4億年前,85%物種消失,原因存在爭議,可能是板塊漂移造成的氣溫下降,或者小行星撞擊導致的冰川期造成的。


不過NASA提出了一種新觀點,認為是一次持續僅十秒的超新星伽瑪射線暴,破壞了大氣層導致的。

第二次發生在距今3.75-3.50億年的那段時期,這次的對象是海洋生物,不過它不是一次性發生的,而是2500萬年間持續發生的多次小規模事件導致的。

下一次發生在距今2.5億年的二疊紀之後的一段時期,這次事件規模在這些事件中是最大的,主要是因為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大片火山連續爆發。


研究人員在這一地區發現了大面積的玄武岩,這正是火山活動留下的痕跡。第四次發生在2億年前,原因可能是火山爆發導致氣溫大幅下降。

這次事件和恐龍開始成為霸主銜接,在那之後,恐龍種類迅速發展壯大。可能一些人對於恐龍為何沒在第四次事件中消失感到奇怪,原因很簡單,別看恐龍的個頭很大,在三疊紀的時候,恐龍還只是一種小型的陸地生物。

就像鯨魚,它的祖先也是陸地上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在每次這種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中,小型生物往往都容易存活下來。


至於第五次大滅絕事件,很多人都很熟悉,恐龍在這次事件後消失了。

原因很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過了這麼多萬年,似乎又將發生一次較大規模的這樣的事件,不過這次事件的主因可能就不是自然原因了,而是人類導致的。

相比之前的滅絕事件大都是因為快速的環境變化造成的,人類導致的環境變化速度就更快了。

原來一次滅絕持續時間還得數萬年,可能第六次事件,在幾千年時間內就發生了。

比如說爆發核戰爭,顯然陸地上的生物很多都難以逃脫滅絕的命運,不過人類能滅絕生物,也能改造出更適合環境變化的生物。

不像原來的生物,沒法改變自身優勢來適應環境的變化,人類能通過技術手段應對很多可能的威脅。

只要在下次大滅絕事件之前,人類能發展到二級文明,那麼就不會再因為自然原因而滅絕。

不管人類會通過什麼方式延續下去,一個文明物種相比自然狀況下的生物終歸更有優勢,或許人類能改變自然進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