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泌尿系腫瘤,在世界範圍內的發病率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其中70%的新發病例出現在發達國家。中國是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的國家,在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第6位。但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飲食結構、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前列腺癌發病率正逐年升高,農村地區的上升幅度高於城市,50歲以下的前列腺癌患者也逐漸增多,前列腺癌已成為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解讀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預防

前列腺癌發生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已知的因素包括年齡、種族、遺傳、飲食、輸精管結紮、吸菸、其他前列腺病變等。

遺傳因素 如果一個人的一級親屬患有前列腺癌,那麼他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1倍以上;2個或2個以上一級親屬患前列腺癌,風險會增至5-11倍。

年齡 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明顯升高,前列腺癌在50歲之前發病率較低,50歲以後發病率及死亡率成倍增長。

種族 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有顯著的種族差異性,黑種人發病率較高,白種人次之,而黃種人則較低。

飲食結構 高動物脂肪、紅色肉類飲食中脂肪含量過多會引起膽固醇合成增加,進一步導致以膽固醇為底物合成的雄激素增加,而雄激素中的睪酮比率增加是前列腺癌的重要發病要素。

吸菸 被認為是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吸菸還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復發,並可增加死亡風險。

其他 有性傳播疾病或前列腺炎病史者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明顯增高;長時間大量飲用烈性酒可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肥胖也是前列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除了以上,還要定期進行前列腺癌篩查,特別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及其他高危因素者,更應該進行定期檢查。

前列腺癌的症狀

前列腺癌多起病隱匿,生長緩慢,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侷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容易出現下尿路綜合徵的臨床症狀,但因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狀相似,容易引起誤診和漏診。當腫瘤局部進行性增大,壓迫、侵犯或阻塞包繞的前列腺部尿道,可出現進行性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尿意不盡感等,嚴重時出現尿滴瀝及尿瀦留。晚期進展期前列腺癌,可出現疲勞、體重減輕、全身疼痛、進行性貧血,最終全身衰竭出現惡病質。

前列腺癌骨轉移常見,約60%的晚期患者會發生轉移部位骨骼疼痛,侵犯骨質時會出現病理性骨折,壓迫或侵犯脊髓時可引起癱瘓等。

解讀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腫瘤臨床分期、腫瘤組織學分級、PSA水平、患者年齡和一般狀況等。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等待觀察、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等。其中,手術、放療和內分泌治療是前列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

對於早期或侷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可採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根治性外放射治療或放射性粒子植入。對於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內分泌治療為主。另外,作為試驗性局部治療的冷凍消融、高強度聚焦超聲、組織內射頻消融等治療方法也用於某些預期壽命<10年、手術高風險或不願接受根治手術和放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對晚期、複發性或激素非依賴性患者,可以應用基因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生物學治療方法。

對於低危前列腺癌,其腫瘤進展速度更慢,發生遠處轉移的機會少,對於這一部分患者來講,等待觀察相對於治療的副作用會更有利。等待觀察治療指主動監測前列腺癌的進程,在出現腫瘤進展或臨床症狀明顯時給予治療。選擇等待觀察的患者必須充分知情,瞭解並接受腫瘤局部進展和轉移的危險,並接受密切的隨訪。等待觀察的指徵:①低危前列腺癌,不接受積極治療引起的副反應的患者。②晚期前列腺癌或預期壽命短的患者,僅限於治療伴隨的危險和併發症大於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預期。對於等待觀察的患者,每3個月複診,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行直腸指診,必要時縮短複診間隔和進行影像學檢查。對於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直腸指診和影像學檢查結果有進展的患者可考慮轉為其他治療。

前列腺癌的預後

前列腺癌的預後與腫瘤的臨床分期、病理學分級以及治療方法等有關,一般來說,早期侷限性前列腺癌經過有效的治療後生存率較高,5年生存率在99%以上,甚至100%,所以,早期診斷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中晚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