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南方人不吃鯉魚”,是真的嗎?為什麼不吃鯉魚?

八一槓步


長三角一帶沒見過吃鯉魚的。2004年剛到南京,有一次在菜市場遇見賣鯉魚的,只有一條,大概有十幾斤重,很便宜那麼大一條才十二塊錢。趕緊買回來按照東北做法燒了一大份。每人吃一口,就全扔了。原因是太腥了,土腥味太重!!跟東北的鯉魚感覺完全是兩種魚。後來瞭解到,北方的魚由於晝夜溫差大,魚肉不腥。白水煮下就可以吃。


A大門


鯉魚在中國分部的比較廣泛,算是一種常見的魚類。民間關於“鯉魚”的傳說故事與俗語諺語著實不少,像“鯉魚躍龍門”形容的是平民通過某種平臺或手段達成了門第或階層的跨越。同時鯉魚還有富貴、吉祥等圖像意義,很多民俗符號或日常用品都可以看到“鯉魚”的形象,其中多是紅、黃鯉,成雙作對,人們也常會在結婚、做壽等喜慶場合看到它們的形象。在日本,鯉魚旗象徵著家裡的男孩子,有幾個男孩就掛幾條鯉魚旗,同時鯉魚的頑強生命力也被融入到民族文化中。

在北方地區鯉魚也可以是一門常見的食材,如糖醋鯉魚、紅燒鯉魚、德莫利燉活鯉等。鯉魚對生長環境不甚挑剔,生命力和適應力也很頑強,人們經常從市場買回或從河裡打撈上來靜置很久後發現它還活著,有的還會在內臟被掏空後從油鍋裡蹦出來,因此有的地方會說“地上的老鼠,水裡的鯉魚”,形容“好活”、“命硬”。同時對於喜食鯉魚的人來講,其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如二十四孝裡的“臥冰求鯉”,當繼母的就“好(號)”這一口。可是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鯉魚的泥土氣或者人們常說的“土腥味”太重,完全蓋過了其肉質的鮮嫩。

所以所謂的“南方人不吃鯉魚”,大抵包括了以上兩個原因,一個是鯉魚具有一定的“靈性”,不應該被吃掉;還有就是不喜其味道。另外,在地化的中醫藥常識通常認為其具有某種“毒性”,有的認為是“熱毒”,對於本來就“水熱”的地方不適合,而這大概就屬於民間中醫和民俗療法的範疇了。PS在廣州這幾年,親測真沒吃到過鯉魚。


Word隔壁王同學


南方人不吃鯉魚是偽命題,因為南方人只是最近二十年左右年不吃鯉魚,並非從來都不吃鯉魚。

我是南方人,在魚米之鄉湖北武漢,喜歡吃魚。十幾年前,幾乎每個菜市場的水產品攤位都有鯉魚賣,那時主要消費魚類跟現在差不多,主要是青魚、草魚、鰱鱅、鯿魚、鯽魚(喜頭魚)等,鯉魚消費雖不及以上魚類,但也算得上是主要消費魚種,所以那時候吃鯉魚的市民還是比較普遍的,而且貨色好的鯉魚價格比鰱鱅還高。

在南方,年夜飯一般有一道燒全魚。二十年前,農村年飯的燒全魚一般用的就是鯉魚或者鯿魚。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每個生產隊有一口魚塘,每年臘月二十左右抽乾魚塘各家各戶分魚,我家裡就是將分到的鯉魚或者鯿魚作為年夜飯的燒全魚。那時候,農村新姑爺過年上岳父家除了送酒肉還要送兩條鯉魚,寓意有禮(鯉)、好事成雙、年年有餘。在南方還有冬至醃製臘魚臘肉的習俗,醃製臘魚主要就是個體較大的青魚、草魚和鯉魚,哪怕就是現在每年冬至時節在南方的菜場裡依然有用來醃製臘魚的大個體鯉魚售賣。

近二十年來,南方人確實不吃鯉魚(除了冬至時節少數醃製臘魚),平時菜市場的水產品攤位幾乎沒有鯉魚賣。這是因為現在水產品種類豐富,檔次也高了,四大家魚,鯿魚、鯽魚量大鮮活,像鱖魚、鱸魚,小龍蝦、海鮮等名貴水產品也多了,價格也比較親民消費較多,這樣鯉魚的經濟價值就遠遠不及其它魚類了。加之在南方主要是淤泥土質,養殖鯉魚的土腥味重、魚刺多肉質粗不夠鮮美,口感不及其它魚種。在南方還有鯉魚屬於發物一說,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所以鯉魚就逐漸退出了南方人的餐桌,少數養殖鯉魚的也是為了垂釣。

那為什麼北方人吃鯉魚呢?這跟南方北方的水環境和氣候差異有關。北方鯉魚特別是黃河鯉魚生活在砂質環境,所以黃河鯉魚沒有土腥味,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前幾年去鄭州,在一家比較高檔的酒店裡特意點了一道紅燒黃河鯉魚,品嚐之後真的讚不絕口,味道鮮美,肉質還細膩,完全沒有土腥味,感覺比南方草魚的味道還好許多,跟南方鯉魚天壤之別。

南方人並非不吃鯉魚,只是有更高經濟價值、更高營養價值、更好口感的魚種代替了它才讓鯉魚退出了南方人的餐桌。


purplemapleleaf831


小時吃得多,原來每年過年生產隊在水庫裡捉魚,按人口分,大多是胖頭魚,鰱子魚,鯉魚算上等魚。

後來參加工作,單位每年分魚有鯉魚,草魚,都是醃臘魚,那時桂魚沒人要,說是不好醃(價格都是3角8分一4角。

現在還真是沒見到鯉魚,十多年前兒子結婚,親家那裡規矩要雄雞,鯉魚,我找賣魚的老闆幫我買了2條。

其是鯉魚也好吃,有時還想買,就是市場上沒有,都說鯉魚是發物,不知是真是假,估計只要有賣的,就會有人買,鯉魚應該還沒絕種。

有句老話叫鯉魚跳龍門,一定有它的來歷。[可愛]


飄155625715


安徽安慶這邊人確實很少吃鯉魚,上次一個安慶釣魚的,釣了一條8-9斤的鯉魚,被我們十塊錢買來了,安慶這邊草魚和混子大概7-8塊錢一斤。鯉魚很少看見有人賣。我是重慶人,我那邊還是喜歡吃鯉魚的,我們那邊鯉魚和草魚,混子基本都是一個價,也是7-8塊,就白鰱便宜一點4-5塊一斤。


留學生剋星假拳王一龍


主要是不好吃,土腥味大,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一樣吃,現在選擇多了就沒人吃了,感覺以前的鯉魚土腥味不是很大,可能是以前的水質比較好的原因,前段時間我一親戚釣了一條紅鯉魚,還蠻大的,給了一半我,紅燒了一下,真他媽難吃,腥味太大,最後被我爸媽吃了


用戶4144040070001


湖南不知道是南方還是北方?反正廣東人說我們是北方人,我們自已認為湖北人都不是北方人。我們那裡鯉魚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至少不弱於四大家魚。以前老家走親戚一般就要鯉魚。據說是源於“鯉”與“禮”音同吧!表示我方有禮了!拿條鯽魚的話太小氣了。鰱魚鱅魚刺多不招人待見,草魚更不行,有把親戚家當“草包”之嫌,要是拿條草魚去岳家直接給你掄了。

至於不吃鯉魚,鯉魚不列於四大家魚之列的緣由,並不是鯉魚不好吃,也不是鯉魚沒營養。而是因為“鯉”與“李”同音,唐朝是“李”家天下,誰敢說吃鯉魚!?鯉魚被供養起來,供人觀賞,更有甚者,變成了錦鯉!鯉魚成了皇家魚。所以有鯉魚跳龍門之說,比喻農家子弟跳出農門去吃皇糧!

所以不吃鯉魚就是因為封建皇權的產物,百姓還是偷偷的吃鯉魚,因為鯉魚營養好啊!補身體啊!你們說呢?


桃江老四


鯉魚乃靈性魚類,古有鯉魚精,鯉躍龍門變化為人之傳說!佛祖蓮花池中也常有鯉魚遊動。所以,拜佛祖佛家弟子俗家弟子都不可以吃鯉魚。另外,還有狗肉,牛肉,黃鱔,水雞(青蛙)等都不可吃用。不吃這些食物乃修心積德之舉,也是所有拜佛祖弟子,俗家弟子,所必備的規矩和條件。再深層講究,魚,肉,葷菜等等!

當今社會,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也就是信仰自由!


爐火純青1968


我是在湖南的北方人,湖南確實不吃鯉魚,我也不知道為啥,沒問過,他們喜歡吃草魚,而我們老家最愛鯉魚,因為鯉魚躍龍門嘛。





玄松濤


別說南方我們河南信陽大部分人不愛鯉魚,一是魚類選擇性多,二是相比較淡水魚中(外來物種不含)鯉魚肉鬆散土腥味重還是發物。如果不抽筋更難入口。所以我如果釣個十斤的鯉魚就寧可和淮河以北的釣友換五斤小白條也不想吃它。但是也有個別喜糖醋味的,是個別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