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搖滾遠去?

冰劍夜琴


搖滾樂在中國大陸盛行的時候,的確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我身邊有搖滾樂隊的歌手和樂隊,他們目前吃飯和養家餬口都是“酒吧”裡的演出,如果談論搖滾的巔峰期與此時形成鮮明的對比。

那個時候的搖滾音樂特別的火,每天排練準備演出,這個劇場那個劇場的,後來去外地,然後出國巡演,看到他們每天的氣色都是高昂的精力,如今他們慢慢老去,但還有很多堅持✊。


(圖片來源網絡/搖滾現場)

他們已經不以到處演出為主,而是把搖滾做為一種精神生活的嚮往,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因為搖滾還是小眾化一些,請演的機率沒有那麼多,基本上曾經的搖滾人都有第二職業,如開個飯館弄個酒吧之類的。

今天早上我和崔健的樂師聊了幾句,他說老崔在搞創作呢。他們能夠堅持真的不容易。題目所指:如何看待搖滾遠去?我感覺主要原因在於:創作和市場,搖滾樂不是流行或通俗歌曲那麼讓人們理解和接受。


(圖片來源網絡/搖滾現場觀眾)

20年前有句老話:小時候你就淘氣吧,長大以後你就去搖滾!這個意思大概是搖滾樂給人一種頹廢的感覺,“不務正業”之感。其實不然,搖滾除了是精神狀態的灑脫,更深一層厚厚的意義是與西方音樂緊密相連,所有的搖滾人都會極致的去體驗和追求其中的樂趣!


蘭竹ZLZ


有人說,搖滾是一種頹廢的文化,有人說搖滾是一種信仰。我說 搖滾是一代人的青春。

對於出生在80 90年代的人來說搖滾樂正好撞上了他們的青春期。恰巧搖滾樂裡自帶的那種叛逆和個性和處於青春叛逆期裡的人們相得益彰。

青春期的人們正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的校園生活中,不會被世俗的瑣事和生活的挫折所打擾。他們每天考慮的是如何在千篇一律的校園生活和同齡人中彰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搖滾樂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這一想法的完美載體。

現在80 90年代的人們都已步入中年,每天為了生活和家庭奔波勞頓,生活早已馴服了那顆躁動的心。生存和責任早就把每個人死死地釘在了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少年時候的理想只能是少數人在堅持或者享受。曾經在搖滾的旋律裡追逐自由的少年早已不再,但搖滾的旋律卻依然存在。

與其說搖滾已死,倒不如說是大部分人對已經逝去的青春懷念。青春不在生活卻還要繼續!每當生活迷茫時我也會獨自一個人開車穿行在鄉村的小路上獨自回味著以前聽過的搖滾樂。

搖滾永遠不死,而死去的只有我們的青春!


傲嬌的小類


梁博這樣的音樂人是中國搖滾的希望,大愛梁博



buyaopa



沐子467


縫紉機樂隊的《搖滾不死》, 歌詞已經說明了一切 ,對熱愛搖滾的人來說,沒有了搖滾就沒有了青春,自由的搖滾永不過時



加油幹是最棒的


要多唱革命歌曲,弘揚主旋律。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我用醉眼看世界


搖滾從不大眾,也從未遠去,搖滾不是世俗流行,搖滾是精神態度



miracle奇蹟47753987


時代變了,人們幸福了,沒那麼苦逼了


用戶56247040169


無法順應時代的主流趨勢


用戶一點資訊


搖滾對我們八零後有著很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