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產生慾望?

陌小亮


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吧,因為人要吃飯,要穿衣,還有向好、向美之心。

其實慾望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合理的慾望,一種是不合理的慾望。

什麼是合理的慾望?人要生存要生活,自然需要有一些慾望。吃的好一點,穿的好一點,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這些都是合理的慾望,能讓我們積極向善。可以說,有慾望,人才會進步。

什麼是不合理的慾望?奢靡成風、浪費無度、玉盤珍饈、山珍海味,等等,這些基本生活之外的東西,可以視為不合理的慾望。

其實,現在的我們之所以疲憊不堪,就是因為慾望太多了,一個慾望接一個慾望的產生,好像無窮無盡,而我們為了滿足這些慾望,不得不勞心勞力、勞精勞神的。

古人說慾壑難填,慾望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惡性循環,永遠收不了場。而且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慾望會越來越多,對外界的需求也好像是無止境的。這才是最大的麻煩,也是一個人修身最大的障礙。

而且慾望越多,危害越大。古人講的很清楚,嗜慾深者天機淺,嗜慾淺者天機深。一個人慾望少了,所見天機就多了,離道就近了。

那怎麼才能控制或者減少慾望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過一句話: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眼、口,這都是人慾望的通道,你自己要控制住。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如果引起慾望的因素不從這裡進來,它就無從進來,如果進不來,你內心就很安寧,就很虛靜,就不會產生那種不必要的慾望,也不會為了滿足這些不必要的慾望而越陷越深,迷失自我。

所謂修行之路,就是向內求,在物慾橫流的當下環境中,不斷減少自己的各種貪念慾望,保持內心的平靜。心安方得長遠吧。


格格花田


人有七情,必生六慾,

七情!喜,怒,哀,懼,惡,欲,愛!…禮記佛教。

喜,怒,憂,懼,愛,憎,欲…儒家

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理論,

六慾!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

佛家六慾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六慾生六貪!

鼻貪香,舌貪味,目貪色,耳貪聰,身貪細滑,意貪樂!

隨時間的延續,人類由貪慾樊比,促進了科技的發展進步,一種風狂的享樂正在開始,同時負面作用逐步擴大。由於發展不平衡,國與國之間用勢力來平衡矛盾,人與人之間情感冷淡,科技發展破壞了生態平衡,空氣汙染,水質汙染,有害物質瀉漏,環境汙染,人們不能不靠農藥化肥促使糧食增產,解決吃的問題,改變了吃的原頭,助長了對人有害的物種產生,難治癒的新病種,危害人類健康,同時也改變人們的體質,高質量的生存需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讓人們有了長壽的慾望,疾病與長壽,相互矛盾,讓人類在矛盾中生存。這就是地球自然平衡的法則,值得你收藏哦


好心情174346505


人的慾望,一方面是生理因素決定的,比如吃喝拉撒睡,這是最基本的滿足。另一方面,則是由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決定的,我們普遍說的慾望多大概是指後者。一般心理慾望可以有以下幾類:

一、對愛的慾望。對友情,對愛情,對親情,這個就是核心,沒有愛的支撐,很多人都會對生活充滿冷漠。缺愛感越強,說明骨子裡對愛的慾望越強,求之而不得是最痛苦的。

二、對金錢的慾望。有錢的人不一定覺得自己有錢,窮人也未必對錢有追求,但往往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滿足目前所在階層的人越有金錢的慾望。

三、對權力的慾望。有人說,在權利中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也對,不然你說一個年入一百萬的小企業主還不如年入十萬的公務員來的精神滿足。這個權力並不是說非得拿來利用什麼,賺取什麼利益,僅僅是那種可以運籌帷幄的淋漓盡致。

總之,慾望多不見得是壞事,有時候也是對自我的倒逼;沒有慾望也不見得就是很富足無慾無求,有可能只是作為一個懶人的藉口——知足常樂可能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吧。


中年女同學自救指南


人們常說,無欲則剛。其實,這不無道理,只是人不可能沒有慾望。慾望太多了,其中有兩個是最基本的,一是出於生存的本能,二是延續生命的需要。當然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基本的生存競爭沒有那麼激烈了,畢竟,現代社會以人為本,已經有比較好的保障了。不過呢,欲無止境,或者說慾壑難填,低端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之後,人們繼續追求高端的事兒,比如說吧,現在已經有人申請遨遊太空了!事實上,正是因為人的慾望無邊無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因此,最好還是少拿慾望說事兒吧!



hi123


人的慾望分物質和精神兩種。人類因為慾望使社會進步!讓人的肉體享受著各種因為慾望而產生的科技帶來的方便和舒適!但是人的慾望也摧殘人類的肉體!在物質上吃多了病就多!在精神上想多了也會生病!所以任何事得有度!我們的古話說飯後留一口,活到99.古人都知道的哲理,現在人更明白,科學家都用老鼠做實驗了。

人類的慾望來自貪念,我們的古話說:兩腳忙忙只為飢,飢才方飽便思衣,衣食雙方皆具足,又思嬌容美貌妻,娶得嬌妻生貴子,朝中無官被人欺,做得本地督都府,出屋離家少馬騎!買得田園和駿馬!又思朝中著紫衣!它日謀得皇位坐!兩腳一蹬奔西去!一生一世空奔亦!

人從出生到死的過程!就是各種慾望釋放的過程!貪念玩了,一生也就結束了!

所以人要控制自己的貪念!靜下心來

善待一下自己的肉體!

有幾人會每天想想自己的肉體!只有生病的時候!其它時候都被各種貪念腐蝕著!忘記了自己肉體的存在!

人的慾望是沒有滿足的時候!因為人的思想是無限的!因為思想所以慾望!因為慾望所以貪念!

動物的慾望只是吃和交配!人類多了一個思想!想法太多!多到宇宙那麼大!

所以人的慾望是無解的!





打油詩創作者——梁


人痛苦的根源是因為慾望太多。人間的煩惱不斷,就是人間的慾望太多了,人就會不斷地煩惱。慾望的根來自於人的本性,本性的八識田中。因為只要是人,他就會帶有八識田中的人的各種劣根性。

如何才能克服慾望?

首先要用境界來超越它,雖然人有慾望,但是要記住,人是一個高級動物,他能夠剋制自己。人雖然擁有著慾望的肉體,但是要把它剋制,完全有辦法。首先不去接觸任何慾望的東西,為什麼法師還有尼姑,不讓他們接觸那些男女姿色的東西啊?

比如你看見一個異性動心了,“如何能夠把它斷掉啊?”不要去想,不要去看,不要去接觸,你不就斷掉了?就是不要讓自己去接觸它,你就守住了。你想了、你去碰了、你去看了,你就守不住了;你聽到它的聲音了,你又守不住,因為有慾望在勾引你……所以你必須要守住,咬咬牙,一抬腿離開那些慾望的現場,就結束了。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慾望和誘惑。舉個簡單例子,你在馬路上看見一百塊錢,人家掉在馬路上了,你能做到一抬腿就走過去嗎?你哪怕說“我今天要把它撿起來去交給別人”,你已經在心中種下這顆慾望了。真的有智慧的人,根本像看都沒看到一樣,就過去了。這叫心不動,如如不動啊,那當然境界高了。動心了,然後再經過思想鬥爭,“我去交給別人了”,就是說這一百塊錢已經在你心中種下了慾望的根了。看都不要去看,想都不要去想,停都不要去停。

一個人不能沉浸在慾望當中,活在世界上不能有慾望,有慾望,欲就是苦,慾望會給你帶來無限的痛苦。無限的痛苦來自於你過度的奢望、奢侈,就是慾望。所以一個人怎麼樣能夠放下自己,在人生當中,人到無求品自高,品德好的人就是沒有求。求什麼?有什麼好求的?求來的都沒了,小時候我們求了多少東西?一個個都沒了。所以怎麼樣讓自己的境界提高,就是要修。修是什麼?修就是改正、修補。





用戶55445211147


慾望來自對客觀需求的意識 ,希望將來能達到某種目的

(1) 需要被認為是人的一種內部的狀態 ,或者說是一種傾向 它反映了人對其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較為穩定的要求 。人們的一切社會創造活動都受其思想動機的支配 。如果離開了利益 人們就很難家是人的活動的 選擇性和目的 性(2)

資本家有多大利潤 就敢冒多大風險 ,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小 ,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 。 但有適當的利潤 ,資本家就膽大起來 。如果有10%的利潤 ,它就鋌而走險 ;為了100%的利潤 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了300%的利潤 ,他就敢冒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夠帶來利潤 ,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 。 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

(3) 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後 ,人們會對自己的需要有深刻的認識 ,同時 又會產生新的需要 進一步推動人們為滿足新的需要而進行新的創造活動 。這就是說 ,人的需要 不僅推動著人們深刻地進行認識活動 ,而且推動了人們能動的進行創造活 。我們需要具有動物的需要 所不能比擬的主動性 。這種主動性永遠表現出積極的性質 ,人的積極性的 在其他方面 (如動機 理想和信念等 )都 是需要的變形 ,主體的需要在主體的創造活動中可以產生不可忽視的 ,乃至重大的影響作用 。

(4)正如人不能十全十美 ,有一種貧困的積累 ,這種貧困 ,或許是尊嚴 或許是 文化和權利 、 是金錢地位 ,或是生理 慾望。( 生理慾望是週期性的 比如說睡眠 )


與孩子更高端的對話


人是有慾望的,

而且這是一件無比正常的事,也是一種人類生存的本能。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說到“如果沒有了慾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們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些原始本能,而不是抗拒它。

只有接受“人是有慾望的”這一事實,才能正確的看待它,從而與它和諧相處。

合理的慾望應當被滿足。

什麼是合理的願望?

一種是必要的生存需要的物質需要。如:水、食物、衣物、以及充足的睡眠等。

另一種是滿足精神需要,可以使人愉悅的願望。如: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物、旅行、讀書等。當精神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人類才能變得更聰明。

自然還有不合理的願望。

如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享樂或違反社會規則的願望。這類願望則需要被控制甚至禁止,否則社會規則的存在將毫無意義,我們也將面對更多的危險。


麥子視角


這隻能說明人是貪婪的,這個利慾薰心的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一樣,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會給你染上他特有的顏色。 不過如果人真的沒有了慾望也是這個世界該毀滅的時候了,社會會停滯不前,人也會沒有生存的慾望或生存的意義了。 慾望是人的需求,自然的人要生存,就必須有吃的;冷了就必須要有穿的;孤獨了,就必須有伴侶;為了傳承,就必須有後代。人的自然慾望。動物也有這些本能。這是生命的基本特徵,否則這個物種就會滅絕,不會存在。




帥Gemy


人有慾望是很正常的,慾望促使我們去追求想要得到的東西。只是,如果調節不好度,便會把自己變成一個溝壑難填的黑洞,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我們的鄰國日本,正在變成一個無慾望社會,這種無慾望表現在很多方面:沒有炒房的慾望,沒有結婚的慾望,沒有購物的慾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一部手機框定了生活的所有。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慾望社會》。在書中他表達了現在日本年輕人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怎麼下降,都無法刺激消費

這種低慾望帶來非常多嚴重後果,經濟萎靡,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勞動力短缺...

可見,慾望這種東西,並不少越少越好,所以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一箇中性詞。



很多失足女孩,墮入風塵,但是她們中的很多人,都希望在用年輕的身體換購了金錢之後找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嫁了。

當這些女孩如願遠離風塵後,她們發現之前期待的生活根本無法實現。曾經有人為她們大把的花錢,她們揮霍無度,紙醉金迷。以為自己最後會皈依平凡,卻沒料到慾望的溝壑已經讓自己無法內心平靜的接受粗茶淡飯,柴米油鹽的生活。

慾望是一個貪婪的獸,那些自以為可以駕馭的人最後發現自己變成了慾望本身。



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之前我們渴望能吃飽,吃飽了我們又想吃好,吃好了慢慢又會膩渴望嘗試更新鮮的。

知足常樂說的就是平和掉慾望,適度的慾望讓我們有追求,有渴望,而過度的慾望最終只會埋葬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