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和毛文龍兩年平遼都不靠譜,那麼究竟要怎麼平遼才靠譜?

龔一鳴


無論是袁崇煥的五年平遼,還是毛文龍的兩年復遼都不可能實現,明末時期的遼東問題已經是帝國頑疾,不可能短時間解決。袁崇煥和毛文龍都是在忽悠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遼東問題已經非常的嚴重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兩父子已經在遼東經營了幾十年,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滿族政權,佔有廣袤的土地,人口眾多,軍事力量強大,這樣的現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出現的,後金經營了幾十年才形成那樣的局面,明朝要三、五年就徹底消滅後金,完全是痴人說夢。

就這樣的痴人說夢居然有人相信,而且還是明朝皇帝崇禎,他前後被兩個人忽悠,著名的就是袁崇煥的平臺召對,信心滿滿的對崇禎皇帝說五年可平遼。

這種大話說出來,連袁崇煥自己都不相信的,但是年紀輕輕的崇禎皇帝居然相信了,他太需要這種軍事上的信心了,自從他登基後,明朝這一亂攤子讓他完全是手足無措,又毫無政治經驗和朝政把控能力,遼東的局勢是岌岌可危,帝國的局面是風雨飄渺。

崇禎皇帝選擇了袁崇煥的五年平遼策略,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政策給政策。袁崇煥到了遼東後,並沒有採取過去的進攻策略,而是沿用了孫承宗的步步為營,逐漸蠶食的方針。

袁崇煥的策略是對的,只有這樣的才能對後金進行戰略防禦,逐步壓縮後金對明朝的軍事壓力,明朝才能騰出手來鎮壓農民起義,但是袁崇煥忘記了他對崇禎皇帝的許諾——五年。

答應的五年平遼,你卻在遼東修起了長城,這要到何年何月?崇禎皇帝等不了,也等不起,因為朝中的文官集團,那幫清流們的口水星子能把崇禎給淹死。

崇禎需要速戰速決,而且需要快速平定遼東,袁崇煥的戰略卻是慢慢的熬死後金,守住關寧防線就行,至於後金要在關外建國也好,登基也好,一律不管,只等平定國內農民起義再說。

後來在崇禎皇帝催促出戰以及後金皇太極的戰略轉移等多方面因素下,袁崇煥被迫與皇太極進行了正面決戰,結局可想而知,皇太極繞道蒙古,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回援北京,被多疑且沒有耐心的崇禎當做奸臣給殺了。

至於毛文龍的兩年平遼,那純粹就是個笑話,他就是為了騙點朝廷的餉銀和自己的官職而已,一個小小的皮島不可能有實力完成兩年收復遼東的任務。

那麼,要用什麼樣的策略平定遼東才靠譜呢,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孫承宗的辦法,也就是前面講的袁崇煥的“步步為營、逐漸蠶食”的大方針,配合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控制後金的發展空間,依靠明朝強大的國力慢慢的耗,直到雙方的絕對實力有了巨大的鴻溝,才能一舉平遼。

其實,在明朝那個局面下,遼東是完全平復不了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明朝內部的腐朽已經無藥可救,政權覆滅就算沒有外力也是指日可待,二是因為當時的農民起義已經勢如燎原之火,加上旱災、瘟疫、饑荒等方面對明朝的經濟打擊巨大。

綜上來看,無論什麼樣的策略對明朝來說都於事無補,後金壯大幾乎不可逆轉,如果沒有非常英明、賢能的皇帝出現,明朝的滅亡不可避免,而崇禎皇帝明顯不是力挽狂瀾的那個朱氏子孫。


沉墨I方之城


明朝末年,平定遼東就是個空頭支票,但凡是頭腦清醒之人,都明白在遼東戰成上,明朝能守住就萬幸了。

毛文龍的作用,被後人無限誇大了。毛文龍最輝煌的時期,背後都站著袁可立,袁可立認為毛文龍有一定的謀略,於是對他非常支持,但後來毛文龍和袁可立鬧翻,隨著袁可立的倒臺,毛文龍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毛文龍駐守在皮島,可以隨時侵擾後金的後方,但作用也僅限於此,他不可能掀起大的風浪。天啟後期到崇禎初期,皇太極積極在遼東推行改革,後金完成了封建化的進程,大量的漢族知識分子前往投奔,國家政權也建立起來。此時的後金,已經放眼天下,而不滿足於做一個小的割據政權。後金的國力越強則毛文龍的作用越小,因為他對後金的威脅愈加減弱。

況且,毛文龍本人也不是善茬,他的謀略並不十分高明,實際上他出兵所耗費的成本遠大於所得,尤其是在軍費的損耗上,非常大。後期的毛文龍,割據一方,走私貨物,不聽號令,儼然一方軍閥。最終被袁崇煥除掉。

可以說,毛文龍無論從兵力也好,實力也罷,都不具備重創後金的實力,隨著後金國力的增強,毛文龍的牽制作用越來越小,而因為他本人的性格缺陷和所作所為,對於明朝而言反而成為了負資產。

至於袁崇煥,雖然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也不具備平定遼東的實力。袁崇煥敢和崇禎保證五年平定遼東,這本身就是個迷惑行為,按理來講,袁崇煥對於後金非常瞭解,究竟能不能在五年之內平定,他自己心裡應該有數,但他依然敢於在崇禎面前放衛星,實在是令人不解。明軍在遼東自萬曆末年開始,便已經進入全線的防禦階段,除了袁崇煥在局部取得的幾場規模稍大的保衛戰以外,幾乎被後金碾壓;皇太極繼位後,後金的國力又進一步提升,而明朝則因為內部的農民起義,加徵糧餉等問題進一步激化矛盾,從而影響到了遼東戰場,可以說,崇禎時期,邊境無戰事就是最好的勝利。至於反攻後金,五年平遼,夢裡啥都有。

因此,無論是袁崇煥也好,毛文龍也罷,都不能成為救明朝大廈於將傾的人物,明朝的滅亡,不可避免。


庭州行者


其實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和毛文龍的兩年平遼,都是不能實現的,尤其是毛文龍!

我們先來看毛文龍,毛文龍實際上是一個投機主義者,他所佔領的皮島地理位置很很重要,像一顆釘子定在後金的後方大本營赫圖阿拉,毛文龍手下也沒有多少軍隊,大約10000人左右,他所說的兩年平遼就是無稽之談,況且毛文龍不讓朝廷的文官來監餉,不想受袁崇煥的節制,大有擁兵自重做草頭王的心思,他與皇太極有密切的書信往來!

我們再來看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在崇禎繼位重新啟用袁崇煥後,山海關外除了寧遠和錦州在明朝手裡,其他的土地都在後金的統治之下!邊關的爭奪其實是國力的比拼,當時的後金在努爾哈赤繼位後,重文治,重用漢人,開始不斷的變強,而明朝國內,國庫枯竭,內憂外患;而且,明朝原來的盟友朝鮮,改投後金,努爾哈赤又與蒙古部落達成聯盟,所以,明朝在當時的政治時局上是孤立的!所以平遼並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需要長期且有規劃的去實施!

對於明崇禎時期的平遼,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個方面:增強國力,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就是綜合國力的比拼,而明朝是日暮西山,反觀後金是蒸蒸日上,所以國家要扭轉頹勢;先穩住邊關,然後減免賦稅,與民生息,在訓練部隊!不敢說袁崇煥,能不能五年平遼,但以山海關拒守,後金是叩不開山海關的!這正好是明朝修養喘息的機會。重用能臣,發展國力!這樣,內部的不安定因素會減弱,國家會慢慢的步入正軌,先御遼再平遼!

第二個方面,在外交上,瓦解和破壞後金的聯盟,中國曆來不缺人才,只是不能被重用!許以利益,去瓦解蒙古和後金,朝鮮和後金的關係,同時以山海關拒守,再與後金和談,來拖延時間!

第三個方面,重用人才,化解黨爭!明朝後期的黨爭太可惡了,尤其是東林黨,其為禍比宦官集團還厲害,宦官集團的權利來自於皇帝,一句話就可以瓦解,而外黨的權利很難瓦解!而化解黨爭,整合內部,凝聚人心!

最後,等到時機成熟,在起兵反攻,一舉平定遼東!其實,做為明朝末年最棘手的邊患問題,如果用人的當,拒守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就在後來,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要不是他投降滿清,大清的八旗騎兵只能在關外乾瞪眼!所以,歸根究底,還是在朝廷,還是在內部!將平遼做為一個長遠的目標,先御再和再攻,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朝廷,用在解決內部問題和發展修養上,等到國力恢復時再一舉平遼!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留言!!!


小任談史


袁崇煥的平遼政策是靠譜的,崇禎根本沒有任何方案!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五年平遼就是隨後一說,實際上心裡並沒有具體計劃,主要的依據基本上就是來自這個記載。但以當時的具體形勢來說,袁崇煥並不是真的沒有具體方略,具體方案他是心裡有數的,只是在這裡沒有對許譽卿說實話而已。

袁崇煥為什麼不對許譽卿說實話呢?很簡單,因為許譽卿是言官,主要職責就是給其他人挑毛病的,彈劾其他人。而且,熊廷弼就是因為朝廷上的派系鬥爭,被言官彈劾,以至於最終被殺。所以,袁崇煥在這裡是有意隱瞞許譽卿,而不是真的心裡沒數。

那麼,袁崇煥真正的五年平遼計劃是什麼呢?同樣是在《明史·袁崇煥傳》中,是有比較簡明扼要的說法的,也就是袁崇煥自己在奏疏中所說過的:

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

這裡的說法其實已經可以說是相當清楚了,也就是立足於防禦,建立防禦體系,主動出擊也是為了防禦,同時,要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和皇太極議和,這同樣是在為建立防禦體系爭取時間,而不是真的放棄遼東。

袁崇煥的這個辦法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從清朝的方面來說,在努爾哈赤時代,和明朝進行大規模戰爭的主要目的實際上是爭奪遼東局面的主導權。因為在此之前,遼東的蒙古大小部落都是以明朝為宗主的,而努爾哈赤的目標就是把明朝在遼東的軍事據點都拔掉,迫使遼東的蒙古部落投降清朝。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在關外已經完全處於守勢,蒙古部落投降清朝已經是大勢所趨。但在遼東的不只是蒙古部落,還有幾十萬遼東漢人,這是明朝在遼東長期經營帶來的結果。所以,要不要放棄遼東,關係到朝廷到底是不是還要在遼東維持一個防禦體系,依託這些遼東漢人,抵禦清朝的擴張。

所以,努爾哈赤到皇太極要主動進攻寧遠、錦州,就是要徹底把明朝勢力從遼東趕出去,迫使明朝完全放棄遼東,退守山海關。而從明朝的角度來說,如果徹底放棄寧遠和錦州,就意味著從此完全徹底的放棄了恢復遼東的想法。而袁崇煥堅持不放棄寧遠,並修復寧遠、錦州,意圖也就是保持在遼東的主動進攻能力。

從當時明清雙方的軍事態勢看,如果明朝決心堅守,花大力氣經營,在遼東地區建立穩固防禦體系,依託城防和大炮堅守,清軍強攻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勝算。無論是袁崇煥在寧遠的防禦戰中,還是寧錦大捷,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所以,清軍在皇太極時期採取的主要策略就是繞開已經成型的關寧錦防禦體系,從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這些地方突破長城防線,圍攻北京。但清軍當時連寧遠、錦州都攻不下來,這種孤軍深入進攻北京的做法其實主要也就是騷擾和製造政治影響,並不是真的以為自己有能力攻下北京,主要目的都是劫掠。

袁崇煥當時的辦法其實也是傳統上一個經歷了較長時間承平時代的王朝在面對一個新興的挑戰者的時候,所能採取的主要辦法。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就是如此,並不是主動進攻,而是建立防禦體系,長圍久困,等待叛軍自己內亂。更明顯的則是宋朝在面對西夏的崛起的時候,范仲淹和韓琦在西北地區所採取的策略其實也是如此,就是不斷修建軍事堡壘,構築防禦體系,不斷以堡壘戰來向對方滲透,而不是與對手野戰。後來,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其實用的也是同樣的辦法。

綜合來說,袁崇煥說五年平遼,並不是誇口吹牛,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在經歷了松山之戰的失敗後,明軍當時在遼東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力再主動與清軍尋求野戰決戰,而應當立足於防守,經營防禦體系,用修軍事堡壘的方式逐步擴展和滲透,但避免與清軍野戰,還是有可能形成遏制清軍的堡壘防禦體系的。






在明未,遼東戰場上明朝已事無可為。

努爾哈赤己經率百姓從事農耕,壯大了金國經濟力量。

努爾哈赤死,皇太極平穩繼位,並沒有出現北方少數民族經常出現的子孫因爭奪王位而大打出手的局面,而皇太極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其東征朝鮮,西並蒙古,緩和滿漢關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明朝喪失了最後一點希望。

明朝若想平遼,辦法如下:

一,明朝與金國議和,哪怕是短暫停戰也好,為明朝處理國內事務爭取時間。

二,重用魏忠賢,若魏忠賢己死,扶植新的魏忠賢,繼續打壓東林黨人,加收商稅與礦稅,加強中央集權。

三,嚴查宗室藩王與百官,一有貪汙等違法犯罪行為,立刻抄家,籌集錢財,其土地可分與流民。

四,建立大明銀行,發行紙幣,設立準備金,收稅只收紙幣。

五,派人將己傳入福建的玉米、土豆與馬鈴薯等高產農作物培育並在全國尤其是北方推廣種植。

六,災區免稅五年。

七,全面開關,與各方尤其是西萄荷等歐洲國家貿易並收取關稅。

八,徵召歐洲在華傳教士進京,按能力授官,或為顧問,或為欽天監,或為教官,或為工程師,或為醫學教師,或為畫家,或為科學家,或為數學家,或為火器專家,一經錄用,待遇從優。

九,請求葡澳當局提供各方面人才。

十,編練歐式新軍,以葡澳軍官或傳教士為教官,並以武士道精神貫輸之。

十一,派大軍進入山陝二省,剿撫並用,消滅起義軍,並安撫流民,或分與土地,或以工代賑,或遷往南方。

十二,重視科技,獎勵發明,設科學院。

十三,改良科舉,加入天文、物理與數學等學科。

十四,在北京設陸軍軍官學校,在天津衛設海軍軍官學校,在威海衛仿照葡萄牙海軍建立西式海軍。

十五,設大學培養人才。

十六,禁止婦女裹腳與束胸,違者重罰。

十七,派人到山西消滅鼠疫,若難以控制,至少也要將山西隔離開。

十八,推行重商主義,鼓勵開礦,支持手工業發展,減少工商行政成本。

十九,拉攏朝鮮,支持林丹汗,聯繫俄羅斯,四國聯合出兵,金國在劫難逃,則平遼不在話下。




當代曹植


說兩年五年都是吹牛皮,說大話。

因為明朝的實際困難不在軍事上,它是在經濟,農業和民生上。

明朝滅亡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崇禎他自己。

他過於依賴文官集團,又不給官員足夠的信任。他過於剛愎自用,又沒他祖宗朱元璋的能力。還特別相信東林黨那一套非黑即白的歪理邪說,總是認為自己眼裡不容沙子,但他是皇帝不是海瑞!!。

總而言之,大明有限公司是被董事長亂指揮瞎干涉給搞破產了!!。三百多年後又出個姓蔣的禿頭和他差不多,也喜歡瞎指揮亂干涉,外行指揮內行!。

話說袁崇煥……[摳鼻]就這麼說吧,隨便換個成年人都不會聽他臭白話!!他也就忽悠忽悠崇禎這種年少輕狂的年輕人還行。這要換成朱棣,他敢說“五年平遼”這種胡話,我估計朱棣能把袁崇煥直接拉出去砍了!。袁崇煥與紙上談兵的趙括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趙括真是忠臣,袁是個投機分子。

皮島毛文龍能自保就是功勞了,想他能做出什麼力挽狂瀾的成績,那是更不切實際的。

明朝真能力保關寧防線不出大錯的人,有,最少有兩個,孫傳庭和孫承宗。

總之明朝不是單純的亡于軍事上,它更多原因是經濟和民生崩潰了!。但崇禎沒有看到這點,還在加大遼餉投入的力度。不斷增加老百姓的負擔。而且明朝收不到有錢人的稅,只能從窮人身上吸血!。

其實遼東問題根本不是當時明朝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它最大敵人是老百姓在餓肚子。


無私無畏征服星辰大海


五年平遼是袁崇煥為了讓崇禎高興隨口一說,是未過腦的話,沒想到崇禎當真了!什麼條件都答應了袁,當時袁平遼無思路,事實上證明後來也無具體辦法,完全採取的是守勢,後來採取私下與清接觸、甚至間接賣糧。明未的軍隊確實也就是袁駐守山海關的關寧鐵騎可直接與清軍抗衡,其他的也就是打一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還可以!但關寧鐵騎並不多,不能形成攻勢。加上李自成的搗亂,五年平遼完全不可能。毛文龍也就是個敵後游擊隊,適當牽制一下清軍是可以的,兩年平遼更是笑話!靠譜的平遼應該是先與清和談,成不成功也要談,穩住清兵後,把李自成的農民軍先消滅或收編,騰出手來再考慮平遼,當然這肯定不是五年的事情了!


大偉127296621


關鍵是“平”字無把握,多少年都不好說,只能視形勢發展而定。那個時候的策略,無非是前任們的辦法,築城堅守,先保住攻不破,蓄養軍備,待機反擊,時間是靠機遇的。袁崇煥的辦法,其實也是這個,只是誇了口說死時間,被動了。


TonyDeng


也許當初他接受李自成投降,將他招安,全力經略遼東,也許還有機會。


道中道道而道


大唐盛世,薛仁貴平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