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為什麼不要頻繁查詢,會影響以後的房貸,車貸嗎?我喜歡查詢,就像查詢工資卡一樣?


捷報財經2019


房產從業10年經驗的我來啦!幫助剛需解決問題

徵信別亂查!別亂查!


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類型有本人查詢、貸後管理、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借款審批這幾類,其中“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借款審批”屬於硬查詢,查多了會影響個人徵信


硬查詢最多可以查多少次呢?


風控審核員建議:最好1個月不超過5次,3個月不超過10次。


那本人查詢和貸後管理就可以隨便查了嘛?


個人查徵信的話,每年有2次免費查詢的機會,3次及3次以上就要收服務費了,建議一年個人查徵信不要超過4次。


跟查工資卡一樣的查徵信,房貸、車貸會很難辦,祝你好運~


51哇房


如果你近期不需要做任何貸款,也不申請信用卡,甚至房貸車貸都不用,你個人查詢,任意查!因為你不需要任何貸款。但是不貸款也沒必要查徵信啊!

但是有一點,不管是個查還是機構查詢還是信用卡審批,都是會計入徵信查詢次數里面的,保存2年!只是除了個人查詢以外,機構查詢和信用卡審批都屬於硬查詢,當你申請貸款時,審批機構會更看重。但並不代表不看個人查詢。只是會相對輕一點點。很多機構對近半年查詢次數都有嚴格要求。一般半年不超過8次。超過了,申請資格都沒有,而不管你其它數據有多好。

因為對於審批方而言,你查了那麼多次徵信,查徵信就是為了貸款,那麼你申請了那麼多貸款,肯定和你缺錢,並且可能連一些網貸申請記錄都有,那麼我肯定不會再借錢給你了。

就比如一個朋友找你借錢,但是你發現他已經找朋友借了一圈了,那麼你還會借嗎?

所以不需要貸款還是不要隨便查徵信,更不要隨意申請網貸和信用卡,你點一次,就查一次,搞到最後,徵信怎麼花的都不知道。

到後來需要貸款就只有被拒的份!甚至連信用卡都辦不了。

但是如果有的人徵信負債,逾期,都還可以,就是查詢超了,那麼可以把徵信養一段時間,半年之內的查詢次數在允許範圍之內就可以了。

徵信無價!且貸且珍惜!


程世鵬


曾經就有朋友因為過度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導致沒辦法貸款的。因為頻繁查詢可能會花了你的徵信報告。

她是大學畢業後就擁有自己的信用卡,為人比較迷糊,所以還信用卡這個事總是忘了,而且她還換了手機號,而沒有更改在銀行的預留手機號,導致催款信息都接收不到。好在她就是在過後一兩天就發現了,趕緊補還。有次比較晚還,因為出差忙忘了,推遲了一個禮拜左右,不過後面及時補還了。但是她對自己的徵信就開始沒信心了,每個月都在查徵信,架不住幾張信用卡啊。

後面決定要買房子的時候,就在提高房貸申請的時候被說她的徵信有問題(就是徵信報告被查花了),建議她全款或者接受銀行的上浮條件跟降低貸款額度條件。後面她也是有貸到款,但是貸款額度不如預期,利率也高。她戲稱這是自己交的智商稅。

為什麼會因為頻繁查詢而影響貸款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下銀行的邏輯1.自主查的徵信,沒事你查什麼徵信,誰那麼閒天天查,除非覺得自己的有問題,擔心會上徵信才會這麼關注徵信的。這樣就意味著貸款是有存在一定風險的,小心為妙。2.如果是別人查了你的徵信,那就更要不得了,一般就是跟錢掛鉤才會去查徵信,也就意味著你可能不止在他們家貸款或者有頻繁貸款的歷史,如果是這樣就意味著現金有問題,這個時候銀行就會存在較大風險。

徵信的查詢記錄是會記錄在徵信報告裡的,會讓自己的徵信報告變得特別長,給銀行的感覺就是雖然徵信徵信報告結果是好的,但是利用徵信行為較多,也是會影響風評報告的。

明白了銀行的邏輯之後,我們就要更加註意保護自己的徵信了,一個是儘量不要有逾期的情況,不管是信用卡,房貸車貸還是日常的生活繳費等等,都要做到及時繳納。還有就是除非逼不得已(比如一些必要性的貸款需要我們提供徵信報告的),不要輕易去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我們要有我們平時都是很好的保護自己徵信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平時都是規規矩矩的徵信報告不會隨意就花了的。


她理財潘玲


不要頻繁查詢徵信!

個人徵信報告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用記錄信息、其他信息(包括公積金、社保繳存情況)。

在信用報告的最後一項就是客戶的查詢記錄一欄,上面會記錄近兩年內客戶在各家金融機構的徵信查詢時間和查詢原因。

通常情況下本人查詢和已貸款機構的貸後查詢對報告的影響不大,但是這只是一種官方的說法,客戶經理在評估一份徵信報告時除了會看客戶信用卡、貸款的還款情況以外,對於短期內被多次查詢的徵信報告也會綜合考量。

就我個人而言,在辦理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客戶拿著從人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查詢打印好的徵信報告作為申請資料前來貸款,也可能是他們在貸款之前想自己先審查一遍自己的徵信情況,所以自主打印(其實沒有必要,即使你已經打印出來了,申請貸款時銀行還會使用自己的系統重新查詢打印)。

我看到查詢欄一大堆查詢記錄的客戶,是有點反感的。不是針對客戶本人,而是看到這樣的徵信報告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這個客戶短期內為什麼徵信被查詢這麼多次?是不是他很缺錢?在這麼多家銀行查詢了徵信沒有審批下貸款,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別家銀行審查都過不去,為什麼我要給他過?

現在經常會聽到:某某人的徵信記錄“花了”。什麼是“花了”?

並不是說客戶名下的貸款和信用卡使用記錄不好有逾期情況,主要有兩方面:

一、貸款和信用卡申請筆數過多,資產負債率較高,或者在其他消費金融公司有多次貸款記錄;

二、客戶徵信被多家金融機構查詢過。

無論什麼原因,頻繁的和多家金融機構有借款申請,都會給銀行審查人員客戶極為缺錢的印象,這類客戶在審查時會跟家嚴格,被拒絕貸款申請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財經札記


沒事查徵信,等同精神病....我以前幹過貸款,經常帶著客戶去人民銀行查徵信,徵信分為簡易版徵信和詳細版徵信兩種,每個公司的要求不同,有的公司簡版徵信就行了,有的公司要求詳細版徵信,但是每家公司都會對當年的徵信查詢次數🈶️限制,有的是半年不超過三次,有的不超過兩次,有的是一年不超六次,有的是一年不超五次!你說有沒有影響?一個正常人不會頻繁的查詢徵信的,一個普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徵信,只有慢慢和貸款打交道或者貸款買房的人會接觸徵信這個東西....一個人頻繁的辦貸款,特別是小額貸款,公司都會讓他自己去打份徵信,然後貸款又沒批下來,這時候在徵信上就會體現你自查了一次,如果貸款批下來了就會顯示自查一次且有一筆貸款的記錄....所以一個人一年查了十次徵信,而貸款記錄只有兩筆,且是小額貸款,就可以判定這個人很缺錢去辦了很多貸款,但是由於大數據不好,大部分貸款都沒批....這就是邏輯!

所以,屁事沒有的情況下,頻繁的查徵信,就是強迫症....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