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太多畫,沒有自己的畫風了怎麼辦?

teloon


一般來說,臨摹的作品多了,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審美思維,都有可能逐步形成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如果你擔心臨摹的作品太多,以至於失去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其實是臨摹時沒有帶著自己的想法去畫所導致的結果。

如果已經是成熟的藝術家,或者已經能夠畫出得到大家認可的繪畫風格,臨摹別人的作品時大多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很明白自己臨摹的目的,需要借鑑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這樣的臨摹是不用擔心失去自己的繪畫風格的。就算改變了原來的畫風,也是因為借鑑了新的東西,使繪畫技法更為完善了。

當然,也不排除在臨摹過程中,接受了新的美學思維。比如一個堅持寫實主義的畫家,因為反覆臨摹一些抽象主義的作品,開始慢慢改變了原來的創作思維,自己的繪畫風格也變得抽象起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如羅中立,一幅《父親》讓他成為中國寫實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聲名鵲起。但是再看看羅中立後來的作品,基本都是傾向於抽象主義的繪畫風格了。羅中立到底是如何改變了創作思維和繪畫風格,我們沒必要去深究,但是這個過程中肯定有過大量的臨摹或借鑑的經歷,這是毋庸置疑的。

改變繪畫風格是因為接受了新的美學思維,無所謂好與不好。但是,創新意識是藝術賴以生存和進步的原動力,一個藝術家通過不斷加強生活閱歷和文化素養,以及不斷吸收和借鑑新的藝術思維,這是很有必要的。

初學者臨摹,可以提高藝術水準;高手臨摹,能夠畫出新的藝術感覺。

說到中國書法,沒人不知道王羲之的《蘭亭序》。自古以來,無數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臨摹過《蘭亭序》,這其中既有書法愛好者,也包括褚遂良、趙孟頫這樣的書法大家。無數人從《蘭亭序》中汲取了養料,卻未曾聽說誰練《蘭亭序》走火入魔,也很少有人擔心臨摹《蘭亭序》會改變原來的書法風格。

書法如此,繪畫亦然。擔心臨摹太多而改變原來的繪畫風格,絲毫沒有必要。尤其要注意的是,臨摹的方法是否正確才是關鍵,比如選擇高水準的、合適的範畫,以及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臨摹等等。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個人拙見,臨摹,是學畫畫過程中,必經的學習方法

個人拙見,臨摹,會不會失去原創能力,是絲毫沒多大沖突的

西方美術史上,畫家拉斐爾,魯本斯,委拉斯貴支,夏加爾,馬蒂斯成為大師之前,都廣泛臨摹學習過前輩的油畫作品

國畫大師張大千,狂臨清代畫家石濤的國畫作品,達到了背臨的境界,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原創出自己獨特創新的潑彩大寫意山水風格

所以,臨摹學習前輩大師們的作品,絲毫不影響自己創作出獨屬於自己原創的風格

如畫家拉斐爾,瘋狂臨摹學習過佛羅倫薩畫家的作品,把佛羅倫薩畫派莊嚴,神聖,完整科學性的風格,發展為自己優美,典雅,寧靜溫馨的風格。

所以,廣泛臨摹學習前輩的繪畫作品,絲毫不阻礙自己創作獨屬於自己原創的藝術風格

雖然有些影響,比如馬蒂斯的作品,其原始性單純,明快,裝飾性的色彩,蘊含印象派色彩的影子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風格,由於深受後印象畫派畫家塞尚的結構幾何體化的影響,所以不乏有塞尚畫風的影子,但是依然不失去作品的原創性

如何在臨摹學習的過程中,避免失去自己的畫風呢?

給以下建議

1在臨摹學習前輩繪畫作品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主動性

如果你在臨摹經典繪畫作品時,很被動,就是單純地把經典的繪畫作品,原封不動,照搬照抄地複製,那麼你的臨摹是毫無意義的,臨摹完一幅繪畫作品,你素描都沒學到

2臨摹一幅繪畫作品時,首先思考,再下筆臨摹

思考這幅前輩的經典繪畫作品,你臨摹完之後能學到什麼,比如能不能學到原作的造型技法,油畫技法,筆觸,色彩,帶目的性地臨摹

如果你想學習名作中的色彩,建議臨摹印象派

如果想學習傳統寫實油畫中的造型技法,塑造形體的技法,那就臨摹經典古典油畫作品

3你要思考臨摹完一幅經典繪畫作品,對你的創作有沒有幫助

比如親想創作一幅印象派風格的作品,但是苦於自己的色彩感覺還不夠到位,親可以針對性選擇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學習一下印象派畫家的色彩搭配,色彩氛圍

比如親想創作一幅古典油畫風格的作品,但是苦於不知道怎麼構圖,才能彰顯這幅古典油畫作品聖潔,莊嚴,靜穆的美感

建議臨摹一下西方美術史上,佛羅倫薩畫派,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油畫作品,學習一下古典主義畫家們是如何構圖的,對你的創作會有所幫助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繪畫藝術史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從臨摹前輩或他人畫作開始到獨立創作自成一家的畫家不勝枚舉。臨摹是畫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外繪畫史上相習已久的傳統。

但是,臨摹不是單純的模仿,不是機械的複製,不是比葫蘆畫瓢。臨摹是帶著思想的臨摹,即在臨摹過程中要分析解讀所臨摹作品的風格、技法和表現手法,要思考原畫家為什麼這樣畫,如果自己要創作同樣題材的畫作,可以怎麼表現,能不能有所突破創新?等等。所以說,臨摹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感悟、提升的過程。

歐洲十七世紀偉大畫家魯本斯20歲出頭就因畫技超凡被教廷命名為正式畫家,這在當時畫壇堪稱鳳毛麟角。但魯本斯並不滿足於此,因為他知道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於是他開始了歷時6年的意大利學習遊歷。這一期間,魯本斯從佛羅倫薩到威尼斯,從米蘭到羅馬,尋著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發展的蹤跡,將能看到能找到的包括薩馬喬、波提切利、卡拉瓦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丁託內託等眾多前輩繪畫大師的作品逐一臨摹,一邊臨摹一邊學習一邊感悟一邊思考,特別是米開朗基羅油畫的雄渾健拔和提香油畫的飽滿凝重給魯本斯以很大的啟迪、影響和觸動。後來魯本斯借鑑融合前輩經驗,突破創新,將巴洛克藝術運用於油畫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巴洛克油畫藝術風格。

法國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布格羅一生信守理想化的唯美寫實創作理念。布格羅最崇拜的前輩畫家是拉斐爾和喬爾喬內,因為這兩人是古典主義唯美寫實油畫的傑出代表。為此,布格羅在年輕時就大量臨摹拉斐爾和喬爾喬內的油畫作品,甚至對有些作品進行了多遍臨摹。當然,布格羅在學習臨摹前輩大師的同時,更多的是思考自己該怎麼畫,樹立什麼樣的風格,怎樣才能畫出專屬於自己的油畫。布格羅成功了,他被譽為西方古典主義唯美寫實油畫的集大成者。


燈影書畫


繪畫是一種再現的藝術,不論中國畫注重寫意,還是油畫注重寫實,但也講“像物象”,講“外師造化”,就是以大自然為師,通俗的講繪畫就是要臨摹大自然,或者臨摹優秀的繪畫作品,問題來了:臨摹太多畫,沒有自己的畫風了怎麼辦?

臨摹太多畫,導致沒有了自己的畫風

開篇簡單提到了,繪畫就是要臨摹大自然,或者臨摹優秀的繪畫作品,這說明了臨摹對繪畫藝術的重要性,有很多真實事例可以說明,比如,天才藝術家達芬奇的繪畫就是從自然著手,對自然有最充分的臨摹,他的藝術法則服從現實的需要,所以,達芬奇對自然界一切細節的精妙摹仿,都恰如是真的一般,

這也導致後世的畫家們都非常喜歡臨摹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因為達芬奇的畫,都堪稱傑作,那麼臨摹那些優秀的畫作,有什麼好處呢?

臨摹優秀的畫作,可以提升自己的繪畫技法及藝術修養,這對於一個畫者來說,是極為難得且又渴望的;那麼,臨摹優秀的畫作,可以形成自己的畫風,也就是繪畫風格嗎?

臨摹優秀的畫作,是可以形成自己的畫風的,因為藝術風格的形成,是與創作者的師承、家學、名家影響,及繼承傳統技巧有關,(臨摹的過程,就是在繼承傳統技巧,受名家影響了),還與創作者的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都有密切關係,

完全不用擔心臨摹太多畫,導致沒有了自己的畫風,

之所以會出現臨摹太多畫,沒有了自己的畫風,那是因為臨摹了太多低俗劣質的畫作,而那些低俗劣質的畫,本身就沒有畫風、藝術風格的,做的都是無用功,怎麼還會有自己的畫風呢?對吧。通過現象看本質,自古以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藝術家,都是臨摹前人優秀的繪畫作品,集眾家之長,以期最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貌。當代畫家陳丹青就曾臨摹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詩夜城主


臨摹不是目的,是學習!活學活用。臨摹作品不是一定要一模一樣。可以適當的加減,混入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才有自己的東西!臨摩實際是學造形的基本功,活學活用,而不是死臨,拘泥。造形能力學好了是可以背出來的,但構圖是需要人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是背不出來的。要多看,多畫,多練,多想,才能有自己的東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個人言論。


竹韻249083221


臨摹太多畫,練好基礎知識,鍛鍊了眼睛的觀察秋毫,熟練手法,審美觀,集各畫之長,一遇見新創意,油感而發,一揮而就,妙筆如有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真棒!加油!


寇相謙


初學,不必要強調自己的花風,也不要一定要達到某種成就,還是先臨寫名畫,達到熟能生巧,然後在去寫生,多加練習,自然會有自己的風格!


靜觀居書畫


臨摹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

若要有自己的風格

首先要根據自己興趣 學習古今名家作品

其次 多到大自然中去學習 如 觀察 寫生

融會貫通 漫漫積累

另外 多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 漫漫積累 不斷實踐 風格自然顯現


藝術v國際


臨摹是最快的學習方法之一,因為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會看的更遠登的更高,我們學習臨摹的大師或者著名畫家,他們也是在前人的成果上再進步的,人類所有的文明就是這樣後人學習前人不斷髮展進步的,所以臨摹是必不可有的。

學習臨摹某畫家到了亂真的程度,我們再臨摹其他畫家的作品,也是臨摹到很逼真的程度,再臨摹其他一些畫家的作品,這樣我們就學習到了所有畫家的優點,這個時候就要從臨摹走出來,脫開以前學習臨摹的畫家,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有句話經常說: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在鮮活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經過採風寫生遲早會有自己的感受,甚至可以說是靈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後藝術的個人面目、風格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有了。

所以臨摹不是妨礙個人風格的障礙,而是必須從臨摹中走出來,走向生活和大自然,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既風格要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取得。


騎士的優雅


假如你已臨摹的很像,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登峰造極難分真假的境界了,已說明你可以看什麼畫什麼,畫什麼像什麼,練就了畫技基本功,可所畫物象依舊處於臨摹狀態,沒有主觀的情感色調,沒有人文精神的的藝術烘托,純粹的寫實而不是寫生,更談不上意境與境界。要想扭轉這個弊端是有可能的,首先必需要在主觀與客觀中強調自已賦予作品的寓意與畫風,永遠臨摹別人的的東西就會成為別人永遠的影子,深厚的閱歷會使作品更加凸顯作者的藝術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