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上週回老家參加婚禮,遇見了很久未見的大忙人表弟。我調侃道“哎呦,想見你可不容易呀,這次回來喝喜酒很難請假吧?”

他尷尬地笑了笑說“公司提早放假了。”

“這麼早?”當時離法定春節假期還有10天。

聊了一下才得知,近幾年,他所處的行業進行大規模調整,入行3年,已經換了4家公司,每一次政策調控後,公司發展受阻,資金週轉不利,不得已關門,被迫離職。

如今的第4家公司,好不容易轉型成功,爬到了行業前三,又因為大股東撤資,資金鍊斷裂,已經3個月沒有發工資,今年年終獎不僅沒有,由於提前放假,有7天不計算工資。

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車貸,經濟壓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在幾杯下肚後,他不禁說到“姐,我是不是該去考個公務員噹噹?雖然工資待遇不一定有現在多,但起碼穩定啊”......

從表弟的神態言語中,我能感受到他這幾年工作不順,漂浮不定的不安與焦慮。

“起碼穩定”這個四個字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迴盪,是呀,很多人在父母一輩的勸說下,去考公務員,做體制內的工作,圖的不就是所謂的“鐵飯碗”,足夠的穩定麼。

想想在供電局工作大半輩子的老爸,每個月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工作內容,穩定的人際圈子,穩定的環境,就這樣穩穩定定的一輩子,看上去多麼的美好。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啊,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快,做了公務員真的就能穩定下來嗎?表弟感到的不安與焦慮都能迎刃而解了麼?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世界變化太快,沒有工作可以一直穩定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未來5年,機械和機器人將取代中國近5%的工人。近兩年,機器人已經取代了9.4%的初中及以下學歷工人。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看數據5%好像很少,但基數大的話,就不少了。

以為取代的只是低學歷從業者那就錯了。銀行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可以穩定幹一輩子的行業。

然而波士頓諮詢公司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發佈的《取代還是解放:人工智能對金融業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報告中指出,到2027年中國銀行業約22%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花旗銀行也曾宣佈,在5年內把投資銀行部門的科技和業務人員裁去50% ,準備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們的工作。對於該投資銀行部門來說,裁員50%意味著將有1萬名員工被遣散。

花旗銀行總裁Jamie Forese還表示,整個集團中40%的人工是可以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的。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銀行工作了10年的表妹,剛生完二胎,休產假期間逢人就問,要不要辦理ETC業務。我說你不是在裡面坐辦公室的麼,怎麼如今也要出來拉業務?

她憂慮地說道,隨著某寶和某微進入金融業,銀行業務受到很大的衝擊,現在把部分業績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等她休完產假也要從裡面被調出去當櫃員,並且開始有業績要求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穩定”是一成不變的。

大潤發是被稱為“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它打敗了沃爾瑪和家樂福。

“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最後還是被阿里巴巴收購,創始人在內的高層進行了大換血。

這個時代的變化速度,已經快到無法預判

“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在這樣的環境下,卻還有很多人期望穩定,總以為進入一個穩定的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可以過一輩子穩穩當當的生活。

可世事難料,越是追求穩定,往後越走越艱辛。千萬別在最該奮鬥的年紀裡,選擇了安逸。

“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二、所謂的穩定,不是工作,而是能力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直穩定的環境,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

很多人理解的穩定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每個月按時領取固定工資,沒有壓力,也不用擔心失業。其實這不叫穩定,這是貪圖一勞永逸。

之前被一位“最牛快遞哥”刷屏了

據《廣州日報》報道,這名快遞小哥黃少波攬件提成月收入近8萬元,那個月正值春節,發貨量猛增,他一共攬件13萬件,平均每天攬4333件。

這其中,有很多都是之前的大客戶,因為關係一直維護得很好,時間久了,客戶都信任他,都願意把自己的快遞留給他發。

快遞哥雖然乾的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他卻有讓生活穩定的本事。

像他這樣有實力的人,完全不用擔心失業,因為他到哪兒都餓不著。

真正的穩定,不是你一輩子栓在一個單位,而是你自己有本事有能力,能去任何單位。

有能力的人,是不會害怕被失業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跟閨蜜聊到表弟的情況時,她跟我說了一個朋友小A的故事。

小A之前的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在去年年底倒閉了,前東家關門的第二天,小A就直接入職了新公司,一點被失業的情緒都沒有。

大家都很驚訝,她怎麼這麼快就找到新工作?

原來在公司關門前3個月,小A和同事們都知道公司熬不了多久,然而很多人知道後,就開始懈怠工作,能不做就不做,能拖就拖,每天都在抱怨。嘴上總說想找新工作,每日卻是得過且過。

小A則不同,知道公司的情況後,重新對現狀的自己進行能力評估,列出優劣勢,每天仍然勤勤懇懇地完成工作,業餘加強學習,彌補自己的劣勢,為下一份工作積攢能力。

在公司解散前,就已經找好下家,做好了入職新公司的一切準備。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聽完小A的故事,想起那個收費站下崗大姐的視頻。

由於河北唐山市的路橋收費站被取消了,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只能下崗,在找有關領導討說法時,一位大姐說“我今年已經36了,青春都交給收費了,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當面對同相同的困難時,小A和收費站大姐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相信大部分人肯定更希望自己能像小A那樣,即使被失業,也無所畏懼,自己的能力足以抗衡生活中的風險。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與其苦苦尋覓所謂的“穩定”,在穩定的環境中被溫水煮青蛙,不如好好想盡辦法提升自己,你的能力才是你穩定的本錢,才是你穩定生活的保證。

人生最大的底氣,是自己的能力足夠的強,即使在變化莫測的無常人生面前,仍然能掌舵自己的命運。

所謂穩定的工作,不過是能力穩定的輸出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瞭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

本文作者:Beni Wong,葉小魚文案變現特訓營第6期優秀學員。想通過文字,見證自己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