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民養老的發展方向在哪?

王v者


未來農民養老的發展方向在哪?近些年,農民的養老問題備受關注。原因就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裡人養老越來越好,城裡的老人們全世界旅遊,沒事就跳跳廣場舞,而相比之下農村人的養老就越顯得慘淡。甚至,好多人因為種種原因竟然沒有養老條件甚至依靠。那麼,農村的養老問題到底應該往哪裡去?

1、農民養老是不是該靠國家?

好多人說,既然國家能夠給城裡人養老,為什麼就不能給農民養老。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全面的。所謂的國家給城裡人養老,無非是城裡人大部分人都能領到養老金。而農民為什麼沒有養老金呢?這還得從我國養老金制度說起。我國養老金制度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人員才享有的一項保障權利逐漸發展到現在。已經覆蓋了所有的企業形式的員工,包括個體工商戶。那麼,農民呢?

2、農民的養老金靠誰?

其實,農民也是有養老金的。自2009年開始,國家在農村推出新農保,後改稱城居保。凡是按照新農保的繳費要求按照不同繳費檔次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或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的,都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很多農民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社保基金賬戶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為0元的情況下。國家發給每個人一個月百十塊錢養老金,也就是基礎養老金。

3、養兒防老為什麼靠不住了?

這些年,不斷有人說,養兒防老已經靠不住了。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說,兒女都在大城市打拼,很少回老家,自然父母的養老就沒有了指靠。還有,就是這些年農村傳統的道德約束開始失靈,很多農民開始把年邁的父母養老問題拋之腦後,甚至推給政府和社會。這就讓農民的養老難題更加嚴峻。

4、如何才能解決農民的養老難題?

其實,農民的養老還要靠多方面努力。一方面,每個家庭都要對家人的養老負起責任,為每個家人繳納養老保險,到老了都有養老金支撐,養老自然就不成問題了。其次,養兒防老,兒女應該負起為父母養老的責任和義務,那些對老人遺棄或不盡贍養義務的應依法追究,倡導社會正氣。最後,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機構如養老院和託老所,為每個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聚焦三農熱點說


誠信邀請。近年來農民養老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也成為農民必對的現實問題。有的人對現在農村的發展情況,開始對自己將來養老示擔憂,有的人老是找出以前的老黃曆,說農民修田築壩繳公糧等等,但不管從哪個角度說,農業在國家發展過程的基礎地位毋庸置疑,農民在推動農村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無可抹煞。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業政策解讀,農村民俗見聞,農民喜怒哀樂,種養殖經驗,土地耕種時令,全在我【鄉村關中】。不管怎麼樣,人都要老去,面對社會發展,農民養老何去何從,無不讓農民揪心,那麼,未來農民的養老究意怎麼辦呢?【鄉村關中】認為,未來農民養無須擔憂,且越來越好。具體如下:

第一,國家從2009年實施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從法律上明確了。國家極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享受同等養老保障。這項“新農保”的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這從根本上讓農民養老無須發愁。只要按年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屆時達到退休年齡,農民也可以每月領取養老金。

第二,子女贍養也是應盡的人生責任和義務,也是法律的明確要求。養兒女防老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是人之常情,也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婚姻法》明確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責任和義務,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子女養老仍是農民養老的主要方式。

第三,農民的不動產就是很好的養老的保障。近年來,我國在農村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動產登記和管理,農民承包村集體的土地、宅基地、地面建築,以及其他不動產,都 可以抵押銀行、流轉合同的當事人,獲取的資金都是老人養老的重要保障。

第三,

社會資本已進入農村養老保險領域。面對我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現在許多社會資本已湧入農村養老領域,他們為農村老人提供各種便捷的生活保障,老人在農村養老院盡享年老之福。

第四,求助社會慈善機構也是渠道之一。現在社會上各種慈善機構以幫扶弱勢群體為己任,也越來越重視社會養問題,這是農民養老一個重要選項。

第五,國家養老幫扶。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對貧困老年人幫扶也應盡責任,通過政府的資助,農村老年人也一樣達到老有所養。

總之,未來農民養老的方式從當前依靠單一的養兒女防老向多樣化進展,老年人的生活根本無須擔憂,無須發愁,更無須牽掛。將來農村的發展更具吸引力,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的環境和生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令城裡人豔羨的地方。現在,農民朋友無須豔羨城裡人月拿到足額的養老金,屆時自己退休了,也一樣拿著讓其他人垂延欲滴的的養老金。


農民朋友們必須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農村發展充滿信心,對自己年的老活更加樂觀……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鄉村關中


我來說兩句,首先感覺這個提問者有點幼稚可笑,還不是有一點兒的幼稚可笑,是很幼稚可笑的。不知道他是農民的後人?還是城裡人的後代?

農民這個稱謂,是解放後才產生的叫法,過去有些朝代時候叫過農夫,有些朝代時候叫過農人,有些朝代時候還叫莊稼人(漢),更廣闊更廣泛的說,有些時候也叫黎民百姓。


這個群體始終是華夏人的主體,自從三皇五帝到如今,這些人一代一代在鄉間出生,一代一代在鄉間生命終結,他們的晚年都是憑靠自已的兒女養老送終。一代一代,一朝一朝,延續了若干千年,才演義出了“養兒防老”這句話。

今天農民的晚年怎麼辦,仍然是他的兒女們要負責處理,這是天經地義,他們不會違背歷史的規律,不會違揹人間塵世上道義道德準則,沒人會替代他的兒女們來完成這個人間人生的特殊“任務”。



我們再回過頭看題主問的話意,未來農民養老的發展方向在那裡?在你的家裡!在你的屋裡!

農民們是:生命不息,幹活不止。活到老幹到老。


風雨人生3293


我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和我家鄉的實際情況。我是浙江省.湖州市人,就是傳說中的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太湖之州的湖州市。我家住在練市鎮、荃步村,我們村田地也不多,每人分到(田一畝,地只有三分)共一畝三分,現在大家已不種田,養蠶寶寶了。田地都租給承包商了,租金費每畝1千元,村裡收管理費1百一畝,到農戶每畝9百塊錢,我家只有二個半人分到承包田地,分到田地一共有3.25畝,一家全年總收入只有三千,這點錢生活怎麼過呀!農民今後的根本出路就是走出去打工,或者自己辦廠發展第三產業,年輕人總有他們自己的打算,總也不能依賴國家。我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沒有退休金,還在為著生活而奔波著……


施子清


在自己地裡,在自身努力,

農村個人種地以然是太失敗了,農村土地要國家來種植,第一科技提高了,農村人口可以更多去發展科技和製造業了,

第二產量提高了,在沒有科學數值不瞭解土地酸鹼營養成分上農民是一個落後的代言人了,未來農民越少越證明農民是成功的代言人,

第三成本減少了,個人種地承包土地都會導致兩極化失衡,成本加大,化肥,運輸,石油用量都會大大減少,

第四最主要的是土地的養分這些年化肥催盡了土地的養分,土地既要用也要養,分清佈局三年養殖,三年耕種,三年種草,讓未來有很好的土地資源可以使用,如果個人種地只看利益不看未來,

第五農民入股制,所收入全部透明分配平均,按照國家條理納稅,以後得中國農民是工作和股份一體的,會給國家和個人帶來更多利益,

總之一句話,合理運用好了農民不需要任何人養老,我們也會給祖國建設增磚添瓦!


貞天下


未來農民養老的發展方向在哪?這個應該和未來國家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吧!現在在國家向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大方向上,農村的農民大量流入城市,尤其是年輕代的農民幾乎全數進城,農村基本只有老年農民在農村耕種土地。在全國層面上,這些還堅守土地的農村老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雖然這些農村老人大多依然在勞作,但總有一天會動彈不得,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農村的農民家庭都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農村家庭不僅是生產單位,更是生活單位,一家人上下幾代生活在一起,老有所養幼有所依,這就是說在歷史上農村老人的養老是家庭養老模式。在家庭養老模式下,無論是富戶還是窮家,農村老人一般不出現無人贍養的情況,當然不否認也存在個別子女忤逆不孝而拒不贍養老人的。

在當今社會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上的農村老人家庭養老模式有了嚴重的挑戰,這裡有社會客觀發展狀態的客觀因素,比如子女一代孫輩一代生活在城市,父母一代祖父母一代生活在農村,生活方式的不同和地理的距離,使得農村老人從客觀上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家庭養老的基礎。也有傳統道德文化上的變化,比如在我國曆史上,“孝”是做子女的基本標誌,孝順贍養老人是子女的必然義務。到當代由於西方文化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其實西方文化也有其優越的部分,也有其糟粕的成分。有很多人在接觸西方文化中,不是接受其優秀的核心,而是看著某些糟粕學樣。比如頭條中多次出現的一個問題,內容大概是父母養育了子女而要求子女為父母養老是道德綁架,雖然這種觀點荒謬之極,但有人提出來,說明世人的世界觀上有了這種傾向矛頭。

對於農村老人養老,現在出現的有國家養老,養老院養老,互助養老等新概念新方式,根據己出現的這些新法模式的運行情況,我認為都不靠譜。國家養老無非是給農村老人給些錢,而養老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國家給農村老人給的錢足夠多,如果無人照顧,有錢都無能力花。說起養老院養老,也是不得己的一種選擇。養老院虐待老人的醜聞時有報料,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奇怪,有些被子女送到養老院的老人,子女們並不缺錢,只是不願意照顧看護老人才花錢把老人送到養老院,生了養了的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只為掙錢的外人?我們村上一個五包老人,在家雖然生活艱難但一直活著,一經送養老院十多天便一命嗚呼,其間數次帶信給村幹部,強烈要求要離開養老院。互助養老現在未出現,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我認為農村老人養老最理想的仍主要是家庭養老模式。這就要社會發展有一種合理的方向或存在模式,比如無論是城市生活還是農村生活,一家人就應該生活在一起,不象現在,一家人山東一個河西一個,這個在城市那個在農村,四分五裂家不能成其家。如果國家社會發展能使城鄉居民家家團圓生活在一起,未來農村老人的養老復歸家庭養老模式。


老百姓寧


許多人說到了農民佔有了土地並且是國家無償給的,這句話有點失真,且不說土地本身就是國有隻是允許農民種而已,不信你在耕地裡蓋棟樓試試分分鐘的給你拆了,況且如果真的是所有農民都不種地了怕是這個國家就要亂套了,所以說農民種地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了,別說以前還要交公糧,就是現在國家拿錢買也應該是有貢獻的,要是中國的所有的非農人口都買美國人的糧食吃,比國內農民種的還便宜做夢去吧,現在如果真的只是依靠種地養家的壓力巨大甚至有虧本的可能,國家給農民補貼的目的就是不讓農民放棄種地,因為農民在種地養自己的同時出售的糧食也養活了億萬的非農人口這是不爭的事實,你敢說沒有中國的農民你可以靠進口來養活自己?基於中國的農民為國家做出來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他們老了之後給予適當的養老照顧是必須的,因為他們做出來的貢獻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替代的。


品味人生朋方


伴隨著六零後變老,農村養老也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面對常年在外的兒女,老年人的生活越發的孤寡。那麼如何能讓農村老人的養老或者安度晚年呢?我有一些看法希望大家能夠討論下

在回答如何養老前,我先回答未來農村在向著哪些方面發展。

近些年由於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土地閒置加大政府在瞭解情況的同時也做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總結下來也就幾點;

1、土地的集體化:土地集體化只是應對土地的閒置等問題。

2、農民集體安置:現在在農村長期居住的人群是很少的,在可預見的未來60後逝去,我想農村也就不到20%的居住率了,所以集體安置也是勢在必行。

所以總結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未來的農村將會用集體安置代替自然村落,那麼這樣一來農村的老人同樣集中化,從政策的走向來看未來農村養老的補助也會逐步的提高。

同樣老人因為沒有能力在種植農作物,將會以轉包等形式給有能力的人或者企業。應該會每年分紅的形式發放。

我想可以看見的未來農村養老是美好的 。

我是曉衛,服務於三農創業的小夥伴,歡迎加入三農創業聯盟,想在農村發展的朋友可以找我,我們一起談論未來的農村。謝謝大家


三農曉衛


未來農民養老的發展方向在哪?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從國家的對農民養老的問題,制定的一些優惠政策就可以看出農村養老的發展方向就在於購買社會養老保險。而且國家應在致力於農村養老保險的改革,城市職工養老保險進行並軌提高農民交納農村養老保險的標準,以便於提高,農民老了以後可以多領取農村養老金。

對於未來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的方向,從大方面來看有兩種模式,也就是對年輕的農村未來養老的方式。那就是國家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對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進行了改革,也就是說對於工人和農民都必須交納社會養老保險才可以領取養老金對工人來說叫退休金之說。

所以年輕的農村人儘量樹立繳納社會養老保險金的意識,以保障年老以後有養老金的待遇要保障養老的問題,解決子女贍養老人的經濟負擔。自己購買社會養老保險金,不僅是對自己的養老負責,更是對家庭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



對於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有一部分,現在已經達到了60週歲的農民的未來養老問題,也是現實的問題,這也是解決這部分農民養老的一個模式問題。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國家應該提高農民的養老金的標準,目前只有每人每月100元左右的生活補貼,這個標準太低了,也經過農村老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品等購買的支付。

畢竟這一代老農民為國家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提高這部分人的養老金的標準是應該的。因為同齡的工人也為國家的工業和成立作出了貢獻,但是待遇上卻出現了天壤之別,這不得不讓這部分讓農民感覺的心酸。畢竟因為工作的分工不同,而且待遇也出現了不同。



總之,未來農民的養老問題的解決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讓年輕的農民樹立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意識可以從不是太寬鬆的收入當中繳納一部分社會養老保險,畢竟現在農民有了與城裡人相同的機會,較大社會養老保險的狀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對農民來說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改革的意義。當然對於年老的農民的養老解決方式主要有依靠提高農民的養老金的待遇或者標準,或者是給予一定的困難的家庭的福利待遇,比如農村低保的解決方式。


宗元三農堂


怎樣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

隨著大批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城打工,留守農村的老人隨著年齡增大,很多老年農民的養老問題,都擺在了面前。

目前最困難的是那些失智失能老人,他們需要陪護,但子女都在城市打工,回鄉無就業機會,依照現今一般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也請不起護工,或進養老院,因為那都是幾千元一個月的費用,農村老人無退休費,也不會有很多積蓄。

現在一般解決辦法是居家養老,如老伴健康,主要由老伴照料,子女協助。多子女家庭,一般採用子女們一個月二個月一次,輪流照料解決,子女們要顧老小二頭,還要掙錢養家,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如果老人子女少,或獨生子女家庭,情況更糟,他們是急待政府幫助的一群老人。

對於一些尚有勞動能力,或者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在自留地上種一些菜,養幾隻雞鴨,生活還過得去。他們唯一害怕的是生病,雖然有合作醫療,但現在天價的醫療費,自負部分再加上很藥是自費的,也是個天文數字,住一次醫院脫一層皮,生個大病就可能傾家蕩產。醫療不改革,不走全民免費醫療之路,人人都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

針對農村養老問題的實際情況,建議政府採取相應政策措施,讓老年農民過上一個安寧幸福的晚年生活。

首先是給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每月發一千元左右的基礎養老金,讓老年農民有個生活來源的基本保障。

其次是加快村級公益養老設置的建設,保障老人助餐,日常醫護和活動等。少搞些好看不實用的面子工程,集中財力,搞好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鎮級應儘早建設好一定規模的公益性的養老院,讓失智失能老人,付出一般家庭能負擔的費用,住進養老院。

還應該加快培訓一定數量的養老護理員,進行專業護理技術的學習,成為社區的專業老人護理工作人員,提高護理照料的專業服務水平。

當然,農村老人肯定立足於居家養老,這應該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但前提是,農村必須興辦各業,拓寬年輕人就業渠道。唯有如此,子女在家鄉就近就業,有穩定的收入養家,才會利用工餘時間照料老人,減輕社會負擔。

總之,隨著農村老齡化快速到來,政府必須早計劃早規劃早落實,才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的解決好農村的養好問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