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令人反思的傳染病紀實書籍:當病毒進入人體15天后……

夏爾莫內的遭遇

1980年元旦,一個叫夏爾莫內的法國人,在肯尼亞和一位女性密友前往一座叫埃爾貢山的地方遊玩,山上有個洞,洞頂有蝙蝠,洞裡有象群的足跡,還有石化了的原始雨林,兩人玩了一整天后才下山。

8天后,夏爾莫內感到眼球疼痛,隨後頭也開始疼,不久,後背開始劇痛。頭疼3天后,他開始噁心、高燒和嘔吐。

當地的醫院診治不了,建議他去內羅畢醫院,那是東非最好的私立醫院。於是,夏爾莫內勉強支撐著登上了飛機。

很快,在飛機上他除了嘔吐,還開始出血。等他到達醫院候診室等待時,他已經瀕臨死亡,這一天是15日,距離發病只有短短的一週,距離病毒入侵,只有15天。

最後,夏爾莫內沒有等來醫生的診治,就在候診室噴血而死,死狀恐怖,大量的噴射物噴進了第一個查看他的醫生眼中,這位醫生很快被感染,出現了和夏爾莫內相同的症狀。

這種病毒,被證實是馬爾堡病毒,最早源自於非洲綠猴身上,和埃博拉病毒相似,死亡率很高。它們都屬於絲狀病毒,對細胞破壞力驚人,被感染者,往往體內所有的細胞都會被撐破,人最終“崩潰並流血致死”。

這個故事,來自於《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這本書。

一本令人反思的傳染病紀實書籍:當病毒進入人體15天后……

作者在第一章就寫到: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線路連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構成網絡,病毒進入網絡後,一日之間就能來到飛機抵達的任何城市。

如今,處於疫情中心的我們,應該會對這句話無比感同身受。

病毒離我們並不遙遠

《血疫》這本書,讀起來是很有恐懼感的,因為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你會看到很多毛骨悚然的描述,作者詳細講解了埃博拉病毒是如何破壞機體,讓人體最後變成一鍋“肉湯”。

他還讓你身臨其境般跟隨科研家的腳步,去近距離觀察和研究這種高危病毒,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想象自己穿著密閉的防護服,戴上幾層手套去摸索帶著無數病毒的血液。

你會十分擔心手套有沒有破口,因為一旦有破口,哪怕是肉眼看不見的洞口,病毒都有可能侵入你的身體,並以最快地速度繁殖,撐破所有的健康細胞,在2周內毀滅一個人。

一本令人反思的傳染病紀實書籍:當病毒進入人體15天后……

埃博拉病毒

這就是這種病毒的可怕之處。而這些恐懼,都來源於你對這種病毒的一無所知。

其實截止到現在,人們對於埃博拉的認知依然十分有限。包括科學家,即使現在已經發現5種埃博拉病毒,但它以後會進化成什麼樣子,每次疫情爆發是如何消失的,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捲土重來,依然不得而知。

更為可怕的是,追其根源你會發現,人類才是最主要的病毒傳播者。

在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1989年美陸軍傳染病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如果我們當年,能夠早一些發現艾滋病毒,並且及時研究治療,將其控制在原發地,那麼我們將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呢?”

可隨後,他也說:

“如果艾滋病當初很早就被發現並控制,那麼相關研究部門將會認為它只是偶發於非洲偏僻村落的一罕見病,又怎麼會投入資金進行深入研究呢?最終,它還是會隨著人類的活動而傳遍世界”

作者引用這句話,是針對艾滋病和埃博拉說的,其實也適用於所有的動物源病毒傳染病。

這些恐怖的病毒,會以各種面貌和形態,隱藏在世界的各種暗角里,它們就像一個暗夜捕獵者,窺探著時機,一旦有機會,就向人類發起攻擊,而人類,有時候連敵人是什麼,在哪裡,都一無所知。

大自然的報復,向來都很直接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是一本非虛構寫作的書籍,也就是說,書本里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真實的故事,作者會帶你走進埃博拉的身邊,讓你身臨其境感受到這種殺人見血的恐怖病毒,帶給人類怎樣的恐懼和震懾。

連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都都說:

“《血疫》的第一章,是我這輩子讀過最可怕的。”

本書作者叫做理查德普雷斯頓,《血疫》出版後,他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

一本令人反思的傳染病紀實書籍:當病毒進入人體15天后……

曾經,我們以為防疫與我們很遠,可現在,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來自於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有了基本的認識。

老話講,無知者無畏,反過來理解,當你瞭解的越多,你會越對這個世界充滿敬畏。

其實,來自野生動物的病毒,並不少見。除了這次,還有17年前我們切身體會過的非典,當然,這個世界還流行過的很多傳染病,它們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就拿艾滋病來說,艾滋病最早發病於非洲雨林區,從局部爆發到如今成為全世界難以治癒的疾病,艾滋病成為了大自然對人類較為成功的報復,經研究,艾滋病來自靈長類動物。

而埃博拉病毒則對非洲地區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就在去年12月,剛果的埃博拉疫情還在持續,造成死亡人數已達2200人,除了剛果,這幾年非洲埃博拉疫情就沒有間斷過。

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最終被認為是果蝠。

一本令人反思的傳染病紀實書籍:當病毒進入人體15天后……

此外,動物源病毒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登革熱病毒,沙拉熱病毒等等。

看完這本書,你會深深感覺到人類的渺小。

人類向來以食物鏈頂端自居,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其實人類從來都不知道大自然的報復可以是非常直接的。

理查德普雷斯頓在書的末尾寫道:

“很多新出現的病毒,都是從生態被破壞的區域浮出水面。病毒走出一個生態系統後,往往會在人類群體中波浪式傳播,彷彿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聲。

對於地球的反抗,他用了一個恰當而精妙的比喻:

“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它開始對人類這種寄生生物作出反應,人類的泛濫反覆感染,混凝土的壞死點遍佈全球,猶如癌症,人類群落的無限擴張和蔓延,很可能會給生物圈帶來大滅絕,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於是地球的免疫系統察覺到了人類的活動,開始發揮作用,大自然試圖除掉這種寄生生物的感染。”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卻肆無忌憚地去破壞生態的平衡,那地球,它的底線在哪裡?也許當我們知道它的底線之時,早已為時已晚。

讀《血疫》,最開始讀到的是恐懼,那可怕的病毒猶如嗜血的魔鬼,可讀到最後,更多的則是沉重的反思,因為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類的莽撞和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