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用什麼藥更好?

甜林蜜雨蜂啦


您好! 歡迎關注頭條農業種植領域原創作者:農資十萬個為什麼,針對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們需要先認識辣椒病毒病,知道其表現症狀,不與激素中毒、茶黃蟎危害搞混淆才行。一旦識別錯誤,就算用藥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辣椒病毒病主要分為四種:花葉病毒病、黃化病毒病、壞死型病毒病以及畸形病毒病。

輕度花葉病毒病表現為:辣椒葉片略微退綠,葉片顯示濃綠和淡綠相間的斑駁;

重度花葉病毒病表現為:葉片退綠,葉片和果實皺縮畸形,葉片凹凸不平,葉片邊緣向上捲曲,幼葉呈現線形葉,生長緩慢,植株矮化。

黃化病毒病表現為:辣椒頂部病葉明顯退綠變黃,植株矮化,還會出現落葉。

壞死型病毒病表現為:發病部位變成條斑或者壞死斑,最後乾枯,嚴重落花落果。

畸形病毒病表現為:也為常說的蕨葉病毒病,表現不同程度的矮化,頂端葉片顏色一般較黃,葉片筒狀捲曲,不平展。

辣椒病毒病與辣椒激素中毒和茶黃蟎的區別如下:

1.表現症狀區別:激素中毒葉片顏色不變或者變得更綠的;茶黃蟎危害病葉邊緣是向葉背面卷的,手摸感受的到病葉厚度增加。

2.田間分佈情況區別:病毒病是零星發生的,不會成片發生;激素中毒是成片發生或者整個田地或者棚室都是;茶黃蟎危害是有病發中心的,多區域發生的。

完全認清了辣椒病毒病之後,我們在來了解一下辣椒病毒病的發病因素:

1.育苗的時候,辣椒種子攜帶病毒;

2.菜農農事操作的時候,辣椒植株出現傷口,被病毒侵染;

3.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通過蚜蟲、飛蝨等昆蟲傳播病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治辣椒病毒病呢?

1.選擇抗病品種;

2.對辣椒種子消毒,消滅種子攜帶的病菌,可以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3.辣椒定植後合理施肥澆水,增施有機肥,培育壯苗,增強自身抵抗能力;

4.雨天或者棚內溼度比較大,不建議進行農事操作,例如整枝打叉摘葉,避免植株傷口感染病毒病;

5.大棚定植辣椒前要加防蟲網,定植後掛黃板檢控和消滅蚜蟲和飛蝨;

6.防控好大棚內的白粉蝨、蚜蟲,可選用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螺蟲乙酯等藥劑。7.發現病株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拔除,帶出棚外掩埋。

8.辣椒病毒病發生後,建議用香菇多糖,幾丁聚糖,氨基寡糖,鹽酸嗎啉呱、寧南黴素,琥銅·嗎啉胍,嗎胍·乙酸銅、病毒A加上烯啶吡蚜酮,鈍化病毒病,切斷傳播途徑。可以用前面藥劑+碧護+氨基酸葉面肥交替使用防治,間隔5-7天再噴一次。

歡迎大家留言指導!喜歡的朋友,還請給個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農資十萬個為什麼


辣椒的病毒病在整個生長週期裡面都有可能發生,但是主要集中在辣椒的苗期,尤其是進行剛移栽之後成活的辣椒,發病起來就更加容易了,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主要還是在蔬菜大棚裡面這樣的病害最容易發生了,外面露地倒是相對少一些。

1、辣椒病毒病的症狀發生起來很是明顯,在辣椒苗期的時候就會多在莖部發生,所以多有“猝倒”的現象,也不足為怪。並且在傳染上病毒病之後這辣椒的莖葉就會出現黑褐色的表現,那麼在發病後辣椒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枯萎死亡了;


2、辣椒病毒病主要的發病規律是以土壤病菌傳播性質的,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出現陰雨天氣就會很容易發生,所以這也是我在剛開始說到為什麼在蔬菜大棚裡面種植的很容易發生的原因了,那我溫度主要還是集中在25攝氏度左右的區間了;

3、那麼對於辣椒病毒病的預防與防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要避免辣椒的重茬連茬種植,這主要是把土壤裡面的病原體給防治了;

  • 在辣椒種植之前一定要進行深耕,這樣就可以很有效的把裡面的病原體給翻出來,並且配合一定的農藥噴施就很好了;
  • 在蔬菜大棚裡面種植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通風,要讓大棚裡面的空氣很有效很快的流通起來,這樣氣溫就會有所下降,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病害了;
  • 在發病初期的時候,由於是典型的土壤傳染,那麼就要用農藥來進行辣椒的“灌根”措施了;
  • 盛發期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裡面,有的菜農習慣性的在澆水之後進行農藥的灌根措施,我的建議就是在灌溉3至5天之後進行灌根是最好的一個時間節點;

  • 那麼灌根必須要用水進行稀釋與搭配,這個可以根據當地主要的農藥來進行選擇,那麼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早霜靈”農藥還是比較好,畢竟是一個適合化的選擇了。

總結

辣椒病毒病主要還是在之前集中在預防上,由於病毒病的潛伏和爆發與土壤的關係很大,所以要對土壤裡面的病毒病病原體進行預防和防治了,這個可以貫穿在辣椒的種植前後來進行了。


寧寧說的話


辣椒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而病毒病是辣椒生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輕則減產,重則絕收。那麼辣椒病毒病用什麼藥更好?

1、發病的症狀

辣椒病毒病又叫辣椒花葉病,辣椒病毒病由於毒源種類的不同,其症狀表現也不盡相同,常見的症狀有四種: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

①花葉是辣椒植株上出現最早、最普遍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病葉出現濃綠和淡綠相間的斑駁。根據嚴重程度不同,花葉又分為輕花葉和重花葉。輕花葉葉片基本平整,重花葉葉片上有泡狀斑、皺縮,葉面常常凹凸不平。

②黃化常常表現在心葉、嫩葉明顯變黃,有時整株或局部也有較多黃葉,出現落葉現象。

③壞死是指病株部分組織變褐壞死,出現條斑、頂枯、壞死斑駁及環斑等,引起大量落葉、落花、落果。

④畸形即病株變形,出現畸型現象,如葉片變成線形葉,即蕨葉,或植株矮小,分枝極多,後期呈叢簇型、條斑型,不結果或少結果。

2、病原及發病特點

①病源

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和菸草花葉病毒引起。黃瓜花葉病毒可寄生在黃瓜、辣椒等多種蔬菜作物中,主要由蚜蟲傳播。菸草花葉病毒可在乾燥的病株殘枝內長期生存,也可由種子帶毒傳播引起,通過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病毒傳播。

②發生特點

辣椒病毒病發生與氣候條件和蚜蟲發生密度相關。在高溫、乾旱、日照過強的氣候條件下,使蚜蟲嚴重發生與繁殖而傳播病毒,同時降低了辣椒抗病能力,導致病毒病嚴重發生。與茄科或瓜類蔬菜連作、肥力差的地塊發病重。

3、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採用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注重農業防治,及時消滅傳毒介體(蚜蟲),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策略。

①選用抗病品種

種植抗病品種是一項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由於辣椒比甜椒抗病,因此,因地適宜的推廣抗病毒能力較強的辣椒品種。

②土壤消毒

在種植辣椒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避免前茬種植作物在土壤間殘留病毒病的病菌,對辣椒造成潛在威脅。

③合理密植

採用高畦、雙行密植法,覆蓋地膜,以促進辣椒根系發育。未覆蓋地膜者,生長前期要多中耕,少澆水,以提高地溫,增強植株抗性。

(2))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應採用治蟲、防病毒、調節代謝等幾種藥劑混合復配施用,避免單一用藥。在蚜蟲發生期間,可用20%吡蟲淋可溼性粉劑2500倍,或撲蝨蚜1500倍,或金大地2000倍,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或功夫乳油4000倍液等藥劑交替噴殺。


大農圈


辣椒可以說是我們常見的蔬菜之一,因其獨特的口味深受大眾喜愛,所以辣椒的種植也非常廣泛。然而,據不少辣椒種植戶反應,辣椒在生長過程中時常會感染各類病害,其中病毒病就為最常見病害,此病害這對辣椒的品質和產量有著很大的影響,那麼辣椒病毒病用什麼藥更好呢?


至於辣椒病毒病用什麼藥更好,我認為用藥劑防治固然是好的,但是治標不治本,起不到徹底防治的效果。因為病毒病可以通過昆蟲、種子和無性繁殖材料進行傳播,而且在溫度高溼度低、植株生長不良的條件下更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同時蟲害嚴重時,還會加劇此病害的發生。因此,我建議要想防治病毒病並不能單一的從用藥劑來進行防治,要結合多方面才能徹底防治此病害的發生。


病毒病不能單一說用什麼藥劑好,要結合以下幾項,才能有效解決或減輕病毒病的危害

1.培育無病種苗:可以在辣椒播種前,選用10%磷酸三鈉進行浸種消毒20-30分鐘。而且最好把育苗地選擇在離菜地遠的地方,避免蟲害的危害。

2.注重病蟲害防治:一般青椒病毒病多為蚜蟲傳染,所以我們要及時防治蚜蟲,可採用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比如菜地和育苗地用簡易支架,覆蓋反光膜來避免蚜蟲,也可掛黃色膠板來誘捕蚜蟲,或在蚜蟲初現期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啶蟲脒乳油2000-25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



3.加強栽培管理:首先注重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溼潤、帶足底肥並增施磷鉀肥,可在辣椒生長期間進行葉面噴施葉面肥,可有效提高辣椒抗病毒病的能力。同時還要及時拔除病株、清除毒源。


4.適時藥劑防治:通過上述幾點以後,可在病毒病發病前或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20%鹽酸嗎啉胍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若病情嚴重可每隔7-10天進行1次,連續2-3次即可。

綜上所述,辣椒發生病毒病用藥劑防治肯定是有效果的,至於說用什麼藥劑更好,我認為不管用什麼藥劑防治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有結合多方面防治,才能有效控制住此病害的發生或減少、減輕病害的發生。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免費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等三農資訊。感謝大家支持鼓勵!!


肥仔農經


很高興回答問題,關於辣椒病毒病可用病毒靈、植病靈、病毒A等農藥進行噴霧用藥,用藥時間需每隔7至10天,並且要連噴2至3次。如果是預防辣椒病毒病,可選用抗病品種,並在播種前進行藥液浸泡。

一、辣椒病毒病的症狀

辣椒病毒病以花葉型症狀為主。病株整株褪綠,上部葉片呈現花葉或畸形,同時產生枝葉增多、葉片變小的叢生症狀。有些病株產生條斑型症狀,上部葉片出現明脈及褪綠斑點,葉脈呈褐色壞死,並沿葉柄擴散至莖杆而成壞死條斑;最後頂芽枯死,下部葉腋又抽出新芽。

二、主要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種較抗病,各地應根據當地的病害發生情況,選用較為抗病的品種。

②種子處理。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催芽播種。

③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的沙壤土地種植,儘量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合理密植,及時清除田邊雜草,合理灌溉。及早消滅蚜蟲,要注意避免人為田間農事操作傳病,接觸過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或10%磷酸三鈉消毒。

④藥劑防治。定植後以20%病毒靈、1.5%植病靈、20%病毒A等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桂北小張


辣椒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而病毒病是辣椒生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輕則減產,重則絕收。為大家介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技術。

1、危害特點

辣椒病毒病常見症狀有4種,即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花葉:花葉是辣椒植株上出現早、普遍的症狀,可分為輕花葉和重花葉。其中,輕花葉病初現明脈輕微褪綠或濃、淡綠相間的斑駁,病株不落葉,也無畸形葉;重花葉葉片上有泡狀斑、皺縮,葉面凹凸不平,或成線形葉,矮化嚴重。黃化:心葉、嫩葉明顯變黃,有時整株或局部也有黃葉、落葉。壞死:病株部分組織變褐壞死,出現條斑、頂枯、壞死斑及環斑等。畸形:病株變形,如葉片呈線條狀,或植株矮小,分枝極多呈叢枝狀。

2、發生特點

辣椒病毒病發生與氣候條件和蚜蟲發生密度相關。在高溫、乾旱、日照過強的氣候條件下,使蚜蟲嚴重發生與繁殖而傳播病毒,同時降低了辣椒抗病能力,導致病毒病嚴重發生。與茄科或瓜類蔬菜連作、肥力差的地塊發病重。此外,品種間的抗病性不同,一般尖椒發病率比較低,甜椒發病率比較高。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技術介紹

3、防治方法

3.1、選種抗病品種

生產上應選種抗病品種,如茂豐五號、茂椒四號、新豐新五號、新豐9919、中椒11號、2005T41號、中椒5號等。

3.2、種子消毒處理

將種子放在清水中浸4h,再放入10%磷酸三納溶液中浸泡30min,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min,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後播種。

3.3、培育壯苗

採用穴盤培育壯苗,減少移栽傷根,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3.4、清除雜草

整地前將田間的雜草、枯枝落葉全部清除銷燬,並用50%消菌靈1000倍液全田噴灑,以殺死病毒。同時,在起畦前每畝撒施石灰粉100kg,大田管理時剷除田間地頭的雜草,徹底消滅毒源,切斷傳毒途徑。

3.5、合理密植

辣椒採用深溝高畦、雙行合理密植栽培,適當增加寬行行距。甜椒小行距40cm、株距30-33cm,畝植椒苗4500-4800株;尖椒小行距40cm、株距35-38cm,畝植椒苗4200-4500株。

3.6、畦面覆草

椒苗定植後,用碎稻草鋪蓋畦面,降低地溫,並保持土壤溼潤,預防病毒病發生蔓延。

3.7、配方施肥

實行配方施肥,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0.29:1.59。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追肥可施尿素6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90kg或施複合肥(15:15:15)50kg、尿素20kg、硫酸鉀50kg。

3.8、藥劑防治

OS-都保立展組合-派森農化

產品介紹:

本品是由國內數位知名病理,營養專家根據作物的生長規律,經多方位論證實踐後配伍的一套成熟有效的抗病營養組合,主要針對番茄、辣椒、馬鈴薯、瓜類、西葫蘆、中藥材、菸草、棉花等作物的小葉、黃葉、花葉、病毒性病害、枯黃萎病害有其特效果,科學配伍成就作物高產奇蹟。

用法用量:

預防期(苗期):取兩瓶混合使用,兌水800-1000倍液,均勻噴霧。

治療期(中後期):取兩瓶混合使用,兌水600-800倍液,均勻噴霧。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得與鹼性農藥混用。為延緩產生抗性,可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輪換使用。

2.配藥和施藥人員應需注意防止汙染手、臉和皮膚,如有汙染應及時清洗。

3.本品對皮膚、眼睛有輕微刺激,請勿用手直接觸摸藥液。

4.使用過的容器、包裝物、施藥器具及清洗液應妥善安全處理,避免汙染環境及水源。


村農小李子


辣椒病毒病可用病毒靈、植病靈、病毒A等農藥進行噴霧用藥,用藥時間需每隔7至10天,並且要連噴2至3次。如果是預防辣椒病毒病,可選用抗病品種,並在播種前進行藥液浸泡。

一、辣椒病毒病的症狀

辣椒病毒病以花葉型症狀為主。病株整株褪綠,上部葉片呈現花葉或畸形,同時產生枝葉增多、葉片變小的叢生症狀。有些病株產生條斑型症狀,上部葉片出現明脈及褪綠斑點,葉脈呈褐色壞死,並沿葉柄擴散至莖杆而成壞死條斑;最後頂芽枯死,下部葉腋又抽出新芽。

二、主要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種較抗病,各地應根據當地的病害發生情況,選用較為抗病的品種。

②種子處理。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催芽播種。

③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的沙壤土地種植,儘量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合理密植,及時清除田邊雜草,合理灌溉。及早消滅蚜蟲,要注意避免人為田間農事操作傳病,接觸過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或10%磷酸三鈉消毒。

④藥劑防治。定植後以20%病毒靈、1.5%植病靈、20%病毒A等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農民小呂與小張


辣椒病毒病病毒來源主要有:辣椒斑駁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或者Y病毒等。對辣椒的危害性比較嚴重,是辣椒種植普遍性出現的一種病害。辣椒田發生這種病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問題,我們種植戶要從多方面入手,加以解決。如果說單單靠什麼藥控制辣椒病毒病,有點“亡羊補牢”。根治病源,要從播種開始前入手,加上後期田間的精耕細作,合理化管理,避免辣椒發生病毒病,才能減少管理成本,提升辣椒產量和品質,增加種植戶的種植效益。


一、辣椒病毒病的發病原因。

這種病毒病會殘留在上茬作物的殘留物中,越冬,或者在辣椒的種子上寄生,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出來危害辣椒等茄科類作物。特別是高溫乾旱的夏季,辣椒田缺水缺肥,或者低窪地帶積水等,造成辣椒植株抗逆性差,非常容易感染上病毒病。在辣椒病毒感染地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辣椒植株上,一般有大量的蚜蟲,說明蚜蟲是造成辣椒發生病毒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我們種植戶會發現,雜交類辣椒品種發病率較低,錐形辣椒比彩色辣椒發病率要低的多。


二、辣椒病毒病的發病症狀。

被病毒病侵染的辣椒植株,會出現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等多種症狀。花葉型主要表現為,葉片葉脈褪色,或者葉片濃綠淡綠相間的斑駁,嚴重時葉面畸形,或者卷葉成線型葉狀,失去光合作用的植株矮化非常嚴重,成株無法產商品果;黃化葉型,辣椒植株上的葉片,如同秋天黃化的樹葉,隨風大量脫落,造成辣椒植株成為“光桿”,無法生產結果;壞死型或者說畸形,主要表現為,辣椒葉片部分組織壞死或者畸形,嚴重影響辣椒植株的生長髮育。


三、辣椒病毒病傳播途經。

1、辣椒種子。如果辣椒田感染上病毒病,那麼,辣椒的種子很有可能被病毒病浸染,如果留種,很可能就是病毒病的主要來源。

2、蚜蟲等害蟲傳播。蚜蟲是滋生蔓延很快的一大類害蟲,而且蚜蟲一旦啃噬過有病毒病的辣椒植株,會終生攜帶病毒,還會通過交配繁衍給下一代,說白了幾乎每個蚜蟲,都是病毒病的攜帶者。

3、土傳病。我們知道,大多數作物都有連作障礙,有時候並不單單是土壤養分供需不平衡,而是土壤病的危害。比如病毒病,可以殘留物上遺留,或者棚室內的設施上存留,那麼,就會影響到下一茬同科同屬或者今屬作物。

4、農業從事者的傳播。比如說,我們種植者,如果去別的有病毒病的辣椒田,無形中身上就會被沾染這種病毒病,如果不換衣服不洗手,接著又去自家辣椒田勞作,也會帶來病毒病的傳染。


四、農業防治措施:

1、儘可能不要連作,如果連作,採用辣椒嫁接技術,和土壤燻蒸等方式消毒,減少土傳病害,防治殘留土壤之中的各種病菌病害。輪作可與蔥蒜類、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進行3~4年輪作。

2、我們要選擇抗病毒病強的辣椒品種種植,如中椒4號、中椒5號、蘇椒、紅羅丹。適時播種,讓辣椒的結果期,儘量錯過高溫乾旱的季節。

3、選擇優良的辣椒種子,用10%磷酸三納浸種半個小時左右,然後用新高脂膜進行拌種,可有效滅殺種子表面的病毒病菌,然後用清水把種子沖洗乾淨,催芽播種。在辣椒分苗或定植的時候,噴施0.1%的硫酸鋅,花期的時候噴施0.2%的硫酸鋅,可提高辣椒植株的抗逆性,減少病毒病發生。


4、防治蚜蟲。棚室種植辣椒,在通風換氣的時候,要注意在放風口加裝蚜蟲防蟲網,讓蚜蟲無法順著風口進入棚室。同時,利用蚜蟲等害蟲的趨光性,在辣椒田拉銀色反光條,反光薄膜或者黃色粘蟲板等,可以有效減少蚜蟲。

5、辣椒種植區,我們種植戶減少辣椒田互串,如果必須要去,回來以後最好換衣服,用肥皂水洗手以後,再去自家辣椒田工作,以防交叉感染各種病害,比如病毒病。

6、多施用腐熟好的有機肥或者農家雜肥,增加土壤中的活性有益菌,改良土壤。土壤保溼、保墒,疏鬆透氣性好,辣椒植株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就不易被各種病毒病侵染。


五、藥物防治措施。

在辣椒苗期,每畝噴施20%病毒A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1.5%植病靈乳液1000倍、83增抗劑800倍液,或者1%抗毒劑1號水劑250倍液,間隔八天噴藥一次,連續3次。當田間發生蚜蟲時,每畝用40%的樂果乳油800倍液,或者50%的抗蚜威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進行防治。在辣椒採收前,半個月停止用藥,避免藥物殘留,保證生產的辣椒健康安全。


三農的高度


辣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調味品,甚至有些人到了無辣不歡的地步。然而辣椒枯頂病毒病,嚴重影響了辣椒的產量和質量。及時進行農藥防治是關鍵。

症狀:在田間染病株整株矮縮,黃化蕨葉、不結實或果實小且朽住不長,人工接種葉產生枯斑,並發展成系統斑駁或壞死。

病原:Broadbeanwiltvirus簡稱BBWV稱蠶豆萎蔫病毒辣椒分離物的一個株系,

屬病毒。病毒顆粒球形,直徑約25納米,病組織超薄切片在電鏡下觀察,分散在液泡膜附近的長管狀內含體,直徑約80納米,在細胞質中具布紋狀結晶體。體外鈍化溫度為65-70℃,稀釋限點10000-100000倍,20-22℃條件下,體外保毒期6天。能侵染莧科、豆科、菊科、茄科等25種植物。傳毒介體桃蚜、非持久性傳毒,在田間自然侵染辣椒的BBWV分離物國內尚未見報道,它與國內外報道其他寄主上的BBWV分離物不同,可能是BBWV的另一毒系。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據瞭解,該病毒可由桃蚜進行非持久性傳毒,在矮牽牛、千日紅、奎寧藜上的傳毒率分別為55.5%、44.4%及7%。其發生與蚜蟲猖獗情況有關,特別是遇有高溫乾旱的天氣,不僅利於蚜蟲傳毒,還會降低寄生的抗病性,地勢低窪、定植晚的連作地易誘發此病。

防治方法:

(1)選用中椒2-7號,農發、農樂、津椒2號、3號,遼椒4號,吉椒2號,早豐1號,蘇椒2號、3號,皖椒1號、早雜2號、湘研18號、特抗1號辣椒、新紅奇辣椒等抗病毒病品種。

(2)適時播種,培育壯苗。要求秧苗株型矮壯,第一分杈具花蕾時定植。

(3)種子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30分鐘後洗淨催芽,在分苗、定植前,或花期分別噴灑0.1%-0.2%硫酸鋅。

(4)利用保護地設施,於終霜前20-25天定植,或採用塑料膜覆蓋栽培促其早栽、早結果,進入病毒盛發期辣椒已花果滿枝,根系發達,植株老健,抗病能力強。

(5)枯頂的辣椒。遮蔭栽培及時防蚜蟲。可與高梁、玉米等高杆作物間作,減輕病毒病發生。蚜蟲防治法參照本書蚜蟲。

(6)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基肥,勤澆水。尤其採收期需勤施肥、澆水。

(7)個人建議,噴灑7.5%克毒靈水劑7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NS-83增抗劑100倍液、20%毒剋星可溼性粉劑500倍液、0.5%抗毒劑1號水劑200-300倍液,植物病毒鈍化劑912每667平方米用藥粉75克加溫水稀釋成糊狀,用1kg開水浸泡12小時,充分攪勻晾涼後,對水15kg,於定植後,初果期、盛果期早晚各噴1次,此外也可用弱毒疫苗N14、衛星核糖核酸(即衛星病毒)S52。


風情蘇北


我們雲南這邊一般施用,健達,米先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