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線城市公務員選調考上一線城市參公單位,值得去嗎?

青羽168811291


不邀自來。我也想說說我的建議,樓主雖然沒說自己的具體情況,但從問題本身來看,最主要的顧慮還是參公和公務員身份的問題。其實說起來,只有這幾種可能,一是你擔心沒有公務員身份。參公事業單位,說明你還是公務員身份,這個很重要。將來你即便不能調到公務員單位,你仍然是公務員身份。老人老辦法,所以不用太擔心,最差可能晉升路子變窄。但無論如何一線比三線機會都更多,結論來的好。二是你擔心生活質量。私人生活負擔會稍重,但要明白,你來了屬於中產階級,生活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你不亂花錢,開源節流,未來仍然會更好,所以結論仍然來。三你的家人生活。無論你結婚與否,將來在一線城市都機會更多,福利更好。所以結論就是來。身邊有朋友和你情況相似,現在過得都挺好。最後,祝你好!


木木者


所謂參公單位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常見的有婦聯、工會、團委等群團組織。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

一是從單位性質來說。從公務員單位調至參公單位,與調至企事業單位是有本質區別的。調入企事業單位後,如果想重新回到公務員單位需要走公務員調任程序,重新做公務員登記,而且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一般科級不超過40歲,處級不超過45歲。而參公單位與公務員單位沒有實質區別,可以自由調入調出,沒有限制,職務職級也是一樣執行,參公登記與公務員登記沒有本質區別。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公務員單位調入參公單位沒有什麼影響。

二是從城市差別來講。題主說到在三線城市的經濟壓力很大,那麼大概率是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的。因此,去了一線城市之後,你的經濟壓力會更大,雖然收入會有提升,但遠遠趕不上房價的區別。當然,有的城市(比如北京)是有單位房拿的,但是要有足夠耐心排隊,十年八年也很正常。或者能找個當地的老婆,不操心房子問題,也可以生活下去。

三是從發展前景來說。毋庸置疑,一線城市的發展前景遠遠大於三線城市,不管是行政級別和工資收入的提升,還是醫療、小孩教育等各方面。能夠去一線城市,單單一個戶口就讓你獲利百萬以上。如果不超過三十週歲,沒有家庭負擔的話,最好還是選擇去一線城市。生活在不同城市,真的差距很大。

個人建議啊,綜合考慮自己的年齡、家庭等各種因素,想要安逸肯定是三線城市,想要更大的發展肯定是去一線城市。


巴釐虎10


從人事行政數十年的經驗建議你:應該去!原因有四:

一、層次高、平臺大,未來晉升空間絕非現單位可以比擬。

現所在三線城市區級單位,行政層級為正科級,奮鬥一生難上副處級;所去準一線城市市級參公單位,通常為副廳或準副廳層級,足足高出3個檔次,同樣努力的結果可以登上廳級位置了。

二、視界更開闊、資源更豐富、素質更高、工作更專業、管理更規範,無論是從事業務還是提升素質、無論是官場生態還是行政生態,也遠非現在地區和單位可以企及。

現在區直,是基層、是微觀;準一線市,是省會大市或是計劃單列市或是特大城市,是中觀。兩者相比,格局不可同日而語,政策水平、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可同日而語。

三、薪酬待遇高,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服務完善,無論是家庭經濟狀況還是文化、藝術、教育、體育、衛生、交通、休閒、健身等各方面可享受的生活資源,更是現在地區所望塵莫及。

就薪酬福利而言,一是層級高,因此基礎工資相應高且相應增長快;二是大城市經濟發達、財力雄厚,因此地區津補貼會高出許多;三是準一線城市立法權和地方政策制訂權較大,可以自行增加眾多福利項目。因之,收入高出現單位數倍不足為奇。此外,準一線城市均已採取諸如興建公務員小區平價房或定向經濟適用房或發放高額房補等措施,消除了市場房價高企對公務員生活水平的負面影響,這方面也比一般三線城市做得更到位。

就生活資源和環境而言,準一線城市擁有地鐵城鐵、大型機場,各類會展藝展博展,一流的學校和教培機構、醫院、藝術館、博物館、運動場館,眾多的休閒場所、健身設施,同時也擁有相對穩定且性價比相對合理的民生必需物資和基本服務供給機制,這都是提升居家生活水準和優化子女成長環境所必需的,也是現在地區無法提供的。

四、為解你“編制之憂”,最後補充一下:公務員身份至關重要,是公務員單位還是參公單位並無本質區別。

如果要說有差別,不外乎前者使用行政編制,總額由中央依法設定,說起來更“光鮮”;後者由省及具有相應行政權限的市依規設定,聽起來有點“地方糧票”的味道。但無論是身份性質、工作特點、薪酬福利還是晉升空間,兩者並無實質差別。何況,在同城市直單位兩者之間調配也無特殊障礙。

如果您認為說得在理,請點個贊;如果您認為可供參考,請予轉發。謝謝


yyzouli


如果是北京市公務員,建議你不要去,因為北京公務員沒有分房。如果是部委公務員,那就去,待遇好工資高平臺大,還有福利分房。


穿雲逐月230


能去一線城市的參公單位,絕對值得去啊。一線城市的參公人員比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好的得太多了,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生活便利、教育和醫療條件等,一線城市可謂全面佔優。下面再來具體分析一下,參公單位的情況。

目前,實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多為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單位),包括各級總工會、團委、婦聯、文聯、作協、社科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法學會等在內的共有16個,均使用行政編制或政法專項編制,所屬事業單位除外。

其參公身份人員也是公務員,只不過在公務員主管部門進行登記時使用的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登記表》,而非《公務員登記表》,但由參公身份調入黨政機關成為公務員並無障礙,只要履行調動手續即可。

參公群團單位的領導職務與職級設置與黨政機關基本相同,幹部提拔晉升執行的也是《公務員法》、《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與黨政機關公務員並無區別。參公人員晉升快慢也與公務員相似,看所在單位機構規格的高低和領導職數、職級職數的多少,規格高、職數多的參公群團單位提拔晉升也很快,發展空間也不小。

參公人員工資待遇與同地區同級別公務員完全一樣,都是由政府財政全額撥款保障,公務員有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地區補貼、工作津貼、交通補貼和績效考核獎等,參公人員絲毫不少。如果是在法學會工作的,還可享受政法委工作津貼,比政法系統之外單位的公務員每月多1200元。

就工作強度和辛苦程度而言,多數參公群團單位比黨政機關還是要小很多的,加班加點也有,但不會像黨政機關那麼頻繁。單位看似沒什麼實權,但管的事也不少,有些實惠之處,讓黨政機關公務員都豔羨不已。相比黨政機關公務員,職責任務沒那麼重,工作壓力沒那麼大,還能抽出更多時間鍛鍊身體、照顧家庭、培養小孩,這些也是優勢所在啊。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職場思悟解析,期待與您分享!


職場李論


參公管理事業編制,雖然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享受公務員同等的工資和晉升待遇,都需要通過公考才能獲得編制,且必須進行公務員登記,實質上與公務員無異。在一線城市這樣的發達地區,參公人員與公務員交流調動已經沒有障礙,在身份上其實已經不存在高低之分。因此,能夠從三線城市的區級公務員通過遴選考上一線城市的市級的參公單位,肯定確定以及絕對要去。這對你而言,是一個發展的好機會。

首先,你在工資待遇上會高出一大截。三線城市的城區公務員科員或副科,扣除五險兩金,一年滿打滿算有七八算不錯了,能夠超過十萬的不多。而去一線城市,保守估計一年二十萬+,如果經濟好的,甚至可能到三十萬。相當於原來的兩三倍,從經濟上考慮,都值得一去。

其次,你在發展上道路會更寬廣。在三線城市的城區,幹得再好頂天了就是正科,能夠到副處的鳳毛麟角。即便有職級並行,要熬到四調,估計也要十幾二十年以後,提拔晉升太過艱辛。而在一線城市,市級單位就是正廳設置,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級別,即便是副省級城市,市級單位至少也是副廳設置,級別比地級市的城區高出不少,對個人進步無疑更好。可以這麼說,你在一線城市的市級單位,幹到退休至少是正處,好的廳級不是夢,這在地級市的城區幾乎是可望不可及的。

最後,你在眼界視野上會開闊。一線城市的平臺,接觸到的信息,具備的教育醫療資源,享受到的工作生活便利,都不是一個三線城市所能比擬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去大城市,而不願意待在小城市,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這點上無須多述。

綜合各方面對比,從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跨越,個人強烈建議去。但考慮去一線城市的同時,也要考慮兩個問題:

1、房價因素。一線城市工資高,同樣房價高,去了生活成本各方面壓力都會增加,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2、改革因素的影響。目前,事業單位正在進行分類改革,行政類事業單位已經全部被清理,被剝離參公改公益,下一步另外一個參公類的主體——執法類事業單位也將逐步推進改革,具體怎麼該,會不會像此前的行政類事業單位那樣按照老人老辦法保留人員參公身份,還是一刀切全改公益,目前都是未知數,存在一定的變數。


80後小公


參公就是事業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和公務員沒有多大區別,具有事業參公身份的可直接進行公務員登記。我在組織部公務員二處,負責公務員考錄,調動,培訓,登記和公務員審批。


溫和的吃瓜客


正常情況下,參公跟公務員雖然收入待遇相同,但是地位要低上一等。當然,也有特例,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就屬於特例。

首先,一線城市比三線城市的薪資待遇要好,而且題主是從區級到市級,這裡面的收入肯定高上不少。

其次,參公分為行政參公和事業參公。若題主選調的單位是行政參公,那不用擔心,隨時可以回公務員系統;若是事業參公,那就有點虧,回公務員系統的難度有點大。不過總的來說,晉升一級的希望比原來還是大上不少。

第三,同級參公單位肯定不如行政單位,但是題主是屬於選調性質,到更高一級平臺發展,即使暫時轉為事業參公,今後也未必不能再調動到市級公務員單位。而且到了調研員層次,這個流動的壁壘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綜上所述,個人建議題主不要顧慮太多,可以大膽去一線城市參公單位發展,抓住晉升機遇,等在新單位再次遇到瓶頸後再想辦法,或選調去更高平臺,或找關係調回市級公務員體系。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瞻前顧後,放心大膽去闖。


夢徳斯究


你這麼麼問是沒法回答的,你應該說明你的性別年齡、婚否孩否、家庭財力以及個人的追求。

一、公務員和參公管理的單位性質上區別不大

首先不管是公務員還是參公管理的單位都是體制內。從編制上稍微有一點的區別,感覺公務員更好一些,實際上,是沒差的基本。怎麼講?如果你是大牛,在公務員還是參公管理的單位都可以很快的脫穎而出的話,即使你在參公單位,很可以到領導層轉公務員的。另外從待遇上講,兩種單位的收入基本是一樣的。從人際關係上說,如果你在對外接觸很多的團委這些參公單位可能對外接觸的面更廣。

二、這個主要和你的自身因素有關。

一是你的年齡。

如果你還年輕,那可以選擇去大城市拼搏一次,畢竟大城市的生活環境和氛圍更快一些。

三四線城市基本是沒有未來的。以後的發展趨勢,大城市是人口淨流入,小城市的優秀人才都是要去大城市的,大城市會越來越好,小城市會越來越完蛋。另外小城市的階級基本固化,每個三四線城市都會有幾大壟斷的家族或者群體,這個很正常畢竟中國是人情社會,小城市裡面隨便幾個人都有可能會拐外抹角的有親戚朋友關係,大城市反而更加公平。就像在北京一塊磚頭都可能砸到處級局級,公交車都有可能有局級幹部,放在小城市裡面那可是一方諸侯。

但是如果你年齡超過30,那就算了吧還是,想想如果你是領導你會用一個白板的新人還是用一個職場的油膩老人呢?

二是性別

或者說性格吧。女人和男人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在結婚生孩子以後,女強人是有的,不過更多地女強人一般都是不成功的從生活方面講,而且如果你是女性,想在仕途發展,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意外與規則。你懂得。所以如果你的女性,還是建議穩定一些吧。

三是婚否孩否

這個很好想了。

如果你結婚了,異地工作,除非你另一半可以同時去,否則,你是在考驗雙方的耐心或者說放棄了生活。

至於有沒有孩子,如果有孩子,直接放棄吧,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一方父母會很難的。

四是家庭的財力

現在的高房價,基本可以算是公敵了。不管你幹什麼都擺脫不了買房子的魔咒。結婚需要房子,異地調動需要房子。大城市和你們三線城市的房價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如果你在三線城市應該可能買到最好的學區,但是大城市的房價會不會讓你望而卻步?你的生活質量會提升還是下降?這個就要看你的家庭財力或者說你的父母是否有那麼多錢,不好聽吧,但社會的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因為你不可能自己在大城市買的起房子,因為你是體制內。

家裡有錢能讓你啃老才是你是否能去大城市的根本和基礎!

五是社會關係

這個就不展開了。體制內除了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人脈和社會關係。如果沒有,還是安心在三線吧,如果有,放心的去大城市發展吧。

三、最後,

其實很多這種問題,都不知道題主是想問問題還是想刷題,因為這種選擇更多的是個人的基本情況,而不是工作的區別。如果你財務自由了也就不會問這個問題,隨心去大城市了。所以還是建議題主要 考慮實際情況而不是單單看工作和城市。


勢坤厚德


非常簡單的選擇,圖安逸的人留三線城市,想上進的去一線城市,撲騰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