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農村田荒地荒怎麼辦?

曾令本


雖然說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於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原因,有的農村出現了田地荒蕪的現象。田地荒蕪不僅浪費土地資源,也不會給農民家庭帶來增收,那麼如何解決田地荒蕪的問題呢?

一、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在我國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不改變土地所有權,只流轉附屬於土地之上的相關權利。農村土地的所有權依法歸集體和國家所有,農戶享有土地承包權,流轉的是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

土地流轉有多種形式,比如: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出租等。如果農戶不想耕種自己的承包地,可以根據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土地流轉方式,將承包地流轉給有土地需求的人或單位經營。

土地流轉不僅可以盤活利用土地,還可以增加農戶的家庭收入,而且土地流轉也可以使規模化經營成為可能,對於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都有利。土地流轉也是日常盤活利用土地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轉變經營模式。

如果說田地荒蕪是因種植莊稼不掙錢而導致的,可以試著改變經營模式。比如:發展林下種植或是林下養殖,林下種植是將田地裡載上果樹或其他林木,然後再林下套種蔬菜、中藥材或農作物等;林下養殖就是在林木下養殖家畜、家禽。

不管是林下種植,還是林下養殖,都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空間資源,從而使收益最大化,比單一的種植農作物產生的收益要高,說不定經營模式的轉變,所獲得的收益要比外出務工要高,這樣就不至於荒蕪田地了。

即便是不想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田地裡單純的栽上林木,也能產生收益,總比使田地荒蕪著要好。

三、退出土地。

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農戶的土地是從村集體那裡承包過來的,但是也有些農戶因特殊原因沒有承包到土地,那麼承包到土地而又荒蕪土地的農戶,可以選擇退出自己的承包地,讓沒有承包到土地的農戶承包。

退出土地可以自願選擇是無償退出或是有償退出,退出的土地,村集體可以打包流轉,也可以分配給其他沒有承包到土地或少地的農戶耕種,這樣也可以解決田地荒蕪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認為田地荒蕪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盤活利用荒蕪的土地可以選擇土地流轉、轉變經營模式、退出土地三種方式,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大家如有好的方式可以共同交流。


農村一山貨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不是農民不想把田種好,不過現在農民大難了,種幾畝地不能生存下去,不得不外出打工,地少的老人在家種田,青年外出掙錢,經濟條件好的,根本不種地,要解決不荒田地,也不是很難的事情,農民能吃苦,不怕累,農民種幾畝地,能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資,建得起房子,討得起老婆,一家人也能過上一般的生活,到那時田地就不會荒了,每年糧食豐收喜人。


用戶8909647914534


農村田地丟慌了什麼辦,1、國家現在進行土地確權了,分界清清楚楚自己有多少田地,實現土地者有其田。

2、土地確權以後可以用來申請補貼,抵押貸款,作為農業創業本金,對農村創業者有一定的幫助。

3、土地確權後,土地價值得到提升,收益也跟著提升了,農村的土地戶也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入股農村合作社,拿到自己的土地分紅利益。

4、在農村如果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耕地了也可以把自己土地植樹造林,美化生態環境。





小哥說農村4299050


大家知道土地是全民的生命線,近年來全國許多地區出現田地拋荒嚴重現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開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青年一代大部進入城市務I,對國家社會的經濟藤飛作出了重大發展,這是主流。二,國家對糧價的穩定,這些年來對糧食價求穩不升,十三人口的大國,民以食為天,無糧不穩,無糧則亂,這是主流。三,由於建國以耒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的農業國家,由於小農經濟模式制約了農業機械的發展,家庭聯產承包士地嚴重製約了農業向前發展,延誤了集約化和規模化的進程,這是很重要的機遇。四,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資的投入,種子,化肥,農藥及農機價格上漲,而糧食價格只穩不漲,導致許多青壯年農民在家種地,一年辛苦下來,減去生產投資所剩無幾,若遇上受災年份,更是遭秧,導致拋荒更多的原因還有地區原因以及氣侯和交通的原因。五,我國農業對土地的基本建設,上世紀六,七十年統稱為"農田基建",全國開展大規模改土造田的群眾運動,可謂是我國上千年以來第一次對土地改造上的革命,陡改緩,坡改梯,緩改平,薄增厚,成為農田改造的主攻方向。六,對土地的拋荒國家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加大了對農村三農政策的傾斜和力度,同時加大對農村基本建設的投入,改造農房,新修道路,新修水池水渠,在後來最重要是工作是留住種地農民的心,讓他們吃上"定心丸”,建立農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房有所居,關鍵是建立養老保險,建立新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生產的路子,逐步壯大集體力量,逐步邁進規模化生產,發展多種經營模式,振興農業,找準農民拋荒的主要原因,加強新農村建設,穩住農業基礎陣線,逐漸改變士地丟荒的現象應當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共同的大事,而不僅僅是丟競農民的事。

目前我國每年向國外購進糧食,這只是補充不這部分,主糧生產還得靠全國農民生產糧食作為糧食供應的保障,大抓農業發展,減少土地丟荒,是擺在各級農村基層政府的當務之急,提高各級政府重視農業生產,減少當地農村土地拋荒應納入議事日程,並納入各級在職幹部的目標考核,深入農戶瞭解實情,不能一味地發號司令,不能只限於八小時辦公室搖控指揮,向當年那些工農出生的幹部深入農村田間地頭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及時解決農民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問題是現在時代變了基層幹部大都是從學校到機關,吃不了農村的苦和生活環境,如果放下架子真抓實幹,所謂稱幹部實際就是要帶頭幹,而且要紮實地幹,並且離不了安排和部署任務,不然還稱什麼幹部呢?我國的革命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幹出來的,而且是實幹加巧幹所取得的勝利,而不是隻喊口號喊出來的,與農民打成一片,那麼,我國農業生產一定會出現嶄新的大好局面。








林海雪原185164327


有的農村田荒地荒怎麼辦?不知題主是哪裡人或說的是哪裡的田荒地荒。我是個農村農民,我們這裡沒有出現這種荒蕪情況。自古就有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有哪個農民捨得把地撩荒啊!全國現有可耕種的土地僅18億畝,國家也致力保護18億畝紅線,先後出臺了52項有關三農的支持補貼政策。意在加強農業現代化。


近年來實施的土地流轉、和土地確權,及農資等生產資料設備物價的持續攀升上漲,糧食價格低迷、產量增長滯緩,增產不增收。面對目前的高消費生活壓力,單靠種植自己的1.5畝左右的責任田,走上致富路,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多數年輕人選擇了打工,寧可廉價的把土地流轉出去,打工也比種地強。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棄地撩荒不種了,哪誰也捨不得滴。

所以,就形成了,有大部分土地流轉的,家裡有能幹活的中老年人的,土地又捨不得流轉的,更捨不得荒蕪。年輕人出去打工,中老年人和婦女操持土地的農村新現象。至於題主所說的,農田荒蕪現象,因為人多了,地域大了,也有可能,我想應該是偏僻小塊地或山坡林地,不適益大型機械化作業、澆灌管理都不方便的零散不整齊地塊,承包者是不願意要的。這樣的情況下,荒蕪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是成方連片,肥沃的大地田荒地荒是絕對不可能的,荒蕪田地是一種犯罪,國家也有法律規範的。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農村田地荒沒人種?這件事還真沒聽說過

1.現在農村種地,不再收公糧,而且國家還有補助,像我們平原地區就沒見過荒涼地。現在的農村人出門的多,但是並不代表地不種了,好多土地承包商到農村包地都沒有,現在都是大面積種植,國家補助很高,最高一畝地可以達到800,還有其他補助,很多種地大戶不比出門打工收入低。

2.農村地荒可能說的是山區的,沒有辦法大面積種植,山區的人出去打工比種地強,而山區的地因為地勢平坦問題,很多也都沒有辦法機械耕種,這樣就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承包土地的一般不會選擇山區進行種植。







中原水產波波


由於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湧向城市,導致農村很多土地屬於拋荒狀態。這在全國大部分農村都有出現,在我們老家現在幾乎沒有多少人還在種田。家裡的田地大多處於荒置狀態,甚至有一部分已經退耕還林。

面對農村土地荒蕪的情況,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嘗試進行土地流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已經不種地的農民手上的土地,轉讓或者租賃給需要種植的大戶,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土地拋荒的狀況。租賃土地的農民也能收穫一定的租金。

第二,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情況下開展多樣化經營。農村的耕地性質是不能改變的,不能用作商業用途,但是可以在傳統的種植糧食的基礎上,改種其他的經濟作物或者是新型的品種,增加其單位面積的產出和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改變農民種地拋荒的情況。

第三,鼓勵農民回鄉創業。現在國家對於農村地區發展有很多新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應該鼓勵那些有經驗,有技術,有條件有資源的農民回鄉去利用土地發展新興的農業,這樣也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

第四,響應國家政策退耕還林。對於很多農村土地,如果無人租賃轉讓,也無人種植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退耕還林,這樣能夠改善環境,優化自然生態。這也是最好的一種辦法之一,畢竟拋荒是非常可惜的。


止茶


我是一個出生在農村,生長在農村的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即使現在的我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十多年,但我依然很喜歡農村,喜歡我們那個坐落在山腳下的家,我想這就是所說的“鄉情”吧。

現在,隨著去城市裡的農民朋友越來越越多,農村的荒地,荒山,荒田也越來越多,而且家裡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在家了,即使是這樣,也會有很多有眼光的朋友將視線轉到了這些沒有人打理的荒山,荒地裡。實際上,農村的土地也是越來越值錢,沒有應該荒廢的土地,只有沒有找到辦法的人!

中國土壤按地質分類,分為:砂粒、粉粒、粘粒三類。我老家所在地基本以砂粒,粘粒為主,其中砂粒土地佔百分之七十多,這種土地水分流失的較快,也容易出現塌方,經不起陽光長時間的照射和長時間的雨水天氣,像這樣的土地說的好聽點兒就是嬌氣。既然大自然饋贈給我們這樣的條件,我們就該知足,大自然對我們也不薄,針對這樣的土地,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在我們當地山上自主生長了一種植物,也可稱是水果——獼猴桃。在當下市場上這種水果也很常見,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人工種植的,在我們當地,有很多朋友就看到了這種商機,但他們有所不同的是,他們是把這些獼猴桃種植在山上,荒地裡,一年到頭從開花—結果—採摘,都不用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獼猴桃在這種種植的情況下,結的果子味道香甜,純正,是正宗的—野生獼猴桃,而且它的市場價值也比人工種植的價值高,但它的個頭比人工種植的小,但比人工種植的味甜,好吃。

也有的朋友會在山上,荒地裡種植一些珍貴的藥材,黃姜,這些植物都是比較耐旱,管理比較簡單的,也不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對於荒田,農村的朋友會在田裡種一些當地比較應季的農作物和蔬菜。

這樣把土地利用起來,農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荒地了,也會給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民增加額外收入,還能滿足人們對生活的需求,這樣的雙收利益大大的提高了農村人的生活水平。

這樣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值得借鑑。








萱媽的小日子


這個問題的答案都在專家教授那裡!近幾年來中國的發展都心這些人給帶到夢裡去了!看看現在中國的砂子比金子貴都淪斤賣。農民建房用的紅磚比故宮的青磚都貴。他們全憑一張嘴,指東說西,無中生有的胡說一通,說空氣霧霾是農村人燒炕火燒鍋造成的。說農民養豬養牛,養雞養鴨汙染環境。結果造成農產品物價上漲。城市的樓房過剩需要農民布缺這一空白。一個個人歡馬叫的農村在專家教授的忽悠下變成荒無人煙的悽。之地。土地荒廢無人種?這隻能說時代好了。農村人響應政府號召進城鬧革命了。土地荒無這個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全憑專家教授一句話!胡說!


手機用戶50877810815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凡是土地拋荒長達2年及以上的將有可能會被村集體收回,而惡意拋荒的農民也會因此而失去土地使用權和土地。


由此可知,荒廢土地可能收歸村集體,然後以流轉承包的方式給企業或個人用於生產。


且隨著土地確權的進行及完成,就意味著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的開始,農村村集體建設發展與農民保障福利的改善指日可待。

傾心致力於農業知識及訊息、種植養殖業技術及農業政策、時事三農文章的推送

不妨關注我一下

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