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最愛吃的“無頭魚”,既便宜又好吃,但為何都沒有魚頭?

趙彬衫


小時候家裡很窮,但在我們當地有一個風俗,過年一定要有雞有魚,表示年年有餘,對於我們這樣的窮人來說,一家人擠在一間破屋子裡,學費都交不起,哪裡還有錢買魚吃。平時是沒錢買魚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有,每到這個時刻我們都非常期待。爸媽總會買一條“無頭魚”回來,為什麼這魚沒有頭呢?跟別人家的不一樣,爸媽一直回答不上來。

每年的春節,都有“無頭魚”,每年的春節,“無頭魚”都是這樣做的,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現在都記得25年之前的每個春節桌上“無頭魚”的樣子,一條魚大概20多釐米長,沒有頭,魚肉白白的,切開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骨頭。老媽每年春節的做法也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紅燒,她燒完之後的“無頭魚”仍然是白白的,所以對於“無頭魚”的印象,除了無頭,就是肉白白的。

老媽紅燒的“無頭魚”雖然沒有圖片上這麼好看,但是味道還是可以的。“無頭魚”吃起來很好吃,小刺不多,肉質緊實,比較勁道,感覺肉一塊一塊的,比知道是不是因為冷凍的原因,買到的“無頭魚”都是冷凍的。其他的都不說,關鍵是“無頭魚”比較便宜,所以農村人喜歡買,所以每年都吃它。那麼,問題又來了,“無頭魚”為什麼沒頭呢?

​其實我們常見的“無頭魚”大多是明太魚,它是鱈魚的一種,但跟超市看到的昂貴的鱈魚是沒辦法比的,它產量比較大,所以價格比較便宜。這種魚在朝鮮比較受歡迎,他們可以用明太魚做出幾十種菜。關於為什麼要去頭,有幾種說法,一是這種魚最早暢銷歐洲,但是那裡的人們習慣吃魚皮,於是魚頭沒人要了,二是說明太魚的魚頭沒什麼營養,而且腥味比較大,所以把頭去掉了。第三者說法是明太魚的頭可以拿來煲湯,所以被單獨拿來賣了。還有人說沒頭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有頭的都是從朝鮮來的。不知道大家感覺哪種說法比較靠譜?

總之,這種魚到了我們面前都是沒魚頭的,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它的“無頭”已經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這種“無頭魚”呢


熊大大生活日記


因為頭跟身分開賣


贛南橙先生


很多人不喜歡吃


唐糖不甜


應該是馬鮫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